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蕭墻伏禍連踵至(2)
梅毅 Mei Yi
“怎麽可能那樣?即使您有曹爽的罪過,難道王恭等人有宣帝(司馬懿)那樣的魄力嗎?”王珣“安慰”王國寶。
王國寶聞言稍安,又扭頭問車胤的看法。
車胤表示:“如果朝廷發兵討伐王恭,他一定憑城堅守。相對之時,殷仲堪乘上流之勢,一鼓而下,直奔建康,到那時候,您又該怎麽辦呢?”
經這一席話,王國寶嚇得面如土色。殺人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幹二淨,他趕忙“上書解職,詣闕待罪”。
本來手握朝廷大權、禁衛軍權、人事調動權,王國寶竟被車胤幾句話嚇破膽,主動提出辭職,連稍作反抗的表示都沒有,確實是庸劣之極。“既而悔之,詐稱詔復其本官”。辭職也就辭了。或許還能保得一命。估計回府後被王緒一激,他又後悔,想再要有所動作。
一番折騰,本來就怯懦庸下的司馬道子也知道這位“左右手”根本不可倚恃。為了平息二藩起兵,他“乃委罪(王)國寶”,派人把王國寶、王緒逮捕入獄,很快,又稱詔賜死王國寶於獄,殺王緒於鬧市之中。
二王兄弟的人頭還真管用。王恭罷兵,退還京口。殷仲堪雖聲附王恭,一直猶豫未敢真正發兵。聽見王國寶被賜死的消息,他纔“抗表舉兵”,遣部將楊佺期進屯巴陵。司馬道子親自寫信勸止,殷仲堪也順坡下驢,率兵還鎮。
事情暫告一段落。
樹欲靜而風不止。司馬道子的世子司馬元顯纔十六歲,當時以宗室得為侍中,此少年“有俊纔”,早熟老到,認為王恭、殷仲堪肯定會再次起兵,勸其父早做準備。司馬道子見兒子所見不俗,大喜,拜司馬元顯為徵虜將軍,配了大批兵將歸他指揮調度。同時,司馬道子又用宗室譙王司馬尚之、司馬休之兄弟為心腹,派司馬尚之的參謀王愉(王國寶異母兄,先前並未因王國寶而獲罪)出任江州刺史,用為形援,以備王、殷兩人的再次起事。
桓玄方面,見王恭、殷仲堪初次起兵無功而返,自己也沒撈到便宜,便上書請求朝廷調任廣州。會稽王司馬道子正好心忌桓玄在荊州殷仲堪治內二人相互呼應,馬上照準,調任桓玄為廣州刺史。桓玄雖受命,仍舊在原地不赴任,拖延行期,以觀時變。
豫州刺史庾楷對朝廷割其屬下四郡由王愉掌管表示不滿,上疏勸阻,朝廷不許。懷恨之下,庾楷派兒子庾鴻勸說王恭:“譙王司馬尚之兄弟現在掌握實權,比王國寶還壞,目的是要藉朝廷名義削弱方鎮,要篡奪帝位。現在他們謀議未成,應先下手為強。”
王恭早就懷疑司馬尚之兄弟對自己的外甥安帝不利,聽從庾楷之議,通使殷仲堪、桓玄,聯合再次起兵。
司馬道子聞變,派人去拉攏庾楷,說:“昔日我與您歡飲帳中,恩同骨肉。如果王恭得志,肯定認為您是反復小人,到時就怕您身首傢族不保1
庾楷很生氣,提筆為書道:“當初王恭赴京拜陵,正是因為畏忌我纔沒敢起事。去年之事(指殺王國寶前的王恭起兵),我一直俟朝命而動。我待王爺,從未相負。但王爺不敢並力抵拒王恭,反而殺掉王國寶以自保。自那時起,天下人還有誰敢為王爺盡力呢?我庾楷可不敢以身傢百口人命開玩笑。”
庾楷、王國寶兩人是好友,因此,他不僅僅是為王愉分割他屬下轄郡而惱,也是因老友王國寶被司馬道子當替罪羊殺掉而恨恨不平。
聞知庾楷已答應王恭共同起兵,廣徵士馬,朝廷上下惶擾不已。
年方十七歲的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初生牛犢,絲毫不畏,勸其父說:“先前不討王恭,故有今日之難。如果再放縱他,大禍可就會降臨您頭上了。”
司馬道子憂懼,不知所為。於是,他悉以朝政托付給這個兒子,天天飲酒消愁。
“(司馬)元顯脫警,頗涉文義,志氣果銳,以安危為己任”。一些附會奉承之人,均譽贊說司馬元顯神武不凡,有東晉明帝之風采。
由於王恭第一次起兵時徘徊觀望,殷仲堪一直很覺自己沒面子。此次興兵,殷仲堪急不可耐,但自己又不會將兵,便把軍事指揮權統統交給時為南郡相的楊佺期。楊佺期為先鋒,率水軍五千先行。桓玄領兵繼之。殷仲堪自帶二萬軍,殿後而行。
桓玄心懷鬼胎自不待表,這楊佺期也非善茬。按理講,楊佺期九世祖楊震是漢朝太尉,世為弘農大族。西晉永嘉大亂後,楊氏渡江稍晚,其後又沒能及時與江東名族締結婚姻,故而一直受到排抑。楊佺期為此“慷慨切齒”,很想因亂舉事,一泄怒氣,並趁機使楊傢重新進入名族之列。
安帝隆安二年(398)九月,楊佺期、桓玄兵船剛至溫口,王愉連一箭也未敢發,倉皇逃往臨川。
晉廷上下硬着頭皮,會稽王司馬道子以其世子司馬元顯為徵討都督,派衛將軍王珣、右將軍謝琰(謝安之子)帶兵討王恭,遣譙王司馬尚之將兵討庾楷。
庾楷慷慨義氣了半天,一戰即潰,單騎奔歸桓玄。桓玄有智謀勇力,在白石大破官軍,與楊佺期連兵直逼橫江。司馬尚之、司馬休之兄弟大敗。晉軍各路皆退,衹得回兵固守石頭城。
聞聽盟軍得勝之際,王恭更是洋洋得意。王恭“素以纔地陵物”,殺掉王國寶後,感覺更是好奇,馬不停蹄地想立兵威以自肆。原本,這位皇上大舅本無任何野心,可權力場中滋味誘人,總會使人欲罷不能,流連不已。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 | 三分一統晉業興 | 大好江山誰承繼(1) | 大好江山誰承繼(2) | 大好江山誰承繼(3) | “牝雞司晨”朝綱紊(1) | “牝雞司晨”朝綱紊(2) | “牝雞司晨”朝綱紊(3) | 樹欲靜而風不止(1) | 樹欲靜而風不止(2) | 樹欲靜而風不止(3) | 血肉橫飛殺戮始(1) | 血肉橫飛殺戮始(2) | 血肉橫飛殺戮始(3) | 血肉橫飛殺戮始(4) | 攻伐大亂滿京城(1) | 攻伐大亂滿京城(2) | 攻伐大亂滿京城(3) | 你方唱罷我登場(1) | 你方唱罷我登場(2) | 你方唱罷我登場(3) | 你方唱罷我登場(4) | 你方唱罷我登場(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