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康震評說蘇東坡 》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
康震 Kang Zhen
當時,王安石為了統一國內的輿論思想,着手重新解釋儒傢經典著作。他規定,自己的解釋是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蘇軾對這種做法極為反感,當時流傳着許多蘇軾嘲弄王安石學術觀點的笑話。比如,當時王安石發明了一種標新立異的文字學,它對漢字的結構意義重新解釋。一次,蘇軾問王安石,波濤的"波"怎麽解釋,王安石回答:水之皮。蘇軾馬上說:那滑冰的"滑"不就是水之骨嗎?又一次,王安石問蘇軾,斑鳩鳥的"鳩"怎麽解釋?蘇軾回答:《詩經》上說,一公一母兩衹鳲鳩(布𠔌鳥)停在桑樹上,它們的孩子共有七個(鳲鳩在桑,其子七兮)。這一公一母兩衹鳥加上七衹小鳥一共是九衹鳥,所以鳩字左邊一個九,右邊一個鳥啊。王安石深表贊同,過了好一會兒,纔醒悟過來,是蘇軾在戲弄他(事載宋·曾慥《高齋漫錄》)。
蘇軾的一係列反對變法的言論以及真真假假的嘲弄之語讓王安石非常惱火和氣憤,這些言論會助長反對派的囂張氣焰,會給變法造成損害!所以他要想方設法削減蘇軾的影響力。
宋神宗先後兩次想讓蘇軾擔任重要的官職,王安石均表示堅决反對,他對神宗說:"蘇軾確實有才華,但學問的路子不正,像蘇軾這樣的人,其學問很少能夠有用於世,反而會有害於世,陛下不可不明察。"(語載清·黃以周《續資治通鑒長編拾補》)一來二去,神宗皇帝對蘇軾也有點兒看不順眼了,他曾對司馬光說:"蘇軾並不是一個道德品質好的君子,我覺得你對他並不瞭解。"(語載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214)而改革派的一些爪牙們已經開始羅織罪名,打算拔掉蘇軾這顆眼中釘、肉中刺。蘇軾深知,再在朝廷這個是非之地呆下去,肯定會惹火燒身,於是他主動嚮皇帝申請離開京城到外地去做官,他想,無論怎樣,在地方上總能為百姓做點實際的事情。
說實話,神宗很希望才華卓著的蘇軾能夠留下來參與變法,但這顯然不可能,神宗衹好批準了蘇軾的請求,他在批示中寫道,派蘇軾去安徽潁州擔任知州(相當於今市長)。可宰相辦公室卻改為擔任通判(相當於今副市長)。更有趣的是,神宗筆鋒一轉,又改為:派蘇軾去杭州擔任通判。杭州城風景秀麗、物産豐饒,富甲一方,到這裏做官可是一個大大的美差,宋神宗對蘇軾真可謂用心良苦啊(事載《續資治通鑒長編》214)!
這一年,蘇軾三十六歲。
為官一方 政通詞美
蘇軾這次外任杭州擔任通判,固然是為了躲開是非之地,但也是第一次擔任大城市的行政官員,這對他的政治才幹是個巨大的考驗。杭州任期滿後,按照宋朝官製三年期滿一調任的規定,他還先後被調往密州(治所在今山東諸城)、徐州(今屬江蘇)、湖州(今屬浙江)擔任知州,前後算起來有八年時間。
那麽,在這八年時間當中,蘇軾這位科舉考場上的成功者,在實際工作崗位上是考"糊"了,還是考成功了呢?蘇軾總是抨擊新法、抨擊王安石,那麽他自己到底有沒有實際的治國才能呢?他會不會也像李白、杜甫那樣,衹是個詩文高手,在政治上卻施展不開呢?在繁重的行政工作面前,這位大文人還能否做到行文如流水、瀟灑任自如呢?
先說說最有代表性的地方行政工作。
蘇軾這八年的地方工作,最引人註目的業績是在徐州擔任知州期間。徐州位於黃河下遊,最大的問題是黃河水患。蘇軾剛到任不久,黃河就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徐州地區連續大暴雨,洪水來到徐州城下,水位高達兩丈八尺九寸,高出城中平地一丈零九寸,隨時有可能衝毀城墻,淹沒全城,形勢萬分危急。在這緊要關頭,蘇軾沉着果斷,表現出高度的組織才能,分步驟展開抗洪搶險。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第1節:康震評說蘇東坡序 | 第2節:一、少年成名(1) | 第3節:一、少年成名(2) | 第4節:一、少年成名(3) | 第5節:一、少年成名(4) | 第6節:一、少年成名(5) | 第7節:一、少年成名(6) | 第8節:二、步入仕途(1) | 第9節:二、步入仕途(2) | 第10節:二、步入仕途(3) | 第11節:二、步入仕途(4) | 第12節:二、步入仕途(5) | 第13節:二、步入仕途(6) | 第14節:二、步入仕途(7) | 第15節:二、步入仕途(8) | 第16節:二、步入仕途(9) | 第17節:二、步入仕途(10) | 第18節:三、大難臨頭(1) | 第19節:三、大難臨頭(2) | 第20節:三、大難臨頭(3) | 第21節:三、大難臨頭(4) | 第22節:三、大難臨頭(5) | 第23節:三、大難臨頭(6) | 第24節:三、大難臨頭(7) | |
| 第 I [II] [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