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實生活   》 十八、秦觀(1)      閔澤平 Min Zeping

  提到秦觀,就讓人揪心,仿佛看到淚眼婆娑的他正獨自哀愁。如果問問詞人有多少哀愁,他就會告訴我們他的哀愁如大海一樣浩瀚無邊,如長江一樣無窮無盡,那就是“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江城子》)。古往今來,無論文人勇士都不免哀愁之苦,不過這些男士大多以拍遍欄桿、撫膺長嘆來一抒心中鬱積的苦悶,而秦觀,正如他上面的這首《江城子》所言,將他的哀愁都化做了眼淚流出來了。秦觀究竟留下了多少眼淚?有學者認真專研了這個學術問題,得出的結論是在秦觀的七十七首詞中,含有“淚”字的有十三首,頻率為16.8%。可這個頻率雖然可以讓秦觀進入了詞人“傷心榜”的前三甲,卻不足以使他榮登榜首,晏幾道的18.1%以及周邦彥的17.7%更勝一籌。衹有將有關哭泣的語句也計入,秦觀的傷心頻率才能達到24.7%,這樣就可以穩居竜頭了。
  秦觀確實值得後人同情,他的憂鬱和憔悴讓人心痛,因為這個敏感而多情的詞人太不幸了。生前無非是寫過幾首情詞,就被政敵作為把柄加以攻擊,致使仕途升遷無望,死後還被指責出語寒磣。他的情感細膩,也被視為脆弱,飽受那些粗獷之士的嘲笑。名列“蘇門四學士”之一,似乎是他的榮光,但正是蘇東坡的賞識,纔使這樣一個小人物,被莫名其妙地捲入黨爭的旋渦之中,越貶越遠,幾乎被趕到天涯海角,備受摧殘。不過,“窮而後工”也許是不刊之論,正是他的不幸,纔使一個“古之傷心人”,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纖麗凄婉的小詞。
  1.
  秦觀的“觀”,究竟是觀看的“觀”(guān),還是“道觀”的“觀”(guàn)呢?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不是我們今天才發現的問題,南宋人就為這個讀音爭論不休了。大詩人劉剋莊說,陸遊字務觀,這個“觀”為去聲,所以秦觀的“觀”也是去聲,他的證據是當時有人寫詩云“直翁自了平生事,不了山陰陸務觀。”陸遊見到詩後,笑着說:“我自務觀,乃去聲,如何把作平聲押了?”(《後村詩話》)後來那些如雷貫耳的大學問傢如查慎行、錢大昕經過考證與研究,也持這一觀點。而南宋大學者葉紹翁卻說陸遊的字為平聲,所以秦觀的“觀”也是平聲(《四朝聞見錄》)。
  陸遊陸務觀中的這個“觀”,究竟是平聲還是去聲,這個問題更為復雜了,讓人想着就頭疼。好在有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陸遊的名字與秦觀的名字未必有關係,歷來傳說陸遊的母親夢見秦觀而生出了陸遊,但傳說畢竟是傳說,陸遊從來沒有承認過這件事,何況陸氏兄弟四人陸淞、陸瀎、陸遊、陸涭,名字都是與水有關,所以陸遊中的“遊”與旅遊無關,也就是與秦少遊無關。而秦氏兄弟三人分別是秦觀,字少遊;秦覿,字少儀;秦覯,字少章。三人之名分別寫作“觀”、“覿”、“覯”,這三個字都與“看”、“見”有關,所以秦觀之觀,應當是觀看的“觀”。
  秦觀雖然居秦氏三兄弟之首,但在叔伯兄弟排行為第七,所以常見的稱呼是“秦七”。陳後山曾經說過:“今代詞手,惟秦七、黃九耳,唐諸人不迨也。”這裏的秦七就是秦觀,而“黃九”則是蘇門另一大學士黃庭堅。秦觀給自己所取的號是邗溝居士,學者們則喜歡稱他為淮海先生,他的詞集也叫《淮海居士長短句》,這是因為秦觀是高郵人氏。不過,秦觀出生地卻是江西九江,五歲以後,他纔隨祖父和父母回到高郵。
  此後,秦觀在高郵整整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三十七歲進士及第步入仕途後纔遠走他鄉。這三十多年裏,除不定期地出去遊歷一番之外,秦七的主要活動就是閉門讀書。不可思議的是,少年秦觀最喜歡誦讀的居然是兵傢之書,二十四歲那年,他寫了一篇《郭子儀單騎見虜賦》,歌詠郭子儀的英勇無敵:“事方急則宜有異謀,軍既孤則難拘常法。……所以徹衛四環,去兵兩夾。雖鋒無鏌邪之銳,而勢有泰山之壓。”在重文輕武的時代,這樣的想法頗為少見。而見慣了秦少遊的“女郎詩”,習慣了秦七的專主情緻,眼淚汪汪,再讀《宋史》秦觀本傳,頗為驚詫,因為《宋史》說秦觀“少豪雋慷慨,善於文辭;志強氣盛,好大而見奇,讀兵傢書,與己意會”。年青的七竟然曾經充滿豪俠之氣,洋溢慷慨之風,確實匪夷所思。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崇文書局
一、王維(1)一、王維(2)一、王維(3)一、王維(4)一、王維(5)一、王維(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