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品李白 》
李白絶嗣了嗎(3)
康震 Kang Zhen
李白去世的時候,埋葬在當塗縣的竜山。但是李白一直非常嚮往當塗縣的另外一座青山,這個青山就是李白非常仰慕的南朝詩人謝曾經讀書的地方。所以範傳正問他這兩個孫女,你們有什麽要求啊?這兩個孫女說,我們沒有錢,無權無勢,衹是希望能夠滿足我們祖父生前的願望,把他遷葬到青山。於是在範傳正的主持下,李白墓於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正月二十三日,從竜山遷葬到青山腳下。
範傳正很同情李白的這兩個孫女,想幫助她們改嫁給當地的士族。她們說:“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夫妻之道由天命所致,兩個人結成夫妻,這是上天所命,也是一種緣分。“在孤窮既失身於下俚,仗威力乃求援於他門。生縱偷安,死何面目見大父於於地下?欲敗其類,所不忍聞。”我們在貧睏的時候,不得已嫁給了農民,但總不至於仗着我們祖上的門蔭改嫁到一個豪門裏邊去,即便我們嫁到豪門裏邊,苟且偷安,又有什麽面目去見九泉之下的祖父呢?這樣的事情我們是不會做的。範傳正聽了以後很感動,就為她們免除了一些徭役和雜役,減輕了一些經濟上的負擔。
範傳正為李白做的新墓碑立於唐憲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正月,距離李白去世(唐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整整五十五年。新墓碑樹立二十六年後(唐武宗會昌三年,公元843年),文人裴敬到當塗來拜謁李白的墓碑,裴敬的曾叔祖裴是唐代著名的劍術傢,唐文宗曾下詔稱李白詩歌、張旭草書、裴劍術為唐代“三絶”。李白雖與裴並不曾謀面,但他喜好劍術,曾給裴寫信,表示很想跟他學劍術,“願出將軍門下”。正因為有這樣一段因緣,裴敬專門來拜謁李白的墓碑。當地人告訴裴敬,李白的孫女至少五六年都沒來掃墓了,可能也已經去世了。這時距離李白去世已經八十年了。
這麽看來,李白沒有直係的後代。換句話說,他有兒子,也有孫子、孫女,但是這一係沒有傳下來,也就是過去所謂的“絶嗣之傢”。他不願科舉,熱衷縱橫之術,不重士族高第,入贅相門,未能盡責地照顧子女,子孫無法接受教育,衹能淪為貧睏的農婦,這是李白的悲劇,也是一代“詩仙”在現實中的遭遇。
然而李白的墓前卻總有一代代絡繹不絶的掃墓者、拜謁者,他們並不是李白的子孫,但卻是華夏文明包括盛唐文明的子孫,他們不僅是在拜謁這位偉大的詩人,也是在拜謁、回想偉大的盛唐時代。李白的傢族子嗣未繼,但是他的詩歌、文章與人格魅力卻會永遠流傳下去。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李白是永生的,是永遠不會絶嗣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內容簡介 | 作者介紹 | 目錄 | 說在前頭:走下“仙壇”的李白 | 李白是鬍人嗎 | 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1) | 貴族身份是自許的嗎(2) | 李白是倒插門嗎(1) | 李白是倒插門嗎(2) | 李白是倒插門嗎(3) | 李白絶嗣了嗎(1) | 李白絶嗣了嗎(2) | 李白絶嗣了嗎(3) | 李白倒底長什麽樣 | 怎樣實現“鯉魚跳竜門” |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1) |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2) | 李白心中的政治神話(3) | “公主渠道”之謎(1) | “公主渠道”之謎(2) | “公主渠道”之謎(3) | 氣宇不凡“謫仙人”(1) | 氣宇不凡“謫仙人”(2) | 將楊妃比作“飛燕”是不敬嗎(1)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