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占着巴拿马运河的日子里,巴拿马人也并非对美国听之任之,有很多巴拿马人都为运河献出了生命。
1958年,巴拿马学生将几十面巴拿马国旗插到了运河区。1959年11月,巴拿马人自发地走上街头,为争取运河进行大规模示威游行。经过巴拿马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美国终于在1963年1月同意在巴拿马运河区同时悬挂美国和巴拿马的国旗。而当1964年美国有心将运河区的巴拿马国旗摘掉时,巴拿马的学生又立即组织起来,向驻扎在运河区的美军发表抗议。那次抗议在美国的粗暴处理下,升级为暴力冲突,全副武装的美军开来坦克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致使20多名巴拿马学生死于非命。听闻噩耗的巴拿马人没有散去,反倒从四面八方赶来支持学生,他们拿着随手抄起的武器,如瓶子、石头,向美军砸去。一场反美运动从运河区扩散开来,席卷了整个巴拿马。巴拿马的国旗终于在运河区上空重新飘荡起来。
当时的巴拿马领导人奥马尔·托里霍斯将军曾不止一次愤怒地称巴拿马运河区是"殖民独立王国"。
1999年12月31日中午12时,巴拿马运河交由巴拿马共和国巴拿马运河管理局全权管理。一面176平方米的巨幅巴拿马国旗,在巴拿马西边的安贡山上冉冉升起。按照美巴双方在1977年缔结的条约,巴拿马和美国必须保证巴拿马运河永远中立、永远安全,保证它能平等地对待和平船只。1999年12月31日,整个巴拿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但巴拿马人也清醒地意识到,巴拿马运河要想真正摆脱美国的阴影,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二 诺列加--让美国又爱又恨的铁腕人物
美国从来没把自己当成巴拿马的外人,在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之前,美国不单执掌着运河区的大小事宜,还颇理直气壮地插手巴拿马国家内部的事务。其实,只要打量一下那些被美国"欺负"过的国家,就会发现,只要美国认为值得,就并不介意干涉别的国家的内政,巴拿马地理位置独特,美国既然已经在运河区站住了脚,自然会利用这个便利条件,更多地插手巴拿马。
20世纪80年代,毒品是世界的热点问题,美国便以扫毒的名义,侵入了巴拿马。美国是"世界警察",按照美国的逻辑,巴拿马和毒品有所牵连,美国教训一下巴拿马,也合情合理。况且,交还巴拿马运河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美国迫切需要加大对巴拿马的控制力度,以便在交还运河后,依然能让巴拿马作为美国的势力范围,为美国的军事战略服务。
时任巴拿马国防军司令的诺列加将军,就在这个时候,成为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诺列加将军全名曼努埃尔·安东尼奥·诺列加,1934年出生在巴拿马城的一个穷苦家庭里,他不甘心一辈子过贫苦的日子,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立志当兵入伍,改变命运。他考上了秘鲁的一个军事学院,到毕业时已得到了少尉军衔。诺列加起初在巴拿马国民警卫队服役,1968年,奥马尔·托里霍斯发动了军事政变,诺加列在政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被新建立的民族主义政权授予了上尉军衔。
此后,上天似乎有意垂青诺列加,不断给他创造平步青云的机会。诺列加是个冒险家,但他很清楚在关键时刻应该倒向哪一边。1969年年底,一批军官密谋推翻托里霍斯,诺列加得知后,力挺托里霍斯,将那些密谋军官干净利落地镇压下去了。诺列加高超的办事能力,忠心耿耿的行事作风,很快引起了托里霍斯的注意。托里霍斯对诺列加非常赏识,继续委以重任,1970年,36岁的诺列加被晋升为中校,并被调到国民警卫司令部做总参谋部二部的主任,负责军事情报工作。
此后10年里,诺列加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职位优势,在野心的驱使下,悄悄控制了军事情报、国家海关、移民、刑事侦查等重要部门,他将巴拿马各要人的资料整理好,不动声色地编织着自己的权力网络,哪些人会对自己有用,哪些人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他们的优势弱势各是什么,诺列加心里都一清二楚。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