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台湾现代民歌三十年:遥远的乡愁   》 第13节:第一章 往事(2)      公路 Gong Lu

  以美军俱乐部及饭店夜总会为主的据点带动了热门音乐乐团的发展,如1960年代中的电星、雷鸟、石器时代、MJD等乐团以及1970年代初的阳光、时光、爱克逊、水晶、鹅妈妈等等,同时翻版唱片工业亦在1960年代末兴盛,如神鹰公司的"学生之音"系列几达每月一张的出片量。
  在不断接触、聆听的过程中,年轻人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演唱、伴奏技巧,从一把吉他开始,走上一条当时算是前卫的音乐之路。但同时,热门音乐带来的歌手与乐迷男生蓄长发、奇装异服、舞会等现象,却遭到伤风败俗的批评,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接受。尤其是部分乐迷在一些热门音乐演唱会中除了对异类音乐报以嘘声、开汽水瓶之外,听到兴奋时甚至会放鞭炮、吸大麻、割椅垫,有时候主办单位不得不请宪警来维持秩序。一些较富盛名的热门合唱团出场演唱的时候,如1970年代的时光、2001,甚至被形容为"最容易制造观众暴动"的乐团。
  在西洋歌曲盛行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中文歌曲的创作人,不过由于那时候还是戒严时期,很多主题不能碰触,大多歌词仍局限于情爱的表达,这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国语流行音乐本土化的进程。
  从1960年代中后期开始,台湾的经济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以流行歌曲为主的唱片工业也开始初具规模。到了1970年代初,本土的通俗音乐杂志出现了,台湾已经成为东南亚一带华语流行歌曲的中心,注册的有声出版企业达200多家,以"中广"(中国广播公司)为代表的传播媒体推动着唱片业的发展。
  上篇:清风对面吹 (台语流行音乐) 人到初老,只好靠着记忆的魔手,拼命拉回那一段段早已失去的岁月。大抵怀念者,不是怀乡,便是怀人。
  --台语词作家 王昶雄
  台湾有两千一百万人口时曾经做过统计:客家人占12%,原住民只占1.7%,闽南人占73.3%。如此大的人口比例使闽南人的福佬语系(河洛话)取得台湾话的主导地位。1945-1995年这五十年间,客家与原住民歌曲在主流媒体毫无表现的机会与地位。台湾的族群意识、省籍情结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政客的手段,随着1980年代解严时代的来临及各种威权政策的结束,过去被政府压抑的各种方言、母语逐渐获得重视。进入1990年代,政治人物、民众、媒体开始反省台湾的族群融合的问题,使得族群与省籍意识不再失控。
  久远的年代,开拓台湾这片土地的人们就创造出许多令人难忘的歌谣,体现着这里独有的风土人情、社会变迁以及生存状态。比如《天黑黑》、《一只鸟仔哮救救》、《铜》,这些不知作者姓名的歌谣长存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2000年夏天,刚出道的孙燕姿以一曲融入古老歌谣《天黑黑》的同名歌曲一举成名,一时之间,用台语演唱"天黑黑,欲落雨"成为一种符号。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推荐序一 唤起民歌时代的心中梦想第2节:推荐序二 唱过一个时代第3节:推荐序三 民歌,啊!民歌!
第4节:推荐序四 回到少年中国的路第5节:推荐序五 岛屿的宽度第6节:跋 给孤独的孩子们
第7节:自序 永远的未央歌(1)第8节:自序 永远的未央歌(2)第9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1)
第10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2)第11节:前言 反省的年代(3)第12节:第一章 往事(1)
第13节:第一章 往事(2)第14节:第一章 往事(3)第15节:第一章 往事(4)
第16节:第一章 往事(5)第17节:第一章 往事(6)第18节:第一章 往事(7)
第19节:第一章 往事(8)第20节:第二章 盛开(1)第21节:第二章 盛开(2)
第22节:第二章 盛开(3)第23节:第二章 盛开(4)第24节:第二章 盛开(5)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