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故道白雲 》
第125節:快樂的熱淚(1)
一行禪師 Thich Nhat Hanh
75.快樂的熱淚
十日後,佛陀披上外衣,持着乞鉢,離開了王捨城。他越過恆河,朝北而行,沿途往訪大林精捨之後,便前往捨衛城。又快將是雨季了,他要回到園精捨準備一年一度的安居。阿難陀、捨利弗和目犍連三位尊者偕同三百比丘與佛陀同行。
抵達捨衛城之後,佛陀直往園精捨。許多比丘和比丘尼都已齊集來歡迎他。他們對摩揭陀發生的事故都略有所聞。現在見到佛陀安然無恙,他們纔較為安心。契嬤比丘尼也在場。她現在是尼衆的主持。
波斯匿王知道佛陀抵達,便立刻前來謁見。在談及王捨城的情況時,佛陀給他細說每一事件,包括了曾與他的親妹妹毗提醯夫人的會面。他告訴大王雖然毗提醯夫人表面仍然保持安詳,但她其實內心充滿悲凄。波斯匿王說,他已派遣了人員前往王捨城,要求外甥阿世王解釋軟禁頻婆娑羅王一事。這是一個月前的事了,但到現在還沒有回覆。波斯匿王已再傳口訊,告訴阿世王如有需要的話,可以隨時到捨衛城親自嚮他解釋。為了表示他對此次事件的不滿,波斯匿王已下令討回他妹妹嫁給頻婆娑羅王時送給摩揭陀的一處地域。這地區就在伽屍的波羅奈斯城外。
安居的第一天,所有的修道中心和精捨都魚貫擁擠。每十日,佛陀便會在園精捨給所有的僧尼說法開示。這些法會通常都是午食後舉行的。從遠處前來的僧尼因為趕不及乞食,在傢衆便竭力地造飯供菜,以確保他們不會餓着肚子聽法。
佛陀這次第一講的主題是關於快樂的。他告訴會衆,快樂是真實的,而且可以落實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佛陀說:"首先,快樂並不是感官之欲的滿足。感官的享受衹是真正快樂的幻象,其實是苦惱的根源。
"就如同一個患了麻風病的人,他被迫在森林裏獨處。他因皮肉潰爛而日夜受着疼痛的折磨。他於是掘坑燃火,站在火坑上由得皮肉燒焦,以能使疼痛短暫消除。這便是他唯一可以感到比較舒適的方法。像奇跡一般,他幾年後竟然病癥暫退,可以回到村中過正常的生活。一天,他在森林裏見到一群有麻風病的人,一如他從前一般,在灼燒他們的身體和手腳。他非常同情他們,因為他現在瞭解到,一個健康的人是不可能忍受這般的火灼的。如果現在有人要把他拉進火裏,他必定會極力反抗。他瞭解到他曾以為是舒適的感覺,實在是一個健康人痛苦的源頭。"
佛陀說:"欲樂就是火坑。它衹會給有病的人帶來快樂。一個健康的人是會退避欲樂之火的。"
佛陀解說,真正快樂的來源是自由與自在,因為衹有這樣,我們纔可以經驗到生命的美妙。快樂就是察覺着現刻發生的一切,而同時絶無執著和憂懼。一個快樂的人會珍惜現刻正發生的每一奇境--一陣涼風、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黃的鮮花、一棵紫竹樹、一個小孩的微笑。一個快樂的人懂得欣賞這一切,而卻毫沒有被它們係縛着。明白了一切法的無常無我,一個快樂的人是不會被這些享受吞噬的。因此,這個快樂的人便可活得自在,無憂無懼。他明白一朵鮮花早晚會凋謝,因此它凋謝時,他不會傷心。一個快樂的人瞭解萬法生死之性。他的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因為他對死亡全不擔憂或懼怕。
佛陀告訴他們,有些人相信要在未來得到快樂,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們在身心上作出犧牲和承受痛苦,以為這樣纔會獲得日後的快樂。但生命是當下的存在。他們這樣的犧牲是在浪費生命。另一些人認為要得到平和、喜悅和解脫,一定要先折磨自己。他們修習異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殘。佛陀說,這類修行衹會令人現在與未來都産生痛苦。又有一些人認為既然生命短促,轉眼即逝,他們便應完全不顧未來,而盡情去滿足他們目前的欲念需求。佛陀說,這樣執於欲樂,衹會替現在和未來都帶來痛苦。
佛陀的教導就是要避免兩極。他所教之道是要理智地生活,以能為現在和將來都得到快樂。解脫之道並不需要勉強身體受苦以得到將來的快樂。單靠日中一食、禪修,修習四念處、四無量心和對呼吸的覺察,一個比丘便已經可以替自己和周圍的人創造現在和將來的快樂了。日中一食,可使身體健康輕盈,又可節省時間來多習修行。活得輕快自在,便可以更容易幫助別人。比丘們獨身無子,並非是一種苦行,而是為了有更多時間替別人服務。比丘應能體驗到生活裏每一刻的快樂。如果他自覺因為要守清淨之身而被剝削了快樂,那他便不是生活在教理的精神之中。一個依着貞潔之精神而生活的比丘,是會散發自在、平和與喜悅的。這種生活纔會成就現在和未來的快樂。
法會之後,在傢弟子富樓那納伽納問佛陀可否與他私談。她告訴佛陀,她的丈夫善達多給孤獨長者現在病重。他受着很大的痛苦,以至不能前來參加法會。他的病況已漸趨嚴重,生命危在旦夕。他恐怕沒有機會再見佛陀最後一面。
翌日,佛陀與捨利弗和阿難陀兩位尊者一起前往探望善達多。善達多見到他們非常感動。他臉色蒼白枯瘦,幾乎不能坐起來。佛陀對他說:"善達多,你的一生充滿快樂和意義。你曾替無數的人解除痛苦,因而打動民心,被賜'給孤獨長者'的美譽。園精捨更是你創建之偉績。你為弘揚正法也不遺餘力。你一生依教奉行,替你自己、你的傢人和其他人都造福不淺。你現在可以安息了。我會請捨利弗尊者多來探望你,給你特別的指引。你不必到精捨去了。保留你的體力吧。"
善達多合掌以表示感恩。
十五日後,佛陀的法會講題是關於在傢衆的生活。他告訴在傢衆怎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真正的快樂。他再一次檢討他在早前給僧尼開示過的生活原則--"現在的平和、未來的平和"。佛陀說:"一個比丘過貞潔的獨身生活以能享受現在的平和喜悅。這種生活也肯定可以替未來産生快樂。但並不衹是無傢室的比丘纔可享有這種快樂的。在傢衆也可以依教奉行而獲得同樣的快樂。首先,不要為了金錢而過分沉迷於工作,以致影響目前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傢人的快樂是首要。一個體諒的目光、一個衷心接受對方的微笑、一句關懷的話、分享着溫馨和專註的一頓晚餐,這全都可以為現在這刻創造快樂。培養當下此刻的覺察,可以避免令你身邊的人和你自己受到痛苦。你對別人的目光、你的微笑以及對別人關懷的表現,全都可以創造快樂。真正的快樂並不是靠財富與名氣得來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節:1.為步行而行(1) | 第2節:1.為步行而行(2) | 第3節:1.為步行而行(3) | 第4節:2.牧牛(1) | 第5節:2.牧牛(2) | 第6節:3.一大把姑屍草(1) | 第7節:3.一大把姑屍草(2) | 第8節:4.受傷的天鵝(1) | 第9節:4.受傷的天鵝(2) | 第10節:4.受傷的天鵝(3) | 第11節:5.一碗乳汁 | 第12節:6.蕃櫻桃樹下(1) | 第13節:6.蕃櫻桃樹下(2) | 第14節:6.蕃櫻桃樹下(3) | 第15節:7.白象之奬 | 第16節:8.寶石的項鏈(1) | 第17節:8.寶石的項鏈(2) | 第18節:9.慈悲之路 | 第19節:10.未出生的孩子(1) | 第20節:10.未出生的孩子(2) | 第21節:11.月下之笛 | 第22節:12.金蹄(1) | 第23節:12.金蹄(2) | 第24節:12.金蹄(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