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料 》 上午咖啡下午茶 》
錢歌川:外國人與茶(1)
賈平凹 Gu Pingao
中國飲茶的風尚,到了7世紀的唐代,已經相當盛行了。那時日本派有大批的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中國文化,自然也學會了中國的飲茶。日本現在的所謂茶道,嚮西方人士誇說是日本獨特的藝術(an Art Peculiar to Japan),其實完全是中國的古風,明代以前的烹茶辦法。唐、宋人飲茶,都是要把緑茶研成細末,再經過三滾的烹茶過程後纔飲用的,如宋人羅大經在《鶴林玉露》中,有詠烹茶的詩說,“砌蟲唧唧萬蟬催,忽有千車捆載來,聽得鬆風並澗水,急呼縹色緑瓷杯。”又說,“鬆風檜雨到來初,急引銅瓶離竹爐,待得聲聞俱寂後,一甌春雪勝醍醐。”
飲茶的風尚和佛教在唐代同時傳入日本,後來到了日本嵯峨天皇時,因他個人特別喜歡飲茶,所謂“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他的臣民也就對茶感到興趣了,不過那時茶葉和茶具,都要嚮中國去買,價錢昂貴可想,所以一般平民還不能享受,衹有皇帝和貴族才能飲茶。
日本到了鐮倉時代,由於寺院禪僧們的大力提倡,飲茶的風氣大開,普及全國各地。到了15世紀,日本從中國移植的茶樹,由於自然環境及土壤的關係,長出來枝葉較小,不過栽培得頗為普遍,年産的茶葉,已夠日本自己飲用了。
他們採茶,最早是在5月,葉小而嫩,實為絶品。第二期在炎夏,第三期在秋涼,所采的茶,都遠不如春天的頭號茶。不過日本有句俗話說,“女鬼十八歲,番茶當令時”,意指哪怕是粗茶,在柔嫩的時候也是好的。
日本現所流行的茶道,原是15世紀一位禪宗的和尚所製定的,初期衹是作為一種宗教的儀式來舉行而已,到17世紀時,纔深入民間,而成為一般講究飲茶的人所誇說的藝事了。
除日本以外,最講究喝茶的外國人,應該是英國人了。在四千七百多年前,中國人就懂得喝茶了,一嚮不把茶葉當做專利品,也和中國的文化一樣,隨時都願意介紹給外國人共同享受。美國人懂得喝茶,至今還不過二三百年的歷史,那是先由高僧攜往印度,然後由英國侵略印度的東印度公司,第一次把茶葉從海外運到英國。
又有人說最先把中國飲茶的習俗傳到西歐的是荷蘭人,他們為迎合英國人的口味,在茶內加少許白糖和丁香,使泡出來的茶又甜又香。而茶在倫敦有名的咖啡館中第一次出現,卻是在1657年,於是便開了風氣之先。從那以後,中國茶葉便成了英國貴族們的時髦飲料。他們付出6鎊到10鎊的高價,來買一磅中國的名貴茶葉,不但毫無吝色,而且自認了不起,能懂得飲茶的藝術。
英國17世紀的詩人瓦勒(Edmund Waller,1606—1687),從一個到過中國的波斯人那裏,學會了飲茶之後,便寫詩大為贊美中國茶的美味。詩云:“軟滑,醒腦,愉快,像女人的柔舌在轉動着的飲料。”1660年英國日記作者匹普斯(Sanucel Pepys,1633—1703)第一次喝到一杯香氣濃郁的中國茶,在日記中大為贊美說:“一杯中國清茶,其味無窮。”可見在17世紀中葉以前,茶還沒有在英倫三島風行,衹不過少數的文人雅士,偶爾加以品嚐罷了。
英國查理二世(CharlesⅡ,1630—1685)的皇后,原為葡萄牙的公主,凱塞琳自稱“茶癡”,嗜茶成癖,把飲茶的習慣傳到英國宮廷裏去,她時常在宮中舉行奢侈的茶會。於是貴族們紛紛起來效尤,奠定了茶在英國不可動搖的地位,到18世紀時,茶已成為英國人“不可一日無此君”的日常飲料,而當時的約翰生博士(Dr.Samuel Johnson,1709—1784),自稱為“無厭的茶鬼”。
但是當時英國政府對中國茶課以重稅,於是茶葉走私的風氣很盛,英國人所喝的茶有三分之二都是走私來的。後來英國政府把茶稅減低,走私進口的茶葉漸次絶跡,而合法的茶葉才能源源而來了。
英國人為了茶葉,曾經發動了好幾次戰爭。美國的獨立戰爭,也就是由於茶葉而引起的。英國人對北美殖民地的人,課以很重的茶稅(每磅課三便士),又不許殖民地的商人,侵犯東印度公司對茶葉生意的壟斷,因此殖民地的臣民大為不滿,於是在1773年12月16日的夜裏,就有一群波士頓的年輕人,化裝成紅印第安人,登上停泊在波士頓海灣中的三艘英國運茶的船,把船上的茶葉全都拋入海中去了。這便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波士頓茶團”(Boston Tea Party)。此舉表示北美殖民地的人反抗英國的壓迫,促進了他們的革命精神,不到兩年之後,美國獨立戰爭就爆發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盧非易:苦東西,與好朋友分享(1) | 盧非易:苦東西,與好朋友分享(2)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1)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2)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3) | 陳丹燕:咖啡旅行(1) | 陳丹燕:咖啡旅行(2) | 陳丹燕:咖啡旅行(3) | 陳丹燕:咖啡旅行(4) | 陳丹燕:咖啡旅行(5) | 陳丹燕:咖啡旅行(6) | 陳丹燕:咖啡旅行(7) | 陳丹燕:咖啡旅行(8) | 陳丹燕:咖啡旅行(9) | 陳丹燕:咖啡旅行(10) | 陳丹燕:咖啡旅行(11) | 陳丹燕:咖啡旅行(12) | 陳丹燕:咖啡旅行(13) | 陳丹燕:咖啡旅行(14) | 陳丹燕:咖啡旅行(15) | 陳丹燕:咖啡旅行(16) | 韓承煥:咖啡之旅(1) | 韓承煥:咖啡之旅(2) | 韓承煥:咖啡之旅(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