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文集 》 蘇軾集 》
補遺 書後五百六首
蘇軾 Su Shi
【書鮑靜傳】
鮑靜字太玄,東海人。五歲語父母,雲:“本麯陽李氏子,九歲墮井死。”
父母以其言訪之,皆驗。靜學兼內外,明天文河洛書。為南海太守行部入海,遇
風,饑甚,煮白石食之。靜嘗見仙人陰君受道訣,百餘歲卒。
陰真君名長生。予嘗遊忠州酆都觀,則陰君與王方平上升處也。古鬆柏數千
株,皆百圍,鬆脂如酥乳,不煩煮煉,正爾食之,滑甘不可言。二真君皆畫像觀
中,極古雅,有西晉時殿宇,尚存也。戊寅九月十一日夜坐書。
【書單道開傳後】
葛稚川與單道開皆西晉人,而沒於東晉,又皆隱於羅浮。使稚川見道開,必
有述焉。而《抱樸·內篇》皆不及道開,豈稚川化時,道開尚未至羅浮也?稚川
乞岣嶁令遊南海,遂入羅浮,按本傳在升平三年以後,相去蓋三十餘年,必稚川
先化也。紹聖元年九月,始予至羅浮,問山中人,則道開無復遺跡矣,亦不知石
室所在。獨書此《傳》遺衝虛觀道士鄧守安,以備山中逸事。
【書陶淡傳】
《晉史·隱逸傳》:陶淡字處靜,太尉侃之孫也。父夏,以無行被廢。淡幼
孤,好導養之術,謂仙道可祈。年十五六,便服食絶𠔌。不娶。傢纍千金,僮客
百數,淡了不營問。好讀《易》,善卜筮。於長沙臨湘山中,結廬居之。養一白
鹿以自隨。人有候之者,輒移渡澗水,莫得近。州舉秀纔,淡遂逃羅縣埤山中,
不知所終。
陶士行諸子皆兇暴,不獨夏也,而諸孫中乃有淡,曾孫中乃有潛。潛集中乃
有仲德、敬通之流,皆隱約有行義,又皆貧睏,何也?淡高逸如此,近類得道,
與潛近親,而潛無一言及之,此又未喻也。戊寅九月七日,閱《晉史》,偶錄之
以俟知者。儋州城南記。
【書淵明孟府君傳後】
陶淵明,孟嘉外孫,作《喜傳》雲:“或問聽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
曰:“漸近自然。”而今《晉書》乃雲“漸近使之然”,則是閭裏少年鄙語。雖
至細事,然足以見許敬宗等為人。
【書南史盧度傳】
餘少不喜殺生,然未能斷也。近來始能不殺豬羊,然性嗜蟹蛤,故不免殺。
自去年得罪下獄,始意不免,既而得脫,遂自此不復殺一物。有見餉蟹蛤者,皆
放之江中。雖知蛤在江水無活理,然猶庶幾萬一,便使不活,亦愈於煎烹也。非
有所求覬,但以親經患難,不異雞鴨之在庖廚,不忍復以口腹之故,使有生之類,
受無量怖苦爾,猶恨未能忘味食自死物也。《南史·隱逸傳》:“始興人盧度,
字彥章。有道術。少隨張永北侵魏,永敗,魏人追急,淮水不得過。自誓若得免
死,從今不復殺生。須臾見兩楯,流來接之,得過。後隱居廬陵西昌三顧山,鳥
獸隨之,夜有鹿觸其壁。度曰:‘汝勿壞我壁。’鹿應聲去。屋前有池,養魚,
皆名呼之,次第取食。逆知死年月,竟以壽終。”偶讀此書,與餘事粗相類,故
並錄之。
【書劉昌事(昌事見杜牧宋州寧陵縣記)】
今日過寧陵,聞縣令言,前令晏曇立劉昌廟。昌事跡見杜牧集,甚壯偉。宋
子京獨不信,以為無有。子亦信李蘩記其父泌、崔胤記其父慎由事,皆以偽為真,
獨不信杜牧記昌事,可笑也。李蘩作《傢傳》,記其父居鬼𠔌,並與仙接。子京
亦曰:“蘩所記浮侈不可信,姑摭其實者如上。”崔胤記其父晚無子,遇浮屠生
胤,乃名繼。
【記孫卿韻語】
孫卿子有韻語者,其言鄙近,多雲“成相”,莫曉其義。《前漢·藝文志·
詩賦類》中有《成相雜詞》十一篇,則成相者,蓋古謳謠之名乎?疑所謂“鄰有
喪,舂不相”者。又“樂記》雲:“治亂以相。”亦恐由此得名,當更細考之。
【記徐陵語】
徐陵多忘,每不識人,人以此咎之。陵曰:“公自難記,若曹、劉、瀋、謝
輩,暗中摸索,亦合認得。”誠哉是言。
【記歐陽論退之文】
韓退之喜大顛,如喜澄觀、文暢之意,了非信佛法也。世乃妄撰退之與大顛
書,其詞凡陋,退之傢奴僕亦無此語。有一士人於其末妄題雲:“歐陽永叔謂此
文非退之莫能。”此又誣永叔也。永叔作《醉翁亭記》,其辭玩易,蓋戲雲耳,
又不以為奇特也,而妄庸者亦作永叔語,雲:“平生為此最得意。”又云:“吾
不能為退之《畫記》,退之又不能為《醉翁記》。此又大妄也。僕嘗謂退之《畫
記》近似甲名帳耳,了無可觀,世人識真者少,可嘆亦可愍也。
【跋嵇叔夜養生論後】
東坡居士以桑榆之末景,憂患之餘生,而後學道,雖為達者所笑,然猶賢乎
已也。以嵇叔夜《養生論》頗中餘病,故手寫數本,其一贈羅浮鄧道師。
【書淵明述史章後】
淵明作《述史九章》,《夷齊》、《箕子》蓋有感而云。去之五百餘載,吾
猶知其意也。
【跋退之送李願序】
歐陽文忠公嘗謂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一篇而已。餘亦以謂唐無文
章,惟韓退之《送李願歸盤𠔌》一篇而已。平生願效此作一篇,每執筆輒罷,因
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獨步。”
【書子由君子泉銘後(孟君名震,鄆人,及進士第,為承議郎)】
子由既為此文,餘欲刻之泉上。孟君不可,曰:“名者,物之纍也。”乃書
以遺之。元豐六年十一月九日題。
【跋赤溪山主頌】
達與不達者語,譬如與無舌人說味。問蜜何如,可雲蜜甜。問甜何如,甜不
可說。我說蜜甜,而無舌人終身不曉。為其不可曉,以為達者語應皆如是,問東
說西,指空畫地,如心疾,如睡語,聽者恥不知,從而和之,更相欺謾。
昔張魯以五鬥米治病,戒病者相語不得雲“未差也”,若雲爾者,終身不差
也。故當時以張魯為神。其事類此。然亦不得以此等故疑其真。餘得赤溪山主頌
十一篇於其子昶,問其事於樂全先生張安道,知其為達者無疑,為書其末。熙寧
九年正月望日。
【書子由超然臺賦後】
子由之文,詞理精確,有不及吾,而體氣高妙,吾所不及。雖各欲以此自勉,
而天資所短,終莫能脫。至於此文,則精確、高妙,殆兩得之,尤為可貴也。
【書李邦直超然臺賦後】
世之所樂,吾亦樂之,子由其獨能免乎?以為徹弦而聽鳴琴,卻酒而禦芳茶,
猶未離乎聲、味也。是故即世之所樂,而得超然,此古之達者所難,吾與子由其
敢謂能爾矣乎?邦直之言,可謂善自持者矣,故刻於石以自儆雲。
【書文與可超然臺賦後】
餘友文與可,非今世之人也,古之人也。其文非今之文也,古之文也。其為
《超然》辭,意思蕭散,不復與外物相關,其《遠遊》、《大人》之流乎?熙寧
九年四月六日。
【跋王氏華嚴經解】
予過濟南竜山鎮,監稅宋寶國出其所集王荊公《華嚴經解》相示,曰:“公
之於道,可謂至矣。”予問寶國:“《華嚴》有八十捲,今獨解其一,何也?”
寶國曰:“公謂我此佛語深妙,其餘皆菩薩語爾。”予曰:“予於藏經取佛語數
句置菩薩語中,復取菩薩語置佛語中,子能識其是非乎?”曰:“不能也。”
“非獨子不能,荊公亦不能。予昔在岐下,聞汧陽豬肉至美,遣人置之。使者醉,
豬夜逸,置他豬以償,吾不知也。而與客皆大詫,以為非他産所及。已而事敗,
客皆大慚。今荊公之豬未敗爾。屠者買肉,娼者唱歌,或因以悟。若一念清淨,
墻壁瓦礫皆說無上法,而云佛語深妙,菩薩不及,豈非夢中語乎?”寶國曰:
“唯唯。”
【跋荊溪外集】
玄學、義學,一也。世有達者,義學皆玄,如其不達,玄學皆義。近世學者
以玄相高,習其徑庭,了其度數,問答紛然,應諾無窮。至於死生之際一大事因
緣,鮮有不敗績者。孔子曰:“有鄙夫問於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世無孔子,莫或叩之,故使鄙夫得挾其空空以欺世取名,此可笑也,荊溪居士作
《傳燈傳》若幹篇,扶奬義學,以救玄之弊。譬如牧羊然,視其後者而鞭之,無
常羊也。
【書子由黃樓賦後】
子城之東門,當水之衝,府庫在焉。而地狹不可以為甕城,乃大築其門,護
以磚石。府有廢廳事,俗傳項籍所作,而非也。惡其淫名無實,毀之,取其材為
黃樓東門之上。元豐元年八月癸醜,樓成。九月庚辰,大合樂以落之。始餘欲為
之記,而子由之賦已盡其略矣,乃刻諸石。
【書珠子法後】
李公擇見傳如此,雲得之於一武官,緣感恩而傳,必不妄。公擇與軾,亦嘗
試之。
【書拉雜變】
司馬長卿作《大人賦》,武帝覽之,飄飄然有凌雲之氣。近時學者作拉雜變,
便自謂長卿,長卿固不汝嗔,但恐覽者渴睡落床難以凌雲耳。
【書溫公志文異壙之語】
《詩》雲:“𠔌則異室,死則同穴。”古今之葬皆為一室。獨蜀人為一墳而
異藏,其間為通道,高不及肩,廣不容人。生者之室,謂之壽堂,以偶人被甲執
戈,謂之壽神以守之,而以石甕塞其通道。既死而葬則去之。軾先夫人之葬也,
先君為壽室。其後先君之葬,歐陽公志其墓,而司馬君實追為先夫人墓志,故其
文曰:“蜀人之祔也,同壠而異壙。”君實性謙,以為己之文不敢與歐陽公之文
同藏也。東漢壽張侯樊宏,遺令棺柩一藏,不宜復見,如有腐敗,傷子孫之心,
使與夫人同墳異藏。光武善之,以書示百官。蓋古亦有是也。然不為通道,又非
詩人同穴之義,故蜀人之葬最為得禮也。
【跋張希甫墓志後】
餘為徐州,始識張希甫父子。元年之鼕,李夫人病沒,徐人多言其賢,至於
死生之際無所留難。而天驥出其手書數十紙,記浮屠、道傢語,筆跡雅健,不類
婦人,而所書皆有條理。是時希甫年七十,闢𠔌道引,飲水百餘日,甚瘠而不衰,
目瞳子炯然。餘知其無苦,而不忍天驥之憂懼,乃守而告之,人生如寄,何至自
苦如是,願以時飲酒食粱、肉,慰子孫之意。希甫強為予食,然無復在世意。
二年,餘謫居黃州,聞希甫沒,既葬,天驥以其墓銘示餘,餘知其夫婦皆超然世
外矣。
【書四戒】
出輿入輦,命曰“蹶痿之機”;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皓齒蛾
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濃,命曰“腐腸之藥”。此三十二字,吾當書之
門窗、幾席、縉紳、盤盂,使坐起見之,寢食念之。元豐六年十一月,雪堂書。
【書所獲鏡銘】
元豐四年正月,餘自齊安往岐亭,泛舟而還。過古黃州。獲一鏡,周尺有二
寸,其背銘雲:“漢有善銅出白陽,取為鏡,清而明,左竜右虎俌之。”其字
如菽大,雜篆隸,甚精妙。白陽,疑南陽白水之陽也。其銅黑色,如漆。其背如
刻玉。其明照人微小。舊聞古鏡皆然,此道傢聚形之法也。
【跋司馬溫公佈衾銘後】
士之得道者,視死生禍福,如寒暑晝夜,不知所擇,而況膏粱脫粟文綉布褐
之間哉!如是者,天地不能使之壽夭,人主不能使之貴賤,不得道而能若是乎,
吾其敢以恭儉名之。仲尼以簞瓢得之顔子,餘於溫公亦云。
【跋子由棲賢堂記後】
子由作《棲賢堂記》,讀之便如在堂中,見水石陰森,草木膠葛。僕當為書
之,刻石堂上,且欲與廬山結緣,他日入山,不為生客也。
【題伯父謝啓後】
天聖中,伯父中都公始舉進士於眉,年二十有三。時進士法寬,未有糊名也。
試日,通判殿中丞蔣希魯下堂,觀進士程文,見公所賦,嘆其精妙絶倫。曰:
“第一人無以易子。”公力自言年少學淺,有父兄在,决不敢當此選。希魯大賢
之,曰:“君子成人之美。”乃以為第三。明年登乙科。此則其親書啓事謝希魯
者也。公歿後十三年,得之宜興人單君錫傢,蓋希魯宜與人也。又八年,乃躬自
裝縹,而歸公之第二子子明兄,使寶之以無忘公之盛德雲。元豐五年七月十三日,
第六侄責授黃州團練副使軾謹志。
【跋柳閎楞嚴經後】
衆生當以是時度,佛菩薩則現是身,身無實相,然必現是,意其所入者易也。
《楞嚴》者,房融筆受,其文雅麗,於書生學佛者為宜。吾甥柳闢,孝弟夙成,
自童子能為文,不幸短命。其兄閎為手寫此經。閎既已識佛意,則闢亦當冥受其
賜矣。
【跋張益孺清淨經後】
佛言作、止、任、滅,是謂四病。我言作、止、任、滅,是謂四法門。無盡
居士若見法門,應無是語。
【題僧語錄後】
佛法浸遠,真偽相半。寓言指物,大率相似。考其行事,觀其臨禍福死生之
際,不容偽矣。而或者得戒神通,非我肉眼所能勘驗,然真偽之候,見於言語。
吾雖非夔、曠,聞弦賞音,粗知雅麯。子由欲吾書其文,為題其末。
【書黃道輔品茶要錄後】
物有畛而理無方,窮天下之辯,不足以盡一物之理。達者寓物以發其辯,則
一物之變,可以盡南山之竹。學者觀物之極,而遊於物之表,則何求而不得。故
輪扁行年七十而老於斫輪,庖丁自技而進乎道,由此其選也。黃君道輔諱儒,建
安人。博學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錄》十篇,委麯微妙,皆
陸鴻漸以來論茶者所未及。非至靜無求,虛中不留,烏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詳哉?
昔張機有精理而韻不能高,故卒為名醫,今道輔無所發其辯,而寓之於茶,為世
外淡泊之好,此以高韻輔精理者。予悲其不幸早亡,獨此書傳於世,故發其篇末
雲。
【書咒語贈王君】
王君善書符,行天心正一法,為裏人療疾驅邪。僕嘗傳咒法,當以傳王君。
其辭曰:“汝是已死我,我是未死汝,汝若不吾祟,吾亦不汝苦。”
【書李志中文後】
元豐七年,軾舟行赴汝海,自富川陸走高安,別傢弟子由。吾月九日,過新
吳,見縣令李君志中,同謁劉真君祠,酌丹井飲之。明日夏至,遊寶雲寺此君亭,
觀李君之文,求其本而去。眉陽蘇軾書。
【跋鄧慎思石刻】
軾在黃州,見鄧慎思學士扶護先太夫人喪,歸葬長沙。飲食起居哀慕之節,
皆應古禮,凡可以顯揚前人者,君必盡力求之,期得而後已。嗚呼,可謂孝矣!
今復觀此石刻,益嗟嘆之不足。元祐元年十二月日,眉山蘇軾書。
【跋送石昌言引】
右嘉祐元年九月十九日先君《送石昌言北使》文一首。其字則軾年二十一時
所書與昌言本也。今蓄於陳履常氏。昌言名揚休,善為詩,有名當時,終於知製
誥。彭任字有道,亦蜀人,從富彥國使虜還,得靈河縣主簿以死。石守道嘗稱之,
曰:“有道長七尺,而膽過其身。一日坐酒肆,與其徒飲且酣,聞彥國當使不測
之虜,憤憤推酒床,拳皮裂,遂自請行,蓋欲以死扦彥國者也。”其為人大略如
此,然亦任俠好殺雲。元祐三年九月初一日題。
【跋魯直李氏傳】
李如塤之妹,既笄發病,見前世冤對,日夜笞之,遂歸誠佛法。夢中見佛與
受戒,平遣冤者。李因蔬食不嫁,黃魯直為記,僕題其後雲。
【跋進士題目後】
元祐三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上禦延和殿,奏端明殿學士范镇所進新樂,自太
中大夫待製以上皆侍。時西夏方遣使款延州塞,而邊臣方持其議,相與往返未决
也。故進士作《延和殿奏新樂賦》、《款塞來享詩》雲。翰林學士蘇軾記。
【跋邢敦夫南徵賦】
邢敦夫自為童子,所與遊皆諸公長者。其志豈獨蘄以文稱而已哉。一日不見,
遂與草木俱盡,故魯直、無咎諸人哭人,皆過時而哀。今觀此文,亦足少慰。舊
嘗見江南李泰伯自述其文曰:“天將壽我歟?所為固未足也;不然,斯亦足以藉
手見古人矣。”吾於敦夫亦云。元祐四年四月十六日。
【書破地獄偈】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近有人喪妻者,
夢其妻求《破地獄偈》,覺而求之,無有也。問薦福古老,雲:“此偈是也。”
遂舉傢持誦。後見亡者寶衣天冠,縹緲空中,稱謝而去。軾聞之佛印禪師,佛印
聞之範堯夫。
【記佛語】
佛告阿難,使汝流轉心目之罪人,能降伏此兩物,即去道不遠矣。心既降伏,
目亦自定,不須雙言,但此兩物常相表裏。故佛雲爾也。佛雲:三千大千世界,
猶如空華亂起亂滅。而況我在此空華起滅之中,寄此須臾貴賤、壽夭、賢愚、得
喪,所計幾何,惟有懃修善果以升輔神明,照遣虛妄,以識知本性,差為着
身要事也。
【跋劉鹹臨墓志】
魯直事佛謹甚,作《劉鹹臨墓志》。鹹臨不喜佛,而其父道原尤甚。道原之
真茹茶、嚙雪竹、折玉裂也,終身守之而不易,可不謂戒且定乎!予觀範景仁、
歐陽永叔、司馬君實皆不喜佛,然其聰明之所照了,德力之所成就,皆佛法也。
梁武帝築浮山堰灌壽春以取中原,一夕殺數萬人,乃以面牲供宗廟,得為知佛乎!
以是知世之喜佛者未必多,而所不喜者未易少也。
【書鬆醪賦後】
予在資善堂,與吳傳正為世外之遊。及將赴中山,傳正贈予張遇易水供堂墨
一丸而別。紹聖元年閏四月十五日,予赴英州,過韋城,而傳正之甥歐陽思仲在
焉,相與談傳正高風,嘆息久之。始予嘗作《洞庭春色賦》,傳正獨愛重之,求
予親書其本。近又作《中山鬆醪賦》,不減前作,獨恨傳正未見。乃取李氏澄心
堂紙,杭州程奕鼠須筆,傳正所贈易水供堂墨,錄本以授思促,使面授傳正,且
祝深藏之。傳正平生學道既有得矣,予亦竊聞其一二。今將適嶺表,恨不及一別,
故以此賦為贈,而致思於卒章,可以超然想望而常相從也。
【書六賦後】
予中子迨,本相從英州,舟行已至姑熟,而予道貶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不
可復以傢行。獨與少子過往,而使迨以傢歸陽羨,從長子邁居。迨好學知為楚詞,
有世外奇志,故書此六賦以贈其行。紹聖元年六月二十五日,東坡居士書。
【跋所書東臯子傳】
紹聖二年正月十六日,方讀《東臯子傳》,而梅州送酒者適至,獨嘗一杯,
徑醉,遂書此紙以寄譚使君。
【跋子由老子解後】
昨日子由寄《老子新解》,讀之不盡捲,廢捲而嘆。使戰國時有此書,則無
商鞅、韓非;使漢初有此書,則孔、老為一;晉、宋間有此書,則佛、老不為二:
不意老年見此奇特。
【跋張廣州書】
張廣州與妹仁壽夫人書云:“廣州真珠香藥極有,亦有閑錢,但忝市舶使,
不欲效前人自污爾。有唐三百年,惟宋璟、盧奐、李朝隱治廣以廉潔稱,吾宋無
聞焉。方作欽賢堂,繪古之清刺史,日夕思仰之,吾妹賢而知理,必喜聞也。”
潔廉,哲人之細事也,而古今邊患常生於貪。守邊得廉吏,則夷夏人安,豈細事
哉。張說作《宋璟遺愛碑》,其文曰:“昆侖寶兮四海財,幾萬裏兮歲
一來。”《書》曰:“不寶遠物,則遠人格。”蓋致遠莫若廉。使張公久於帥廣,
如四海之物,皆可致也。嗚呼!元符三年七月十一日。
【題所作書易傳論語說】
孔壁、汲塚竹簡科鬥,皆漆書也。終於蠹壞。景鐘、石鼓益堅,古人為不朽
之計亦至矣。然其妙意所以不墜者,特以人傳人耳。大哉人乎!《易》曰:“神
而明之,存乎其人。”吾作《易、書傳》、《論語說》,亦粗備矣。嗚呼!又何
以多為。
【書羅漢頌後】
佛弟子蘇軾自海南還,道過清遠峽寶林寺,敬頌禪月所畫十八大阿羅漢。元
符三年十一月十四日。
【跋石鐘山記後】
錢唐、東陽皆有水樂洞,泉流空岩中,自然宮商。又自靈隱下天竺而上至上
天竺,谿行兩山間,巨石磊磊如牛羊,其聲空磬然,真若鐘聲,乃知莊生所謂天
籟者,蓋無所不在也。建中靖國元年正月五日,自海南還,過南安,司法掾吳君
示舊所作《石鐘山記》,復書其末。
【題劉壯輿文編後】
今日晨起,減衣,得頭風病,然亦不甚也。取劉君壯輿文編讀之,失疾所在。
曹公所云,信非虛語。然陳琳豈能及君耶?建中靖國元年四月十二日書。
【書四適贈張鶚】
張君持此紙,求僕書,且欲發藥。不知藥,君當以何品?吾聞《戰國策》中
有一方,吾嘗服之,有效,故以奉傳。其藥四味而已,一曰“無事以當貴”,二
曰“早寢以當富”,三曰“安步以當車”,四曰“晚食以當肉”。夫已饑而食,
蔬食有過於八珍。而既飽之餘,雖芻豢滿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謂善處窮
者矣。然而於道則未也。安步自佚,晚食自美,安以當車與肉為哉?車與肉猶存
於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跋李氏述先記】
東坡居士曰:賊以百倍之衆臨我,我無甲兵城池,雖慈父孝子,有不能相保
者。李君獨能鋤耰棘矜,相率而拒之,非其纔有所足恃,德有所不忍違,惡能然
哉?餘恨不得其平生行事本末,當有絶人者,非特此耳。士居平世,徼幸以成功
名者,何可勝數,而危亂之世,豪傑之士湮沒而無傳者,亦多矣,悲夫!
【書蘇李詩後】
此李少卿贈蘇子卿之詩也。予本不識陳君式,謫居黃州,傾蓋如故。會君式
罷去,而餘久廢作詩,念無以道離別之懷,歷觀古人之作辭約而意盡者,莫如李
少卿贈蘇子卿之篇,書以贈之。春秋之時,三百六篇皆可以見志,不必己作也。
【書雞鳴歌】
餘來黃州,聞黃人二三月皆群聚謳歌,其詞固不可分,而其音亦不中律呂,
但宛轉其聲,往反高下,如雞唱爾。與廟堂中所聞雞人傳漏,微有相似,但極鄙
野耳。《漢官儀》:“宮中不畜雞,汝南出長鳴雞,衛士候朱雀門外,專傳雞鳴。”
又應劭曰:“今《雞鳴歌》也。”《晉太康地道記》曰:“後漢固始、鮦陽、公
安、細陽四縣,衛士習此麯於闕下歌之,今《雞鳴歌》是也。”顔師古不考本末,
妄破此說,餘今所聞豈亦《雞鳴》之遺聲乎?土人謂之山歌雲。
【記陽關第四聲】
舊傳陽關三疊,然今歌者,每句再疊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疊。皆非是。
或每句三唱,以應三疊之說,則叢然無復節奏。餘在密州,有文勳長官,以事至
密,自云得古本陽關,其聲宛轉凄斷,不類嚮之所聞,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
疊。乃知唐本三疊蓋如此。及在黃州,偶讀樂天《對酒》詩云:“相逢且莫推辭
醉,新唱陽關第四聲。”註:“第四聲:‘勸君更盡一杯酒。’”以此驗之,若
第一句疊,則此句為第五聲矣,今為第四聲,則第一不疊審矣。
【書孟東野詩】
元豐四年,與馬夢得飲酒黃州東禪。醉後,誦孟東野詩云:“我亦不笑原憲
貧。”不覺失笑。東野何緣笑得原憲?遂書此以贈夢得。衹夢得亦未必笑得東野
也。
【題孟郊詩】
孟東野作《聞角》詩云:“似開孤月口,能說落星心。”今夜聞崔誠老彈
《曉角》,始覺此詩之妙。
【書淵明飲酒詩後】
“顔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饑至於老。雖留身後名,一生
亦枯槁。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裸葬何必惡,人
當解意表。”此淵明《飲酒》詩也。正飲酒中,不知何緣記得此許多事。元豐五
年三月三日,子瞻與客飲酒,客令書此詩,因題其後。
【書淵明羲農去我久詩】
餘聞江州東林寺,有陶淵明詩集,方欲遣人求之,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遺予,
字大紙厚,甚可喜也。每體中不佳,輒取讀,不過一篇,惟恐讀盡,後無以自遣
耳。
【題淵明詩二首(之一)】
陶靖節雲:“平疇返遠風,良苗亦懷新。”非古之偶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語,
非餘之世農,亦不能識此語之妙也。
【題淵明詩二首(之二)】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無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聊獨進,杯盡
壺自傾。日入群動息,飛鳥趨林鳴。嘯傲東窗下,聊復得此生。”靖節以無事自
適為得此生,則凡役於物者,非失此生耶?
【題淵明詠二疏詩】
此淵明《詠二疏》也。淵明未嘗出,二疏既出而知返,其志一也。或以謂既
出返,如從病得愈,其味勝於初不病,此惑者顛倒見耳。
【題鮑明遠詩】
舟中,讀鮑明遠詩,有字謎三首。飛泉仰流者,舊說是井字。一云乾之一九,
衹立無耦,坤之六二,宛然雙宿,是桑字。一云頭如刀,尾如鈎,中間橫廣,四
角六抽,右畔負兩刃,左邊屬雙牛,當是龜字也。
【題溫庭筠湖陰麯後】
元豐五年,軾謫居黃州。蕪湖東承天院僧藴湘,因通直郎劉君誼,以書請於
軾,願書此詞而刻諸石,以為湖陰故事。而鄂州太守陳君瀚為緻其書,且助之請。
七年六月二十三日,舟過蕪湖,乃書以遣湘,使刻之。汝州團練副使員外置蘇軾
書。
【書李白十詠】
過姑孰堂下,讀李白《十詠》,疑其語淺陋。見孫邈,雲聞之王安國,此乃
李赤詩,秘閣下有赤集,此詩在焉,白集中無此。赤見《柳子厚集》,自比李白,
故名赤。卒為厠鬼所惑而死。今觀此詩,止如此,而以比白,則其人心恙已久,
非特厠鬼之罪。
【書李白集】
今太白集中,有《歸來乎》、《笑矣乎》及《贈懷素草書》數詩,决非太白
作。蓋唐末五代間貫休、齊己輩詩也。餘舊在富陽,見國清院太白詩,絶凡。近
過彭澤唐興院,又見太白詩,亦非是。良由太白豪俊,語不甚擇,集中往往有臨
時率然之句,故使妄庸輩敢爾。若杜子美,世豈復有偽撰者耶?
【記太白詩二首(之一)】
“湘中老人讀黃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
唐末有見人作此詩者,詞氣殆是李謫仙。餘在都下,見有人攜一紙文書,字則顔
魯公也,墨跡如未乾,紙亦新健。其首兩句云:“朝披夢澤雲,笠釣青茫茫。”
此語亦非太白不能道也。
【記太白詩二首(之二)】
“人生燭上花,光滅巧妍盡。春風繞樹頭,日與化工進。惟知雨露貪,不念
零落近。昔我飛骨時,慘見當塗墳。青鬆靄明霞,縹緲上下村。既死明月魄,無
彼玻璃魂。念此一脫灑,長嘯登昆侖。醉着鸞鳳衣,星鬥俯可捫。”
“朝披雲夢澤,笠釣青茫茫。尋絲得雙鯉,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勢如飛
翔。歸來問天姥,妙義不可量。金刀割青素,靈文爛煌煌。燕服十二環,想見仙
人房。暮跨紫鱗去,海氣侵肌涼。竜子喜變化,化作梅花妝。遺我纍纍珠,靡靡
明月光。勸我穿絳縷,係作裾間璫。揖餘以辭去,談笑聞餘香。”餘頃在京師,
有道人相訪,風骨甚異,語論不凡。自云:“常與物外諸公往還。”口誦此二篇,
雲:“東華上清監清逸真人李太白作也。”
【書學太白詩】
李白詩飄逸絶塵,而傷於易。學之者又不至,玉川子是也,猶有可觀者。有
狂人李赤,乃敢自比謫仙,準律,不應從重。又有崔顥者,曾未及豁達李老,作
《黃鶴樓詩》,頗類上士遊山水,而世俗雲李白,蓋當與徐凝一場决殺也。醉中
聊為一笑。
【書諸集偽謬】
唐末五代,文章衰盡,詩有貫休,書有亞棲,村俗之氣,大率相似。如蘇子
美傢收張長史書云:“隔簾歌已俊,對坐貌彌精。”語既凡惡,而字無法,真亞
棲之流。近見曾子固編《太白集》,自謂頗獲遺亡,而有《贈懷素草書歌》及
《笑矣乎》數首,皆貫休以下詞格。二人皆號有識知者,故深可怪。如白樂天贈
徐凝、退之贈賈島之類,皆世俗無知者所托,尤不足多怪。
【書退之詩】
韓退之《遊青竜寺》詩,終篇言赤色,莫曉其故。嘗見小說,鄭虔寓青竜寺,
貧無紙,取柿葉學書。九月柿葉赤而實紅,退之詩乃寓此也。
【記退之拋青春句】
韓退之詩曰:“百年未滿不得死,且可勤買拋青春。”《國史補》雲:“酒
有郢之富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士窟春,富平之石凍春,劍南之燒春。”杜
子美亦云:“聞道雲安麹米春,纔傾一盞便醺人。”近世裴鉶作《傳奇》,記裴
航事,亦有酒名鬆醪春。乃知唐人名酒多以春,則“拋青春”亦必酒名也。
【辨杜子美杜鵑詩】
南都王誼伯《書江濱驛垣》,謂子美詩歷五季兵火,舛缺離異,雖經其祖父
公所理,尚有疑闕者。誼伯謂“西川有杜鵑、東川無杜鵑、涪萬無杜鵑、雲安有
杜鵑”,蓋是題下註。斷自“我昔遊錦城”為首句。誼伯誤矣。且子美詩,備諸
傢體,非必牽合程度侃侃然者也。是篇句落處,凡五杜鵑,豈可以文害辭、辭害
意耶?原子美之意,類有所感,托物以發者也。亦六義之比興、《離騷》之法歟?
按《博物志》,杜鵑生子,寄之他巢,百鳥為飼之。今江東所謂“杜宇曾為蜀帝
王,化禽飛去舊城荒”是也。且禽鳥至微,猶知有尊,故子美雲:“重是古帝魂。”
又云:“禮若奉至尊。”子美蓋譏當時之刺史,有不禽鳥若也。唐自明皇已後,
天步多棘,刺史能造次不忘於君者,可一二數也。嚴武在蜀,雖橫斂刻薄,而實
緻職以資中原,是“西川有杜鵑”。其不虔王命負固以自抗,擅軍旅,絶貢賦,
如杜剋遜在梓州,為朝廷西顧憂,是“東川無杜鵑”耳。至於涪、萬、雲安刺史,
微不可考,凡其尊君者為有也,懷貳者為無也,不在夫杜鵑之真有無也。誼伯以
為來東川,聞杜鵑聲繁而急,乃始疑子美詩跋嚏紙上語,又云子美不應疊用韻,
何耶?子美自我作古,疊用韻,無害於為詩,僕所見如此。誼伯博學強辯,殆必
有以折衷之。
【記子美八陣圖詩】
僕嘗夢見一人,雲是杜子美,謂僕:“世多誤解予詩。《八陣圖》雲:‘江
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世人皆以謂先主、武侯欲與關羽復仇,故恨不能滅吳,
非也。我意本謂吳、蜀唇齒之國,不當相圖,晉之所以能取蜀者,以蜀有吞吳之
意,此為恨耳。”此理甚近。然子美死近四百年,猶不忘詩,區區自明其意者,
此真書生習氣也。
【書子美自平詩】
杜子美詩云:“自平宮中呂太一。”世莫曉其義,而妄者至以為唐時有自平
宮。偶讀《玄宗實錄》,有中官呂太一叛於廣南。杜詩蓋雲自平宮中呂太一,故
下有南海收珠之句。見書不廣而以意改文字,鮮不為人所笑也。
【書子美雲安詩】
“兩邊山木合,終日子規啼。”此老杜雲安縣詩也。非親到其處,不知此詩
之工。
【書子美驄馬行】
餘在岐下,見奏州進一馬,騣如牛,頜下垂鬍側立,顛倒毛生肉端。蕃人
雲:“此肉騣馬也。”乃知《鄧公驄馬行》雲:“肉驄碨礌連錢動。”當作
驄。
【書子美黃四娘詩】
子美詩云:“黃四娘傢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
鶯恰恰啼。”東坡雲:此詩雖不甚佳,可以見子美清狂野逸之態,故僕喜書之。
昔齊魯有大臣,史失其名,黃四娘獨何人哉,而托此詩以不朽,可以使覽者一笑。
【書子美屏跡詩】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村鼓時時急,漁舟
個個輕。杖藜從白首,心跡喜雙清。晚起傢何事,無營地轉幽。竹光團野色,山
影漾江流。廢學從兒懶,長貧任婦愁。百年渾得醉,一月不梳頭。”子瞻雲:
“此東坡居士之詩也。”或者曰:“此杜子美《屏跡》詩也、居士安得竊之?”
居士曰:“夫禾麻𠔌麥,起於神農、後稷,今傢有倉廩。不予而取輒為盜,被盜
者為失主。若必從其初,則農、稷之物也。今考其詩,字字皆居士實錄,是則居
士詩也,子美安得禁吾有哉!”
【記子美陋句】
“減米散同舟,路難思共濟。嚮來雲濤盤,衆力亦不細。呀帆忽遇眠,飛櫓
本無蒂。得失瞬息間,致遠疑恐泥。百慮視安危,分明曩賢計。茲理庶可廣,拳
拳期勿替。”杜甫詩固無敵,然自“致遠”以下句,真村陋也。此取其瑕疵,世
人雷同,不復譏評,過矣!然亦不能掩其善也。
【記子美逸詩】
《聞惠子過東溪》詩云:“惠子白驢瘦,歸溪唯病身。皇天無老眼,空𠔌滯
斯人。岩密鬆花熟,山杯竹葉春。柴門了無事,黃綺未稱臣。”此一篇,予與劉
斯立得之於管城人傢葉子册中,題雲《杜員外詩集》,名甫字東美。其餘諸篇,
語多不同。如“故園楊柳今搖落,安得愁中卻盡生”之類也。鳳翔魏起興叔雲:
“天與人掘得此詩石刻,與此少異:‘岩密鬆花古,村醪竹葉春。柴門了生事,
園綺未稱臣。’”
【評子美詩】
子美自比稷與契,人未必許也。然其詩云:“舜舉十六相,身尊道益高。秦
時用商鞅,法令如牛毛。”此自是契、稷輩人口中語也。又云:“知名未足稱,
局促商山芝。”又云:“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墟。願聞第一義,回嚮心地初。”
乃知子美詩外尚有事在也。
【書子美憶昔詩】
《憶昔》詩云:“關中小兒壞紀網。”謂李輔國也。“張後不樂上為忙。”
謂肅宗張皇后也。“為留猛士守未央。”謂郭子儀奪兵柄入宿衛也。
【雜書子美詩】
《悲陳陶》雲:“四萬義軍同日死。”此房琯之敗也。《唐書》作“陳濤邪”,
不知孰是?時琯臨敗,猶欲持重有所伺,而中人邢延恩促戰,遂大敗。故次篇
《悲青坂》雲:“焉得附書與我軍,留待明年莫倉卒。”
《北徵》詩云:“桓桓陳將軍,仗鉞奮忠烈。”此謂陳元禮也。元禮佐玄宗
平內難,又從幸蜀,首建誅楊國忠之策。
《洗兵馬行》:“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須眉蒼。”此張鎬也。
明皇雖誅蕭至忠,然常懷之。侯君集雲“蹭蹬至此”,至忠亦蹭蹬者耶?故
子美亦哀之雲:“赫赫蕭京兆,今為時所憐。
《後出塞》雲:“我本良傢子,出師亦多門。將驅益愁思,身廢不足論。躍
馬二十年,恐辜明主恩。坐見幽州騎,長驅河洛昏。中夜間道歸,故裏但空村。
惡名幸脫免,窮老無兒孫。”詳味此詩,蓋祿山反時,其將校有脫身歸國而祿山
殺其妻子者,不知其姓名,可恨也。
【書柳公權聯句】
貴公子雪中飲,醉餘,倚檻嚮風,曰:“爽哉,快哉。”左右有泣者。公子
驚問之,曰:“吾父昔以爽亡。”楚襄王登臺,有風颯然而至,王曰:“快哉,
此風寡人與庶人共之者耶?”宋玉譏之曰:“此獨大王之雄風耳,庶人安得而有
之?”不知者以為諂也,知之者以為諷也。唐文宗詩曰:“人皆苦炎熱,我愛夏
日長。”柳公權續之曰:“薫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惜乎,時無宋玉在其傍
也。
【書韓定辭馬鬱詩】
韓定辭,不知何許人,為鎮州王鎔書記,聘燕。帥劉仁恭捨於賓館,命幕客
馬鬱延接。馬有詩贈韓曰:“燧林芳草綿綿思,盡日相逢陟麗譙。別後巏AA67
山上望,羨君時復見王喬。”鬱詩雖清秀,然意在試其學問。韓即席酬之:“崇
霞臺上神仙客,學辨癡竜藝更多。盛德好將銀管述,麗辭堪與雪兒歌。”坐中賓
客靡不欽訝,稱為妙句,然疑其銀管之僻也。他日鬱從容問韓以雪兒、銀管之事。
韓曰:“昔梁元帝為湘東王時,好學著書,常記錄忠臣義士及文章之美者。筆有
三品,或以金、銀飾,或用斑竹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書之,德行清粹者,用
銀管書之;文章贍麗者,用斑竹管書之。故湘東王之譽振於江表。雪兒,李密之
愛姬,能歌舞。每見賓僚文章有奇麗中意者,即付雪兒協音律歌之。”又問癡竜
出自何處?曰:“洛下有洞穴,曾有人誤墜其中,因行數裏,漸見明曠,見有宮
殿、人物,凡九處。又有大羊,羊髯有珠,人取食之。不知何所。後出,以問張
華。華曰:“此地仙九館也,大羊名癡竜耳。”定辭復問鬱巏AA67山今當在何
處?鬱曰:“此隋郡之故事,何謙遜而下問。”由是兩相悅服,結交而去。
【書李主詩】
“心事數莖白發,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路無人自還。”李主好
書神仙隱遁之詞,豈非遭離世故,欲脫世網而不得者耶?
【書柳子厚詩】
僕自東武適文登,並海行數日,道傍諸峰,真若劍鋩。誦柳子厚詩,知海山
多爾耶?子柳子云:“海上尖峰若劍鋩,秋來處處割人腸。若為化作身千億,遍
上峰頭望故鄉。”
【題柳子厚詩二首(之一)】
柳子厚詩云:“鶴鳴楚山靜。”又云:“隱憂倦永夜。”東坡曰:子厚此詩,
遠出靈運上。
【題柳子厚詩二首(之二)】
詩須要有為而作,用事當以故為新,以俗為雅。好奇務新,乃詩之病。柳子
厚晚年詩,極似陶淵明,知詩病者也。
【書子厚夢得造語】
子厚《記》雲:“每風自四山而下,震動大木,掩冉衆草,紛紅駭緑,蓊
葧薌氣。”柳子厚、劉夢得皆善造語,若此句,殆入妙矣。夢得雲:“水禽
嬉戲,引吭伸翮,紛驚鳴而决起,拾彩翠於沙礫。”亦妙語也。
【評韓柳詩】
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
所貴乎枯澹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邊皆
枯澹,亦何足道。佛雲:“如人食蜜,中邊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
能分別其中邊者,百無一二也。
【書子厚詩】
柳子厚詩云:“盛時一失貴反賤,桃笙葵扇安敢當。”不知桃笙為何物。偶
閱《方言》:“簟,宋、魏之間謂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為簟也。梁簡文《答
湘南王獻簟書》雲:“五離九折,出桃枝之翠筍。”乃謂桃枝竹簟也。桃竹出巴、
渝間,杜子美有《桃竹杖歌》。
【書樂天香山寺詩】
白樂天為王涯所讒,謫江州司馬。甘露之禍,樂天在洛,適遊香山寺,有詩
雲:“當君白首同歸日,是我青山獨往時。”不知者,以樂天為幸之,樂天豈幸
人之禍者哉,蓋悲之也!
【書常建詩】
常建詩云:“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歐陽公最愛賞,以為不可及。此
語誠可人意,然於公何足道,豈非厭飫芻豢反思蠃蛤耶?
【書韓李詩】
元祐六年八月十五日,與柳展如飲酒,一杯便醉,作字數紙。書李太白詩云:
“遺我鳥跡書,飄然落岩間。其字乃上古,讀之了不閑。”戲謂柳生,李白尚氣,
乃自招不識字,可一大笑。不如韓愈倔強,雲“我寧屈麯自世間,安能隨汝巢神
仙”也。
【錄陶淵明詩】
“清晨聞扣門,倒裳自往開。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壺漿遠見候,疑我
與時乖。襤縷茅檐下,未足為高棲。一世皆尚同,願君汩其泥。深感父老言,稟
氣寡所諧。紆轡誠可學,違己誰非迷。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此詩叔弼愛
之,予亦愛之。予嘗有雲:“言發於心而衝於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予,以
謂寧逆人也,故卒吐之。與淵明詩意不謀而合,故並錄之。
【書淵明詩】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侵晨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
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覽淵明此詩,相與太息。噫嘻,以夕露沾
衣之故而犯所愧者多矣。元祐九年正月十六日,李端叔、王幾仁、孫子發皆在。
東坡記。
【書淵明乞食詩後】
淵明得一食,至欲以冥謝主人,此大類丐者口頰也。哀哉!哀哉!非獨餘哀
之,舉世莫不哀之也。饑寒常在身前,聲名常在身後,二者不相待,此士之所以
窮也。
【書淵明飲酒詩後】
《飲酒》詩云:“客養千金軀,臨化消其寶。”寶不過軀,軀化則寶已矣。
人言靖節不知道,吾不信也。
【書淵明詩二首(之一)】
孔文舉雲:“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事矣。”此語甚得酒中趣。及
見淵明雲:“偶有佳酒,無夕不傾,顧影獨盡,悠然復醉。”便覺文舉多事矣。
【書淵明詩二首(之二)】
陶詩云:“但恐多謬誤,君當恕醉人。”此未醉時說也,若已醉,何暇憂誤
哉!然世人言醉時是醒時語,此最名言。張安道飲酒初不言盞數,少時與劉潛、
石曼卿飲,但言當飲幾日而已。歐公盛年時,能飲百盞,然常為安道所睏。聖俞
亦能飲百許盞,然醉後高叉手而語彌溫謹。此亦知其所不足而勉之,非善飲者。
善飲者,澹然與平時無少異也。若僕者,又何其不能飲,飲一盞而醉,醉中味與
數君無異,亦所羨爾。
【書薛能茶詩】
唐人煎茶用薑。故薛能詩云:“????損添常戒,薑宜着更誇。”據此,則又有
用????者矣。近世有用此二物者,輒大笑之。然茶之中等者,用薑煎信佳也,????則
不可。
【書樂天詩】
“一山門作兩山門,兩寺元從一寺分。東澗水流西澗水,南山雲起北山雲。
前臺花發後臺見,上界鐘清下界聞。遙想高僧行道處,天香桂子落紛紛。”唐韜
光禪師自錢塘天竺來住此山,樂天守蘇日,以此詩寄之。慶歷中,先君遊此山,
猶見樂天真跡。後四十七年,軾南遷過虔,復經此寺,徒見石刻而已。紹聖元年
八月十七日。
【論董秦】
玉川子《月蝕》詩云:“歲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婁生,覆屍無衣
巾。”詳味此句,則董秦當是無功而享厚祿者。董秦,本忠臣也。天寶末驍將,
屢立戰功,雖AA68暴,亦頗知忠義。代宗時,吐蕃犯闕,徵兵。秦即日赴難。或
勸擇日,答曰:“君父在難,乃擇日耶?”後卒污朱泚偽命,誅。考其終始,非
無功而享厚祿者。不知玉川子何以有此句?紹聖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書日月蝕詩】
玉川子作《月蝕》詩,以為蝕月者,月中之暇蟆也。梅聖俞作《日蝕》詩云:
“食日者三足烏。”此固因俚說以寓其意也。《戰國策》曰:“日月暉於外,其
賊在內。”則俚說亦當矣。
【書盧仝詩】
盧仝詩云:“何時得去禁酒國。”吾今謫嶺南,萬戶酒傢有一婢,昔嘗為酒
肆,頗能伺候冷暖。自今當不乏酒,可以日飲無何,其去禁酒國矣。
【書淵明東方有一士詩後】
“東方有一士,被服常不完。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辛苦無此比,常有
好容顔。我欲觀其人,晨去越河關。青鬆夾路生,白雲宿{詹}端。知我故來意,
取琴為我彈。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願留就君住,從今至歲寒。”此東方一
士,正淵明也。不知從之遊者誰乎?若了得此一段,我即淵明,淵明即我也。紹
聖二年二月十一日,東坡居士飲醉食飽,默坐思無邪齋,兀然如睡,既覺,寫淵
明詩一首,示兒子過。
【書淵明酬劉柴桑詩】
自夏歷秋,毒熱七八十日不解,炮灼理極,意謂不復有清涼時。今日忽凄風
微雨,遂禦夾衣,顧念茲歲,屈指可盡。陶彭澤雲:“今我不為樂,知有來歲不?”
此言真可為惕然也。
【書柳子厚南澗詩】
“秋氣集南澗,獨遊亭午時。回風一蕭索,林影久參差。始至若有得,稍深
遂忘疲。羈禽響幽𠔌,寒藻舞淪漪。去國魂已遊,懷人淚空垂。孤生易為惑,末
路少所宜。寂寞竟何事,遲回衹自知。誰歟後來者,當與此心期。”柳子厚南遷
後詩,清勁紆餘,大率類此。紹聖三年三月六日。
【對韓柳詩】
韓退之詩云:“水作青羅帶,山為碧玉簪。”柳子厚詩云:“海上群山若劍
鋩,秋來處處割愁腸。”陸道士雲:“二公當時不相計會,好做成一屬對。”東
坡為之對雲:“係悶豈無羅帶水,割愁還有劍鋩山。”此可編入詩話也。
【書李嶠詩】
“昔時青樓對歌舞,今日黃埃聚荊棘。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
不見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李嶠詩也。蓋當時未有太白、子美,故
嶠輩得稱雄耳。其遭離世故,不得不爾。雨中聞鈴且猶涕下,嶠詩可不如撼鈴耶?
以此論工拙,殆未可也。
【書賀遂亮詩】
“意氣百年內,平生一寸心。欲交天下士,未面已虛襟。君子重名義,直道
冠衣簪。風雲何可托,懷抱自然深。落霞淨霜景,墜葉下楓林。若上南登岸,希
訪北山岑。”此賀遂亮《贈韓思彥》詩也。《成都學館記》,遂亮撰,顔有意書。
書詞皆奇雅有法。嘗患不見遂亮他文,偶因讀《國史補》,得此詩,乃為錄之。
【書董京詩】
《晉史》:“董京字威輦,作詩答孫子荊,其略曰:‘玄鳥紆幕,而不被害?
鳴隼遠巢,鹹以欲死。眄彼梁魚,逡巡倒尾。沉吟不决,忽焉失水。嗟乎,魚鳥
相與,萬世而不悟。以我觀之,乃明其故。焉知不有達人,深穆其度,亦將窺我,
顰蹙而去。’”京之意蓋曰:以魚鳥自觀,雖萬世而不悟其非也,我所以能知魚
鳥之非者,以我不與魚鳥同所惡也。彼達人者不與我同欲惡,則其觀我之所為,
亦欲如我之觀魚鳥矣。京,得道人也,哀世俗不曉其語,故粗為說之。戊寅九月
八日。讀《隱逸傳》。
【書杜子美詩】
“崔郎憂病士,書信有柴鬍。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珠。親知天畔少,藥味
峽中無。歸楫生衣臥,春鷗洗翅呼。酒聞上急水,旱作恥平途。萬裏皇華使,為
僚記腐儒。”此杜子美詩也。瀋佺期《回波》詩云:“姓名雖蒙齒錄,袍笏未易
牙緋。”子美用“飲子”對“懷君”,亦“齒錄”、“牙緋”之比也。廣州舶信
到,得柴鬍等藥,偶錄此詩遣悶。己卯正月十三日,久旱,微雨陰翳,未快。
【書唐太宗詩】
唐太宗作詩至多,亦有徐、庾風氣,而世不傳,獨於《初學記》時時見之。
【書韋蘇州詩】
世傳王子敬帖,有“黃柑三百顆”之語。此貼乃在劉景文處。景文死,不知
今在傢矣。韋蘇州有詩云:“書後欲題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蓋蘇州亦見
此帖也。餘亦嘗有詩與景文雲:“君傢子敬十六字,氣壓鄴侯三萬簽。”
【書杜子美詩後】
“夔州處女發半華,四十五十無夫傢。更遭喪亂嫁不售,一生抱恨長咨嗟。
士風坐男使女立,男當門戶女出入。十有八九負薪歸,賣薪得錢當供給。至老雙
鬟衹垂頸,野花山葉銀釵並。筋力登危集市門,死生射利兼????井。面妝手飾雜啼
痕,地褊衣寒睏石根。若道巫山女粗醜,何得此有昭君村。”海南亦有此風,每
誦此詩,以諭父老,然亦未易變其俗也。元符二年閏九月十七日。
【書司空圖詩】
司空圖表聖自論其詩,以為得味於味外。“緑樹連村暗,黃花入麥稀。”此
句最善。又云:“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壇高。”吾嘗遊五老峰,入白鶴院,鬆陰
滿庭,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後知此句之工也,但恨其寒儉有僧態。若杜子美
雲:“暗飛螢自照,水宿鳥相呼。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則才力富健,去
表聖之流遠矣。
【書鄭𠔌詩】
鄭𠔌詩云:“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簑歸。”此村學中詩也。柳子厚
雲:“千山鳥飛絶,萬徑人蹤滅。扁舟簑笠翁,獨釣寒江雪。”人性有隔也哉,
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
【書王梵志詩】
王梵志詩云:“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裹。每人吃一個,莫嫌無滋味。己且
為餡草,當使誰食之。”為易其後兩句云:“預先着酒澆,圖教有滋味。”
【書柳子厚詩】
柳柳州《酬婁季纔寓居開元寺早秋病中見寄》:“客有故園思,瀟湘生夜愁。
病依居士室,夢繞羽人丘。味道憐知止,遺名得自求。壁空殘月曙,門掩候蟲秋。
謬季雙金重,難徵雜佩酬。碧霄無枉路,徒此助離憂。”元符己卯十一月十九日,
忽得竜川信,寄此紙,試書此篇。
【書柳子厚詩後】
元符己卯閏九月,瓊士薑君來儋耳,日與予相從。到庚辰三月乃歸,無以贈
行,書柳子厚《飲酒》、《讀書》二詩以見別意。子歸,吾無以遣,獨此二事,
日相與往還耳。二十一日書。
【書黃魯直詩後二首(之一)】
讀魯直詩,如見魯仲連、李太白,不敢復論鄙事,雖若不入用,亦不無補於
世也。
【書黃魯直詩後二首(之二)】
魯直詩文,如蝤蛑、江瑤柱,格韻高絶,盤飧盡廢,然不可多食,多食則發
風動氣。
【跋文忠公送惠勤詩後】
始予未識歐公,則已見其詩矣。其後屢見公,得勤之為人,然猶未識勤也。
熙寧辛亥,餘出倅錢塘,過汝陰見公,屢屬餘致谢勤。到官不及月,以臘日見勤
於孤山下,則餘詩所謂“孤山孤絶誰肯廬,道人有道山不孤”者也。其明年閏七
月,公薨於汝陰,而勤亦退老於孤山下,不復出遊矣。又明年六月六日,偶至勤
捨,出此詩,蓋公之真跡,讀之流涕,而勤請餘題其後雲。
【書贈法通師詩】
“欲識當年杜伯升,飄然雲水一孤僧。若教俯首隨繮鎖,料得而今似我能。”
僕偶雲:“通師子不脫屣場屋,今何為乎?”柳子玉雲:“不過似我能。”因戲
作此詩。熙寧七年二月日。
【題鮮於子駿八詠後】
始予過益昌,子駿始漕利路。其後八年,予守膠西,而子駿始移漕京東。自
朝廷更法以來,奉法之吏,尤難其人。刻急則傷民,寬厚則廢法。二者其理難通,
而山峽地瘠,民貧役重,其推行為尤難。子駿世傢南隆,親族故人,散處所部,
以親則害法,以法則傷恩,二者其勢難全。是三難者萃於子駿,而子駿為之九年,
其聲藹然,聞之四方。上不害法,下不傷民,中不廢親,自講議措置至於立法定
製,皆成於其手。吏民舉欣欣然,而子駿亦自治園囿亭榭,賦詩飲酒,雍容有餘,
如異時為監司者。君子以是知其賢。子駿以其所作八詠寄餘。餘甚愛其詩,欲作
而不可及,乃書其末,以遺益昌之人,使刻於石,以無忘子駿之德。
【記子由詩】
八月四日與子由同來,留小詩三首:“蔥茜門前路,行穿翠密中。卻來堂上
看,岩𠔌意無窮。”“夭矯庭中柏,枯枝鵲踏消。瘦皮纏鶴骨,高頂轉竜腰。”
“窈窕山頭井,泉通伏澗清。欲知深幾許,聽放轆轤聲。”子由和雲:“苕嶢山
上寺,近在古城中。苦恨河流遠,長教眼力窮。”“盤麯山前路,流年嚮此消。
興亡須一吊,範叟臥山腰。”“孤絶山南寺,僧居無限清。不知行道處,空聽暮
鐘聲。”子由詩過吾遠甚。熙寧十年八月四日,子瞻。
【書諸公送鳧繹先生詩後】
鳧繹先生既歿三十餘年,軾始從其子復遊,雖不識其人,而得其為人。先生
為閬中主簿,以詩餞行者,凡二十餘人,皆一時豪傑名勝之流。自景祐至今,凡
四十餘年,而凋喪殆盡,獨張君宗益在耳。懷先生之盛德,想諸賢之遺烈,悼歲
月之不居,感人事之屢變。故書其末,使後生想見其風流雲耳。
【題文潞公詩】
《送時郎中》詩云:“一從辭畫省,洊歲守坤維。久浹於藩任,常分乃睿
思。六條遵漢寄,千裏奉堯咨。按部壺漿擁,行春茜旆隨。握蘭班已峻,拔薤化
方施。吏服蒲鞭恥,童懷竹馬期。不藏金似粟,傾降雨如絲。每見求民瘼,寧聞
拾路遺。責躬還掩閣,察吏更褰帷。好續循良傳,宜刊德政碑。姦邪隨草靡,權
黠望風移。渤海繩皆治,葵丘戍及期。佩牛登富庶,負虎變淳熙。雲路徵賢日,
星郎拱極時。將升嚴助室,暫輟阮鹹麾。輓鄧舟停水,思何詠載岐。魚城初解印,
鳳闕郎移墀。麯榭青雲路,離筵白紵詞。玳簪縈別恨,金酒折芳枝。從此三巴俗,
多吟蔽芾詩。”軾嘗得聞潞公之語矣,其雄纔遠度,固非小子所能窺測,至於學
問之富,自漢以來,出入馳騁,略無遺者,下迨麯技小數,靡不究悉,雖篤學專
門之師,莫能與之較,然世不以此稱公,豈勳德所掩覆故耶?今觀其幼時詩,精
審研密,句句皆有所考,蓋其積之也久矣。元豐二年二月二十九日書。
【自記吳興詩】
僕遊吳興,有《遊飛英寺》詩云:“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
草木自蒼然。”非至吳越,不見此景也。
【記所作詩】
吾有詩云:“日日出東門,步尋東城遊。城門抱關卒,怪我此何求。吾亦無
所求,駕言寫我憂。”章子厚謂參寥曰:“前步而後駕,何其上下紛紛也?”
聞之曰:“吾以尻為輪,以神為馬,何曾上下乎?”參寥曰:“子瞻文過有理似
孫子荊。子荊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書曹希藴詩】
近世有婦人曹希藴者,頗能詩,雖格韻不高,然時有巧語。嘗作《墨竹》詩
雲:“記得小軒岑寂夜,月移疏影上東墻。”此語甚工。
【記郭震詩】
蜀人任介、郭震、李畋,皆博學能詩,曉音律,相與為莫逆之交,遊蕩不羈,
禮法之士鄙之。然皆才識過人。李順之將亂,震遊成都東郊,忽賦詩曰:“今日
出東郊,東郊好春色。青青原上草,莫教徵馬食。”遂走京師上書,言蜀將亂,
不報。期年,其言乃效。震竟不仕。介為陝西一幕官而死。畋稍達,仕至尚書郎。
震將死,其友往問之,側臥欹枕而言。其友曰:“子且正身。”震笑曰:“此行
豈可復替名哉!”雖平生詼諧之餘習,然亦足以見其臨死而不亂也。
【評杜默詩】
石介作《三豪》詩,略雲:“曼卿豪於詩,永叔豪於文,杜默字師雄者豪於
歌也。”永叔亦贈默雲:“贈之三豪篇,而我濫一名。”默之歌,少見於世,初
不知之。後聞其篇,雲“學海波中老竜,聖人門前大蟲”皆此等語,甚矣介之無
識也。永叔不欲嘲笑之者,此公惡爭名,且為介諱也。吾觀杜默豪氣,正是京東
學究飲私酒食瘴死牛肉飽後所發者也。作詩狂怪,至盧仝、馬異極矣,若更求奇,
便作杜默。
【書狄遵度詩】
“佳城鬱鬱頽寒煙,饑雛乳獸號荒阡。夜臥北斗寒挂枕,霜拱木落雁橫天。
浮雲西去不復返,落日東逝隨長川。乾坤未死吾尚在,肯與蟪蛄論大年。”狄遵
度自兒童,已能屬文,落落有聲。年十六,一夕,夢子美誦平生所為詩,皆集中
所無者,覺而記兩句,後遂續之雲耳。
【題子明詩後(並魯直跋)】
吾兄子明,舊能飲酒,至二十蕉葉,乃稍醉。與之同遊者,眉之蟆頤山觀侯
老道士,歌謳而飲。方是時,其豪氣逸韻,豈知天地之大秋毫之小耶?不見十五
年,乃以刑名政事著聞於蜀,非復昔日之子明也。侄安節自蜀來,雲子明飲酒不
過三蕉葉。吾少年望見酒盞而醉,今亦能三蕉葉矣。然舊學消亡,夙心掃地,枵
然為世之廢物矣。乃知二者有得必有喪,未有兩獲者也。
.老道士,蓋子瞻之從叔蘇慎言也。今年有孫汝楫,登進士第。東坡自云飲
三蕉葉,亦是醉中語。餘往與東坡飲一人傢,不能一大觥,醉眠矣。魯直題。
【題和王鞏六詩後】
僕文章雖不逮馮衍,而慨慷大節乃不愧此翁。衍逢世祖英睿好士,而獨不遇,
流離擯遂,與僕相似。而衍妻悍妒甚,僕少此一事,故有“勝敬通”之句。
【題陳吏部詩後】
故三司副使吏部陳公,軾不及見其人。然少時所識一時名卿勝士,多推尊之。
邇來前輩凋喪略盡,能稱誦公者,漸不復見,得其緒言遺事,皆當記錄寶藏,況
其文章乎?公之孫師仲,錄公之詩二十五篇以示軾。三復太息,以想見公之大略
雲。
【書贈陳季常詩】
餘謫黃州,與陳慥季常往來,每過之,輒作“汁”字韻詩一篇。季常不禁
殺,故以此諷之。季常既不復殺,而裏中皆化之,至有不食肉者。皆云“未死神
已泣”,此語使人凄然也。
【書遵師詩】
遊湯泉,覽留題百餘篇,獨愛遵師一偈雲:“禪庭誰作石竜頭,竜口湯泉沸
不休。直待衆生塵垢盡,我方清冷混常流。”戲作一絶答雲:“石竜有口口無根,
自在流泉誰吐吞。若信衆生本無垢,此泉何處覓寒溫。”元豐七年五月十三日。
【書葛道純詩後】
“淙流絶壁散,靈煙翠洞深。岩際鬆風清,飄飄灑塵襟。觀蘿玩猿鳥,解組
傲園林。茶果邀真侶,觴酌洽同心。曠歲懷茲賞,行春始重尋。聊將橫吹笛,一
寫山水音。”與高安葛格道純同遊廬山簡寂觀,道純誦此詩,請書之石。元豐七
年五月十九日,汝州團練副使蘇軾和仲。
【書子由金陵天慶觀詩】
“興廢不可必,冶城今靜祠。鬆聲聞道路,竹色淨軒墀。江近風雲改,庭深
草木滋。孤墳吊遺直,銘暗閔元規。”元豐三年四月,傢弟子由過此留詩,七年
七月十六日,為書之壁。
【書子由絶勝亭詩】
“夜郎秋漲水連空,上有虛亭縹緲中。山滿長天宜落日,江吹曠野作驚風。
爨煙慘淡浮前浦,漁艇縱橫逐釣筒。未省嶽陽何似此,應須子細問南公。”蜀州
新建絶勝亭,捨弟十九歲作。
【跋翰林錢公詩後】
軾齠亂入鄉校,即誦公詩,今得觀其遺跡,幸矣。元豐八年正月二十日。
【題別子由詩後】
“先君昔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水南卜築吾豈敢,試嚮伊川買修竹。
又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水玉。想見茅檐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元豐
七年,餘自黃遷汝,往別子由於筠,作數詩留別,此其一也。其後雖不過洛,而
此意未忘,因康君郎中歸洛,書以贈之。元祐元年三月十六日,軾書。
【跋歐陽寄王太尉詩後】
“豐樂坡前一醉翁,餘齡有幾百憂攻。平生自恃心無愧,直道誠知世不容。
換骨莫求丹九轉,榮名何待祿千鐘。明年今日如尋我,潁水東西問老農。”此歐
陽文忠公寄太尉懿敏王公詩。軾與公子定國、定國侄孫子發、張彥若同遊寶梵。
定國誦此詩,以遺詩人載仲達。仲達,嘗從文忠公者也。元祐元年四月,門生蘇
軾書。
【書黃魯直詩後】
每見魯直詩文,未嘗不絶倒。然此捲語妙,殆非悠悠者所識能絶倒者也,是
可人。元祐元年八月二十二日,與定國、子由同觀。
【記董傳論詩】
故人董傳善論詩。予嘗雲:杜子美不免有凡語,“已知仙客意相親,更覺良
工心獨苦”,豈非凡語耶!傳笑曰:此句殆為君發。凡人用意深處,人罕能識,
此所以為獨苦,豈獨畫哉。
【書參寥論杜詩】
參寥子言:“老杜詩云:‘楚江巫峽半雲雨,清簟疏簾看弈棋。’此句可畫,
但恐畫不就爾。”僕言:“公禪人,亦復愛此綺語耶。”寥雲:“譬如不事口腹
人,見江瑤柱,豈免一朵頤哉!”
【記少遊論詩文】
秦少遊言:“人才各有分限。杜子美詩冠古今,而無韻者殆不可讀。曾子固
以文名天下,而有韻者輒不工。此未易以理推之也。”
【題李伯祥詩】
眉山矮道士李伯祥好為詩,詩格亦不甚高,往往有奇語。如“夜過修竹寺,
醉打老僧門”之句,皆可愛也。餘幼時學於道士張易簡觀中,伯祥與易簡往來,
嘗嘆曰:“此郎君貴人也。”不知其何以知之。
【書緑筠亭詩】
“愛竹能延客,求詩剩挂墻。風梢千纛亂,日影萬夫長。𠔌鳥驚棋響,山蜂
識酒香。衹應陶靖節,解聽北窗涼。”清獻先生嘗求東坡居士作緑筠亭詩,曰:
“此吾鄉人梁處士之居也。”後二十五年,乃見處士之子琯,請書此本。紹聖二
年四月十三日。
【題王晉卿詩後】
晉卿為僕所纍。僕既謫齊安,晉卿亦貶武當。饑寒窮睏,本書生常分,僕處
不戚戚固宜,獨怪晉卿以貴公子罹此憂患,而不失其正,詩詞益工,超然有世外
之樂,此孔子所謂“可與久處約長處樂”者。元祐元年九月八日。
【書黃泥坂詞後】
餘在黃州,大醉中作此詞,小兒輩藏去稿,醒後不復見也。前夜與黃魯直、
張文潛、晁無咎夜坐。三客翻倒幾案,搜索篋笥,偶得之,字半不可讀,以意尋
究,乃得其全。文潛喜甚,手錄一本遺餘,持元本去。明日得王晉卿書,雲:
“吾日夕購子書不厭,近又以三縑博兩紙。子有近書,當稍以遺我,毋多費我絹
也。”乃用澄心堂紙、李承晏墨書此遺之。元祐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題憩寂圖詩(並魯直跋)】
元祐元年正月十二日,蘇子瞻、李伯時為柳仲遠作《鬆石圖》。仲遠取杜子
美詩“鬆根鬍僧憩寂寞,龐眉皓首無住着,偏襢右肩露雙腳,葉裹鬆子僧前落”
之句,復求伯時畫此數句,為《憩寂圖》。子由題雲:“東坡自作蒼蒼石,留取
長鬆待伯時。衹有兩人嫌未足,兼收前世杜陵詩。”因次其韻雲:“東坡雖是湖
州派,竹石風流各一時。前世畫師今姓李,不妨題作輞川詩。”文與可嘗雲:
“老夫墨竹一派,近在徐州。吾竹雖不及,石似過之”此一捲公案,不可不令魯
直下一句。
或言:子瞻不當目伯時為前身畫師,流俗人不領,便是詩病。伯時一丘一壑,
不滅古人,誰當作此癡計。子瞻此語是真相知。魯直書。
【題張安道詩後】
“因嗟萍梗纔名客,自嘆匏瓜老病身。一榻從茲還倚壁,不知重掃待何人。”
元豐三年,傢弟子由,謫官筠州。張安道口占此詩為別,已而涕下。安道平生未
嘗出涕嚮人也。元祐六年十二月薨於南都。將屬纊,問後事,但言伸意子瞻兄弟。
是月十一日,舉哀薦福禪院,錄此詩留院中。
【書張蕓叟詩】
張舜民蕓叟,邠人也。通練西事。稍能詩,從高遵裕西徵回,途中作詩二絶。
一云:“靈州城下千株柳,總被官軍斫作薪。他日玉關歸去路,將何攀折贈行人。”
一云:“青銅峽裏韋州路,十去從軍九不回。白骨似沙沙似雪,將軍休上望鄉臺。”
為轉運判官李察所奏,貶郴州監稅,舜民言:“官軍圍靈武不下,糧盡而退。西
人從城上大呼官軍漢人兀攃否?或仰而答曰:‘兀攃。’城上皆大笑。西人
謂慚為兀攃也。”
【書試院中詩】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一日領貢舉事,闢李伯時為考校官。三月初,考校既畢,
待諸廳參會,故數往詣伯時。伯時苦水悸,愊愊不欲食,作欲馬以排悶。
黃魯直詩先成,遂得之。魯直詩云:“儀鸞供帳饕虱行,翰林濕薪爆竹聲,風簾
官燭淚從橫。木穿石盤未渠透,坐窗不遨令人瘦,貧馬百嚙逢一豆。眼明見此玉
花,徑思着鞭隨詩翁,城西野桃尋小紅。”子瞻次韻雲:“少年鞍馬勤遠行,
夜聞嚙草風雨聲,見此忽思短策橫。千重故紙鑽未透,那更陪君作詩瘦,不如芋
魁歸飯豆。門前欲嘶御史,詔恩三日休老翁,羨君懷中雙橘紅。”蔡天啓、
晁無咎、舒堯文、廖明略皆繼,此不能盡錄。予又戲作絶句:“竹頭搶地風不舉,
文書堆案睡自語。看馬欲頓風塵,亦思歸傢洗袍袴。”伯時笑曰:“有頓塵
馬欲入筆。”疾取紙來寫之後。三月六日所作皆是也。眉山蘇軾書。
【書鬼仙詩】
“忽然湖上片雲飛,不覺中流雨濕衣。折得荷花渾忘卻,空將荷葉蓋頭歸。”
“江上檣竿一百尺,山中樓臺十二重。山僧樓上望江上,遙指檣竿笑殺儂。”
“湘中老人讀黃老,手援紫藟坐碧草。春至不知湘水深,日暮忘卻巴陵道。”
“爺娘送我青楓根,不記青楓幾回落。當時手刺衣上花,今日為灰不堪着。”
“浦口潮來初渺漫,蓮舟溶漾采花難。芳心不愜空歸去,會待潮平更折看。”
“酒盡君莫沽,壺傾我當發。城市多囂塵,還山弄明月。”
“卜得上峽日,秋江風浪多。巴陵一夜雨,腸斷木蘭歌。”
“寒草白露裏,亂山明月中。是夕苦吟罷,寒燭與君同。”
元祐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夜,與魯直、壽朋、天啓會於伯時齋捨。此一捲,皆
仙鬼作或夢中所作也。又記《太平廣記》中,有人為鬼物所引入墟墓,皆華屋洞
戶,忽為劫墓者所驚,出,遂失所見。但雲“芫花半落,鬆風晚清”。吾每愛此
兩句,故附之書末。
【記白鶴觀詩】
昔遊忠州白鶴觀,壁上高絶處,有小詩,不知何人題也。詩云:“仙人未必
皆仙去,還在人間人不知。手把白髦從兩鹿,相逢聊問姓名誰。”
【記關右壁間詩】
“欲挂衣冠神武門,先尋水竹渭南村。卻將舊斬樓蘭劍,買得黃牛教子孫。”
餘舊見此詩於關右壁間,愛之,不知何人詩也。
【記西邸詩】
餘官鳳翔,見村邸壁上,書此數句,愛而誦之。雲:“人間有漏仙,兀兀三
杯醉。世上無眼禪,昏昏一枕睡。雖然沒交涉,其奈略相似。相似尚如此,何況
真個是。”
【書出局詩】
“急景歸來早,濃陰晚不開,傾杯不能飲,待得卯君來。”今日局中早出,
陰晦欲雪,而子由在戶部晚出,作此數句。忽記十年前在彭城時,王定國來相過,
留十餘日,還南都。時子由為宋幕,定國臨去,求傢書,僕醉不能作,獨以一絶
與之。雲“王郎西去路漫漫,野店無人霜月寒。淚濕粉箋書不得,憑君送與卯君
看。”卯君,子由小名也。今日情味雖差勝彭城,然不若同歸林下,夜雨對床,
乃為樂耳。元祐三年十月二十三日。
【評詩人寫物】
詩人有寫物之功。“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他木殆不可以當此。林逋《梅
花》詩云:“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决非桃、李詩。皮日休《白
蓮》詩云:“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决非紅蓮詩。此乃寫物之功,
若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緑葉,辨杏有青枝。”此至陋語,蓋村學中體
也。元祐三年十二月六日,書付過。
【評七言麗句】
七言之偉麗者。杜子美雲:旌旗日暖竜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五更曉角聲
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爾後寂寞無聞焉。直至歐陽永叔:滄波萬古流不盡,白
鶴雙飛意自閑;萬馬不嘶聽號令,諸蕃無事樂耕耘。可以並驅爭先矣。軾亦云:
“令嚴鐘鼓三更月,野宿貔貅萬竈煙。又云:露布朝馳玉關塞,捷書夜至甘泉宮。
亦庶幾焉爾。
【讀文宗詩句】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薫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世未有續之者。
予亦有詩云:“臥聞疏響梧桐雨,獨詠微涼殿閣風。”
【書辯纔次韻參寥詩】
“岩棲木食已皤然,交舊何人慰眼前。素與畫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圓。
當年步月來幽𠔌,柱杖穿雲冒夕煙。臺閣山林本無異,故應文字未離禪。”辯纔
作此詩時,年八十一矣。平生不學作詩,如風吹水,自成文理。而參寥與吾輩詩,
乃如巧人織綉耳。
【書參寥詩】
僕在黃州,參寥自吳中來訪,館之東坡。一日,夢見參寥所作詩,覺而記其
兩句云:“寒食清明都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後七年,僕出守錢塘,而參寥
始卜居西湖智果院。院有泉出石縫間,甘冷宜茶。寒食之明日,僕與客泛湖,自
孤山來謁參寥,汲泉鑽火,烹黃蘖茶,忽悟所夢詩,兆於七年之前。衆客皆驚嘆,
知傳記所載,非虛語也。元祐五年二月二十七日。
【記謝中捨詩】
寇元弼言:“去歲徐州倅李陶,有子年十七八,素不甚作詩,忽詠《落花》
詩云:‘流水難窮目,斜陽易斷腸。誰同砑光帽,一麯舞山香。’父驚問之,若
有物憑附者。自云是謝中捨。問砑光帽事,雲:‘西王母宴群仙,有舞者戴砑光
帽,帽上簪花,舞山香一麯,未終,花皆落雲。’”
【書蘇子美金魚詩】
舊讀蘇子美《六和寺》詩云:“鬆橋待金魚,竟日獨遲留。”初不喻此語。
及倅錢塘,乃知寺後池中有此魚如金色也。昨日復遊池上,投餅餌,久之,乃略
出,不食,復入,不可復見。自子美作詩,至今四十餘年。子美已有“遲留”之
語,苟非難進易退而不妄食,安能如此壽耶!
【題張子野詩集後】
張子野詩筆老妙,歌詞乃其餘技耳。《湖州西溪》雲:“浮萍破處見山影,
小艇歸時聞草聲。”與餘和詩云:“愁似鰥魚知夜永,懶同蝴蝶為春忙。”若此
之類,皆可以追配古人。而世俗但稱其歌詞。昔周昉畫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
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謂未見好德如好色者歟?元祐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書所和回先生詩】
回先生詩云:“西鄰已富憂不足,東老雖貧樂有餘。白酒釀來因好客,黃金
散盡為收書。”東坡居士和雲:“世俗何知貧是病,神仙可學道之餘,但知白酒
留佳客,不問黃公覓素書。”熙寧元年八月十九日,有道人過瀋東老飲酒,用石
榴皮寫句壁上,自稱回山人。東老送之出門,至石橋上。先渡橋數十步,不知其
所往。或曰:“此呂先生洞賓也。”七年,僕過晉陵,見東老之子偕,道其事。
時東老既沒三年矣,為和此詩。其後十六年,復與偕相遇錢塘,更為書之。偕字
君與,有文行,世其傢雲。元祐五年五月二十五日,東坡先生書。
【記裏捨聯句】
幼時裏人程建用、楊堯咨、捨弟子由會學捨中《天雨聯句》六言。程雲:
“庭鬆偃仰如醉。”楊即雲:“夏雨凄涼似秋。”余云:“有客高吟擁鼻。”子
由雲:“無人共吃饅頭。”坐皆絶倒,今四十餘年矣。
【題鳳山詩後】
楊君詩,殊有可觀之言,長韻尤可喜,然求免於寒苦而不可得。悲夫,此道
之不售於世也久矣!
【題歐陽公送張著作詩後】
詩中雖不著歲月,有“厭京已弄春”之語。是則自洛還館中未久,去夷陵之
行無幾矣。元祐六年,東坡居士觀於汝南東閣。
【書潁州禱雨詩】
元祐六年十月,潁州久旱,聞潁上有張竜公神祠,極靈異,乃齋戒遣男迨與
州學教授陳履常往禱之。迨亦頗信道教,沐浴齋居而往。明日,當以竜骨至,天
色少變。二十六日,會景貺、履常、二歐陽,作詩云:“後夜竜作雲,天明雪填
渠。夢回聞剝啄,誰呼趙、陳、予?”景貺拊掌曰:“句法甚親,前此未有此法。”
季默曰:“有之。長官請客吏請客,目曰‘主簿、少府、我’。即此語也。”相
與笑語。至三更歸時,星鬥燦然,就枕未幾,而雨已鳴檐矣。至朔旦日,作五人
者復會於郡齋。既感嘆竜公之威德,復喜詩語之不謬。季默欲書之,以為異日一
笑。是日,景貺出迨詩云:“吾儕歸臥髀骨裂,會友攜壺勞行役。”僕笑曰:
“是男也,好勇過我。”
【書李簡夫詩集後】
孔子不取微生高,孟子不取於陵仲子,惡其不情也。陶淵明欲仕則仕,不以
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延客,古今
賢之,貴其真也。李公簡夫以文學政事有聞於天聖以來,而謝事退居於嘉祐之末,
熙寧之初。平生不眩於聲利,不戚於窮約,安於所遇而樂之終身者,庶幾乎淵明
之真也。熙寧三年,軾始過陳,欲求見公,而公病矣。後二十年,得其手錄詩七
十篇於其孫公輔。讀之,太息曰:“君子哉若人,今亡矣夫!”元祐六年十二月
初四日。
【題梅聖俞詩後】
“驛使前時走馬回,北人初識越人梅。清香莫把酴醾比,祗欠溪頭月下杯。”
梅二丈長身秀眉,大耳紅頰,飲酒過百盞,輒正坐高拱,此其醉也。吾雖後輩,
猶及與之周旋,覽其親書詩,如見其抵掌談笑也。元祐七年七月二十二日。
【跋再送蔣穎叔詩後】
穎叔未有帥洮之命,作扈駕詩,軾和之,有“遊魂”之句,遂成吟讖。正月
十六日,偶謁錢穆父,作小詩寫之扇上,穎叔、穆父、仲至皆和,軾亦再賦。請
穎叔收此扇與此軸,旋復迎勞,吾詩之必讖也。
【記寶山題詩】
予昔在錢唐,一日,畫寢於寶山僧捨,起,題其壁雲:“七尺頑軀走世塵,
十圍便腹貯天真。此中空洞全無物,何止容君數百人。”其後有數小子亦題名壁
上,見者乃謂予誚之也。周伯仁所謂君者,乃王茂弘之流,豈此等輩哉!世子多
諱,蓋僣者也。吾嘗作《李太白真贊》雲:“生平不識高將軍,手污吾足乃敢
嗔。”吾今復書此者,欲使後之小人少知自揆也。
【書石芝詩後】
中山教授馬君,文登人也。蓋嘗得石芝食之,故作此詩,同賦一篇。目昏不
能多書,令小兒執筆,獨題此數字。
【書蜀僧詩】
王中令既平蜀,捕逐餘寇,與部隊相遠。饑甚,入一村寺中。主僧醉甚,箕
踞,公怒,欲斬之。僧應對不懼,公奇而赦之。問求蔬食。僧對曰:“有肉無蔬。”
公益奇之。饋以蒸豬頭,食之甚美。公喜,問僧“止能飲酒食肉耶,抑有他技也?”
僧自言:“能為詩。”公命賦蒸豚,操筆立成雲:“觜長毛短淺含膘,久嚮山中
食藥苗。蒸處已將蕉葉裹,熟時兼用杏漿澆。紅鮮雅稱金盤飣,軟熟真堪玉卻挑。
若把氈根來比並,氈根自合吃藤條。”公大喜,與紫衣師號。元祐九年二月十三
日,偶與公子玄孫訥道此,因記之。
【書彭城觀月詩】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餘十八年前中秋夜,與子由觀月彭城,作此詩,以《陽關》歌之。今復此夜宿於
贛上,方遷嶺表,獨歌此麯,聊復書之,以識一時之事,殊未覺有今夕之悲,懸
知有他日之喜也。
【書潤州道上詩】
“行歌野哭兩堪悲,遠火低星漸嚮微。病眼不眠非守歲,鄉音無伴苦思歸。
重衾腳冷知霜重,新沐頭輕感發稀。衹有殘燈不嫌客,孤舟一夜許相依。”僕時
三十九歲,潤州道中,值除夜而作。後二十年,在惠州守歲,錄付過。
【書李主詞】
“三十餘年傢國,數千裏地山河。幾曾慣幹戈!一旦歸為臣虜,瀋腰潘鬢消
磨。最是蒼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後主既為樊若水所賣,
舉國與人,故當慟哭於九廟之外,謝其民而後行,顧乃揮淚宮娥,聽教坊離麯哉!
【題秧馬歌後四首(之一)】
惠州博羅縣令林君抃,勤民恤農,僕出此歌以示之。林君喜甚,躬率田署製
作閱試,以謂背雖當如覆瓦,然須起首尾如馬鞍狀,使前卻有力。今惠州民皆已
施用,甚便之。念浙中稻米幾半天下,獨未知為此,而僕又有薄田在陽羨,意欲
以教之。適會衢州進士梁君琯過我而西,乃得指示,口授其詳,歸見張秉道,可
備言範式尺寸及乘馭之狀,仍製一枚,傳之吳人,因以教陽羨兒子,尤幸也。本
欲作秉道書,又懶,此間諸事,可問梁君具詳也。試更以示西湖智果妙總禪師參
寥子,以發萬裏一笑,尤佳也。紹聖二年四月二十二日,軾書。
【題秧馬歌後四首(之二)】
林博羅又云:“以榆棗為腹患其重,當以梔木,則滑而輕矣。”又云:“俯
傴秧田。非獨腰脊之苦。而農夫例於脛上打洗秧根,積久皆至瘡爛。今得秧馬,
則又於兩小頰子上打洗,又完其脛矣。”
【題秧馬歌後四首(之三)】
翟東玉將令竜川,從予求秧馬式而去。此老農之事,何足雲者,然已知其志
之在民也。願君以古人為師,使民不畏吏,則東作西成,不勸而自力,是傢賜之
牛,而人予之種,豈特一秧馬之比哉!
【題秧馬歌後四首(之四)】
吾嘗在湖北,見農夫用秧馬行泥中,極便。頃來江西作《秧馬歌》以教人,
罕有從者。近讀《唐書·回鶻部族黠戛斯傳》,其人以木馬行水上,以板薦之,
以麯木支腋下,一蹴輒百餘步,意殆與秧馬類歟?聊復記之,異日詳問其狀,以
告江南人也。
【書陸道士詩】
江南人好作盤遊飯,鮓脯膾炙無不有,然皆埋之飯中。故裏諺雲:“撅得窖
子。”羅浮穎老取凡飲食雜烹之,名𠔌董羹,坐客皆稱善。詩人陸道士,遂出一
聯句云:“投醪𠔌董羹鍋裹,撅窖盤遊飯碗中。”東坡大喜,乃為錄之,以付江
秀纔收,為異時一笑。吳子野雲:“此羹可以澆佛。”翟夫子無言,但咽唾而已。
丙子十二月八日。
【記劉景文詩】
劉季孫景文,平之子也。慷慨奇士,博學能詩。僕薦之,得隰州以歿,哀哉!
嘗有詩寄僕曰:“四海共知霜鬢滿,重陽能插菊花無。”死之日,傢無一錢,但
有書三萬軸,畫數百幅耳。
【書劉景文詩後】
景文有英偉氣,如三國時士陳元竜之流。讀此詩,可以想見。其人以中壽沒
於隰州。哀哉!哀哉!曇秀,學道離愛人也,然常出其詩,與餘相對泣下。丁醜
正月六日。
【書曇秀詩】
予在廣陵,與晁無咎、曇秀道人同舟送客山光寺。客去,予醉臣舟中。曇秀
作詩云:“扁舟乘興到山光,古寺臨流勝氣藏。慚愧南風知我意,吹將草木作天
香。”予和雲:“閑裏清遊藉隙光,醉時真境發天藏。夢回拾得吹來句。十裏南
風草木香。”予昔對歐陽文忠公誦文與可詩云:“美人卻扇坐,羞落庭下花。”
公雲:“此非與可詩,世間元有此句,與可拾得耳。”後三年,秀來惠州,見予,
偶記此事。
【記虜使誦詩】
昔餘與北使劉霄會食。霄誦僕詩云:“痛飲從今有幾日,西軒月色夜來新。
公豈不飲者耶?”虜亦喜吾詩,可怪也。
【書邁詩】
兒子邁,幼時嘗作《林檎》詩云:“熟顆無風時自脫,半腮迎日鬥先紅。”
於等輩中,亦號有思緻者。今已老,無他技,但亦時出新句也。嘗作酸棗尉,有
詩云:“葉隨流水歸何處,牛載寒鴉過別村。”亦可喜也。
【記參寥詩】
昨夜夢參寥師手攜一軸詩見過。覺而記其《飲茶》詩兩句云:“寒食清明都
過了,石泉槐火一時新。”夢中問:“火固新矣。泉何故新?”答雲:“俗以清
明淘井。”當續成一詩,以記其事。
【書王太尉送行詩後】
杜衍 賈黯 宋敏求 司馬光 王安石 蘇渙 王疇 邵亢
元絳 王純臣 呂夏卿 張瑰 何涉 謝仲弓 陳洙 鬍恢
王舉正 趙概 張揆 曾公亮 王珪 王洙 曾公定 鬍宿
范镇 李復圭 張芻 吳幾復 範百之 晁仲衍 石揚休 李絢 宋敏翛
右三十三人
丁度 郭勸 齊廓 馬仲甫 令狐挺 施昌言 呂居簡 孫沔
劉瑾 馮浩 黃灝 韓鐸 李師中 辛若渝 李壽朋 劉參
張師中 李先 楚泰 洪亶 周延雋 錢延年 解賓王 黃從政
孟詢 閻顒 謝徽 張孜 吳可幾 範寬之 張中庸 鮑光 閔從周
右三十三人
《送行詩》上下二捲,凡六十有六人。慶歷、皇祐間,朝廷號稱多士,故光
祿卿贈太尉王公挂冠歸江陵,作詩紀行者,多一時之傑。嗚呼,唐虞之際,於斯
為盛,非獨以見王公取友之端,亦足以知朝廷得士之美也。昔柳宗元記其先友六
十七人於墓碑之陰,考之於史,卓然知名者蓋二十人。宗元曰:“先君之所友,
天下之善士舉集焉。”餘於王公亦云。元符元年十月初七日。
【跋黔安居士漁父詞】
魯直作此詞,清新婉麗。問其得意處。自言以水光山色,替卻玉肌花貌。此
乃真得漁父傢風也。然纔出親婦磯,又入女兒浦,此漁父無乃大瀾浪乎?
【記臨江驛詩】
“淮西功業冠吾唐,吏部文章日月光。千載斷碑人膾炙,不知世有段文昌。”
“李白當年流夜郎,中原無復漢文章。納官贖罪人何在?志士臨風淚數行。”紹
聖間臨江軍驛壁上得此詩,不知誰氏子作也。
【記沿流館詩】
“簾捲窗穿戶不扃,隙塵風葉亂縱橫。幽人睡足誰呼覺,欹枕床前有月明。”
紹聖間,人得此詩於沿流館中,不知何人詩也。今錄之,以益篋笥之藏。
【書羅浮五色雀詩】
羅浮有五色雀,以絳羽為長,餘皆從之東西。俗雲:“有貴人入山則出。”
餘安道有詩云:“多謝珍禽不隨俗,謫官猶作貴人看。”餘過南華亦見之。海南
人則謂之鳳皇。雲:“久旱而見則雨,潦測反是。”及謫儋耳,亦嘗集於城南所
居。餘今日遊進士黎威傢,又集庭下,鏘然和鳴,回翔久之。餘舉酒囑之,汝若
為餘來者,當再集也。已而果然。
【書秦少遊輓詞後】
庚辰歲六月二十五日,予與少遊相別於海康,意色自若,與平日不少異。但
自作輓詞一篇,人或怪之。予以謂少遊齊死生,了物我,戲出此語,無足怪者。
已而北歸,至藤州,以八月十二日,卒於光化亭上。嗚呼,豈亦自知當然者耶,
乃錄其詩云。
【書聖俞贈歐陽閥詩後】
“客心如萌芽,忽與春風動。又隨落花飛,去作江南夢。我傢無梧桐,安可
久留鳳。鳳棲在桂林,鳥哺不得共。無忘桂枝榮,舉酒一以送。”右宛陵先生梅
聖俞詩。行君與聖俞遊時,餘與子由年甚少,世未有知者,聖俞極稱之。傢有老
人泉,聖俞作詩曰:“泉上有老人,隱見不可常。蘇子居其間,飲水樂未央。泉
中若有魚,與子同徜徉。泉中苟無魚,子特玩滄浪。歲月不知老,傢有雛鳳凰。
百鳥戢羽翼,不敢呈文章。去為仲尼嘆,出為盛時翔。方今天子聖,無滯彼泉傍。”
聖俞沒,今四十年矣。南遷過合浦,見其門人歐陽晦夫,出所為送行詩。晦夫年
六十六,予尚少一歲,須鬢皆皓然,固窮亦略相似。於是執手大笑,曰:“聖俞
之所謂鳳者,例皆如是哉!”天下皆言聖俞以詩窮,吾二人者又窮於聖俞,可不
大笑乎元符三年月日書。
【書王公峽中詩刻後】
軾蜀人,往來古信州,山川草木,可以默數,老病流落,無復歸日,冥蒙奄
靄,時發於夢想而已。庚辰歲,蒙思移永州,過南海,見部刺史王公進叔,出先
太尉峽中石刻諸詩,反復玩味,則赤甲、白????、灧澦、黃牛之狀,凜然在人目中
矣。十月十六日軾書。
【書石曼卿詩筆後】
範文正公《祭曼卿文》,其略曰:“曼卿之才,大而無媒。不登公卿,善人
是哀。曼卿之詩,氣豪而奇。大愛杜甫,酷能似之。曼卿之筆,顔筋柳骨。散落
人間,寶為神物。曼卿之心,浩然無機。天地一醉,萬物同歸。不見曼卿,憶兮
如生。希世之人,死為神明。”方此時,世未有言曼卿為神仙事。後十餘年,乃
有芙蓉之說,不知文正公偶然之言乎,抑亦有以知之也?元符三年十月十六日書。
【書馮祖仁父詩後】
國傢承平百餘年,嶺海間學者彬彬出焉。時餘襄公既沒,未有甚顯者,豈張
九齡、姜公輔獨出於唐乎?真陽馮氏,多賢有文者。河源令齊參祖仁出其先君子
詩七篇,燦然有唐人風,方知祖仁之賢,蓋有自云。元符三年十二月十九日。
【書程全父詩後】
讀其詩,知其為君子,如天侔豈易得哉?予識之於罪謫之中,不獨無以發揚
其人,適足以污纍之。乃書以屬過子,善藏之,異時必有知此子者。元符三年十
二月日。
【書蘇養直詩】
“屬玉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白蘋滿棹歸來晚,秋着蘆花一岸霜。”
“扁舟係岸依林樾,蕭蕭兩鬢吹華發。萬事不理醉復醒,長占煙波弄明月。”此
篇若在置太白集中,誰復疑其非也。乃吾宗養直所作《清江麯》雲。建中靖國元
年三月二日。
【書秦少遊詞後】
少遊昔在處州,嘗夢中作詞雲:“山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
處,有黃鸝千百。飛雲當面化竜蛇,夭矯轉空碧。醉臥古藤陰下,了不知南北。”
供奉官儂君沔居湖南,喜從遷客遊,尤為呂元鈞所稱。又能誦少遊事甚詳,為餘
道此詞,至流涕,乃錄本使藏之。建中靖國元年三月二十一日。
【書過送曇秀詩後】
“三年避地少經過,十日論詩喜琢磨。自欲灰心老南嶽,猶能繭足慰東坡。
來時野寺無魚鼓,去後閑門有雀羅。從此期師真似月,斷雲時復挂星河。”僕在
廣陵作詩《送曇秀》雲:“老芝如雲月,炯炯時一出。”今曇秀復來惠州見餘,
餘病,已絶不作詩。兒子過粗能搜句,時有可觀,此篇殆咄咄逼老人矣。特為書
之,以滿行橐。丁醜正月二十一日。
【書摹本蘭亭後】
“外寄所托”改作“因寄”,“於今所欣”改作“嚮之”,“豈不哀哉”改
作“痛哉”,“良可悲”改作“悲夫”,“有感於斯”改作“斯文”。凡塗兩字,
改六字,註四字。“曾不知老之將至”,誤作“僧”,“已為陳跡”,誤作“以”,
“亦猶今之視昔”,誤作“由”。舊說此文字有重者,皆構別體而“之”字最多,
今此“之”字頗有同者。又嘗見一本,比此微加楷,疑此起草也。然放曠自得,
不及此本遠矣。子由自河朔持歸,寶月大師惟簡請其本,令左綿僧意祖摹刻於石。
治平四年九月十五日。
【題蘭亭記】
真本已入昭陵,世徒見此而已。然此本最善,日月愈遠,此本當復缺壞,則
後生所見,愈微愈疏矣。
【題逸少帖】
逸少為王述所睏,自誓去官,超然於事物之外。嘗自言:“吾當卒以樂死。”
然欲一遊岷嶺,勤勤如此,而至死不果。乃知山水遊放之樂,自是人生難必這事,
況於市朝眷戀之徒,而出山林獨往之言,固已疏矣。
【題遺教經】
僕嘗見歐陽文忠公。雲:“《遺教經》非逸少筆。”以其言觀之,信若不妄。
然自逸少在時,小兒亂真,自不解辨,況數百年後傳刻之餘,而欲必其真偽,難
矣。顧筆畫精穩,自可為師法。
【題筆陣圖(王晉卿所藏)】
筆墨之跡,托於有形,有形則有弊。苟不至於無,而自樂於一時,聊寓其心,
忘憂晚歲,則猶賢於博弈也。雖然,不假外物而有守於內者,聖賢之高緻也。惟
顔子得之。
【題二王書】
筆成塚,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
【題晉人帖】
唐太宗購晉人書,自二王以下,僅千軸。《蘭亭》以玉匣葬昭陵,世無復見。
其餘皆在秘府。至武後時,為張易之兄弟所竊,後遂流落人間,多在王涯、張延
賞傢。涯敗,為軍人所劫,剝去金玉軸,而棄其書。餘嘗於李都尉瑋處,見晉人
數帖,皆有小印“涯”字,意其為王氏物也。有謝尚、謝鯤、王衍等帖,皆奇。
而夷甫獨超然如群鶴聳翅,欲飛而未起也。
【題蕭子云帖】
蕭子云嘗答敕雲:“臣昔不能賞拔,隨時所貴,規模子敬,多歷年所。年二
十六,著《晉史》,至《二王列傳》,欲作論學隸法,言不盡意,遂不能成,略
指論飛白一事而已。十許年,乃見敕旨《論書》一捲,商略筆法,洞微字體,始
變子敬,全範元常。逮邇以來,自覺功進。”文見《梁書》本傳。今閣下法帖十
捲中,有衛夫人與一僧書,班班取子云此文,其偽妄無疑也。
【跋褚薛臨帖】
王會稽父子書存於世者,蓋一二數。唐人褚、薛之流,硬黃臨放,亦足為貴。
【辨法帖】
辨書之難,正如聽響切脈,知其美惡則可,自謂必能正名之者,皆過也。今
官本十捲法帖中,真偽相雜至多。逸少部中有“出宿餞行”一帖,乃張說文。又
有“不具釋智永白”者,亦在逸少部中,此最疏謬。餘嘗於秘閣觀墨跡,皆唐人
硬黃上臨本,惟鵝群一帖,似是獻之真筆。後又於李瑋都尉傢,見謝尚、王衍等
數人書,超然絶俗。考其印記,王涯傢本。其他但得唐人臨本,皆可蓄。
【辨官本法帖】
此捲有雲:“伯趙鳴而戒晨,爽鳩習而揚武。”此張說送賈至文也。乃知法
帖中真偽相半。
【疑二王書】
梁武帝使殷鐵石臨右軍書,而此帖有與鐵石共書語,恐非二王書。字亦不甚
工,覽者可細辨也。
【題逸少書三首(之一)】
此捲有永“足下還來”一帖。其後雲“不具釋智永白”,而云逸少書。餘觀
其語雲“謹此代申”,唐末以來,乃有此等語,而書至不工,乃流俗偽造永祥師
書耳。
【題逸少書三首(之二)】
逸少謂此郡難治,雲:“吾何故捨逸而就勞”。當是為懷祖所檢察耳。
【題逸少書三首(之三)】
蘭亭、樂毅東方先生三帖,皆妙絶,雖摹寫屢傳,猶有昔人用筆意思,比之
《遺教經》,則有間矣。
【題子敬書】
子敬雖無過人事業,然謝安欲使書宮殿榜,竟不敢發口,其氣節高逸,有足
嘉者。此書一捲,尤可愛。
【題衛夫人書】
衛夫人書既不甚工,語意鄙俗,而云:奉敕”。“敕”字從力,“館”字從
捨,皆流俗所為耳。
【題山公啓事帖】
此捲有山公《啓事》,使人愛玩,尤不與他書比。然吾嘗怪山公薦阮鹹之清
正寡欲,鹹之所為,可謂不然者矣。意以謂心跡不相關,此最晉人之病也。
【題衛恆帖】
恆,衛瓘子。本傳有《論書勢》四篇,其詞極美,其後與瓘同遇害雲。
【題唐太宗帖】
太宗慷暴如此,至於妻子間,乃有“忌欲均死”之語,固牽於愛者也。
【題蕭子云書】
唐太宗評蕭子云書云:“行行如紆春蚓,字字若綰秋蛇。”今觀其遺跡,信
虛得名耳。
【跋庾徵西帖】
吳道子始見張僧繇畫,曰:“浪得名耳。”已而坐臥其下,三日不能去。庾
徵西初不服逸少,有傢雞野鶩之論,後乃嘆其為伯英再生。今觀其石,乃不逮子
敬遠甚,正可比羊欣耳。
【題法帖二(之一)】
“宰相安和殷生無恙。”宰相當是簡文帝,殷生即浩也耶?
【題法帖二(之二)】
杜庭之書,為世所貴重,乃不編入,何也?
【題晉武書】
昨日閣下見晉武帝書,甚有英偉氣。乃知唐太宗書,時有似之。魯君之宋,
呼於垤澤之門,門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吾君也!”居移氣,養移體,
信非虛語矣。
【題羊欣帖】
此帖在王文惠公傢,軾得其摹本於公子鍇,以遺吳興太守孫莘老,使刻石置
墨妙亭中。
【書逸少竹葉帖】
王逸少《竹葉帖》,長安水丘氏傳寶之,今不知所在,三十年前,見其摹本
於雷壽。
【跋衛夫人書】
此書近妄庸,人傳作衛夫人書耳。晉人風流,豈爾惡耶?
【跋桓元子書】
“蜀平,天下大慶,東兵安其理,當早一報此,桓子書。”“蜀平”,蓋討
譙縱時也。僕喜臨之。人間當有數百本也。
【跋葉致遠所藏永禪師千文】
永禪師欲存王氏典刑,以為百傢法祖,故舉用舊法,非不能出新意求變態也,
然其意已逸於繩墨之外矣。雲下歐、虞,殆非至論,若復疑其臨放者,又在此論
下矣。
【跋王鞏所收藏真書】
僧藏真書七紙,開封王君鞏所藏。君侍親平涼,始得其二,而兩紙在張鄧公
傢,其後馮公當世又獲其三,雖所從分異者不可考,然筆勢奕奕,七紙意相屬也。
君,鄧公外孫,而與當世相善,乃得而合之。餘嘗愛梁武帝評書,善取物象,而
此公尤能自譽,觀者不以為過,信乎其書之工也。然其為人儻蕩,本不求工,所
以能工此,如沒人之操舟,無意於濟否,是以覆卻萬變,而舉止自若,其近於有
道者耶?
【題顔公書畫贊】
顔魯公平生寫碑,惟東方朔畫贊為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其後見逸
少本,乃知魯公字字臨此書,雖小大相懸,而氣韻良是。非自得於書,未易為言
此也。
【題魯公帖】
觀其書,有以得其為人,則君子小人必見於書。是殆不然。以貌取人,且猶
不可,而況書乎?吾觀顔公書,未嘗不想見其風采,非徒得其為人而已,凜乎若
見其誚盧杞而叱希烈,何也?其理與韓非竊斧之說無異。然人之字畫工拙之外,
蓋皆有趣,亦有以見其為人邪正之粗雲。
【題魯公放生池碑】
湖州有《顔魯公放生池碑》,載其所上肅宗表雲:“一日三朝,大明天子之
孝;問安侍膳,不改傢人之禮。”魯公知肅宗有愧於是也,故以此諫。孰謂公區
區於放生哉?
【題魯公書草】
昨日,長安安師文,出所藏顔魯公與定襄郡王書草數紙,比公他書尤為奇特。
信手自然,動有姿態,乃知瓦註賢於黃金,雖公猶未免也。
【書張少公判狀】
張旭為常熟尉,有父老訴事,為判其狀,欣然持去。不數日,復有所訴,亦
為判之。他日復來。張甚怒,以為好訟。叩頭曰:“非敢訟也,誠見少公筆勢殊
妙,欲傢藏之爾。”張驚問其詳,則其父蓋天下工書者也。張由此盡得筆法之妙。
古人得筆法有所自,張以劍器,容有是理。雷太簡乃雲聞江聲而筆法進,文與可
亦言見蛇鬥而草書長,此殆謬矣。
【書張長史草書】
張長史草書,必俟醉,或以為奇,醒即天真不全。此乃長史未妙,猶有醉醒
之辨,若逸少何嘗寄於酒乎?僕亦未免此事。
【跋懷素帖】
懷素書極不佳,用筆意趣,乃似周越之險劣。此近世小人所作也,而堯夫不
能辨,亦可怪矣。
【跋王荊公書】
荊公書得無法之法,然不可學,學之則無法。故僕書盡意作之似蔡君謨,稍
得意似楊風子,更放似言法華。
【跋鬍霈然書匣後】
唐文皇好逸少書,故其子孫及當時士人,爭學二王筆法。至開元、天寶間尤
盛,而鬍霈然最為工妙,以宗盟覆有傢藏也。
【跋鹹通湖州刺史牒】
唐人以身言書判取士,故人人能書。此牒近時待詔所不及,況州鎮書史乎?
元符三年十月十六日。
【書太宗皇帝急就章】
軾近至終南太平宮,得觀三聖遺跡,有太宗書《急就章》一捲,為妙絶。自
古英主少有不工書。魯君之宋,呼於垤澤之門,守者曰:“非吾君也,何其聲之
似我君也?”軾於書亦云。
【書所作字後】
獻之少時學書,逸少從後取其筆而不可,知其長大必能名世。僕以為不然。
知書不在於筆牢,浩然聽筆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為得之。然逸少所以重其不可
取者,獨以其小兒子用意精至,猝然掩之,而意未始不在筆,不然,則是天下有
力者莫不能書也。治平甲辰十月二十七日,自岐下罷,過謁石纔翁,君強使書此
數幅。僕豈曉書,而君最關中之名書者,幸勿出之,今人笑也。軾書。
【書王石草書】
王正甫、石纔翁對韓公草書。公言:“二子一似嚮馬行頭吹笛。”座客皆不
曉。公為解之:“若非妙手,不敢嚮馬行頭吹也。”熙寧元年十二月晦書。
【題蔡君謨帖】
慈雅遊北方十七年而歸,退老於孤山下,蓋十八年矣。平生所與往還,略無
在者。偶出蔡公書簡觀之,反覆悲嘆。耆老凋喪,舉世所惜,慈雅之嘆,蓋有以
也。
【跋蔡君謨書海會寺記】
君謨寫此時,年二十八。其後三十二年,當熙寧甲寅,軾自杭來臨安藉觀,
而君謨之沒已六年矣。明師之齒七十有四,耳益聰,目益明,寺益完壯。竹林橋
上,暮山依然,有足感嘆者。因師之行,又念竹林橋看暮山,乃人間絶勝之處,
自馳想耳。
【論君謨書】
歐陽文忠公論書云:“蔡君謨獨步當世。”此為至論。言君謨行書第一,小
楷第二,草書第三。就其所長而求其所短,大字為小疏也。天資既高,輔以篤學,
其獨步當世,宜哉?近歲論君謨書者,頗有異論,故特明之。
【跋君謨飛白】
物一理也,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分科而醫,醫之衰也,占色而畫,畫之
陋也。和、緩之醫,不別老少,曹、吳之畫,不擇人物。謂彼長於是則可也,曰
能是不能是則不可。世之書篆不兼隸,行不及草,殆未能通其意者也。如君謨真、
行、草、隸,無不如意,其遺力餘意,變為飛白,可愛而不可學,非通其意,能
如是乎?
【跋君謨書賦】
餘評近歲書,以君謨為第一,而論者或不然,殆未易與不知者言也。書法當
自小楷出,豈有正未能而以行、草稱也?君謨年二十九而楷法如此,知其本末矣。
【跋君謨書】
僕論書以君謨為當世第一,多以為不然,然僕終守此說也。
【題李十八淨因雜書】
劉十五論李十八草書,謂之鸚哥嬌。意謂鸚鵡能言,不過數句,大率雜以鳥
語。十八其後稍進,以書問僕,近日比舊如何?僕答雲:“可作秦吉了也。”然
僕此書自有“公在乾侯”之態也。子瞻書。
【跋董儲書二首(之一)】
董儲郎中,密州安丘人,能詩,有名寶元、慶歷間。其書尤工,而人莫知,
僕以為勝西臺也。
【跋董儲書二首(之二)】
密州董儲亦能書,近歲未見其比。然人猶以為不然。僕固非善書者,而世稱
之。以是知是非之難齊也。
【跋文與可草書】
李公擇初學草書,所不能者,輒雜以真、行。劉貢謂之鸚哥驕。其後稍進,
問僕,吾書比來何如?僕對:“可謂秦吉了矣。”與可聞之大笑。是日,坐人爭
索,與可草書落筆如風。初不經意。劉意謂鸚鵡之於人言,止能道此數句耳。十
月一日。
【評草書】
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於欲速。古人云“匆
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於學。此弊之極,
遂至於周越仲翼,無足怪者。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論書】
書必有神、氣、骨、肉、血,五者闕一,不為成書也。
【題醉草】
吾醉後能作大草,醒後自以為不及。然醉中亦能作小楷,此乃為奇耳。
【題七月二十日帖】
江左僧寶索靖七月二十日帖。僕亦以是日醉書五紙。細觀筆跡,與二妙為三,
每紙皆記年月。是歲熙寧十年也。
【跋楊文公書後】
楊文公相去未久,而筆跡已難得,其為人貴重如此。豈以斯人之風流不可復
見故耶?元豐戊午四月十六日題。
【跋杜祁公書】
正獻公晚乃學草書,遂為一代之絶。公書政使不工,猶當傳世寶之,況其清
閑妙麗,得昔人風氣如此耶?
【跋陳隱居書】
陳公密出其祖隱居先生之書相示。軾聞之,蔡君謨先生之書,如三公被袞冕
立玉墀之上。軾亦以為學先生之書,如馬文淵所謂學竜伯高之為人也。書法備於
正書,溢而為行、草,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是道也。
【跋歐陽文忠公書】
歐陽文忠公用尖筆乾墨,作方闊字,神采秀發,膏潤無窮。後人觀之,如見
其清眸豐頰,進趨裕如也。
【跋歐陽傢書】
自南方多事以來,日夕憂汝,得昨日遞中書,知與新婦諸孫等各安,守官無
事,頓解遠想。吾此哀苦如常。歐陽氏自江南歸明纍世,蒙朝廷官祿,吾今又被
榮顯,緻汝等並列官品,當思報效,偶此多事,如有差使,盡心嚮前,不能避事。
致于臨難死節,亦是汝榮事,但存心盡公,神明自祐汝,慎不可思避事也。昨書
中言欲買朱砂來,吾不闕此物。汝於官下宜守廉,何得買官下物。吾在官所除飲
食外,不曾買一物,汝可觀此為戒也。已寒,好將息,不具。吾書送通理十二郎。
凡人勉強於外,何所不至,惟考之其私,乃見真偽。
此歐陽文忠公與其弟侄傢書也。元豐二年四月十二日,蘇軾題。
【跋陳氏歐帖】
承示近文,衹如此作便得也。但古詩中時復要一聯對屬,尤見工夫,並門當
因書言去。昔選人有陳奇者,舉主十六人,仁宗見其未嘗歷選調,特旨不改官,
以戒馳鶩者。初官亦少安之。
右陳敏善所藏歐公帖。軾聞公之幼子季默編公之箋牘為一集。此數帖,尤有
益於世者,當錄以寄季默也。
【跋錢君倚書遺教經】
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可掩也。言有辯訥,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
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錢公雖不學書,然觀其書,知其為挺
然忠信禮義人也。軾在杭州,與其子世雄為僚,因得觀其所書佛《遺教經》刻石,
峭峙有不回之勢。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今君倚之書,蓋訒雲。
【書章郇公寫遺教經】
章文簡公楷法尤妙,足以見前人篤實謹厚之餘風也。
【跋所書清虛堂記】
世多藏予書者,而子由獨無有。以求之者衆,而子由亦以餘書為可以必取,
故每以與人不惜。昔人求書法,至拊心嘔血而不獲,求安心法,裸雪沒腰,僅乃
得之。今子由既輕以餘書予人可也,又以其微妙之法言不待憤悱而發,豈不過哉!
然王君之為人,蓋可與言此者。他人當以餘言為戒。
【跋所書摩利支經後】
侄安節於元豐庚申六月大水中,舟行下峽,常持此經,得脫險難。明年十二
月至黃州,見軾,乞寫此本持歸蜀。眉陽蘇軾書。
【評楊氏所藏歐蔡書】
自顔、柳氏沒,筆法衰絶,加以唐末喪亂,人物凋落磨滅,五代文採風流,
掃地盡矣。獨楊公凝式筆跡雄傑,有二王、顔柳之餘,此真可謂書之豪傑,不為
時世所汩沒者。國初,李建中號為能書,然格韻卑濁,猶有唐末以來衰陋之氣,
其餘未見有卓然追配前人者。獨蔡君謨書,天資既高,積學深至,心手相應,變
態無窮,遂為本朝第一。然行書最勝,小楷次之,草書又次之,大字又次之,分、
隸小劣。又嘗出意作飛白,自言有翔竜舞鳳之勢,識者不以為過。歐陽文忠公書,
自是學者所共儀刑,庶幾如見其人者。正使不工,猶當傳寶,況其精勤敏妙,自
成一傢乎?楊君畜二公書,過黃州,出以相示,偶為評之。
【雜評】
楊凝式書,頗類顔行。李建中書,雖可愛,終可鄙,雖可鄙,終不可棄。李
國士本無所得,捨險瘦,一字不成。宋宣獻書,清而復寒,正類李留臺重而復寒,
俱不能濟所不足。蘇子美兄弟,俱太俊,非有餘,乃不足也。蔡君謨為近世第一,
但大字不如小字,草不如真,真不如行也。
【王文甫達軒評書】
唐末五代文章卑陋,字畫隨之。楊公凝式筆為雄,往往與顔、柳相上下,甚
可怪也。今世多稱李建中、宋宣獻。此二人書,僕所不曉。宋寒而李俗,殆是浪
得名。惟近日蔡君謨,天資既高,而學亦至,當為本朝第一。
【書贈王文甫】
王文甫好典買古書畫諸物。今日自言典兩端硯及陳歸聖篆字,用錢五千。
請攀歸聖例,每日持一兩紙,衹典三百文。文甫言甚善。川僧清悟在旁知狀。
【書贈王十六二首(之一)】
王十六秀纔禹錫,好蓄餘書,相從三年,得兩牛腰。既入太學,重不可致,
乃留文甫許分遺。然緘鎖牢甚。文甫雲:“相與有瓜葛,那得爾耶?”
【書贈王十六二首(之二)】
十六及第,當以鳳咮風字大硯與之。請文甫收此為據。十六及第,當以石
緑天猊為僕作利市也。
【記潘延之評予書】
潘延之謂子由曰:“尋常於石刻見子瞻書,今見真跡,乃知為顔魯公不二。”
嘗評魯公書與杜子美詩相似,一出之後,前人皆廢。若予書者,乃似魯公而不廢
前人者也。
【書贈徐大正四首(之一)】
此蔡公傢賜紙也。建安徐大正得之於公子穀。來求東坡居士草書,居士既醉,
為作此數紙。
【書贈徐大正四首(之二)】
得之,天下奇男子也。世未有用之者。然丈夫窮達固自有時耶?
【書贈徐大正四首(之三)】
江湖間,有鳥鳴於四五月,其聲若雲麥熟即快活。今年二麥如雲,此鳥不妄
言也。
【書贈徐大正四首(之四)】
或問東坡草書。坡雲:“不會。”進雲:“學人不會?”坡雲:“則我也不
會。”
【跋李康年篆心經後】
江夏李君康年,好古博學,而小篆尤精。以私忌日篆《般若心經》,為其親
追福,而求餘為跋尾。餘聞此經雖不離言語文字,而欲以文字見、欲以言語求則
不可得。篆畫之工,蓋亦無施於此,況所謂跋尾者乎?然人之欲薦其親,必歸於
佛,而作佛事,當各以其所能。雖畫地聚沙,莫不具足,而況篆字之工若此者耶?
獨恐觀者以字法之工,便作勝解。故書其末,普告觀者,莫作是念。元豐五年十
二月十三日。
【跋文與可論草書後】
餘學草書凡十年,終未得古人用筆相傳之法。後因見道上鬥蛇,遂得其妙,
乃知顛、素之各有所悟,然後至於如此耳。
留意於物,往往成趣。昔人有好草書,夜夢則見蛟蛇糾結。數年,或晝日見
之,草書則工矣,而所見亦可患。與可之所見,豈真蛇耶,抑草書之精也?予平
生好與與可劇談大噱,此語恨不令與可聞之,令其捧腹絶倒也。
【跋草書後】
僕醉後,乘興輒作草書十數行,覺酒氣拂拂,從十指間出也。
【跋先君與孫叔靜帖(並書)】
承藉示新文及纍為臨訪,甚荷勤眷。文字已細觀,甚善!甚善!必欲求所未
至,如中正論引舜為證,此是時文之病。凡論意立而理明,不必覓事應副。誠未
之思,專此,不宣。
嘉祐、治平間,先君編修《太常因革禮》。在京師學者,多從講問。而孫叔
靜兄弟,皆篤學能文,先君亟稱之。先君既歿十有八年,軾謫居於黃,叔靜自京
師過蘄枉道過軾,出先君手書以相示。軾請受而藏之,叔靜不可,遂歸之。先君
平生往還書疏,多口占以授子弟,而此獨其真跡,信於叔靜兄弟厚善也耶?元豐
六年七月十五日,軾記。
【跋先君書送吳職方引】
先伯父及第吳公榜中,而軾與其子子上再世為同年,契故深矣。始先君傢居,
人罕知之者。公攜其文至京師,歐陽文忠公始見而知之。公與文忠交蓋久,故文
忠謫夷陵時,贈公詩有“落筆妙天下”之語。軾自黃遷於汝,舟過慈湖,子上昆
仲出此文相示,乃泣而書之。元豐七年四月十四日,軾謹記。
【跋蔡君謨書】
僕嘗論君謨書為本朝第一,議者多以為不然。或謂君謨書為弱,此殊非知書
者。若江南李主,外托勁險而中實無有,此真可謂弱者。世以李主為勁,則宜以
君謨為弱也。元豐八年七月四日。
【記與君謨論書】
作字要手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韻,於靜中自是一樂事。然常患少暇,豈於
其所樂常不足耶?自蘇子美死,遂覺筆法中絶。近年蔡君謨獨步當世,往往謙讓
不肯主盟。往年,予嘗戲謂君謨言,學書如溯急流,用盡氣力,船不離舊處。君
謨頗諾,以謂能取譬。今思此語已四十餘年,竟如何哉?
【跋範文正公帖】
軾自省事,便欲一見範文正公,而終不可得。覽其遺跡,至於泫然。人之雲
亡,邦國殄瘁,可不哀哉!元豐八年九月一日。
【題陳履常書】
此書既以遺荊州李翹叟,繼而亡其本。後從翹叟藉來謄本,輒為役夫盜去,
賣與竜安寺千部院僧。盜事覺,追取得之,後歸翹叟。翹叟屢來索此捲,雲:
“恐為人盜去。”予謂不然,乃果見盜。夫不疑於物,物亦誠焉。翹叟一動其心,
遂果緻盜。孔子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誠然哉!
【題顔長道書】
故人楊元素、顔長道、孫莘老,皆工文而拙書,或不可識,而孫莘老尤其。
不論他人,莘老徐觀之,亦自不識也。三人相見,輒以此為嘆。今皆為陳跡,使
人哽噎。
【跋秦少遊書】
少遊近日草書,便有東晉風味,作詩增奇麗。乃知此人不可使閑,遂兼百技
矣。技進而道不進,則不可,少遊乃技道兩進也。
【跋黃魯直草書】
草書祗要有筆,霍去病所謂不至學古兵法者為過之。魯直書。
去病穿城蹋鞠,此正不學古兵法之過也。學即不是,不學亦不可。子瞻書。
【跋魯直為王晉卿小書爾雅】
魯直以平等觀作欹側字,以真實相出遊戲法,以磊落人書細碎事,可謂三反。
【跋王晉卿所藏蓮華經經七捲如箸AA68】
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
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今君所藏,抑又可珍,捲之盈握,沙界已周,讀未終
篇,目力可廢,乃知蝸牛之角可以戰蠻觸,棘刺之端可以刻沐猴。嗟嘆之餘,聊
題其末。
【書杜介求字】
杜幾先以此紙求餘書,雲:“大小不得過此。”且先於捲首自寫數字。其意
不問工拙,但恐字大費紙不能多耳。嚴子陵若見,當復有賣菜之語。無以懲其失
言,當乾沒此紙也。
【書贈宗人鎔】
宗人鎔,貧甚,吾無以濟之。昔年嘗見李駙馬璋以五百千購王夷甫帖,吾書
不下夷甫,而其人則吾之所恥也。書此以遺生,不得五百千,勿以予人。然事在
五百年外,價直如是,不亦鈍乎?然吾佛一坐六十小劫,五百年何足道哉!
東坡居士。
【戲書赫虒紙】
此紙可以鑱錢祭鬼。東坡試筆,偶書其上。後五百年,當成百金之直。物固
有遇不遇也。
【自評字】
昨日見歐陽叔弼。雲:“子書大似李北海。”予亦自覺其如此。世或以謂似
徐書者,非也。
【跋太宗皇帝御書歷子】
京朝官中選三十人充知州,而賜以御書歷子,臣得此可以為榮矣。而審官任
其事,蓋猶有古者選部激濁揚清之風也。非太宗皇帝知錢若水之深,若水亦自信
不疑,則三十人者獨獲此賜,其能使人心服而無疑乎?元祐四年四月十九日,竜
圖閣直學士臣軾書。
【跋焦千之帖後】
歐陽文忠公言“焦子皎潔寒泉水”者,吾友伯強也。泰民徐君,濟南之老先
生也。錢岊仲蓋嘗師之,以伯強與泰民往還書疏相示。伯強之沒,蓋十年矣,覽
之悵然。元祐五年二月十五日書。
【題劉景文所收歐陽公書】
處處見歐陽文忠書,厭軒冕思歸而不可得者,十常八九。乃知士大夫進易而
退難,可以為後生汲汲者之戒。元祐五年三月八日,偶與楊次公同過劉景文。景
文出此書,僕與次公,皆文忠客也。次公又効其抵掌談笑,使人感嘆不已。
【題歐陽帖】
歐陽公書,筆勢險勁,字體新麗,自成一傢。然公墨跡自當為世所寶,不待
筆畫之工也。文忠公得謝,其喜如此。以是知士非進身之難,乞身之難也。
【跋劉景文歐公帖】
此數十紙,皆文忠公衝口而出,縱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其文采字畫,皆
有自然絶人之姿,信天下之奇跡也。
【題蘇纔翁草書】
纔翁草書真跡,當為歷世之寶。然《李白草書歌》,乃唐末五代効禪月
而不及者,雲“箋麻絹素排數箱”,村氣可掬也。
【題所書東海若後】
軾久欲書柳子厚所作《東海若》一篇刻之石,置之淨住院無量壽佛堂中。元
祐六年二月九日,與海陵曹輔、開封劉季孫、永嘉侯臨會堂下,遂書以遺僧從本,
使刻之。
【題所書歸去來詞後】
毛國鎮從餘求書,且曰:“當於林下展玩。”故書陶潛《歸去來》以遺之。
然國鎮豈林下人也哉,譬如今之紈扇,多畫寒林雪竹,當世所難得者,正使在廟
堂之上,尤可觀也矣!
【題張乖崖書後】
以寬得愛,愛止於一時。以嚴得畏,畏止於力之所及。故寬而見畏,嚴而見
愛,皆聖賢之難事而所及者遠矣。張忠定公治蜀,用法之嚴似諸葛孔明。諸葛孔
明與公遺愛皆至今,蓋屍而祝之,社而稷之。元祐六年閏八月十三日,過陳,見
公之曾孫祖,以軾蜀人,德公宜深,故出公遺墨,求書其後。
【跋勾信道郎中集朝賢書夾頌金剛經】
乙巳至今二十八年,書經三十二人,逝者幾三之二矣。夢幻之喻,非虛言也。
惟一念歸嚮之善,歷劫不壞,在在處處常為善友。元祐七年正月二十二日。
【跋舊與辯纔書】
軾平生與辯纔道眼相照之外,緣契冥符者多矣。始以五年九月三十日入山,
相對終日,留此數紙。明年是日在潁州作書與之,有“少留山中勿便歸安養”之
語,而師實以是日化去。又明年,其徒惟楚攜此軸來,為一太息。五月十一日書。
【跋陳瑩中題朱表臣歐公帖】
敬其人,愛其字,文忠公之賢,天下皆知。使嘉祐以前見其書者,皆如今日,
則朋黨之論何自興!元祐元年四月,延平陳瓘書。
美哉瑩中之言也。仲尼之存,或削其跡,夢奠之後,履藏千載。文忠公讀
《石守道文集》,有雲:“後世苟不公,至今無聖賢。”公歿之後二十餘年,憎
愛一衰,議論乃公,亦何待後世乎?紹聖元年五月書。
【書歸去來詞贈契順】
餘謫居惠州,子由在高安,各以一子自隨。餘分寓許昌、宜興,嶺海隔絶。
諸子不聞餘耗,憂愁無聊。蘇州定慧院學佛者卓契順謂邁曰:“子何憂之甚,惠
州不在天上,行即到耳,當為子將書問之。”紹聖三年三月二日,契順涉江度嶺,
徒行露宿,僵僕瘴霧,黧面繭足以至惠州。得書徑還。餘問其所求。答曰:“契
順惟無所求,而後來惠州。若有所求,當走都下矣。”苦問不已。乃曰:“昔蔡
明遠鄱陽一校耳,顔魯公絶糧江淮之間,明遠載米以周之。魯公憐其意,遺以尺
書,天下至今知有明遠也。今契順雖無米與公,然區區萬裏之勤,倘可以援明遠
例,得數字乎?”餘欣然許之,獨愧名節之重,字畫之好,不逮魯公。故為書淵
明《歸去來詞》以遺之,庶幾契順托此文以不朽也。
【題所書寶月塔銘(並魯直跋)】
予撰《寶月塔銘》,使澄心堂紙,鼠須筆,李庭珪墨,皆一代之選也。舟師
不遠萬裏,來求予銘,予亦不孤其意。紹聖三年正月十二日,東坡老人書。
.塔銘小字,如季海得意時書,書字雖工拙在人,要須年高手硬,心意閑澹,
乃入微耳。庭堅書。
【書天蓬咒】
紹聖三年端午,惠州道士鄒葆光雲:“今日今月皆甲午,而午時當庚甲合,
人之遇此也難。請書《天蓬神》。”予嘉其意,乃為齋戒書之。
【跋山𠔌草書】
曇秀來海上,見東坡,出黔安居士草書一軸,問此書如何?坡雲:“張融有
言,不恨臣無二王法,恨二王無臣法。”吾於黔安亦云。他日黔安當捧腹軒渠也。
丁醜正月四日。
【跋希白書】
希白作字,自有江左風味,故長沙法帖,比淳化待詔所摹為勝,世俗不察,
爭訪閣本,誤矣。此逸少一捲為尤妙。庚辰七夕,合浦官捨藉觀。
【題自作字】
東坡平時作字,骨撐肉,肉沒骨,未嘗作此瘦妙也。宋景文公自名其書鐵綫。
若東坡此帖,信可謂雲爾已矣。元符三年九月二十四日,遊三州岩回,舟中書。
【書舟中作字】
將至麯江,船上灘欹側,撐者百指,篙聲石聲犖然,四顧皆濤瀨,士無人色,
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變亦多矣,置筆而起,終不能一事,孰與且作字乎?
【書瀋遼智靜大師影堂銘】
鄰捨有睿達,寺僧不求其書,而獨求予,非惟不敬東傢,亦有不敬西傢耶?
【論瀋遼米芾書】
自君謨死後,筆法衰絶。瀋遼少時本學其傢傳師者,晚乃諱之,自云學子敬。
病其似傳師也,故出私意新之,遂不如尋常人。近日米芾行書,王鞏小草,亦頗
有高韻,雖不逮古人,然亦必有傳於世也。
【跋所書圜通偈】
軾遷嶺海七年,每遇私忌,齋僧供佛,多不能如舊。今者北歸,舟行豫章、
彭蠡之間,遇先妣成國太夫人程氏忌日,復以阻風滯留,齋薦尤不嚴,且敬寫
《楞嚴經》中文殊師利法王所說《圜通偈》一篇,少伸追往之懷,行當過廬山,
以施山中有道者。建中靖國元年四月八日書。
【題鳳翔東院王畫壁】
嘉祐癸卯上元夜,來觀王維摩詰筆。時夜已闌,殘燈耿然,畫僧踽踽欲動,
恍然久之。
【書摩詰藍田煙雨圖】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詩曰:“藍谿白石出,玉
川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此摩詰之詩,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補摩
詰之遺。
【跋文與可墨竹】
昔時,與可墨竹,見精縑良紙,輒憤筆揮灑,不能自已,坐客爭奪持去,與
可亦不甚惜。後來見人設置筆硯,即逡巡避去。人就求索,至終歲不可得。或問
其故。與可曰:“吾乃者學道未至,意有所不適,而無所遺之,故一發於墨竹,
是病也。今吾病良已,可若何?”然以餘觀之,與可之病,亦未得為已也,獨不
容有不發乎?餘將伺其發而掩取之。彼方以為病,而吾又利其病,是吾亦病也。
熙寧庚戌七月二十一日,子瞻。
【書通叔篆】
李元直,長安人。其先出於唐讓帝。學篆書數十年,覃思甚苦,曉字法,得
古意。用銛鋒筆,縱手疾書,初不省度,見餘所藏與可墨竹,求題其後。因戲書
此數百言。通叔其字雲。
【書李將軍三騣馬圖】
唐李將軍思訓作《明皇摘瓜圖》。嘉陵山川,帝乘赤驃,起三騣,與諸王及
嬪禦十數騎,出飛仙嶺下,初見平陸,馬皆若驚,而帝馬見小橋作徘徊不進狀,
不知三騣謂何?後見岑嘉州詩,有《衛節度赤驃歌》雲:“赤髯鬍雛金剪刀,
平明剪出三騣高。”乃知唐御馬多剪治,而三騣其飾也。
【題趙屏風與可竹】
與可所至,詩在口,竹在手。來京師不及歲,請郡還鄉,而詩與竹皆西矣。
一日不見,使人思之。其面目嚴冷,可使靜險躁,厚鄙薄。今相去數千裏,其詩
可求,其竹可乞,其所以靜、厚者不可致。此予所以見竹而嘆也。
【跋蒲傳正燕公山水】
畫以人物為神,花、竹、禽、魚為妙,宮室、器用為巧,山水為勝,而山水
以清雄奇富變態無窮為難。燕公之筆,軍然天成,粲然日新,已離畫工之度數而
得詩人之清麗也。
【跋文勳扇畫】
舊聞吳道子畫《西方變相》,觀者如堵。道子作佛圓光,風落電轉,一揮而
成。嘗疑其不然。今觀安國作方界,略不抒思,乃知傳者之不謬。
【跋吳道子地獲變相】
道子,畫聖也。出新意於法度之內,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蓋所謂遊刃餘地,
運斤成風者耶?觀《地獲變相》,不見其造業之因,而見其受罪之狀,悲哉!能
於此間一念清淨,豈無脫理,但恐如路傍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耳。元豐
六年七月十日,齊安臨{白木}亭藉觀。
【跋與可糹虧竹】
糹虧竹生於陵陽守居之北崖,蓋岐竹也。其一未脫籜,為蝎所傷,其一睏於
嵌岩,是以為此狀也。吾亡友文與可為陵陽守,見而異之,以墨圖其形。餘得其
摹本以遺玉册官祁永,使刻之石,以為好事者動心駭目詭特之觀,且以想見亡友
之風節,其屈而不撓者,蓋如此雲。
【書黃筌畫雀】
黃筌畫飛鳥,頸足皆展。或曰:“飛鳥縮頸則展足,縮足則展頸,無兩展者。”
驗之信然。乃知觀物不審者,雖畫師且不能,況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務學而好問
也。
【書戴嵩畫牛】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
軸,常以自隨。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鬥牛也。牛
鬥,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鬥,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雲:
“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跋趙雲子畫】
趙雲子畫筆略到而意已具,工者不能。然托於椎陋以戲侮來者,此柳下惠之
不恭,東方朔之玩世,滑稽之雄乎?或曰:“雲子蓋度世者。”蜀人謂狂雲猶曰
風雲耳。
【跋艾宣畫】
金陵艾宣畫翎毛花竹,為近歲之冠。既老,筆跡尤奇,雖不復精勻,而氣格
不凡。今尚在,然眼昏不能復運筆矣。嘗見此物,各為賦一首雲。
【書畫壁易石】
靈壁出石,然多一面。劉氏園中砌臺下,有一株獨巉,然反覆可觀,作麋鹿
宛頸狀。東坡居士欲得之,乃畫臨華閣壁,作醜石風竹。主人喜,乃以遺予。居
士載歸陽羨。元豐八年四月六日。
【書陳懷立傳神】
傳神之難在於目。顧虎頭雲:“傳神寫照,都在阿堵中,其次在顴頰。”吾
嘗於燈下顧見頰影,使人就壁畫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吾也。目與
顴頰似,餘無不似者,眉與鼻口,蓋可增減取似也。傳神與相一道,欲得其人之
天,法當於衆中陰察其舉止。今乃使具衣冠坐註視一物,彼斂容自持,豈復見
其天乎?凡人意思各有所在,或在眉目,或在鼻口。虎頭雲:“頰上加三毛,覺
精采殊勝。”則此人意思,蓋在須頰間也。優孟學孫叔敖,抵掌談笑,至使人謂
死者復生。此豈能舉體皆似耶?亦得其意思所在而已。使畫者悟此理,則人人可
謂顧、陸。吾嘗見僧惟真畫曾魯公,初不甚似。一日,往見公,歸而喜甚,曰:
“吾得之矣。”乃於眉後加三紋,隱約可見,作仰首上視,眉揚而額蹙者,遂大
似。南都人陳懷立傳吾神,衆以為得其全者。懷立舉止如諸生,蕭然有意於筆墨
之外者也。故以所聞者助發之。
【跋畫苑】
君厚《畫苑》,處不充篋笥,出不汗牛馬,明窗淨幾,有坐臥之安,高堂素
壁,無舒捲之勞,而人物禽魚之變態,山川草木之奇姿,粲然陳前,亦好事者之
一適也。元祐二年二月八日,平叔藉觀,子瞻書。
【跋宋漢傑畫】
僕曩與宋復古遊,見其畫瀟湘晚景,為作三詩,其略雲:“逕遙趨後崦,水
會赴前溪。”復古雲:“子亦善畫也耶?”今其猶子漢傑,亦復有此學,假之數
年,當不減復古。元祐三年四月五日書。
【又跋漢傑畫山二首(之一)】
唐人王摩詰、李思訓之流,畫山川峰麓,自成變態,雖蕭然有出塵之姿,然
頗以雲物間之。作浮雲杳靄,與孤鴻落照,滅沒於江天之外,舉開發宗之,而唐
人之典刑盡矣。近歲惟範寬稍存古法,然微有俗氣。漢傑此山,不古不今,稍出
新意,若為之為已,當作着色山也。
【又跋漢傑畫山二首(之二)】
觀士人畫,如閱天下馬,取其意氣所到。乃若畫工,往往衹取鞭策皮毛槽櫪
芻秣,無一點俊發,看數尺許便捲。漢傑真士人畫也。
【跋李伯時卜居圖】
定國求餘為寫杜子美《寄贊上人詩》,且令李伯時圖其事,蓋有歸田意也。
餘本田傢,少有志丘壑,雖為搢紳,奉養猶農夫。然欲歸者蓋十年,勤請不已,
僅乃得郡。士大夫逢時遇合,至卿相如反掌,惟歸田古今難事也。定國識之。吾
若歸田,不亂鳥獸,當如陶淵明。定國若歸,豪氣不除,當如謝靈運也。
【跋李伯時孝經圖】
觀此圖者,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筆跡之妙,不減顧、陸。至第十八章,
人子之所不忍者,獨寄其仿佛。非有道君子不能為,殆非顧、陸之所及。
【跋盧鴻學士草堂圖】
此唐盧丞相、段文昌本,今在內侍都知劉君元方傢。元祐三年七月,予館伴
北使於都亭驛,劉以示予,為賦此篇。迨、過遠來省,書令同作。
【跋南唐挑耳圖】
王晉卿嘗暴得耳聾,意不能堪,求方於僕。僕答之雲:“君是將種,斷頭穴
胸,當無所惜,兩耳堪作底用,割捨不得?限三日疾去,不去,割取我耳。”晉
卿灑然而悟。三日,病良已,以頌示僕雲:“老坡心急頻相勸,性難衹得三日限。
我耳已效君不割,且喜兩傢都平善。”今見定國所藏《挑耳圖》,雲得之晉卿,
聊識此事。
【跋摘瓜圖】
元稹《望雲騅歌》雲:“明皇當時無此馬,不免騎驢來幸蜀。”信如稹言,
豈有此權奇蹀躞與嬪禦摘瓜山𠔌間如思訓之圖乎?然祿山之亂,崔圖在蜀,儲設
甚備,騎驢當時虛語耳。
【書唐名臣像】
李衛公言唐儉輩不足惜。觀其容貌,殆非所謂名下無虛士。
【書許道寧畫】
泰人有屈鼎筆者,許道寧之師。善分佈澗𠔌,間見屈麯之狀,然有筆而無思
緻,林木皆晻靄而已,道寧氣格似過之,學不及也。
【書黃魯直畫跋後三首·遠近景圖】
此圖燕貴之來昆仍雲也。窮山野水,亦是林下人窠窟,然烈風偃草木,客子
當藏舟入浦塗攵中,強人力牽輓,欲何之耶?雙井永思堂書。
舟未行而風作,固不當行,若中途遇風,不盡力牽輓以投浦岸,當何之耶?
魯直怪舟師不善,預相風色可也,非畫師之罪。紹聖二年正月十一日,惠州思無
邪齋書。
【書黃魯直畫跋後三首·北齊校書圖】
往在都下,駙馬都尉王晉卿時時送書畫來作題品,輒貶剝令一錢不直。晉卿
以為言。庭堅曰:“書畫以韻為主,足下囊中物,非不以千錢購取,所病者韻耳。”
收書畫者,觀予此語,三十年後當少識書畫矣。元祐九年四月戊辰,永思堂書。
畫有六法,賦彩拂澹,其一也,工尤難之。此畫本出國手,止用墨筆,蓋唐
人所謂粉本。而近歲畫師,乃為賦彩,使此六君子者,皆涓然作何郎傅粉面,故
不為魯直所取,然其實善本也。紹聖二年正月十二日,思無邪齋書。
【書黃魯直畫跋後三首·右軍斫膾圖】
徐彥和送此本來,雲是《王右軍斫膾圖》。予觀此榻上偃蹇者,定不解書
《蘭亭序》也。右軍在會稽時,桓溫求側理紙。庫中有五十萬,盡付之。計此風
神,必有岩壑之姿耳。永思堂書。
謝安石人物為江左第一,然其為政,殊未可逸少意,作書譏誚,殆欲痛哭。
此所謂君子愛人以德者。以紙五十萬與桓溫,何足道。此乃史官之陋,而魯直亦
雲爾,何哉?書生見五十萬紙,足了一世,舉以與人,真異事耳。本傳又云:
“蘭亭之會,或以比金𠔌,而以逸少比季倫,逸少聞之甚喜。”金𠔌之會,皆望
塵之友也。季倫之於逸少,如鴟鳶之於鴻鵠,尚不堪作奴,而以自比,决是晉、
宋間妄語。史官許敬宗,真人奴也,見季倫金多,以為賢於逸少。今魯直又怪畫
師不能得逸少高韻,豈不難哉!餘在惠州,徐彥和寄此畫,求餘跋尾,書此以發
千裏一笑。紹聖二年正月十二日,東坡居士書。
【跋醉道士圖(並章子厚跋)】
僕素不喜酒,觀正父《醉士圖》,以甚畏執杯持耳翁也。子瞻書。
.僕觀《醉道士圖》,展捲末諸君題名,至子瞻所題,發噱絶倒。子厚書。
【再跋】
熙寧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再過長安,會正父於母清臣傢。再觀《醉士圖》,
見子厚所題,知其為予噱也。持耳翁餘固畏之,若子厚乃求其持而不得者。他日
再見,當復一噱。時與清臣、堯夫、子由同觀。子瞻書。
酒中固多味,恨知之者寡耳。若持耳翁,已太苛矣。子瞻性好山水,尚不肯
渡仙遊潭,況於此而知味乎?宜其畏也。正父赴豐國時,子厚令武進,復題此,
以繼子瞻之後。己酉端午後一日。
【書墨】
餘蓄墨數百挺,暇日輒出品試之,終無黑者,其間不過一二可人意。以此知
世間佳物,自是難得。茶欲其白,墨欲其黑。方求黑時嫌漆白,方求白時嫌雪黑,
自是人不會事也。
【試墨】
世人言竹紙可試墨,誤矣。當於不宜墨紙上。竹紙蓋宜墨,若池、歙精白玉
板,乃真可試墨,若於此紙上黑,無所不黑矣。褪墨石硯上研,精白玉板上書,
凡墨皆敗矣。
【書徂徠煤墨】
徂徠珠子煤,自然有竜麝氣,以水調勻,以刀圭服,能已鬲氣,除痰飲。專
用此一味,阿膠和之,搗數萬杵,即為妙墨,不俟餘法也。陳公弼在汶上作此墨,
謂之黑竜髓,後人盜用其名,非也。
【記李公擇惠墨】
李公擇惠此墨半丸。其印文雲“張力剛”,豈墨匠姓名耶?雲得之高麗使者。
其墨鮮光而淨,豈減李廷珪父子乎?試復觀之。勸君不好書,而自論墨拳拳如此,
乃知此病吾輩同之,可以一笑。
【記李方叔惠墨】
李方叔遺墨二十八丸,皆麝,香氣襲人,雲是元存道曾倅陰平,得麝數十臍,
皆盡之於墨。雖近歲貴人造墨,亦未有用爾許麝也。
【書清悟墨】
川僧清悟,遇異人傳墨法,新有名。江淮間人,未甚貴之。予與王文甫各得
十丸,用海東羅文麥光紙,作此大字數紙,堅韌異常,可傳五六百年,意使清悟
托此以不朽也。
【書張遇潘𠔌墨(寄王禹錫)】
麝香張遇墨兩丸,或自內廷得之以見遺,藏之久矣。今以奉寄。製作精至,
非常墨所能仿佛,請珍之!請珍之!又大小八丸,此潘𠔌與一貴人造者,𠔌既死,
不可復得,宜寶秘也。
【書龐安時見遺廷珪墨】
吾蓄墨多矣,其間數丸,雲是廷珪造。雖形色異衆,然歲久墨之亂真者多,
皆疑而未决也。有人蓄此墨再世矣,不幸遇重病,醫者龐安時愈之,不敢取一錢,
獨求此墨,已而傳遺餘,求書數幅而已。安時,蘄水人,術學造妙而有賢行,大
類蜀人單驤。善療奇疾。字安常。知古今,刪錄張仲景已後《傷寒論》,極精審,
其療傷寒,蓋萬全者也。
【書呂行甫墨顛】
呂希彥行甫,相門子,行義有過人者,不幸短命死矣。平生藏墨,士大夫戲
之為墨顛。功甫亦與之善,出其所遺墨,作此數字。
【書李公擇墨蔽】
李公擇見墨輒奪,相知間抄取殆遍。近有人從梁、許來,雲:“懸墨滿室。”
此亦通人之一蔽也。餘嘗有詩云:“非人磨墨墨磨人。”此語殆可凄然雲。
【書李憲臣藏墨】
餘為鳧繹顔先生作集引,其子復長道以李廷珪墨見遺,形製絶類此墨,以金
塗竜及銘,雲:“李憲臣所蓄賜墨也。”此墨最久而黑如此,殆是真耶?
【書石昌言愛墨】
石昌言蓄廷珪墨,不許人磨。或戲之雲:“子不磨墨,墨當磨子。”今昌言
墓木拱矣,而墨故無恙,可以為好事者之戒。
【書瀋存中石墨】
陸士衡與士竜書云:“登銅雀臺,得曹公所藏石墨數甕,今分寄一蠃。”
《大業拾遺記》:“宮人以蛾緑畫眉。”亦石黑之類也。近世無復此物。瀋存中
帥鄜延,以石燭煙,作墨堅重而黑,在鬆煙之上,曹公所藏,豈此物也耶?
【書所造油煙墨】
凡煙皆黑,何獨油煙為墨則白,蓋鬆煙取遠,油煙取近,故為焰所灼而白耳。
予近取油煙,纔積便掃,以為墨皆黑,殆過於鬆煤,但調不得法,不為佳墨,然
則非煙之罪也。
【書別造高麗墨】
餘得高麗墨,碎之,雜以潘𠔌墨,以清悟和墨法劑之為握子,殊可用。故知
天下無棄物也,在處之如何爾。和墨惟膠當乃佳,膠當而不失清和,乃為難耳。
清悟墨膠水寒之,可切作水精膾也。
【書馮當世墨】
馮當世在西府,使潘𠔌作墨,銘雲“樞庭東閤”,此墨是也。阮孚雲:“一
生當着幾緉屐。”僕雲:“不知當用幾丸墨。”人常惜墨不磨,終當為墨所磨。
【書懷民所遺墨】
世人論墨,多貴其黑,而不取其光。光而不黑,固為棄物。若黑而不光,索
然無神采,亦復無用。要使其光清而不浮,湛湛如小兒目睛,乃為佳也。懷民遺
僕二枚,其陽雲“清煙煤法墨”,其陰雲“道卿既黑而光”,殆如前所云者,書
以報之。
【書求墨】
阮生雲:“未知一生當着幾緉屐。”吾有佳墨七十丸,而猶求取不已,不
近愚耶?
【書雪堂義墨】
元祐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駙馬都尉王晉卿緻墨二十六丸,凡十餘品。雜研
之,作數十字,以觀其色之深淺。若果佳,當搗和為一品,亦當為佳墨。予昔在
黃州,鄰近四五郡皆送酒,予合置一器中,謂之雪堂義樽。今又當為雪堂義墨也
耶?
【書北虜墨】
雲庵有墨,銘雲“陽岩鎮造”,雲是北虜墨,陸子履奉使得之者。
【書廷珪墨】
昨日有人出墨數寸,僕望見,知其為廷珪也。凡物莫不然,不知者如烏之雌
雄,其知之者如烏、鵠也。
【記奪魯直墨】
黃魯直學吾書,輒以書名於時,好事者爭以精紙妙墨求之,常攜古錦囊,滿
中皆是物也。一日見過,探之,得承晏墨半挺。魯直甚惜之,曰:“群兒賤傢雞,
嗜野鶩。”遂奪之,此墨是也。元祐四年三月四日。
【書茶墨相反】
茶欲其白,常患其黑。墨則反是。然墨磨隔宿則色暗,茶碾過日則香減,頗
相似也。茶以新為貴,墨以古為佳,又相反矣。茶可於口,墨可於目。蔡君謨老
病不能飲,則烹而玩之。呂行甫好藏墨而不能書,則時磨而小啜之。此又可以發
來者之一笑也。
【記溫公論茶墨】
司馬溫公嘗曰:“茶與墨政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輕,茶欲
新,墨欲陳。”予曰:“二物之質誠然,然亦有同者。”公曰:“謂何?”予曰:
“奇茶妙墨皆香,是其德同也。皆堅,是其操同也。譬如賢人君子,妍醜黔皙之
不同,其德操韞藏,實無以異。”公笑以為是。
元祐五年十月二十六日,醇老、全翁、元之、敦夫、子瞻,同遊南屏寺。寺
僧謙出奇茗如玉雪。適會三衢蔡熙之子瑫出所造墨,黑如漆。墨欲其黑,茶欲
其白,物轉顛倒,未知孰是?大衆一笑而去。
【書柳氏試墨】
昨日有人點第一網竜團,香味十倍常茶。如使諸葛鼠須筆,金闌子入手,不
似有鋒刃。惟有此物似之。元祐八年三月十八日,過柳仲遠試墨,書此。此墨雲
“文公檜鼯臈”,不知其所謂也。
【書李承晏墨】
近時士大夫多造墨,墨工亦盡其技,然皆不逮張李古劑,獨二𠔌亂真,蓋亦
竊取其形製而已。吳子野出此墨,雲是孫準所遺,李承晏真物也,當以色考之,
仍以數品比較,乃定真偽耳。紹聖丙子十二月二十一日書。
【書潘𠔌墨】
賣墨者潘𠔌,餘不識其人,然聞其所為,非市井人也。墨既精妙而價不二。
士或不持錢求墨,不計多少與之。此豈徒然者哉!餘嘗與詩云:“一朝入海尋李
白,空看人間畫墨仙。”一日,忽取欠墨錢券焚之,飲酒三日,發狂浪走,遂赴
井死。人下視之,蓋趺坐井中,手尚持數珠也。見張元明,言如此。
【試東野暉墨】
世言蜀中冷金箋最宜為墨,非也。惟此紙難為墨。嘗以此紙試墨,惟李廷珪
乃黑。此墨兗人東野暉所製,每枚必十千,信亦非凡墨之比也。
【書裴言墨】
潘𠔌、郭玉、裴言皆墨工,其精粗次第如此。此裴言墨也,比常墨差勝,
是與曹王製者,當由物料精好故耶?
【書王君佐所蓄墨】
君佐所蓄新羅墨,甚黑而不光,當以潘𠔌墨和之,乃為佳絶。今時士大夫多
貴蘇浩然墨,浩然本用高麗煤雜遠煙作之,高麗墨若獨使,如研土炭耳。
【書潘衡墨】
金華潘衡初來儋耳,起竈作墨,得煙甚豐,而墨不甚精。予教其作遠突寬竈,
得煙幾減半,而墨乃爾。其印文曰“海南鬆煤東坡法墨”,皆精者也。常當防墨
工盜用印,使得墨者疑耳。此墨出灰池中,未五日而色已如此,日久膠定,當不
減李廷珪、張遇也。元符二年四月十七日。
【書海南墨】
此墨吾在海南親作,其墨與廷珪不相下。海南多鬆,鬆多故煤富,煤富故有
擇也。
【記海南作墨】
己卯臘月二十三日,墨竈火大發,幾焚屋,救滅,遂罷作墨。得佳墨大小五
百丸,入漆者幾百丸,足以了一世著書用,仍以遺人,所不知者何人也。餘鬆明
一車,仍以照夜。二十八日二鼓,作此紙。
【書孫叔靜常和墨】
孫叔靜用劍脊墨,極精妙。其文曰“太室常和”。常和,蓋少室間道人也。
賣墨,收其贏以起三清殿。墨甚堅而黑,近歲善墨,唯朱覲及此耳。覲,九華人。
【記王晉卿墨】
王晉卿造墨,用黃金丹砂,墨成,價與金等。三衢蔡瑫自煙煤膠外,一物
不用,特以和劑有法,甚黑而光,殆不減晉卿。鬍人謂犀黑暗,象白暗,可以名
墨,亦可以名茶。
【書鄭君乘絹紙】
僕謫居黃州,鄭元輿君乘亦官於黃。一日,以此紙一軸,求僕書云:“有故
人孟陽,酷好君書,屬予多為求之。”仍出孟君書數紙。其人亦善用筆,落筆灑
然,雖僕何以加之。鄭君言其意勤甚,殆不可不許。後數日,適會中秋,僕與客
飲江亭,醉甚,乃作此數紙。時元豐四年也。明日視之,乃絹也。然古者本謂絹
紙,近世失之雲。
【書六合麻紙】
成都浣花溪,水清滑勝常,以漚麻楮作箋紙,緊白可愛,數十裏外便不堪造,
信水之力也。揚州有蜀岡,岡上有大明寺井,知味者以謂與蜀水相似。西至六合,
罔盡而水發,合為大溪,溪左右居人亦造紙,與蜀産不甚相遠。自十年以來,所
産益多,工亦益精,更數十年,當與蜀紙相亂也。
【書布頭箋】
川箋取布機餘經不受緯者治作之,故名布頭箋。此紙冠天下,六合人亦作,
終不佳。
【書海苔紙】
昔人以海苔為紙,今無復有,今人以竹為紙,亦古所無有也。付子過。
【書石晉筆仙】
石晉之末,汝州有一士,不知姓名,每夜作筆十管付其傢。至曉,闔戶而出,
面街鑿壁,貫以竹筒,如引水者。有人置三十錢,則一筆躍出。以勢力取之,莫
得也。筆盡,則取錢攜一壺買酒吟嘯自若,率嘗如此。凡三十載,忽去,不知所
在。又數十年,復有見之者,顔貌如故,人謂之筆仙。
【書諸葛筆】
宣州諸葛氏筆,擅天下久矣。縱其間不甚佳者,終有傢法。如北苑茶、內庫
酒、教坊樂,雖弊精疲神,欲強學之,而草野氣終不可脫。
【書錢塘程奕筆】
近年筆工,不經師匠,妄出新意,擇毫雖精,形製詭異,不與人手相謀。獨
錢塘程奕所製,有三十年先輩意味,使人作字,不知有筆,亦是一快。吾不久行
當緻數百枝而去,北方無此筆也。
【記南兔毫】
餘在北方食獐兔,極美,及來兩浙江淮,此物稀少,宜其益珍。每得食,率
少味,及微腥,有魚暇氣。聚其皮數十,以易筆於都下。皆云此南兔,不經霜雪,
毫漫不可用。乃知此物本不産陂澤間也。
【記都下熟毫】
近日都下筆皆圓熟少鋒,雖軟美易使,然百字外力輒衰,蓋製毫太熟使然也。
鬻筆者既利於易敗而多售,買筆者亦利其易使。惟諸葛氏獨守舊法,此又可喜也。
【記古人係筆】
係筆當用生毫,筆成,飯甑中蒸之,熟一鬥飯乃取出,懸水甕上數月乃可用,
此古法也。
【記歐公論把筆】
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歐陽文忠公謂餘,當使指運而腕,不知此語最妙。
方其運也,左右前後卻不免欹側,及其定也,上下如引繩,此之謂筆正。柳誠懸
之語良是。
【書諸葛散卓筆】
散卓筆,惟諸葛能之。他人學者,皆得其形似而無其法,反不如常筆。如人
學杜甫詩,得其粗俗而已。
【書杜君懿藏諸葛筆】
杜叔元君懿善書,學李建中法。為宣州通判。善待諸葛氏,如遇士人,以故
為盡力,常得其善筆。餘應舉時,君懿以二筆遺餘,終試筆不敗。其後二十五年,
餘來黃州,君懿死久矣,而見其子沂,猶蓄其父在宣州所得筆也,良健可用。君
懿膠筆法,每一百枝,用水銀粉一錢,上皆以沸湯調研如稀糊。乃以研墨,膠筆
永不蠹,且潤軟不燥也。非君懿善藏,亦不能如此持久也。
【書唐林夫惠諸葛筆】
唐林夫以諸葛筆兩束寄僕,每束十色,奇妙之極。非林夫善書,莫能得此筆。
林夫又求僕行草,故為作此數紙。元豐六年十月十五日,醉中題。
【書黃魯直惠郎奇筆】
僕應舉時,常用郎奇筆,近歲不復有,不知奇之存亡。今日忽於魯直處得之。
魯直雲:“奇中風十許年,近忽無恙。此筆不當供答義人,當與作賦人用也。”
【書魯直所藏徐偃筆】
魯直出衆工筆,使僕歷試之。筆鋒如着????麯蟮,詰麯紙上。魯直雲:“此徐
偃筆也。有筋無骨,真可謂名不虛得。”
【書吳說筆】
筆若適士大夫意,則工書人不能用。若便於工書者,則雖士大夫亦罕售矣。
屠竜不如履犭希,豈獨筆哉!君謨所謂藝益工而人益睏,非虛語也。吳政已亡,
其子說頗得傢法。
【試吳說筆】
前史謂徐浩書鋒藏畫中,力出字外。杜子美雲:“書貴瘦硬方通神。”若用
今時筆工虛鋒漲墨,則人人皆作肥皮饅頭矣。用吳說筆,作此數字,頗適人意。
【書嶺南筆】
紹聖三年五月二十七日,過水西,見賣筆者,形製粗似筆,以二十錢易兩枝。
墨水相浮,紛然欲散,信嶺南無筆也。
【書孫叔靜諸葛筆】
久在海外,舊所賫筆皆腐敗,至用雞毛筆。拒手獰劣,如魏元忠所謂騎窮相
驢腳搖者。今日忽於孫叔靜處用諸葛筆,驚嘆此筆乃爾藴藉耶!
【書贈孫叔靜】
今日於叔靜傢飲官法酒,烹團茶,燒衙香,用諸葛筆,皆北歸喜事。
【書王定國贈吳說帖(定國帖附)】
.定國吳硯,李文靖奉使江南得之。鞏獲於其孫,蓋作風字樣,收水處微損,
以漆固之。子瞻作《清虛居士真贊》,取以為潤筆。子瞻今去國萬裏,然與硯俱
乎?紹聖乙亥春,至廣陵,吳說以筆工得子瞻書吳硯銘,覽之悵然。平生交遊,
十年升沉,惟子瞻為耐久。何日復相從,以硯墨紙筆為適也。王鞏定國書。(此
吳汪少微硯也。)
去國八年,歸見中原士大夫,皆用散毫作無骨字。買筆於市,皆散軟一律。
惟廣陵吳說獨守舊法。王定國謂往還中無耐久者,吳說筆工而獨耐久,吾甚嘉之。
建中靖國元年五月二十日,東坡居士書。
【書鳳咮硯】
建州北菀鳳凰山,山如飛鳳下舞之狀。山下有石,聲如銅鐵,作硯至美,如
有膚筠然,此殆玉德也。疑其太滑,然至益墨。熙寧五年,國子博士王頤始知以
為硯,而求名於餘。餘名之曰鳳咮,且又戲銘其底雲:“坐令竜尾羞牛後。”
歙人甚病此言。餘嘗使人求硯於歙,歙人云:“何不衹使鳳咮石?”卒不得善
硯。乃知名者物之纍,爭媢之所從出也。或曰:“石不知,惡爭媢也?”
曰:“既不知惡爭媢,則亦不知好美名矣。”
【書硯】
硯之發墨者必費筆,不費筆則退墨。二德難兼,非獨硯也。大字難結密,小
字常局促;真書患不放,草書苦無法;茶苦患不美,酒美患不辣。萬事無不然,
可一大笑也。
【書硯(贈段璵)】
硯之美,止於滑而發墨,其他皆餘事也。然此兩者常相害,滑者輒褪墨。
作孔毅夫硯銘雲:“澀不留筆,滑不拒墨。”毅夫甚以為名言。
【書呂道人硯】
澤州呂道人沉泥硯,多作投壺樣。其首有呂字,非刻非畫,堅緻可以試金。
道人已死,硯漸難得。元豐五年三月七日,偶至沙湖黃氏傢,見一枚,黃氏初不
知貴,乃取而有之。
【書名僧令休硯】
黃罔主簿段君璵,嘗於京師傭書人處,得一風字硯。下有刻雲:“祥符己酉,
得之於信州鉛山觀音院,故名僧令休之手琢也。明年夏於鵝湖山刻記。”錢易希
白題其側,又刻“荒靈”二字。硯蓋歙石之美者。己酉至今七十四年,令休不知
為何僧也?禪月、貫休信州人,令休豈其兄弟歟?嘗以問鉛山人。而“荒靈”二
字,莫曉其意。段君以硯遺餘,故書此數紙以報之。元豐六年鼕至日書。
富陽令馮君,嘗為黃岡,故獲此書於段。元祐五年四月十八日復見之,時為
錢塘守。
【書許敬宗硯二首(之一)】
都官郎中杜叔元君懿,有古風字硯,工與石皆出妙美。相傳是許敬宗硯,初
不甚信。其後杭人有網得一銅匣於浙江中者,有“鑄成許敬宗”字,與硯適相宜,
有容兩足處,無毫發差,乃知真敬宗物也。君懿嘗語餘:“吾傢無一物,死,當
以此硯作潤筆,求君志吾墓也。”君懿死,其子沂歸硯請志,而餘不作墓志久矣,
辭之。沂乃以硯求之於餘友人孫莘老,莘老笑曰:“敬宗在,正堪斫以飼狗耳,
何以其硯為。”餘哀此硯之不幸,一為敬宗所辱,四百餘年矣,而垢穢不磨。方
敬宗為姦時,硯豈知之也哉,以為非其罪,故乞之於孫莘老,為一洗之。匣今在
唐氏,唐氏甚惜之,求之不可得。硯之美既不在匣,而上有敬宗姓名,蓋不必蓄
也。
【書許敬宗硯二首(之二)】
杜叔元字君懿,為人文雅,學李建中書,作詩亦有可觀。蓄一硯,雲:“
世相傳,是許敬宗硯。”始亦不甚信之。其後官於杭州,漁人於浙江中網得一銅
匣,其中有“鑄成許敬宗”字。硯有兩足,正方,而匣亦有容足處,不差毫毛,
始知真敬宗物。君懿與吾先君善,先君欲求其硯而不可。君懿既死,其子沂以硯
遺餘,求作墓銘。餘平生不作此文,乃歸其硯,不為作。沂乃以遺孫覺莘老,
而得志文。餘過高郵,莘老出硯示余曰:“敬宗在,正好棒殺,何以其硯為。”
餘以謂憎而知其善,雖其人且不可廢,況其硯。乃問莘老求而得。硯,端溪紫石
也,而滑潤如玉,殺墨如風,其磨墨處微窪,真四百餘年物也。匣今在唐諲處,
終當合之。
【書汪少微硯】
鄧傢有歙硯,底有款識雲:“吳順義元年,處士汪少微銘雲:‘鬆操凝煙,
楮英鋪雪。毫穎如飛,人間五絶。’”所頌者三物爾,蓋所謂硯與少微為五耶?
【書唐林夫惠硯】
行至泗州,見蔡景繁附唐林夫書信與餘端硯一枚,張遇墨半蠃。硯極佳,但
小而凸,磨墨不甚便。作硯者意待數百年後,硯平乃便墨耳。一硯猶須作數百年
計,而作事乃不為明日計,可不謂大惑耶?
【書鳳咮硯】
僕好用鳳咮石硯,然論者多異同。蓋自少得真者,為黯黮灘石所亂耳。
【書瓦硯】
以瓦為硯,如以鐵為鏡而已,必求其用,豈如銅與石哉,而世常貴之,豈所
謂苟異者耶?
【評淄端硯】
淄石號韞玉硯,發墨而損筆。端石非下岩者,宜筆而褪墨。二者當安所去取?
用褪墨硯如騎鈍馬,數步一鞭,數字一磨,不如騎騾用瓦硯也。
【書青州石末硯】
柳公權論硯,甚貴青州石末,雲“墨易冷”。世莫曉其語。此硯青州甚易得,
凡物耳,無足珍者。蓋出陶竈中,無澤潤理。唐人以此作羯鼓腔,與定州花瓷作
對,豈硯材乎?硯當用石,如鏡用銅,此真材本性也。以瓦為硯,如以鐵為鏡。
人之待瓦、鐵也微,而責之也輕,粗能磨墨照影,便稱奇物,其實豈可與真材本
性者同日而論哉?
【書月石硯屏】
李獻父遺餘天台玉板紙,殆過澄心堂,頃所未見。月石屏捫之,月微凸,乃
偽也,真者必平,然多不圓。圓而平,桂滿而不出,此至難得,可寶。
【書曇秀竜尾硯】
曇秀畜竜尾石硯,僕所謂“澀不留筆、滑不拒墨”者也。製以拱璧,而以
鈌月為池,雲是蔣希魯舊物。予頃在廣陵,嘗從曇秀識此硯,今復見之嶺海間,
依然如故人也。
【書陸道士鏡硯】
陸道士蓄一鏡一硯,皆可寶。硯圓首斧形,色正青,背有卻月金文,甚能剋
墨而宜筆,蓋唐以前物也。鏡則古矣,其背文不可識。傢有鏡,正類是,其銘曰:
“漢有善銅出白陽,取為鏡,清如明,左竜右虎俌之。”以銘文考之,則此鏡
乃漢物也耶?吾嘗以示蘇子容。子容以博學名世,曰:“此鏡以前皆作此,蓋禹
鼎象物之遺法也。白陽,今無此地名。楚有白公,取南陽白水為邑,白陽豈白水
乎?漢人‘而’、‘如’通用。”皆子容雲。鏡心微凸,鏡面小而直,學道者謂
是聚神鏡也。丙子十二月,初一日書。
【雜書琴事十首·傢藏雷琴(贈陳季常)】
余家有琴,其面皆作蛇蚹紋,其上池銘雲:“開元十年造,雅州靈關村。”
其下池銘雲:“雷傢記八日合。”不曉其“八日合”為何等語也?其嶽不容指,
而弦不先攵,此最琴之妙,而雷琴獨然。求其法不可得,乃破其所藏雷琴求之。
琴聲出於兩池間,其背微隆,若薤葉然,聲欲出而隘,徘回不去,乃有餘韻,此
最不傳之妙。
【雜書琴事十首·歐陽公論琴詩】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此退之《聽穎師
琴》詩也。歐陽文忠公嘗問僕:“琴詩何者最佳?”餘以此答之。公言此詩固奇
麗,然自是聽琵琶詩,非琴詩。餘退而作《聽杭僧惟賢琴》詩云:“大弦春溫和
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門前剝啄誰扣
門,山僧未閑君勿嗔。歸傢且覓千斛水,淨洗從前箏笛耳。”詩成欲寄公,而公
薨,至今以為恨。
【雜書琴事十首·張子野戲琴妓】
尚書郎張先子野,杭州人。善戲謔,有風味。見杭妓有彈琴者,忽撫掌曰:
“異哉,此箏不見許時,乃爾黑瘦耶?”
【雜書琴事十首·琴非雅聲】
世以琴為雅聲,過矣。琴正古之鄭、衛耳。今世所謂鄭、衛者,乃皆鬍部,
非復中華之聲。自天寶中坐立部與鬍部合,自爾莫能辨者。或云,今琵琶中有獨
彈,往往有中華鄭、衛之聲,然亦莫能辨也。
【雜書琴事十首·琴貴桐孫】
凡木,本實而末虛,惟桐反之。試取小枝削,皆堅實如蠟,而其本皆中虛空。
故世所以貴孫枝者,貴其實也,實,故絲中有木聲。
【雜書琴事十首·戴安道不及阮千裏】
阮千裏善彈琴,人聞其能,多往求聽。不問貴賤長幼,皆為彈之,神氣衝和,
不知何人所在。內兄潘嶽每命鼓琴,終日達夜無忤色,識者嘆其恬澹,不可榮辱。
戴安道亦善鼓琴,武陵王晞使人召之。安道對使者破琴曰:“戴安道不為王門伶
人。”餘以謂安道之介,不如千裏之達。
【雜書琴事十首·琴鶴之禍】
衛懿公好鶴,以亡其國,房次律好琴,得罪至死。乃知燒煮之士,亦自有理。
【雜書琴事十首·天陰弦慢】
或對一貴人彈琴者,天陰聲不發。貴人怪之,曰:“豈弦慢故?”或對曰:
“弦也不慢。”
【雜書琴事十首·桑葉揩弦】
琴弦舊則聲暗,以桑葉揩之,輒復如新,但無如其青何耳。
【雜書琴事十首·文與可琴銘】
文與可傢有古琴,予為之銘曰:“攫之幽然,如水赴𠔌。AA69之蕭然,如葉
脫木。按之噫然,應指而長言者似君。置之枵然,遺形而不言者似僕。”與可好
作楚詞,故有“長言似君”之句。“AA69”、“釋”同。鄒忌論琴雲:“攫之深,
AA69之愉。”此言為指法之妙爾。
元豐四年六月二十三日,陳季常處士自岐亭來訪予,攜精筆佳紙妙墨求予書。
會客有善琴者,求予所蓄寶琴彈之,故所書皆琴事。
【雜書琴麯十二首·子夜歌(贈陳季常)】
《子夜歌》者,女子名子夜,造此聲。晉孝武帝太元中,琅琅王軻之傢有鬼
歌子夜,則子夜是此時人也。
【雜書琴麯十二首·鳳將雛】
《鳳將雛》者,舊麯也。應璩《百一》詩,雲是《鳳將雛》。則其來久矣。
【雜書琴麯十二首·前漢歌】
《前漢歌》者,車騎將軍瀋充。
【雜書琴麯十二首·阿子歌】
阿子及歡聞歌者,穆帝升平初,歌畢,輒呼“阿子汝聞否”?後人衍其聲為
此麯。
【雜書琴麯十二首·團扇歌】
《團扇歌》者,中書令王珉,與嫂婢有情愛,箠撻過苦。婢素善歌,而珉好
執白團扇,故作此聲。
【雜書琴麯十二首·懊憹歌】
《懊憹歌》者,隆安初,俗間訛謠之麯。
【雜書琴麯十二首·長史變】
《長史變》者,司徒左長史王廞臨敗所作。
凡此諸麯,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者。有因金石絲竹造歌以被之,如魏世三
調歌之類是也。
【雜書琴麯十二首·杯柈舞】
《杯柈舞》,手接杯柈反覆之。漢世惟有柈舞,而晉加之以杯。
【雜書琴麯十二首·公莫舞】
《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項莊舞劍,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及高祖,且
語莊雲:“公莫舞。”
【雜書琴麯十二首·公莫渡河】
琴操有《公莫渡河》,其聲所從來已久。俗雲項伯,非也。
【雜書琴麯十二首·白紵歌】
白紵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晉《俳歌》雲:“皎皎白緒,節節為叢。”
吳音謂緒為紵,白紵即白緒也。
【雜書琴麯十二首·瑤池燕】
琴麯有《瑤池燕》,其詞既不甚佳,而聲亦怨咽。或改其詞作《閨怨》雲:
“飛花成陣春心睏。寸寸別腸,多少愁悶。無人問。偷啼自搵殘妝粉。抱瑤琴、
尋出新韻。玉纖趁。南風未解幽慍。低雲鬢。眉峰斂,暈嬌和恨。”
此麯奇妙,季常勿妄以與人。
【書士琴二首·贈吳主簿】
武昌主簿吳亮君采攜其故人士琴之說,與高齋先生之銘,空同子之文,太平
之頌以示餘。餘不識瀋君,而讀其書,反覆其義趣,如見其人,如聞士琴之聲。
餘昔從高齋先生遊,嘗見其寶一琴,無銘無識,不知其何代物也。請以告二子,
使從先生求觀之,此士琴者待其琴而後和。元豐六年閏六月二十四日書。
【書士琴二首·書醉翁操後】
二水同器,有不相入,二琴同手,有不相應。今瀋君信手彈琴,而與泉合,
居士縱筆作詩,而與琴會。此必有真同者矣。本覺法真禪師,瀋君之子也,故書
以寄之。願師宴坐靜室,自以為琴,而以學者為琴工,有能不謀而同三令無際者,
願師取之。元祐七年四月二十四日。
【書文忠贈李師琴詩】
與次公聽賢師琴,賢求詩,倉卒無以應之。次公曰:“古人賦詩皆歌所學,
何必已雲。”次公因誦歐陽公贈李師詩,囑餘書之以贈焉。元祐四年九月二十一
日。
【書林道人論琴棋】
元祐五年十二月一日,遊小靈隱,聽林道人論琴棋,極通妙理。餘雖不通此
二技,然以理度之,知其言之信也。杜子美論畫雲:“更覺良工心獨苦。”用意
之妙,有舉世莫之知者。此其所以為獨苦歟?
【書仲殊琴夢】
元祐六年三月十八日五鼓,船泊吳江,夢長老仲殊彈一琴,十三弦頗壞損而
有異聲。餘問雲:“琴何為十三弦?”殊不答,但誦詩曰:“度數形名豈偶然,
破琴今有十三弦。此生若遇邢和璞,方信秦箏是響泉。”夢中瞭然諭其意,覺而
識之。今晚到蘇州,殊或見過,即以示之。寫至此,筆未絶,而殊老叩舷來見,
驚嘆不已,遂以贈之。時去州五裏。
【書王進叔所蓄琴】
知琴者以謂前一指後一紙為妙,以蛇蚹紋為古。進叔所蓄琴,前幾不容指,
而後劣容紙,然終無雜聲,可謂妙矣。蛇蚹紋已漸出,後日當益增,但吾輩及
見其斑斑焉,則亦可謂難老者也。元符二年十月二十三日,與孫叔靜皆云。
【書黃州古編鐘】
黃州西北百餘裏,有歐陽院。院僧畜一古編鐘,雲得之耕者。發其地,獲四
鐘,劚破其二,一為鑄銅者取去,獨一在此耳。其聲空籠,然頗有古意,雖不見
韶濩之音,猶可想見其仿佛也。
【書古銅鼎】
舊說明皇羯鼓,捲以油,註中不漏。或疑其誕。吾嘗蓄古銅鼎蓋之。煮湯
而氣不出,乃知舊說不妄。
【書金錞形製】
《周禮》有金錞,《國語》有錞於丁寧,蕭齊始興王鑒嘗得之,高三尺
六寸六分,圍二尺四寸,圓如筩,銅色墨如漆。上有銅馬,以繩懸馬,令去地尺
餘,灌之以水,又以器盛水於下,以芒莖當心跪註錞於,清響如雷,良久乃已。
記者既能道其尺寸之詳如此,而拙於遣詞,使古器形製不可復得其彷彿,甚可
恨也。
【論漆】
漆畏蟹,予嘗使工作漆器,工以蒸餅潔手而食之,宛轉如中毒狀,亟以蟹食
之乃蘇。墨入漆最善,然以少蟹黃敗之乃可。不爾,即堅頑不可用也。
【題雲安下岩】
子瞻、子由與侃師至此,院僧以路惡見止,不知僕之所歷有百倍於此者矣。
丁未正月二十日書。
【書遊靈化洞】
予始與曾元恕入靈化洞,迫於日暮,而元恕又畏其險,故不果盡而還。及此,
與呂穆仲遊。穆仲勇發過我,遂相與至昔人之所未至,而驚世詭異之觀,有不可
勝談者。餘欲疏其一二,以告來者,又恐為造物者所慍,後有勇往如吾二人至吾
之所至,當自知之。
【記公擇天柱分桃】
李公擇與客遊天柱寺還,過司命祠下,道傍見一桃,爛熟可愛,當往來之衝,
而不為人之所得。疑其為真靈之瑞,分食之則不足,衆以與公擇,公擇不可。時
蘇、徐二客皆有老母七十餘,公擇使二客分之,歸遺其母,人人滿意,過於食桃。
此事不可不識也。
【記與安節飲】
元豐辛酉鼕至,僕在黃州,侄安節不遠千裏來省,飲酒樂甚。使作黃鐘《梁
州》,仍令小童快舞一麯,醉後書此,以識一時之事。
【記遊定惠院】
黃州定惠院東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歲盛開,必攜客置酒,已五
醉其下矣。今年復與參寥師及二三子訪焉,則園已易主,主雖市井人,然以予故,
稍加培治。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韌,筋脈呈露,如老人項頸。花白而圓,如大珠
纍纍,香色皆不凡。此木不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飲,往
憩於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處修潔,如吳越間人,竹林花圃皆可喜。
醉臥小板閣上,稍醒,聞坐客崔成老彈雷氏琴,作悲風曉月,錚錚然,意非人間
也。晚乃步出城東,鬻大木盆,意者謂可以註清泉,瀹瓜李,遂夤緣小溝,入
何氏、韓氏竹園。時何氏方作堂竹間,既闢地矣,遂置酒竹陰下。有劉唐年主
簿者,饋油煎餌,其名為甚酥,味極美。客尚欲飲,而予忽興盡,乃徑歸。道過
何氏小輔,乞其叢橘,移種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將適閩中,以後會未可期,
請予記之,為異日拊掌。時參寥獨不飲,以棗湯代之。
【題連公壁】
俗語雲“強將下無弱兵”,真可信。吾觀安國連公之子孫,無一不好事者,
此寺當日盛矣。
【書贈何聖可】
歲雲暮矣,風雨凄然,紙窗竹室,燈火青熒,輒於此間得少佳趣。今分一半,
寄與黃岡何聖可。若欲同享,須擇佳客,若非其人,當立遣人去追索也。
【書雪】
黃州今年大雪盈尺,吾方種麥東坡,得此,固我所喜。但捨外無薪米者,亦
為之耿耿不寐,悲夫。
【再書贈王文甫】
昨日大風欲去而不可,今日無風可去而我意欲留。文甫欲我去者,當使風水
與我意會。如此,便當作留客過歲準備也。
【跋太虛辯纔廬山題名】
某與大覺禪師別十九年矣,禪師脫屣當世,雲棲海上,謂不復見記,乃爾拳
拳耶,撫捲太息。欲一見之,恐不可復得。會與參寥師自廬山之陽並出,而東所
至,皆禪師舊跡,山中人多能言之者,乃復書太虛與辯纔題名之後,以遺參寥。
太虛今年三十六,參寥四十二,某四十九,辯纔七十四,禪師七十六矣。此吾五
人者,當復相從乎?生者可以一笑,死者可以一嘆也。元豐七年五月十九日慧日
院,大雨中書。
【泗岸喜題】
謫居黃州五年,今日離泗州北行。岸上,聞騾馱鐸聲空籠,意亦欣然,蓋不
聞此聲久矣。韓退之詩云:“照壁喜見蝎。”此語真不虛也。然吾方上書求居常
州,豈魚鳥之性,終安於江湖耶?元豐八年正月四日書。
【書遺蔡允元】
僕閑居六年,復出從仕。自六月被命,今始至淮上;大風三日不得渡。故人
蔡允元來船中相別。允元眷眷不忍歸,而僕遲回不發,意甚願來日復風。坐客皆
雲東坡赴官之意,殆似小兒遷延避學。愛其語切類,故書之,以遺允元,為他日
歸休一笑。
【蓬萊閣記所見】
登州蓬萊閣上,望海如鏡面,與天相際。忽有如黑豆數點者,郡人云:“海
舶至矣。”不一炊久,已至閣下。
【書魯直浴室題名後(並魯直題)】
.浴室院有蜀僧令宗,畫達磨以來六祖師,人物皆絶妙。其山川花木毛羽衣
盂諸物,畫工能知之,至於人有懷道之容,投機接物,目擊而百體從之者,未易
為俗人言也。此壁列於冠蓋之區,而湮伏不聞者數十年。晚得蜀人蘇子瞻,乃發
之。物不係於世道,興衰亦有數如此。此寺井泉甘寒,汶師碾建溪茶,常不落第
二。故人陳季常,林下士也,寓棋簟於此。蘇子瞻、範子功數來從,故予過門必
稅駕焉。元祐三年,魯直題。
後五百歲浴室丘墟,六祖變滅,蘇、範、黃、陳盡為鬼錄,而此書獨存,當
有來者會予此心,拊掌一笑。是月十五日戊子,子瞻書。
【杭州題名二首(之一)】
元祐四年十月十七日,與曹晦之、晁子莊、徐得之、王元直、秦少章同來。
時主僧皆出,庭戶寂然,徙倚久之。東坡書。
【杭州題名二首(之二)】
餘十五年前,杖藜芒屨,往來南北山,此間魚鳥皆相識,況諸道人乎?再至,
惘然皆晚生相對,但有愴恨。子瞻書。
【題損之故居】
元祐四年十月七日,始來損之故居,周覽遺跡。陶元亮雲:“嗟歲月之遂往,
悼吾年之不留。”若人猶爾,悼吾儕乎?軾書。
【書贈王元直三首(之一)】
王箴字元直,小名三老翁,小字惇叔。
元祐四年十月十八日夜,與王元直飲酒,掇薺萊食之,甚美。頗憶蜀中巢菜,
悵然久之。
【書贈王元直三首(之二)】
王十六見惠拍板兩聯,意謂僕有歌人,不知初無有也。然亦有用,當陪傅大
士唱《金剛經頌》耳。元祐四年十一月四日二鼓。
【書贈王元直三首(之三)】
元祐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既雨,微雪。予以寒疾在告,危坐至夜。與王元
直飲薑密酒一杯,醺然徑醉。親執槍匕作薺青鰕羹,食之甚美。他日歸鄉,勿
忘此味也。
【題萬鬆嶺惠明院壁】
予去此十七年,復與彭城張聖途、丹陽陳輔之同來。院僧梵英,葺治堂宇,
比舊加嚴絜。茗飲芳烈,問:“此新茶耶?”英曰:“茶性新舊交,則香味復。”
予嘗見知琴者,言琴不百年,則桐之生意不盡,緩急清濁,常與雨暘寒暑相應。
此理與茶相近,故並記之。
【書贈張臨溪】
吾有張希元有異材,使其登時遇合,當以功名聞,不幸早世,其命矣夫!元
祐七年九月二日,行臨溪道中,見其子堂來令茲邑,問以民事,傢風凜然,希元
為不亡矣。勉之!勉之!豈常棲枳棘間乎?東坡居士書。
【書贈楊子微】
故人楊濟甫之子明字子微,不遠數千裏,來見僕與子由。會子由有汝海之行,
僕亦遷嶺表,子微追及僕於陳留,留連不忍去。欲作濟甫書,行役倦甚,不果。
可持是示濟甫,此即書也,何必更作。子微篤學有文,自言知數術,雲僕必不死
嶺表。若斯言有徵,當為寫《道德經》相償,此紙所以志也。紹聖元年閏四月十
八日,新英州守蘇軾書。
【題廣州清遠峽山寺】
軾與幼子過同遊峽山寺,徘徊登覽,想見長老壽公之高緻,但恨溪水太峻,
當少留之。若於淙碧軒之北,作一小閘,瀦為澄潭,使人過閘上,雷吼雪濺,為
往來之奇觀。若夏秋水暴,自可為啓閉之節。用陰陽傢說,寺當少富雲。紹聖元
年九月十三日。
【題壽聖寺】
蜀人蘇軾子瞻,南遷惠州,艤舟岩下。與幼子過同遊壽聖寺。遇隱者石君汝
礪器之,話羅浮之勝,至暮乃去。紹聖元年九月十二日書。
【書天慶觀壁】
東坡飲酒此室,進士許毅甫自五羊來,邂逅一杯而別。
【題羅浮】
紹聖元年九月二十六日,東坡翁遷於惠州,艤舟泊頭鎮。明晨肩輿十五裏,
至羅浮山,入延祥寶積寺,禮天竺瑞像,飲梁僧景泰禪師卓錫泉,品其味,出江
水上遠甚。東三裏至長壽觀。又東北三裏,至衝虛觀。觀有葛稚川丹竈。次之,
諸仙者朝鬥壇。觀壇上所獲銅竜六、魚一。壇北有洞,曰朱明,榛莽不可入。水
出洞中,鏘鳴如琴築。水中皆菖蒲,生石上。道士鄧守安字道玄,有道者也。訪
之,適出。坐遺屣軒,望麻姑峰。方飲酒,進士許毅來遊,呼與飲。既醉,還宿
寶積中閣。夜大風,山燒壯甚,有聲。晨粥已,還舟,憩花光寺。從遊者,幼子
過,巡檢史珏,寶積長老齊德,延祥長老紹衝,衝虛道士陳熙明。山中可遊而未
暇者,明福宮、石樓、黃竜洞,期以明年三月復來。
【記與舟師夜座】
紹聖二年正月初五日,與成都舟闍黎夜坐,饑甚。傢人煮雞腸菜羹甚美。緣
是,與舟談不二法。舟請記之。其語則不可記,非不可記,蓋不暇記也。
【題白水山】
紹聖二年三月四日,詹使君邀予遊白水山佛跡寺,浴於湯泉,風於懸瀑之下,
登中嶺,望瀑所從出。出山,肩輿節行觀山,且與客語。晚休於荔浦之上,曳杖
竹陰之下。時荔子纍纍如芡實矣。父老指以告予曰:“是可食,公能攜酒復來?”
意欣然許之。同遊者柯常、林抃、王原、賴仙芝。詹使君名範,予蓋蘇軾也。
【記朝鬥】
紹聖二年五月望日,敬造真一法酒成。請羅浮道士鄧守安拜奠北斗真君。將
奠,雨作。已而清風肅然,雲氣解駁,月星皆現,魁杓明爽。徹奠,陰雨如初。
謹拜手稽首而記其事。東坡居士蘇軾書。
【題棲禪院】
紹聖三年八月六日夜,風雨,旦視院東南,有巨人跡五。是月九日,蘇軾與
男過來觀。
【題合江樓】
青天孤月,故是人間一快。而或者乃雲不如微雲點綴。乃是居心不淨者常欲
滓穢太清。合江樓下,秋碧浮空,光接幾席之上,而有葵苫敗屋七八間,橫斜砌
下。今歲大水再至,居者奔避不暇。豈無寸土可遷,而乃眷眷不去,常為人眼中
沙乎?紹聖二年九月五日。
【書海南風土】
嶺南天氣卑濕,地氣蒸溽,而海南為甚。夏秋之交,物無不腐壞者。人非金
石,其何能久。然儋耳頗有老人,年百餘歲者,往往而是,八九十者不論也。乃
知壽夭無定,習而安之,則冰蠶火鼠,皆可以生。吾嘗湛然無思,寓此覺於物表,
使折膠之寒,無所施其冽,流金之暑,無所措其毒,百餘歲豈足道哉!彼愚老人
者,初不知此特如蠶鼠生於其中,兀然受之而已。一呼之溫,一吸之涼,相續無
有間斷,雖長生可也。莊子曰:“天之穿之,日夜無隙,人則固塞其竇。”豈不
然哉。九月二十七日,秋霖雨不止,顧視幃帳,有白蟻升餘,皆已腐爛,感嘆不
已。信手書。時戊寅歲也。
【書城北放魚】
儋耳魚者漁於城南之陂,得鯽二十一尾,求售於東坡居士。坐客皆欣然,欲
買放之。乃以木盎養魚,舁至城北淪江之陰,吳氏之居,浣沙石之下放之。時吳
氏館客陳宗道,為舉《金光明經》流水長者因緣說法念佛,以度是魚。曰無明緣,
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
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南無寶勝如來。爾時宗道說法念佛已,其魚皆
隨波赴𠔌,衆會觀喜,作禮而退。會者六人,吳氏之老劉某,南海符某,儋耳何
旻,潮陽王介石,溫陵王懿、許琦;舁者二人,吉童、奴九。元符二年三月丙寅
書。
【題廉州清樂軒】
浮屠不三宿桑下,東坡蓋三宿此矣。去後,仲修使君當復念我耶?庚辰八月
二十四日題。
【書贈古氏】
古氏南坡脩竹數千竿,大者皆七寸圍,盛夏不見日,蟬鳴鳥呼,有山𠔌氣象。
竹林之西,又有隙地數畝,種桃李雜花。今年秋鼕,當作三間一龜頭,取雪堂規
模,東蔭脩竹,西眺江山。若果成此,遂為一郡之嘉觀也。
【內製批答二首·賜門下侍郎孫固乞致仕不許批答】
吾不出帷幄,臨禦傢邦。實賴股肱之良,以持綱紀之要,於其進退,顧可輕
聽之哉。卿頃自近藩,擢貳東省。本以年德之故,非有筋力之求。若夫正顔色,
出詞氣,使人望之而忠誠可信,鄙倍自遠,斯可矣。豈以一病未能造朝,遂欲捨
而去哉。誠請雖勤,於義未也。
【內製批答二首·賜劉昌祚免恩不許批答】
卿國之虎臣,帥我爪士。總章大祀,宿衛有勞。宜為六軍之先,以承大賚之
慶。辭而不有,殊匪吾心。
【內製表本一首·雅飾御容表本】
於赫皇祖,敷祐下民。眷真宇之靚深,儼粹容之肅穆。雖道存不變,而體有
從新。既祗薦於科儀,斯永安於像設。
【內製疏文一首·設供禳災集福疏】
躬儉節用,本嚴房闥之風;遺大投艱,猥當廟社之寄。常恐德之弗類,以召
災於厥身。敢用仁祠,肆陳淨供。恭延梵釋,普施人天。俾壽而康,非獨輔安於
寡昧;與民同利,固將燕及於華夷。仰冀能仁,麯垂昭鑒。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捲一 | 捲二 | 捲三 | 捲四 | 捲五 | 捲六 | 捲七 | 捲八 | 捲九 | 捲十 | 捲十一 | 捲十二 | 捲十三 | 捲十四 | 捲十五 | 捲十六 | 捲十七 | 捲十八 | 捲十九 | 捲二十 | 捲二十一 | 捲二十二 | 捲二十三 | 捲二十四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