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抄艳情 第一美女傳   》 第十三回 葛太古入川迎聖駕      素庵主人 Su Anzhuren    李漁 Li Yu

  詩曰:塞下霜歸滿地黃,相思盡處已無腸。
  好知一夜秦關夢,軟語商量到故鄉。
  話說安慶緒同楊朝宗領了安祿山旨意,來到潼關外巡視,卻被郭子儀差先鋒僕固懷恩領驍卒五千,夜襲潼關,絶了安慶緒的歸路。慶緒、朝宗不敢交戰,衹得引兵望東而來。卻往各鄉鎮打糧騷擾,攪得各處人民逃散,村落荒殘,是日,見一隊男女奔走,縱兵趕來,將明霞、妙香等一行衝散。妙香與碧秋自回靜室,明霞與衛嫗隨着衆人望山𠔌中而逃。安慶緒大叫:“前面有好些婦女,你們快上前擒虜。”
  衆軍兵喊一聲,正欲嚮前追趕,忽見孫孝哲一騎馬飛也似跑將來,叫道:“千歲爺爺停馬,小將有機密事來報知。”安慶緒忙回馬來,孝哲在馬上欠身道:“甲胄在身,且有事情急迫,恕小將不下馬行禮了。”安慶緒道:“你為什麽事這般慌張?”孫孝哲喝退軍士,低低道:“主上自從斬了雷海青之後,終日心神慌惚,常
  常見海青站在面前,要取眼睛,竟昏了。不想李豬兒在東京回來,備說郭子儀並無西攻之意,勸主上放心,且圖歡樂。主人聽了那廝的話,日夜酣飲,欲心無度。前夜三更時分,李豬兒在宮中乘主睡熟,將刀戳破肚腹,肝腸挖了出第一美女傳。來,被他割了首級,賺開城門,投往郭子儀軍中去了。”
  慶緒聽罷,大驚道:“有這等事,我們快快回去,保守長安。”孫孝哲道:“長安回去不得了。”慶緒道:“為何呢?”
  孝哲道:“李豬兒那廝殺了主上,倒蘸血大書壁上,寫着安慶緒遣李豬兒殺安祿山於此處”十四個大字。史思明衹道真是千歲爺差來的,竟要點兵來與千歲爺廝殺。虧得尹子奇知是詭計,與他再三辨白,也還未信。如今尹子奇統領大兵離了長安,來保護千歲,差小將先來報知。“慶緒道:”既如此,等尹子奇來了,再做理會。“不一時,尹子奇的兵馬趕到,衹見尹子奇當先叫道:”千歲爺爺還不快走,唐兵隨後殺來了。“慶緒大驚道:”如今投何處去好?“子奇道:”史思明那廝假公濟私,頗有二心,長安是去不得了。聞得範陽尚未被李光弼攻破,彼處糧草尚多,可回範陽去罷。“慶緒道:”有理。“便同尹子奇、孫孝哲、楊朝宗領兵往北而走。
  不上五十裏,望見塵頭起處,唐朝郭子儀大兵漫山遍野,殺到軍中。太白旗上,挂着安祿山的首級,那軍兵一個個利刃大刀,長槍勁彎,勇不可擋。
  這些賊兵聽見郭子儀三字,頭腦已先疼痛,哪個還敢交鋒,一心衹顧逃走,唐兵掩殺前去,安慶緒大敗,連夜奔回範陽去了。
  郭子儀收兵,轉來進取西京,直抵長安。
  城內史思明聞報,暗自想道:“那郭子儀是惹他不得的,當我衆彼寡,倘然殺
  他不過,我如今孤軍在此,怎生抵敵,不如原去修好安慶緒,與他合兵,同回範陽,再圖後舉。”計較已定,便在宮中搜刮了許多金珠寶貝,玩好珍奇,並歌兒舞女,裝起車輛,吩咐軍士一齊出了玄武門,往北而去。郭子儀不去追趕思明,乘勢奪門而入,下令秋毫無犯,出榜安民,百姓安堵如故。子儀便紮營房,教軍士將府庫倉廩盡皆封鎖。又教放獄中淹禁囚徒。李豬兒道:“有範陽僉判葛太古,原任御史大第一美女傳。夫,因安祿山造反,他駡賊不屈,被他們監禁。後來安慶緒又將他帶到長安,現在刑部獄中,節度公速放他出來相見。”郭子儀道:“不是公公說起,幾乎忘了這個忠臣。”一面着將官去請,一面教李豬兒到宮中點視,豬兒領命去了。
  將官到獄裏去請葛太古來到營中,子儀接着敘禮坐定。太古道:“學生被陷囹圄,自分必死賊人之手,不期復見天日,皆節度公再造之恩也。”子儀道:“老先生砥柱中流,實為難得。目今大駕西狩都中,並沒一個唐傢舊臣,學生又是武夫,不諳政務,凡事全仗老先生調護,老先生可權署原任御史職銜,不日學生題請實授便了。”說罷,吩咐軍士取冠帶過來,與葛太古換了。太古道:“節度公恢復神京,速當舉行大義,以慰臣民之望。”子儀道:“不知當舉行何事。”太古道:“今聖上在靈武,上皇在成都,須急草奏布差人報捷,所宜行者一也。
  聖駕蒙塵,朝廷無主,當設上皇、聖上竜位在於幹元殿中,率領諸將朝賀,所宜行者二也。唐傢九廟丘墟,先帝久已不安,我等當詣大廟祭謁,所宜行者三也。
  移檄附賊各郡,今歸正朔,所宜行者四也。賑濟難民,犒賞士卒,所宜行者五也。
  遣使迎請二聖還都,所宜行者六也。凡此六事,願明公急急舉行之。
  子儀道:“承領大教。”連忙教幕賓寫起報捷奏章,差將官,連夜往成都、武靈二處去報了。
  是晚,留太古在營中安歇,明早領了諸將,同入幹元殿,擺列竜亭香案朝賀。
  出朝,就到大廟中來,子儀、太古等進去。
  衹見廟中通供着安祿山的祖宗,僭稱偽號的牌位。子儀大怒,親自拔劍,將牌位劈得粉碎,令人拿去,放在糞坑內。重新立起大唐太祖、太宗神主,庭外竪起長竿,將安祿山頭顱高高挑起,安排祭禮。子儀主爵,太古陪祭,諸將隨後行禮,萬民觀看,無不踴躍。祭畢出廟,太古嚮子儀道:“學生久不歸私傢,第一美女傳。
  今日暫別節度公,回去拜慰了祖先,再到營中聽教。“子儀應允,太古乘馬徑回錦裏坊舊居來,那十八個傢人,也俱放出獄了,俱來隨着太古行到自己門着,見門也不封鎖,門墻東倒西歪,不成模樣。太古進去,先到傢廟中拜了,然後到堂中坐定,叫傢人去尋看傢的毛老兒。傢人四散,尋了半日方來。毛老兒叩頭稟道:”
  小的在此看傢,不期被賊兵占住,把小的趕在外面居住,因此,不知老爺回來。
  “太古聽了,長嘆一聲,拂衣進內,先至園中一見,但見:花瘦草回,蛛多蝶少。
  寂寞蕉緑,並無鶴跡印蒼苔;零落梧黃,惟有□延盈粉壁。止餘鬆檜色蓊蔥,半窗掩映;不見芝蘭香馥鬱,三徑荒蕪。亭榭欹傾,塵滿曩時筆硯;樓堂冷落,香消昔日琴書。
  太古見了這光景,心裏凄然,忽想起這明霞女兒不見在眼前,不覺紛紛淚出。
  思量她在範陽署中,搭傢人下監時節說,安慶緒打入衙內,已見我女兒,我想那賊心懷不良,此女素知禮儀,必不肯從賊,一嚮杳無信息,不知生死如何,心裏想着,恰好走到明霞臥房門首,依稀還道是她坐在房中。推開門時,卻又不見,便坐在一把灰塵椅子上,放聲大哭。哭了一會,有傢人進來報到:“太監李豬兒來拜。”
  太古心緒不佳,欲待不見,又想他嚮在範陽,必知彼處事情,問問我女兒消息也好,遂起身出外,接着李豬兒施禮,分賓主坐下。豬兒道:“老先生為何面上有些淚痕?”
  太古道:“老夫有一小女,尚在範陽,不知她下落。今日回來,到她臥房中,見室邇人遐,因此傷感。”
  豬兒道:“老先生還不曉得麽!令媛已盡節而亡。”太古忙問道:“公公哪裏知道?”豬兒道:“安慶緒那廝,見了令媛,要搶入宮中,令媛守正不從,那廝將令媛交與咱傢領回,教咱第一美女傳。勸她順從。那晚適值咱傢巡城出外去了,令媛就在咱衙內觸階而死,咱已將她盛殮,葬在城南空地了。”太古聽罷,哭倒在椅子上,死去活來。李豬兒勸慰了一番,作別而去。太古在傢哭了一夜。
  明日絶早,郭子儀請入宮中議事,子儀道:“迎接聖駕,最是要緊,此行非大臣不可。我今撥軍三百名,隨李太監到靈武,去迎聖上。再撥軍三百名,隨葛老先生往成都,迎上皇,即日起身,不可遲延。”就治酒與太古、豬兒餞行。又各送盤纏銀二百兩。太古、豬兒辭別了子儀,各去整頓行裝。領了軍士同出都門,李豬兒往靈武去了。
  葛太古取路投西川行去,經過了些崎嶇棧道,平曠郊原,早到扶風都界上。遠遠望見旌旗幹戈,一簇人馬前來。葛太古忙着人打聽,回報說是行宮統製鐘景期領三千鐵騎,替上皇打頭站的。太古忙叫軍士屯在路旁,差人去通報。
  看官你道鐘景期如何這般顯耀,原來景期在石泉堡上做司戶,與雷天然住在衙門裏,甚是清閑。那雷天然雖是婦人,最喜歡談兵說劍,平日與景期談論韜略,十分相得。恰值安祿山之亂,上皇避難來蜀,車駕由石泉堡經過,景期出去迎駕。上皇見了景期,追悔當日不早信忠言,以致今日之禍。因此,特拔為翰林學士,彼時
  羽林軍怨望朝廷,多有不遵紀律的。景期上了政兵要略一疏,上皇大喜,就命兼領行營統製,護駕而行。
  景期遂帶了雷天然,隨駕至成都。閑時會着高力士,說起當初劾奏權姦時節,都虧虢國夫人在內周旋,得以保全性命。如今不曾隨駕到來,不知安否如何?景期聽了,甚感激她的恩,又思她的情。又想起葛明霞一段姻緣,便長吁短嘆,有時泣下。
  雷天然見了寬慰他不在話下。後來郭子儀收復兩京的捷音,飛報到成都,上皇聞知,就命駕回都,命景期為前部先行,景期第一美女傳。備了一輛氈車,與雷天然乘坐,領着馮元、勇兒,領兵起身。
  一路裏想着明霞,見那些鳥啼花落,水緑山青,無非助他傷感。
  是日,正行到扶風驛前,見路旁跪着軍士,高聲稟道:“御史大夫葛太古,特來迎接太上皇聖駕,有名帖拜上老爺。”
  馮元下馬接了帖兒,稟知鐘景期,景期大喜,暗道:“不期迎駕官是葛太古,今日在此相遇,不惟可知明霞的音耗,亦且婚姻之事可成矣。”便札住人馬,就進扶風驛裏暫住,教請葛太古相見。太古進驛來,與景期施禮坐下。景期道:“老先生山鬥望隆,學生望風懷想久矣。今日得瞻雅範,足慰鄙衷。”太古道:“老夫德薄緣慳,流離瑣尾,上不能匡國,下不能保傢,有何足齒。”景期聽了“下不能保
  傢”這句話,心上疑惑,便道:“不敢動問,聞得老年生有一位令媛,不知嚮來無恙否?”
  太古憐然道:“若提起小女,令人寸腸欲斷。”景期道:“卻是為何?”太古道:“老夫衹生此女,最所愛惜。不期舊年物故。”
  景期驚道:“令愛得何病而亡?”太古哭道:“並非得病,乃是死於非命的。”
  景期忙問道:“為着何事?乞道其詳。”太古便就將自己駡賊被監的話兒說了,又將李豬兒傳言明霞撞死緣由,自始至終說了一遍。
  景期聽了,一則是忍不住心酸,二則也忘懷了竟掉下淚來。
  太古道:“學士公素昧平生,為何墜淚?”景期道:“不瞞老先生說,學生未僥幸時,便作一癡想,要娶佳人為配,遍訪並無,嚮聞令愛小姐,才貌兩全,不覺私心竊慕,自愧鯫生寒陋,不敢仰攀。到後來,幸博一第,即欲遣媒來奉求,怨恨愁情,與日俱積,今獲聖駕回朝,便思前願可酬。適聞老先生到來,以為有緣,千裏相逢,姻事一言可定,哪知令愛已香返雲歸,月埋姻冷,想我這等薄福,書生命中不該有佳人為偶。”說完了這番心事,索性哭了一場。太古哭道:“學士公才情俊逸,第一美女傳。若得坦腹東床,老夫晚景甚娛,不想小女遭此不幸,不是你沒福娶我女兒,還是我沒福招你這樣快婿。”二人正說得苦楚,階下將士稟道:“上皇鑾駕已到百裏外了。”太古忙起身別了景期,上前迎接去了。景期也出驛門,領兵前進,在馬上不勝悲傷。行了二十多日,早到西京,那靈武聖駕已先回朝了,景期入城尋個住所,將雷天然安頓停當。寓中自有馮元、勇兒伏侍。
  次早,景期入朝,恭賀天子,一時文武有李泌、杜鴻漸、房、裴冕、李勉、郭子儀,僕固懷恩李豬兒等侍立丹墀,景期隨班行禮。朝罷出來,即去拜望李泌郭子儀等人,又差人尋訪虢國夫人下落,思量再圖一見。誰想各處訪問,並無蹤跡。景期惟有欷暤嘆息。
  隔了幾日,上皇已到,天子率領文武臣僚,出廓迎接。彼時赴駕的是陳元禮、李白、杜甫、葛太古高力士等,隨着上皇入城。上皇吩咐車駕韋與在殿住下,天子隨率衆臣朝拜設宴在宮中慶賀。次日早朝,召群臣俱到殿前,降下聖旨,封李泌為鄴王,拜右丞相;郭子儀為汾陽王,拜左丞相。杜鴻漸為司徒,房為司空,裴冕為中書,令李白為翰林學士,鐘景期為兵部尚書,杜甫為工部侍郎,葛太古為御史中丞,李勉為監察御史,陳元禮為大將,僕固懷恩為驃騎大將軍,郭為羽林大將軍,郭曖為駙馬都尉,配升平公主,李光弼加封護國大將軍,領山南東道節度使,俱各榮封三代,文官蔭一子為五經博士,武官蔭一子為金吾指揮。又授高力士為掌印司禮監,李豬兒為尚衣監,其餘文武各官各加一級,大赦天下。階下百官,齊聲呼萬歲,叩頭謝恩。
  天子又降旨道:“李林甫欺君誤國,縱賊謀反,雖伏冥誅,未彰國法,着僕固懷恩前去掘起李林甫傢墓,斬戮其屍,梟首第一美女傳。示衆。”僕固懷恩領旨去了。班中閃出鐘景期,上殿奏道:“陛下英明神武,為天地祖宗之靈,得以掃蕩群賊,剋復神器,彼權姦罪惡滔天,死後固當梟首,而目今靖難諸臣,亦當追贈謚號,以廣聖恩。”天子聞言道:“卿言甚合朕意,可將死難諸臣開列姓名陳奏,朕當酌議褒封。”景期謝恩領旨退班。天子退朝,各官俱散,衹有鐘景期與李泌、郭子儀、葛太古在議政堂,將前後死節忠臣,一一開明事實,以陳御覽。早見高力士捧出聖旨一道,追封張巡為東平王,許遠為淮南王,南霽雲為彰義侯,雷萬春為威烈侯。
  敕建張、許雙忠廟,春秋享祭,以南、雷二將配享。追贈張巡妾、吳氏為靖節夫人。
  許遠儀童為附騎都尉。又有原任常山太守顔杲卿,贈太子太保,原任梨園典樂郎雷海清贈大常卿,葛明霞封純靜夫人,各贈竜鳳官誥共賜禦祭一壇,委郭子儀主祭。
  子儀奉旨,自去安排祭奠。
  少頃,又有聖旨,命御史葛太古領東京安撫使,踏勘地方有被賊兵殘破去處,奏請蠲租。有失業流民,即招撫復業。即日,辭朝赴任。又命兵部尚書鐘景期,領河北經略使,統領大兵十萬,進徵安慶緒。旨意下了,景期忙回寓所,嚮天然說道:“聖上命我討安慶緒,不日起行,不知二夫人意下,還是隨往軍中,還是待我平賊之後,前來迎接你?”雷天然道:“妾身父叔俱死賊手,恨不得手刃逆奴,以雪不共戴天之仇。奈女流弱質,不能如願。今幸相公上承天威,揮戈秉鉞,妾願隨侍,帷幄參贊軍機。”景期道:“如此甚妙。”
  正說話間,馮元進來稟道:“御史葛老爺來辭行。”景期忙出接見。太古道:“老夫領奉聖旨,不敢延遲,即日就道,特來告辭。景期道:”東京百姓,久罹水火,專望老先生急解倒懸,正宜速去。學生還要點軍馬,聚糧草。尚有數日耽閣,不能與老先生同行,殊為怏怏。“太古道:”足下旌旄北上,必第一美女傳。過洛陽,願便道賜顧,少慰鄙懷。“景期道:”若到貴治,自然晉謁。今日敢屈大駕,待學生治酒奉餞。“太古道:王事靡監,盛情心醉矣。就此拜別,再圖後會。”二人拜別起身,景期也上馬來送,直到十裏亭,揮淚分手,景期自回。太古嚮東京進發,不知此去做什麽事來,且聽下回分解。第一美女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鐘景期三場飛兔穎第二回 葛明霞一笑締鸞盟第三回 瓊林宴遍覓狀元郎第四回 金馬門群嘩節度使
第五回 忤當朝謫官赴蜀第六回 逢義士贈妾窮途第七回 祿山兒範陽造反第八回 碧秋女雄武同逃
第九回 嘯虎道給引贈金第十回 睢陽城烹童殺妾第十一回 雷海清擲箏駡賊第十二回 虢夫人揮麈談禪
第十三回 葛太古入川迎聖駕第十四回 郭汾陽建院蓄歌姬第十五回 司禮監奉旨送親第十六回 平北公承恩完配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