|
道家类 》 张其成讲读《老子》:大道之门 》
第13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
张其成 Zhang Jicheng
--参见张其成著《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
如果把女人比喻成文学体裁,那么少女就像诗歌。为什么像诗歌?因为少女是一种朦胧美,诗歌就讲究朦胧的美。常言道:"少女的脸三月的天,说变就变。"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下一刻将变成什么样子。你说她长得真漂亮,她脸就红了。一种含蓄的美、朦胧的美、模糊的美,这就是"道"的第一阶段,"无"的阶段。到了少妇,第二阶段,她生了孩子,当母亲了,这个时候的女人我看就好比是散文,具有一种清晰、开朗、豪放的美。这时女人的"徼"是清楚的,有的少妇开个玩笑,男人都会脸红。老年的女人是什么呢?就像小说,因为她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富的生活经验。当然,三个女人在一起就是戏剧了。
老子将"道"的第一阶段比喻成少女的朦胧与玄妙,在朦胧与玄妙中蕴藏有巨大的生命能量和无限的创造能力。那么,到了第二个阶段,一个女人的生育能力已经成熟了,创造能力非常清晰了,这时她有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创生万物了。很多人问我"道"究竟是"有"还是"无"?其实"无"和"有"是相生的,缺一不可。当然"无"是第一阶段,而第一总是最重要的。所以老子的"道"如果简单地说,它的内涵就一个字--"无"。但这个"无",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无中生有,然后又生万物。正因为是"无",所以老子的"道"就是朦胧的、玄妙的、说不清道不明的。也正因为是"无",所以它的作用是最大的,任何"有"的东西都无法和它相比。
第四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是从"无"和"有"的关系说的。 "无"和"有"这两者实际上是同样的出身,同样的来源,但是却是不同的名称。同在哪里?同在"道"上,同在"玄"上。 "玄"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玄"字像用一根小棍在寻找细微的东西,金文和小篆基本相同,引申为追本溯源,追溯人的始祖与生命本原,所以又可引申为幽远、深奥。《说文解字》解释:"幽远也。"下面的"幺"像孩子初生的形象,表示微小、微妙的意思,又有幽深、幽远的意思。你看幽深的"幽"就是两个"幺"陷进坑里。张衡解为"无形",苏辙解为"远而无所至极",范应元解为"深远而不可分别",吴澄解为"幽昧不可测知",朱谦之解为"变化不测"。老子讲的"道",像是朦胧幽深的少女、童女,虽然到第二个阶段变成了少妇,但从本质上说仍然具有女人阴柔、含蓄的特点,所以说都是玄妙的,都是美的。老子的"道"因为本质是"无",所以是最美的,也是能量最大的、作用最大的。
好多人问我,学哲学有什么用?我说学哲学的最大作用就是"无用",正因为"无用",所以才具有最大的作用。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1) | 第2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2) | 第3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3) | 第4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4) | 第5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5) | 第6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6) | 第7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7) | 第8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8) | 第9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9) | 第10节:导语:打开智慧的大门(10) | 第11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1) | 第12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2) | 第13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3) | 第14节: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4) | 第15节: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1) | 第16节: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2) | 第17节:第三章 不尚贤 | 第18节:第四章 道沖不盈 | 第19节:第五章 天地不仁 | 第20节:第六章 谷神不死 | 第21节:第七章 天长地久 | 第22节:第八章 上善若水(1) | 第23节:第八章 上善若水(2) | 第24节:第九章 功成身退(1) | |
| 第 I [II] [I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