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他說   》 128、謚號:一個字背後的一堆問題      熊逸 Xiong Yi

  滕文公為世子,將之楚,過宋而見孟子。
  孟子道性善,言必稱堯舜。
  世子自楚反,復見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謂齊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顔淵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公明儀曰:'文王我師也,周公豈欺我哉?'今滕,絶長補短,將五十裏也,猶可以為善國。書曰:'若藥不瞑眩,厥疾不瘳。'"
  正文開始了。
  這是《孟子》七篇當中的第三篇,被拿來作標題的是一個小國的首腦:滕文公。
  滕文公這個人在我們前文"梁惠王篇"裏已經出現過了,回憶一下:
  滕國也在山東,大體是現在的山東滕縣附近。戰國時代除了像"戰國七雄"這樣著名的歸納式稱呼之外,還有個不大著名的歸納,叫"泗上十二諸侯",指的是泰山到泗水一帶的十二個小國,滕國就是其中之一。
  說起滕國,國雖不大,來頭卻不小,它是姬姓國,是周天子的同宗。我們前面說過齊國的事,無論薑齊還是田齊,都是外姓,周朝的天子的是姓姬的,姬姓是國姓,姓姬的就比其他姓的人牛。
  --但這是以前了,這個時候,姬姓早就牛不起來了,連周天子都牛不起來了。
  還記得嗎,滕文公曾經很為牛不起來的事發愁,請教過孟子說:"滕國是個小國,夾在齊國和楚國這兩個超級大國之間,是歸附齊國好呢,還是歸附楚國好?"
  還有一次,是齊國人要加固薛城的城墻,滕國和薛城緊緊挨着,這可把滕文公緊張得不行,又去嚮孟子討主意。孟子講了講周人先祖的事情,傳遞了一種"小弟不愁沒老大"的反動思想,明顯對滕國不太樂觀。
  --這都是第一本書裏講過的事了,在"梁惠王篇"裏,滕文公僅僅是一個走過場的小小配角,戲分不多,而現在,風水輪流轉,在劇組裏始終保持着一身清白的滕文公也終於熬到當主角了。
  上本書講"公孫醜篇",我一上來就花了大把篇幅把"公孫醜"這三個字拆開來講,如今面對這位滕文公,恐怕還得老調重談。
  "滕文公"這三個字怎麽講?
  看起來很簡單哦,不就是滕國的國君,謚號為"文"麽?這麽簡單的道理隨便哪個人都知道啊,有什麽可問的呢?
  那我再問你:謚號為"文"是什麽意思?
  --謚號有一個字的,也有兩個字的,以一個字的為最多,比如宋國一位國君,謚號為"出",全稱就叫"宋出公",國民們要是一回憶當年,說"出公"如何如何,後人也許會覺得他們是在討論"出恭"問題,這可容易惹上大不敬的罪名哦。
  其實所謂謚號,就是大人物死後大傢給他蓋棺論定批下的一個簡短評語。好比我是個大人物,不小心死了,各位得給我弄個謚號,大傢一商量:熊逸這小子平日裏實在壞透了,就給他一個兩個字的謚號,叫"壞透"吧。好了,從此以後,誰要在書裏提到我的時候就不會直呼姓名,而是尊敬地提起"熊壞透公",讀者一看這個謚號,就能立刻明白這個"熊壞透公"肯定不是個好東西。還有,我死後如果有人把我的文章結集,書名不會叫《熊逸文集》,而是叫做《熊壞透公文集》。
  但是,"壞透"太直白了,涵義也太單一了,其實並不合用。咱們再看看滕文公的這個"文",按照謚法,"文"之謚有六:一,經緯天地;二,道德博聞;三,勤學好問;四,慈惠愛民;五,愍民惠禮;六,賜民爵位。看來,能配得上"文"字的人都是大大的好人啊!
  可是,有個問題不知道有誰想過,如果一個國傢前後有兩個君主,他們的性格都差不多,作為也差不多,前一個君主已經被給了一個"文"字的謚號,後一個君主按理說也該給個"文"字,可是,就拿滕國來說,要是有了兩位滕文公,後人是不是很容易把他們搞混啊?
  如果按照歐洲模式就可以很容易地解决這個問題:可以叫他們滕文公一世和滕文公二世。
  可中國沒有這種傳統,所以呢,如果前面有人叫了滕文公,後人哪怕再符合"文"字的定義,也不能叫滕文公了。
  問題出現了,有熟悉歷史的人註意到:滕國以前已經有過一位滕文公了,怎麽這裏又出來一位滕文公啊,這沒道理啊!怎麽回事呢?真假美猴王?
  這一認真,發現不但是滕文公有這個問題,就連滕文公的爸爸滕定公也有這個問題,這爺兒倆到底是怎麽搞的?
  拿幾本古書對照對照,哦,滕定公原本應該叫滕考公,後來因為避諱誰誰,纔改寫為滕定公;滕文公原本應該叫滕元公,可大傢都覺得這小子很好,實在太配"文"字了,叫來叫去就成了滕文公。反正那時的局勢比較混亂,久而久之也沒人記得早先那位滕文公,誰一提滕文公,都是指後來這位。
  清代學者翟灝還為此找來一大堆旁證,說滕文公那個時代裏這樣的事不止一樁,《史記》裏有個魯文公,在《世本》裏卻叫魯湣公,《戰國策》裏有個宋康王,《荀子》裏卻寫成宋獻王。翟灝覺得,在那樣一個亂世,小國不知哪天就得亡國,而政治越是昏暗,人民群衆就越是懷念以前的好領導,於是便也不管過世的好領導真正的謚號是什麽了,大傢夥兒一合計,私下裏給擬個謚號,以表達懷念之情。這樣的事情不止在一個滕文公身上發生過啊。
  翟灝所說的這種情況叫做"私謚",歷史上不時出現,在後來通常是門人弟子私謚過世的老師,在滕文公這個時候看來是人民群衆私謚過世的國君。這樣看來,私謚現象可以被看成是一支政治風嚮標,當你讀到人民群衆以私謚之類的行為無限緬懷從前的某位國君的時候,那往往就說明了大傢對現政府充滿了怨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自序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3、河南人惹誰了?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8、聖水、清水和髒水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12、孟大俠天下無敵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15、自由主義在齊國16、詠春拳訣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18、胸有成竹說錯話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20、草民們的瞎激動
21、書生好談兵22、賣國、亡國全有理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