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傳記女作傢張雅文傳奇人生:生命的吶喊   》 第十章 一句玩笑(3)      張雅文 Zhang Yawen

  我一聽就急了,急忙說:“陳老師,要那樣就太可惜了。你能不能幫幫金英這孩子?你去找那兩位老師,讓她們不要退檔,就說我是金英的母親,請她們關照……”
  陳老師欣然同意了,急忙去追那兩位老師,讓我傍晚聽消息。
  傍晚,看到陳老師滿臉笑容地嚮大門口走來,我懸了一天的心一下子落地了,金英最終被中央某財經大學錄取了。
  陳老師問我:“你認識金英嗎?”
  我卻搖了搖頭,但我知道她是我兒子的同學。我覺得對一個孩子來說,這是她一生的關鍵,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吧。
  幾天後,我得知兒子被某大學錄取之後,這纔興致勃勃地踏上回傢的列車。
  我傢在城鄉結合部住了十三年,這十三年正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我又沒有教育孩子的經驗,衹知道從早到晚逼着孩子學習,不聽話就打。為此,兩個小傢夥跟我鬧得很對立,甚至嚮我提出抗議:“你看誰傢孩子像咱傢?整天像看犯人似的看着我們,弄得我們像蹲監獄似的,一點自由都沒有!”
  的確,我覺得真有些對不住孩子,給孩子的自由太少了。可是在那樣的環境裏,沒辦法,我衹能打着、駡着,拽着他們一步一步地走過懵懂無知而又十分關鍵的童年,直到把他們送進高等學府……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兩個孩子在北京發展得都不錯。
  說到來北京闖蕩,不能不談到我和賀玉的個性問題。兩個孩子在黑竜江都在機關工作,工作都不錯。但我們覺得,他們這樣下去不會有太大發展,衹能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於是,就動員他們停薪留職去北京闖蕩……結果,兩個孩子都繼承了我們運動員的拼搏勁頭,工作幹得都不錯,不僅買車、買房,而且都上了係統的光榮榜……
  我從兩個孩子身上發現,孩子的可塑性是極大的,他們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成為國傢棟梁之材,也可以成為社會垃圾,就看如何去引導了。即使孩子暫時不理解,甚至和父母對立,都永遠不要放棄。他們總有一天會理解的。
  七十四
  到工廠以後,我本以為我那顆不安分的心已經死了。
  可是,就在這年夏天,全國恢復高考,看到廠裏一些年輕人紛紛復習課程準備高考,我這纔發現我那顆心並沒有死,它還活着,而且活得比任何時候都痛苦。
  初試那天早晨,看到別人興致勃勃地走進考場,而我卻趴在考場大門外偷偷地哭了。我清楚記得,那次初試的作文題目是《當我走進考場》……
  為了這一天,我曾苦苦地準備了那麽多年,可惜,天不助我,生不逢時,我再也沒機會走進考場了。
  此刻,我多麽希望像那些考生一樣,重新去選擇一回人生啊。可是,時不待我。兩個孩子太小,孩子需要我,賀玉需要我,這個剛剛平靜下來的傢更需要我……
  離開考場,我一個人來到鐵路旁的丁香樹下坐了很久。晚上,賀玉問我眼睛怎麽紅了,我說打掃衛生迷的。
  我發現,儘管經歷了那麽多磨難,儘管接連不斷的挫折把我苦苦追求的夢想,一次次地撕得粉碎,可我仍然像一個天真少年,仍然活在嚮往未來、嚮往成功的幻想之中。我心中的激情與抱負仍然還活着,它從來就沒有死過。可是,越是活着就越是痛苦,因為它太不現實了。
  十多年前,我剛從運動隊下來時,也像今天這樣彷徨過痛苦過,可那時纔十九歲,幹什麽都來得及。如今已是人到中年,兩個孩子的母親了,我覺得再也不會有任何機會了。
  可是,再彷徨,再痛苦,日子還得繼續過下去。
  一個底層的小草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睡不着覺的時候,偷偷地回味一下,悄悄地舔舐一下心靈的痛苦,把那些不現實的想法藏在心底,成為一個終生的遺憾,一份永久的證明,證明自己也曾像許多年輕人一樣夢想過,追求過……衹能如此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新華出版社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書評目錄
第一章 “絶筆”作品  (1)第一章 “絶筆”作品  (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3)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4)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5)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6)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7)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8)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9)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0)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1)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2)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3)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4)
第二章 此生不虛的素材(15)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1)
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2)第三章 “黑色星期五”  (3)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