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荟萃 梅蘭芳自述   》 第13節:改革創新(2)      梅紹武 Mei Shaowu    梅衛東 Mei Weidong

  我們編《一縷麻》的用意是要提醒觀衆,對於兒女婚姻大事,做父母的不能當做兒戲替他們亂作主張。下錯一着棋子,滿盤就都輸了,後悔也來不及了。
  北京演過了,又到天津上演,這曾經對一樁婚姻糾紛起過很大的影響。情況是這樣的,有住在天津的萬、易兩傢,都是在當時社會上有地位的人。萬宗石和易舉軒還是通傢世好,萬傢的女兒許給易傢的兒子,這也是很尋常的事。誰知道易傢的兒子後來得了神經病。有人主張退婚,但是舊禮教的束縛,卻使這兩傢都沒有勇氣打破這舊社會裏那種頑固的風氣。有幾位熱心的朋友看出這門親事不退,萬傢的女兒準要犧牲一生的幸福,就從中想盡方法勸他們解除婚約。朋友奔走的結果並沒有收效,就定了幾個座位請他們來看《一縷麻》,雙方的傢長帶了萬小姐都來看戲。萬小姐看完回傢就大哭一場,她的父親被她感動了,情願冒這大不韙,托人出來跟易傢交涉退婚。易傢當然沒有話講,就協議取消了這個婚約。這兩傢都是跟我熟識的,我起先也不曉得有這回事。有一次,在朋友的聚餐會上,碰見了萬先生,他纔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我。
  編演古裝戲
  古裝戲是我創製的新作品,現在各劇種的演員們在舞臺上都常有這種打扮,觀衆對它好像已經司空見慣,不以為奇了。可是在我當年初創的時候,卻也不例外地耗盡了許多人的心血,一改再改,纔有後來這一點小小的成就。
  《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的編演,是偶爾在一位朋友傢裏看到一幅《散花圖》,見天女的樣子風帶飄逸,體態輕美,畫得生動美妙,我正在凝神欣賞,旁邊有位朋友說:“你何妨繼《奔月》之後,再排一出《天女散花》呢?”我笑着回答說:“是啊!我正在打主意哩!”因為這樣的題材很適宜於編一出歌舞劇。回過頭來,我就問主人:“能不能把這張畫藉給我看幾天?”主人說:“可以是可以,但是有一個條件,如果你排好了,要留幾個好座兒,請我聽戲纔行。”我說:“那是沒有問題的。”
  回來以後,我就端詳這張《散花圖》,主要的目的是想從天女的風帶上創造出一種舞蹈。我根據圖裏面天女身上的許多條風帶,照樣做了許多綢帶子,試驗起來。哪知道舞的時候,綢帶子太多,左繞右絆,總是不大應手,試來試去,最後用兩條帶子來一試,果然切合實際,而且也並不妨礙美觀,綢帶舞的問題就這樣作了决定。
  這出戲的名字,就用《天女散花》四個字。經過了八個月的籌備纔告完成。劇本是取材於佛教裏的《維摩詰經》。故事非常簡單,就是“維摩示疾,如來命天女至病室散花,以驗結習”。
  這出戲的重點完全在舞蹈,而主要的舞蹈工具就是這兩根帶子。綢帶尺寸的長短有兩種,《雲路》裏所用的是與《散花》裏不同的。《雲路》裏用的每根大約有一丈七、八尺長,一尺一、二寸寬,尾端作燕尾式。每一根用兩種不同顔色的極薄的印度綢拼縫起來,比如說一邊是粉紅與湖色,一邊是淺黃與藕荷;《散花》裏用的比較短窄一點,八、九尺長,六、七寸寬,每一邊各用一種不同的顔色,就不用再拼了。這是因為《散花》一場在雲臺上地方窄小,同時還多了一個花奴在旁邊,所以不得不變更一下。這幾根綢帶我用時常常變換顔色。這種印度綢非常稀薄,用過幾回之後,沾上手上的汗水,再用就不大合適了,因此我也經常換新的來用。
  這種空手舞綢帶子的功夫,勁頭兒完全在整個手臂和腕子上,尤其腕子要靈活,因為綢子這樣東西軟而且輕,勁頭兒要用得巧而有力,才能隨心所欲,並不是要用多大傻氣力。對於綢子本身的性質應該先要懂得,使什麽樣的勁頭兒纔可以抖出去多遠,或是繞幾個綢花,或是扣上去經多少時候纔落下來,把這種勁節兒拿準了,手勁練得熟巧了,那纔可以配合舞蹈的身段步法快慢疾徐進退自如,同時還必須和唱腔、音樂的節奏相合。
  我在1917年12月1日在吉祥園初次演出《散花》。自從那次以後,就時常不斷地表演,堂會戲有時也唱這出。1919年我第一次出國到日本,就是日本東京帝國劇場的主持人大倉喜八郎到北京來看了我演的《天女散花》後,纔動念邀我去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華書局
第1節:梨園世傢(1)第2節:梨園世傢(2)第3節:梨園世傢(3)第4節:梨園世傢(4)
第5節:學藝過程(1)第6節:學藝過程(2)第7節:學藝過程(3)第8節:登上舞臺(1)
第9節:登上舞臺(2)第10節:登上舞臺(3)第11節:登上舞臺(4)第12節:改革創新(1)
第13節:改革創新(2)第14節:改革創新(3)第15節:改革創新(4)第16節:業餘愛好(1)
第17節:業餘愛好(2)第18節:業餘愛好(3)第19節:風險遭遇(1)第20節:風險遭遇(2)
第21節:風險遭遇(3)第22節:風險遭遇(4)第23節:風險遭遇(5)第24節:風險遭遇(6)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