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破譯張愛玲的情感密碼:哪一種愛不千瘡百孔   》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      閆紅 Yan Gong

  張佩綸開始也是這麽想的,打算到那兒先瞭解一下情況,奏明朝廷,如果能被很快召回,當然很好,如果不召,就“設辭乞病”。他想得很周全,卻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日後他的孫女張愛玲的一句名言:人,是做不了自己的主的。
  一到福建,張佩綸的想法全變了,非但沒有裝病開小差,反倒駐進了戰爭最前沿馬尾船政局,殫思竭慮,細細謀劃,難道,親臨前綫之後,他發現了生機所在,掌握了製勝秘笈,從而變得信心滿滿?應該不是,因為直到最後,我們也沒看他掏出什麽秘密武器,而且,在戰爭過程中,他給侄子張人駿寫信,滿紙的蒼涼喟嘆,對打贏這場戰爭沒有一點兒信心。
  為什麽要明知不可為而強為之?還是因為,“非如此不可”!當張佩綸來到福建海疆,發現他的同僚皆是窩囊軟弱靠不住之輩,他就丟掉了預先準備的所有退路,假如他退,誰來頂上?明知道頂上就會身敗名裂死得很難看,但是,沒有辦法,他衹能這樣選擇。
  我並不是一定要把張佩綸和張愛玲牽扯在一起,但是,誰讓張佩綸這個不曾謀面的小孫女太擅長觀察人性呢?不但善於觀察別人,還善於觀察自己,她去菜市場,看見少年騎着自行車,兩手脫把,從人群中急速穿過,看似非常危險,但張愛玲分明地感覺到少年心中刺激的快樂,她感慨,人生的快樂,常常就在那一撒把之間吧!
  一撒把的快樂是什麽樣的?就是不管不顧,隨心所欲,任他兇險多多,衹要快意江湖,張愛玲與鬍蘭成的那場戀情,正是一場“大撒把”,她閉上眼睛,在呼嘯的風聲中,品味內心尖銳的喜悅。
  張佩綸的一撒手,沒有那麽快樂,卻是一種比快樂更為高級的情懷,他背離了好心好意卻瑣屑庸俗的理性,站在信仰的巔峰,細緻入微地,感受那樣一種既慷慨又絶望的情懷。
  那是一場沒有懸念的戰爭,張愛玲說,很多年後,中國海軍在英語裏都是一個笑話,張佩綸本人,則是一個本土的笑話,傳說戰敗的那一刻,他是頂着銅臉盆逃跑的,一邊逃一邊還不忘大啃手中的豬蹄。還有人編造橋段,說激戰時,他卻躲到破廟裏圖安逸去了。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纔,又是李鴻章施以援手。其實在張佩綸跟法國人打仗時,還曾想嚮李鴻章藉兵來着,被李一口拒絶,他看準這是徒勞無益。對於這個迂腐的張公子,那叫一個恨鐵不成鋼啊,怎麽就有這樣單純認真不懂得迂回之道的人?可是,換一個思路,在那樣渾濁狡黠的官場衆生相裏,這樣一個不識時務的張佩綸又是多麽可愛,李鴻章在痛責之後,又發出這樣的嘆息:能毋痛心耶?
  我一直覺得,與張佩綸打交道的李鴻章,也很可愛,他何嘗看不出這個人和官場水土不服,事到如今,優質股眼睜睜變成了垃圾股,不值得投資下註,可是,李鴻章還是一次次不計得失地幫助他,在張佩綸獲罪被貶,發配到張傢口戍邊期間,李鴻章甚至特別派自己很親近的幕僚任宣化知府,“為戍客添談助”。
  不說李鴻章用心良苦,衹說戍邊的張佩綸,在日暮途窮之際,又有什麽話可以跟別人訴說?曾經,他的調子起得那麽高,原來衹為這一瀉千裏?他的小半生,不過是一個編織緻密的玩笑,造化弄人,這也不能算殘忍,衹是,為什麽這麽晚纔揭開謎底?
  從這一點說,命運對張愛玲要寬厚得多,當年她也曾如乃祖一般心高氣傲,一心占領製高點,在香港讀書時,她用心琢磨每個老師的心理,門門成績名列前茅,一口氣拿了兩個奬學金,還有機會被送到英國讀書,然而,一場戰爭,就讓個人所有的努力灰飛煙滅,當上進心遇到虛無感,就會變成深刻的反省,張愛玲起碼提早二十年比張佩綸窺破了生命的玄機,這算是幸抑或不幸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天津教育出版社
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1)序:張愛玲是怎樣煉成的(2)精彩書評:這麽可憐身是眼中人
精彩書評:破譯張愛玲的感情密碼精彩書評:真實的張愛玲在這裏精彩書評:原來張愛玲可以這樣讀
張佩綸的光輝歲月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1)過程主義者和目的主義者(2)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1)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2)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3)
李鴻章為啥喜歡張佩綸(4)就這樣老去(1)就這樣老去(2)
就這樣老去(3)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1)父親是女兒前世的情人(2)
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1)黃素瓊這個湖南人很勇敢(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1)
她和他的相互背叛(2)她和他的相互背叛(3)她和他的相互背叛(4)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