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学者 》 我就是這樣一個活佛 I am a Living Buddha 》
第13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1)
盛噶仁波切 Cheng Garenboqie
"為什麽呀?"
"你還是一個寺廟的主人,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有人找你的。"師父說得很慢,但語氣很肯定。
我是我傢佛堂的主人?還是一座寺廟的主人?師父是怎麽知道的呢?這些都是真的嗎?
後來的一切證明,師父真是太神了。
從那時起,我一放假就去山上和師父學佛,每次都是半個月左右。山上沒有電視電話,也沒有玩伴,有時想去找師母說會兒話,可師母也在修行,學習的空餘時間很寂寞。那年我衹有13歲,正是貪玩的年齡。衹有到了下雪的日子,那些從山上跑來的鵪鶉,纔會給我增加一點樂趣。
那時我發現,那些鵪鶉都喜歡聚在師父的房門前,連跑帶跳地咕咕叫着。尤其是個頭最大的那兩衹,衹要師父坐在椅子上,哪怕房門關得嚴嚴的,它們也會格外響亮地咕咕幾聲。這些野生的鵪鶉是怎麽把不同的人分辨出來的呢?它們為什麽都要聚到師父的門前呢?想來想去,利用我剛剛懂得的一些佛理,認為那也許就是因緣吧!至於更深的奧妙,我當時還不能明白。
那天下雪時,鵪鶉們又跑來了,一個個又笨又胖地在雪地上晃動着,很好玩。我便在兜裏裝了一些小石頭,不時地朝它們扔一下,看它們最後都跑到院外去了,我追到院外,繼續朝它們扔石頭。正巧打在了一個鵪鶉的背部,那衹鵪鶉變了聲地長"咕"一聲,便滾下了山坡。我當時就害怕了,又想起了小時候那衹烏鴉的事。我四處看了看,一個人影都沒有,便急忙朝山坡下跑去,到了那衹鵪鶉的跟前,它還在動彈,衹是趴在枯樹下的幹草中起不來了。我把它輕輕捧起,心疼地用胸脯暖着它。過了一會兒,我找到了一處兩塊石頭中間的地方,把它放在那兒,四周用樹幹圍成墻,再在樹幹上鋪上雪和枯草作為偽裝,這樣,鵪鶉就跑不掉了,別人也不會發現它。我想讓它養一夜的傷,明天看情況再說。這期間,我不停地朝四處望,從始到終一直不見人,我便一邊為這衹鵪鶉擔心,一邊回到了師父的身邊。
"你幹什麽去了?"師父見我進來好一會兒都不吭聲,便擡眼問我。
"沒幹什麽呀,就是在外面走走。"
"以後再別做那種事了!"
師父居然什麽都知道了。我當時就想,真不該隱瞞,我怎麽忘了他是通靈的呢!
第二天我再去查看那衹鵪鶉,它卻不見了,到處找也沒找到。那些樹枝呀草呀什麽的都散落在一邊。
那時我反倒不擔心了,因為相信師父會知道它的下落,也會把一切都安排好的。
這件事發生後,我就不那麽貪玩了,師父告訴我,貪玩也是"貪嗔癡"三毒中的一種,貪玩是欲望引起的,一切罪孽是從欲望中來的。
此時回頭想一想在師父師母身邊的那些日子,真像童話那樣美妙。
每天早上,師母就在竈臺上給我熬上一大茶缸的肉湯。我一睜開眼睛,就能聞到一屋子香味。一聞到濃濃的肉香,我便饞得馬上起來,洗幾把臉就迫不及待地圍着師母轉。師母總是微笑着對我說:"別急,再熬一會兒就好了。"我從來都沒喝過那麽好喝的肉湯。肉湯是師母專為我熬的,師父喜滋滋地看着我喝,他卻捨不得喝。
到了午後,尤其是晴天,師父就會來到灑滿陽光的院子裏,坐在一個大椅子上喝酒。酒盛在一個很舊的大茶缸裏,他像喝水那樣自自在在地喝着酒。我見過很多大醉或微醉的人,可師父從未露過醉意,一直平平靜靜的,一點反常的樣子也沒有。
後來我回憶當時的情景纔明白,師父喝酒與那些喜歡喝酒的普通人不一樣。他之所以從未有過醉意,是因為他的內在力量遠遠地超越了酒的力量。他有足夠的力量控製酒,而不是相反。這就如同喜食某些毒物的孔雀那樣,吃的毒藥越多,越有生命力,也越趨於完美。
師父也吃肉,但師父吃的肉都是一些意外死亡的動物。比如自行摔死、凍死或被其他動物咬死的動物。師父在吃肉之前也總是以自身的法力為這些動物念經超度。他從不為吃肉而殺生,從不吃那些為他而喪生的動物。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序言 | 第2節:一、佛光照耀康巴 | 第3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 | 第4節:二、乘着彩虹而來(2) | 第5節:二、乘着彩虹而來(3) | 第6節:二、乘着彩虹而來(4) | 第7節:二、乘着彩虹而來(5) | 第8節:二、乘着彩虹而來(6) | 第9節:二、乘着彩虹而來(7) | 第10節:二、乘着彩虹而來(8) | 第11節:二、乘着彩虹而來(9) | 第12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0) | 第13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1) | 第14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2) | 第15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3) | 第16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4) | 第17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5) | 第18節:二、乘着彩虹而來(16) | 第19節:一、用16年等待(1) | 第20節:一、用16年等待(2) | 第21節:一、用16年等待(3) | 第22節:一、用16年等待(4) | 第23節:二、轉世之路 | 第24節:三、坐床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