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民國春秋 》
第三捲·第四十一章 華南敗退
劉鳳舞 Liu Fengwu
蔣介石召集保衛武漢的各部隊官長會議,作了長篇訓話,說:“各位此次奉令率部守衛武漢,職責異常艱巨,使命格外重大,今後武漢的存亡,整個抗戰的勝敗,要由你們負起全責。我們一定要藉此一戰,將寇軍主力殲滅於我陣地前,這樣,纔算達成我們的任務,纔對得起總理和一般革命先烈在天之靈。高級將領應抱定必死的决心,誓與武漢共存亡。高級長官應始終不離部隊,誓與士兵共患難同生死。高級將領應有堅决的企圖心,雖天崩地裂,此志不移,誓死求其貫徹。”
空軍在蘇聯志願航空隊配合下,與進犯的日軍飛機進行激烈戰鬥,取得重大戰果。2月18日,日軍驅逐機26架,掩護轟炸機12架,襲擊武漢。中國空軍駐漢口、孝感的第4大隊長李桂丹,率飛機29架起飛迎擊,經激戰擊落日機14架,李大隊長以下5名航空戰士英勇犧牲。
4月29日,日軍飛機39架,偷襲武漢。中國空軍集中飛機67架嚴加戒備,待日軍飛機侵入武漢上空後,分別嚮日軍轟炸機、驅逐機展開攻擊,共擊落日軍飛機22架。
5月19日,中國空軍第14隊隊長徐喚升、第19隊副隊長佟彥博,分駕2機自漢口起飛,至寧波前進陣地加油後,直飛日本為邏輯推論的出發點。書中還提出了他的二元論哲學思想。簡,在長崎、福岡、久留米、佐賀及九州各地城市散發傳單,並偵察了軍港及機場情況,次日分別返回玉山、南昌,完成遠征日本本土的任務。
6月中旬,日軍沿江而上,嚮安慶等地開始進攻後,中國空軍以主力轟炸長江日軍艦艇以及蕪湖等地日軍機場,並抗擊日軍的空襲。前後5個月的作戰,共擊落日軍飛機62架、炸毀日軍飛機16架、炸沉日軍艦艇23艘。
在武漢會戰時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關係較好的時期。
1937年11月底,毛澤東、張聞天、朱德等在延安機場歡迎“從昆侖山下來的神仙”,即中共駐共産國際代表團團長、共産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書記處書記王明,以及康生、陳雲、曾山等人。
曾身居高位的王明此時已身價迭落,他從莫斯科啓程回國時,共産國際總書記季米特洛夫對他說:
“你回中國去要與中國同志關係弄好,你與國內同志不熟悉,就是他們要推你當總書記,你也不要擔任。你雖然在國際工作多年,是執委會成員和書記處書記,但你回國去並不代表國際。你長期離開中國,脫離中國革命實際,回去以後,要以謙遜的態度,尊重黨的領導同志,中國共産黨的領袖是毛澤東,不是你,你不要自封領袖。”
毛澤東等以真誠的態度歡迎王明等人,說他們回到延安是一件大喜事,是“喜從天降”。他們期望王明能同心同德地一起工作,然而,王明在政治局會議上,以欽差大臣自居,作了《如何繼續全國抗戰與爭取抗戰勝利呢》的報告,顯出他志大才疏、愛放空言論的毛病,但多數人卻接受了王明的意見。
毛澤東、張聞天等對王明的報告不以為然,毛澤東說:“在統一戰綫中,國民黨和共産黨誰吸引誰的問題是有的,不要將國民黨吸引共産黨,而是要國民黨接受共産黨的政治影響。沒有這一條,便不能爭取抗戰的勝利。”
張聞天說:“共産黨在統一戰綫中保持組織的獨立性與批評自由是必要的,保持對蘇區和紅軍的領導,保持動員與組織群衆的自由也是必要的,這是共産黨的獨立自主,不然就是投降主義。”
儘管毛澤東、張聞天同王明在統一戰綫的策略問題上存在分歧,王明仍被選為政治局委員。還有康生、陳雲同時入選政治局委員。政治局重新作了分工,張聞天仍主持日常黨務工作,毛澤東負責軍事,王明負責統一戰綫工作。
會議决定由周恩來、王明、博古、葉劍英組成中共中央代表團,負責與國民黨談判,由周恩來、博古、項英、董必武、林伯渠組成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南部中國共産黨的工作;由項英等組成東南局,領導新四軍工作。
蔣介石特邀王明去武漢一談。蔣急需瞭解共産國際對抗戰以及國民黨的態度。王明同周恩來、博古等一起到了武漢,開始同蔣介石就兩黨進一步合作、團结抗戰事宜進行協商。
老蔣對王明的重視並不表明他會誠心誠意與共産黨合作,而是他有求於蘇聯的援助。但王明對此卻作了完全錯誤的判斷,他同蔣介石會談後,便迫不及待地擅自以中共中央名義發表了對時局宣言,公開放棄中共中央以往的原則立場,對國民黨表示讓步。接着,王明又連續發表《輓救時局的關鍵》、《與美國合衆社記者白得恩先生的談話》、《抗日的民族統一戰綫》等文章,宣稱中共領導的軍隊應服從蔣介石、閻錫山的統一指揮,中共領導下的政權、軍隊在組織上應同國民黨的政權、軍隊合併。
當王明摸清蔣介石絶無請共産黨員參加政府之意時,便放棄了“共同領導、共同負責”的最後一個要求,宣佈共産黨現在並不要求參加政府,衹準備從旁幫助國民黨抗戰。
然而,王明的妥協退讓,並沒有帶來所期望的結果,相反被蔣介石視為軟弱可欺。1938年2月,國民黨控製的各種報刊群起鼓噪,大肆宣揚一個黨、一個主義、一個政府、一個軍隊;國民黨以外的一切黨派都沒有獨立存在的理由,甚至要求解散共産黨,取消陝北之“新的封建割據區域”和“自行其事”的八路軍。
中共中央再次召開政治局會議,不僅毛澤東、張聞天,而且政治局大多數成員對王明的政策産生了懷疑。毛澤東提出:“王明不能再到武漢去。”但王明不願留在延安。最後决定同意王明同凱豐去武漢,但衹準他們在那裏留一個月。王明沒有執行中央的决定,直到9月中共中央召開六屆六中全會時,他纔被迫回到延安。中共中央努力糾正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使共産黨在國共合作抗日中,取得了巨大的勝利。
王明在武漢臨時擔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周恩來任副書記。長江局下設5個機構,葉劍英為參謀處參謀長,李剋農為秘書處秘書長,董必武兼任民運部部長,博古兼任組織部部長,王明任黨報(新華日報)委員會主席。
蔣介石一再邀請周恩來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部長是陳誠),經中共中央批準,周恩來擔任了這個職務。郭沫若任該部第三廳(主管文化)廳長。
國民黨在1938年3月底4月初召開了臨時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了《抗戰建國綱領决議案》,選舉蔣介石為國民黨總裁,汪精衛為副總裁。會議還通過了《組織非常時期國民參政會以統一國民意志增加抗日力量案》,並成立了參政會。蔣介石也作出邀請共産黨人參加國民參政會的姿態。中共方面參加參政會的共有7人,即:毛澤東、王明、博古、吳玉章、林伯渠、董必武、鄧穎超,除毛澤東請假外,其他6人都參加了參政會第一次會議。
共産黨領導的軍隊在同日寇作戰中取得很大的勝利。
日軍從1938年6月初開始了進攻武漢的大規模行動。
日軍一部從蚌埠、鳳陽集結於合肥,再從合肥出發攻打李宗仁的第五戰區,攻下舒城、桐城,進逼潛山,威脅安慶。
日軍在長江集結44艘軍艦、83艘汽艇、13艘客輪、數百條木船,溯江而上,配以飛機掩護,海陸空聯合,猛攻安慶。楊森部因兵力分散,苦戰兩晝夜,遂被攻陷,第一道防綫被突破。日軍以合肥、安慶為據點,出兵西攻。
日軍占領安慶、潛山,下一步進攻第二道防綫的重要據點馬當要塞。第九戰區在馬當置有6個師的重兵,第三戰區也以重兵呼應,並在長江布雷。日軍一邊派兵掃雷,一邊集幾十艘軍艦徐徐西進,對沿江兩岸施以猛烈火力攻擊,自東流起隨處登陸。日軍越過東流,以上百架飛機轟炸、掃射,掩護軍艦衝擊,馬當告急。
第九戰區長官部急令167師師長薛蔚英率部增援馬當。167師駐馬當西不遠的彭澤,薛蔚英行動遲緩,貽誤了戰機,結果日艦隊從江中的島北邊繞過,繞到馬當要塞的背後,施以猛烈炮轟,一時間馬當要塞炮火彌天,日軍藉炮火掩護,蜂涌登陸。馬當守軍炮位不佳,發炮時對日艦威脅不大,守軍不敵,援兵未到,26日馬當失陷。
馬當失陷,蔣介石震怒。最高統帥部認為,薛蔚英師若能及時增援,馬當當為無虞。蔣介石便下令逮捕薛蔚英,處以死刑,並將167師解散。
日軍占領馬當以後,猛力西進。中國軍隊以重兵阻擊,日死戰,以5天時間攻剋彭澤。占彭澤以後,便集重兵嚮湖口猛進。湖口是鄱陽湖通長江的咽喉,進攻3天,於7月4日攻陷湖口。
7月13日,蔣介石調整部署,重新劃分戰區,下令長江以北屬五戰區,長江以南及武漢屬九戰區,並嚮全軍發表訓令,號召全軍奮起打擊日軍的狂妄氣焰,保衛武漢。
是時,潛山、太湖、宿鬆、黃梅已失,日軍豕突猛進。中國軍隊利用有利地形,增加援兵,於8月底剋復潛、太、宿各地,截斷日軍之後方,斃敵甚多。
日軍從湖口出兵九江。中國軍隊重兵佈防,中日兩軍都是海陸空三軍齊出,江上、天上、地上處處槍炮隆隆。日軍原計劃5天左右拿下九江,結果打了22天,付出重大代價,纔攻占九江。
日軍變更聯絡綫於江岸,且於黃梅集有步兵約2師團,炮兵4個聯隊,戰車七八十輛,並在九江北岸的小池口築有機場,停機七八十架,於9月1日,分3路進犯。
中國守軍劉汝明部、覃連芳部、王纘部死守廣濟,與日軍激戰數日。日軍前進不得,便施放毒氣數十次。廣濟為一盆地,易中毒氣,守軍遂移到廣濟以西之界嶺南北之綫阻擊敵人。日軍占廣濟後,又並力攻打田傢鎮要塞。
田傢鎮在九江與黃石之間,中國守軍在此設有堅固防禦。日軍以海陸空3軍齊上,每日以飛機投彈千枚以上,炮擊500餘次,田傢鎮堅如磐石。日軍不顧國際法竟使用毒氣,其毒氣一種是劇毒“紅劑”,化學成分為二苯氰胂;另一種是“特種煙”,比“紅劑”更具殺傷力。中國軍隊無防毒面具,亦無毒氣戰精神準備。毒氣一來,幾乎是坐以待斃。我兩營官兵,除2人外,均在陣地被毒死,屍橫遍野,慘不忍睹。
日寇在中國共使用毒氣375次,發射毒氣彈4萬發以上,其命中率達80%。日寇使用毒氣後,立即猛攻,並打掃戰揚,以不留痕跡。
田傢鎮守軍與日軍鏖戰28個晝夜。張義純、蕭之楚、何知重軍,嚮日軍側背猛攻,形成夾擊殲敵之勢,但由於田傢鎮南岸要塞失陷,日軍以另一部由水道登陸,猛襲北岸要塞之側背,9月28日,田傢鎮失陷。
日軍在合肥集結5萬兵力,分3路嚮六安、霍山進犯,同於學忠、馮治安部激戰。這兩地不久失陷。
日軍又以13師團繼續南犯,與中國守軍在富金山激戰一周之久,富金山失陷。
日軍13師團及第10師團之瀨𠔌支隊打到河南商城。爾後日軍13師團和16師團嚮南轉進,在沙窩一帶,與孫連仲、宋希濂等部激戰30餘日,日軍無法前進一步。
日軍第10師團及偽軍劉桂堂部,繼續西犯,同張自忠軍激戰於春附近。中國軍隊以衆寡懸殊,乃轉進於潢川,又與日軍激戰一周,而放棄潢川。日軍再進,與陳鼎勳軍激戰,再陷羅山,進至欄桿鋪,遭鬍宗南部迎擊。日偽軍不敵,退入羅山城。日軍第3師團前來增援,鬍宗南部傷亡過衆,乃漸嚮西撤退。10月12日放棄信陽。
韋雲淞、孫桐萱所部,扼守武勝關一帶,阻敵南進。最後,因武漢轉進計劃業已策定,所有第五戰區部隊,除留置有力之數部於大別山脈擔任遊擊外,其餘均陸續轉進平漢綫以西。
在長江南岸,第九戰區部隊也是節節抵抗日軍進犯。九江失陷後,日軍第十一軍主力,在司令長官岡村寧次率領下,分兩路進攻。右路由第9、第27師團和波田支隊組成,主攻瑞昌、幕阜山,斷粵漢綫,然後迂回武昌之南;左路由第101、第106師團組成,循南潯路挺進,直攻南昌,從而牽製第九戰區的第一兵團,掩護右路軍攻擊。
日軍波田支隊於8月10日由瑞昌東北之港口登陸,遭孫桐萱第三集團軍迎頭痛擊。雙方激戰,日軍不敵,急以第9、第27師團合擊,並配以幾十架飛機攻擊。第三集團軍死戰,雙方激戰14晝夜,日軍以重大代價攻占瑞昌。
日軍占瑞昌後,急於擴大戰果。張發奎第二兵團調第6、第75、第98軍迎敵,雙方相持不下。
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團配合海軍陸戰隊進攻星子,在星子同中國軍隊葉肇、王敬久、陳安市各軍激戰3個月。第101師團消耗殆盡。
9月1日,日軍第9師團一部,乘王陵基部部署未定,突破王部陣地,沿瑞德公路竄擾南潯路之馬回嶺,經黃維、俞濟時軍截擊,日軍南下德安之策遂失效。
日軍第27師團企圖攻下武寧,以威脅德安,先後在麒麟峰、張古山、萬傢嶺一帶,經薛嶽兵團各部狙擊,殲滅其迂回部隊4個聯隊。
日軍第9師團由瑞昌攻馬頭鎮、富池口要塞,經湯恩伯集團軍猛烈抵抗,消耗其半數,但在軍艦、炮兵及空軍援助下,並頻施毒氣,馬頭鎮、富池口先後失陷,湯部繼在富河南岸滯日軍西進。張發奎兵團在陽新、大冶及半壁山、黃顙口、石灰窯、黃石港一帶任江防、湖防之守備,屢予日軍以重創。最後陽新、大冶先後失陷。日軍繼而分3路進攻,企圖截斷粵漢綫,圍攻武漢。
蔣介石指揮武漢會戰,遠非所願,雖節節抵抗,但節節敗退。
日寇為了策應武漢會戰,並謀切斷中國同國際的聯絡起見,日本大本營御前會議做出攻占廣州的决定,隨即抽調第5、第18、第104師團,以及第4飛行團為基幹組成第二十一軍,與海軍第5艦隊協同,以主力在大亞灣海岸,一部在珠江沿岸登陸,攻取廣州。1938年10月上旬,第二十一軍部隊相繼到達臺灣海峽、澎湖島集結。
10月11日黃昏,日軍約4萬人乘幾十艘軍艦,在100餘架飛機的掩護下,突入南海大亞灣口,強行登陸。
是時,中國軍隊主力北調,廣東方面駐軍為餘漢謀的第十二集團軍,所部尚有8個師,一個獨立旅和其他部隊,共約10萬餘人,但餘漢謀事前忙於同日軍苟合,親自到香港圖謀與日聯絡,沒做任何防衛,日軍驟然進攻,他慌了手腳,一邊駡娘,一邊倉促阻擊,但因兵力分散,戒備鬆弛,尤其是大亞灣地區防禦力量極為薄弱。10月12日凌晨,日軍幾乎未受抵抗,即於大亞灣登陸。
是日,蔣介石電令餘漢謀從中山、瓊崖、花縣等地調兵,保衛廣州。日軍登陸後,連續攻陷淡水,稔山、惠陽,爾後主力沿廣州惠陽公路進攻,相繼占領博羅、增城和從化,一部沿樟木頭至東莞公路進攻。日軍在惠陽縣飛鵝嶺四出劫掠,強姦婦女;沿途拉得民夫,到廣州後槍殺。日軍在淡水一帶擄獲婦女600餘人,每日輪姦,稍不遂意,即遭槍殺。
10月17日,廣州各界人民7萬多人舉行遊行,决心保衛廣州。蔣介石從第九戰區抽調第64、第66軍馳援廣東,以遲滯日軍前進,但援軍未到達戰場,餘漢謀奉命放棄廣州。
日軍由從化、東莞進占廣州。另一路日軍由珠江口溯江而上,並先後占領中山、順德、佛山、三水及深圳等地,又嚮廣州方向突進,占領虎門要塞。日軍控製了廣州及珠江三角洲主要地區。
日寇進入廣州後,就在西堤大馬路迄十三行、漢民路、惠愛路一帶縱火焚燒。偌大一個廣州城市,市內大火3晝夜不熄,市街被焚40餘條。財産損失不可數計,實是廣州有史以來未有的浩劫。日軍在縱火之前,沿街擄掠貨物,各大商店和公司被劫一空。日軍將沙基平民住宅焚毀,並在市內構築工事,在黃花岡附近日兵槍殺外僑,陳屍路旁,無人過問。
對餘漢謀不戰而輕棄廣州,中外各界人士反應強烈。國民黨文武官員,尤其是廣東籍官員,聞此噩耗,無不傷心落淚。在軍委會會議上,不少人嚮蔣介石提出一連串問題,要求查辦不戰而退的將領。蔣介石無言回答,一籌莫展,衹是籠統地說,對失職人員一定查辦不怠。但此話也衹是說說而已。
廣州失陷後,粵漢鐵路即被切斷,加之平漢鐵路被切斷。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此時武漢地位已失重要性,如勉強保持,則最後必失,不如决心自動放棄,保全若幹力量,以為持久抗戰與最後勝利之根基。”
10月25日,日軍開始進攻葛店,武漢附近發生激戰。蔣介石急忙離開武漢飛往湖南衡陽北面的南嶽。蔣氏下令放棄武漢,他在命令中說:“將凡有可能被敵軍利用之虞的設施均予破壞。”這樣,武漢燃燒了兩天。
10月31日,蔣介石發表《為國軍退出武漢告全國國民書》:“保衛武漢之軍事,其主要意義原於阻滯敵軍西進,消耗敵軍實力,準備後方交通,運輸必要武器、遷移我東南與中部之工業,以進行西南之建設。今者我中部及東南之人力物力多已移植於西部諸省,西部之開發與交通建設,已達初步基礎。故我守衛武漢之任務已畢,目的已達。且抗戰軍事勝負之關鍵,不在武漢一地得失,而在保持我繼續抗戰持久之力量。自今伊始,必須更哀戚,更堅忍,更踏實,更刻苦,更勇猛奮進以致力於全面之戰爭與抗戰根據地之充實,而造成最後之勝利。”
武漢會戰,從6月12日到10月27日,共約4個半月,大小戰鬥數百次,日軍出動12個師團計40萬人。中國軍隊調動了130個師,計100多萬人。雙方在皖、豫、鄂、贛4省,縱橫數百公裏的遼闊的華中大地展開大規模會戰。日軍公佈其傷亡3萬餘人,國民黨官方公佈,日軍死傷20多萬人,即占參戰兵力的1A2。日軍損失軍艦90艘,飛機80餘架。中國軍隊犧牲人數約40萬人。
武漢失陷後,國民政府軍政部門遷到長沙。蔣介石夫婦在10月25日去了衡山,覺得不但交通不便,而且設備也差,於是前來長沙,先在城外何鍵傢裏安頓下來。何鍵曾是不可一世的人物,如今卻皈依吾佛。蔣見何鍵不是談話對手,忙要人把唐生智找來。
唐生智自南京淪陷後,脫險回長沙,但一想起南京陷落和日寇在南京的大屠殺,便心驚膽顫。聽蔣介石喚他,便硬着頭皮來見。寒暄一陣,蔣劈頭問道:
“根據你守南京的經驗,你看這個仗,還能打得下去麽?”
唐生智也是位很瞭解蔣介石的人,蔣介石的話一聽便明白,他不想打下去了,又不想明說,要別人先為他說出來,唐生智道:
“拿目前情形看,我們是處下風,但望前看,日軍也沒有什麽了不起。南京失陷,並非在敵善戰方面,……”唐生智本想接下直言批評這位蔣總裁,但又改口道:“衹怪我孟瀟指揮無方,城裏有那麽多軍隊,反而棄城而逃。”
蔣介石聞言甚為尷尬,苦笑道:“過去的事不提了,我們還是談談今後該怎麽辦吧!”
“委座,中國是不會亡的,衹要我們堅持下去,會取得最後勝利的!”
兩人正在談論之際,衹見馮玉祥滿身灰塵大踏步進來。原來李烈鈞於10月26日在桂林找到馮玉祥說:武漢失守了,你趕快去找老蔣,對他說無論如何萬萬不能投降!馮遂驅車去衡山,又從衡山來到長沙。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 | 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 | 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 | 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 | 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 | 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 | 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 | 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 | 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 | 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 | 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 | 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 | 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