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书类 》 孟子他說 》
127、開場白之三:奇妙的漢字
熊逸 Xiong Yi
漢字是一種很奇妙的東西,一個單字放在那裏,哪怕我們不認識這個字,也能覺得出這字裏的一些味道。比如,同樣都是地名,我說我在敦煌,看看,敦煌,這是多大的氣魄,如果換一個地方,比如保定,這感覺就不一樣了。
我看別人寫書,通常會寫個前言、後記,最後有個落款:某某,某年某月,於劍橋。看看,這是什麽感覺!如果是在國內,那落款一般會是:某某,某年某月,於揚州瘦西湖畔聽雨軒;要麽就是某某,某年某月,於杭州獅峰摩詰精捨,一個比一個體面,可要換了我呢?落款是:熊逸,某年某月,於河北棗莊大騾鄉肉聯廠宿舍。後來一想,幹脆也別寫什麽前言、後記了,省得落款。(前書有前言、後記,那是被編輯逼的。)
人傢還有地名文字感覺好的可以直接用在書名上,比如《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一看就有高人長者嚮你娓娓道來的韻味,可我呢,我的書名衹能叫《肉聯廠宿舍談中國歷史》,唉,真要這麽起名,這書一定沒人買了!
漢字很奇妙。舉個例子:"佛"這個字怎麽講?
有人上過傳銷的當,說過某某傳銷活動的講座太精彩了,老師就問過他們"佛"字怎麽解?標準答案是:
人+弗=佛
看不出有什麽奇妙是吧?好,現在把那個"弗"字重新寫一遍,筆畫要柔和,不要像原先那樣見棱見角:
人+$(註:造字,中間一竪改為兩竪)=佛
看看,一定要做有錢人啊!
傳銷課總是富有煽動性,這個解字的方法也真夠奇思妙想的。那麽,按這種方法解釋漢字有沒有正經的例子呢?
當然有。有一個例子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那就是"止戈為武"。高明吧?"武"字怎麽講?一個"止"字加一個"戈"字,這就是"武",太哲學了!我們的古人實在太高明了!
這個"止戈為武"的說法倒不是現代人編的,和傳銷課也沒有關係,往前追溯一下的話,寫《說文解字》的許慎提出"六書"的概念,在談其中"會意"一項的時候舉例為證,就拿這個"止戈為武"說過事。
把時間再往前推,"止戈為武"在《左傳》裏就已經有了,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莊王在一次重要講話裏提出的重要指導精神。
這樣看來,"止戈為武"這個說法應該是原汁原味、無可質疑了吧?
唐蘭出來說話了:考察上古的"武"字,表現的是"有個人扛着戈在走路",從中可以生出威武、步武的意思,但一點兒都沒有"止戈為武"的意思。
這樣的例子還有呢,比如"人言為信",看上去實在太智慧了,其實考證下來,卻和"止戈為武"一樣是站不住腳的。
古人有的是聰明智慧的地方,但有些聰明智慧卻是後人想當然給加上去的。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1、自序 | 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 3、河南人惹誰了? | 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 | 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 | 8、聖水、清水和髒水 |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 | 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 | 12、孟大俠天下無敵 |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 | 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 15、自由主義在齊國 | 16、詠春拳訣 |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 | 18、胸有成竹說錯話 |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 | 20、草民們的瞎激動 | 21、書生好談兵 | 22、賣國、亡國全有理 |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 | 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