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义说部 》 民國春秋 》
第三捲·第三十九章 殺一儆百
劉鳳舞 Liu Fengwu
日軍既然北占東北、內蒙、山西和平津,南占上海和南京,它的下一個攻擊目標便是打通津浦綫,以便使南北聯成一片,解除中間的威脅。然後舉兵西進,拿下武漢,囊括中原,迫使中國屈服。於是,日軍以排山倒海之勢沿津浦綫,一路自北嚮南打,一路自南嚮北打。
是時,蔣介石下决心在津浦路南北兩頭死堵日軍,在徐州一帶形成頑強陣地。徐州為歷代兵傢必爭之地,戰略地位極為重要。目下日軍南占南京,北占平津,徐州更為矚目。
在津浦綫上同日軍死戰的任務落在李宗仁的肩上,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守備範圍北至濟南黃河南岸,南達浦口長江北岸,東至長江吳淞口嚮北延伸至黃河的海岸綫,轄山東全省、長江以北江蘇、安徽兩省的大部。所屬部隊有: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韓復榘的第3集團軍,李品仙的第11集團軍,廖磊的第21集團軍,鄧錫侯的第22集團軍,顧祝同的第24集團軍,楊森的第27集團軍,龐炳勳的第3軍團,馮治安的第19軍團,湯恩伯的第20軍團,張自忠的第27軍團等,計29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共計近30萬人。
李宗仁將第五戰區司令部設在徐州,他審時度勢,製定了“先拒南下之敵於黃河北岸,而後集中主力先求擊破由南京北上之敵”的作戰方案,然後從容布陣産階級的民主是對少數人的民主,是狹隘的、殘缺不全的、虛,伺機與敵决戰。
日軍占領南京後,立即以4個師團兵力渡江沿津浦綫北上,另以6個師團的兵力以及一特種機械化兵團自德州一綫南下,以圖徐州,打通津浦,連貫南北戰場。
然而,津浦路北段防守指揮韓復榘不聽指揮,消極抗戰,日軍很快逼近黃河北岸,並占據鵲山,嚮濟南打炮。就在韓復榘與日軍依黃河對峙期間,李宗仁到濟南,他同參謀長張任民來到韓復榘的司令部裏,韓見李便問:
“長官,你看我們抗戰有把握嗎?”
李宗仁說:“衹要我們堅持抗戰,最後勝利必屬於我!如果濟南失陷,3集團軍可以退到沂蒙山區,監視津浦路左側,使日軍不敢急劇南下。”
韓復榘眼珠瞪得溜圓:“南路日軍很快就要打到蚌埠,北路日軍如過了濟南,兩路一夾,我豈不斷了接濟?沂蒙山區貧睏,就地無法籌措糧餉,即使餓不死,還不是讓日本人拿我們當‘包子餡’吃了?”
李宗仁見話不投機,不再說什麽,不歡而散。
李宗仁離開濟南,韓復榘便做出放棄濟南,後撤逃跑的計劃。他决定炸毀黃河鐵橋,以阻日軍過黃河,建設廳長勸阻道:
“黃河鐵橋是中國著名的偉大工程,炸毀未免太可惜了,如果對軍事不利,是否可以將主要機件卸走。”
韓復榘勃然大怒:“你去拆吧,日本人的炮彈都打到屁股上了!炸掉!”
韓復榘命令一個連隊運送了2000公斤炸藥,裝置在黃河鐵橋各橋墩、橋孔和橋基上,炸了黃河鐵橋。
當晚,韓復榘把3個妻妾以及孩子們叫來,讓他們帶着傢私在護兵們的保護下逃回河南去。
次日一早,韓復榘召集廳局長、師長以上的軍政官員開會,欲下撤退令時,秘書送來南京急電:
“嚮方兄,請你務必死守黃河,絶不可放棄濟南。蔣中正。”
韓復榘看過,隨手摔在桌上:“不管它!如果拿我們兄弟的頭去開玩笑,我們今天也就徹底完了。”
教育廳長何思源說:“我認為,在大敵當前不能衹考慮保存自己的實力。現在是全面抗戰。蔣總司令講過,民衆抗戰,一切損失由中央補。因此,今後的地盤不必考慮,還是應該打。”
韓復榘冷笑一聲:“你太天真了!蔣介石的話你能信以為真?你們知道這蔣委員長什麽時候又和日本妥協嗎?我們就這幾萬人,這個傢底抖落完了,蔣委員長突然跟日本人來個什麽協定,華北就肯定沒有我們的份了。蔣介石叫我們在山東死守黃河,他們不守南京,卻讓我們死守濟南。一打仗便釜底抽薪,我們差一點沒有死在他的詭計和暗算之中。”
臺下有人高聲響應:“對,不給他當炮灰,走吧,不聽他那一套!”
韓復榘道:“我們有這些人,到哪裏都可以自立,帶着民生銀行,到哪裏都有吃有花的。諸位,不要猶豫了,回去準備吧!”
韓復榘在撤出濟南以前,以“焦土抗戰”為名,縱兵在濟南等地大肆焚燒搶劫,並嚮各縣強徵“救國捐”。一等縣20萬元,二等縣15萬元,三等縣10萬元。愈期不納,即拿縣長是問,限令即到,縣長不敢違抗,遂嚮百姓勒索。人民叫苦連天,緻有不少跳河和懸梁自盡者。
韓又命令心腹把民生銀行和金庫裏的1.5億兩黃金、3萬兩白銀全部裝好,連夜裝車運到河南洛陽,在韓的縱容下,韓部官兵連搶3天。中國銀行和交通等銀行、各面粉公司、各大紗廠及其倉庫,均被搶劫一空。從銀行裏搶去270萬日元,加上損失共有600萬日元,被搶的小麥和面粉數十萬包,在撤離濟南的前一天,韓復榘下令焚燒省政府各廳局、法院、兵工廠、裕魯當、“進德會”、前總督署等處建築物。傾刻間,濃煙滾滾,火光觸天。濟南全城,一片混亂,其凄慘之狀,目不忍睹。
韓復榘退往泰安時,蔣介石發來十萬火急電報,要他“千萬不能放棄濟南”。韓閱後哼了一聲:“老子已經到了泰安,看你怎麽樣?!”
12月28日,韓復榘乘車南下至濟寧。李宗仁電令他:“你部務必死守泰安。”韓在電報上批:“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韓復榘不顧軍令,不戰而逃,沿路搶劫;津浦路大門洞開。日軍長驅直入,幾天之內,山東大半淪入敵手,數千萬人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引起全國人民極大憤恨,蔣介石便藉機誘殺韓復榘。
蔣介石要李宗仁在徐州召開第五戰區會議,要韓出席。但韓詭計多端,為預防不測,讓何思源代表他去徐州開會。李宗仁見韓未到會,大為不快。
老蔣一計不成,再施一計。他立即召開“北方抗日將領會議”,規定所有師以上官佐一律到會。1938年1月10日,蔣介石藉白崇禧等抵開封,親自給韓復榘打電話說:
“我决定明天召集師長以上官佐來開會,請嚮方兄同孫軍長等務必出席。”
韓復榘召集部下商議,他的總部的處長們認為老蔣陰險毒辣,居心叵測,勸韓不要去,再派代表去參加。但韓認為這次軍事會議有四五十人參加,大概不會有什麽不測。韓復榘正在猶豫之時,蔣派隱藏在韓身邊的特務“青天鑒”,根據老蔣的指示,用“解夢”方式,鼓動韓去開封赴會,說韓若騎白馬西行,定有好運氣等他。那韓復榘聽了“青天鑒”荒唐無稽的鬼話樂不可支。他當時正和四川軍閥劉湘、河北的宋哲元等策劃倒蔣的宏謀大略,心想我騎馬西行,有衆神保佑,理想將成為現實。於是,他躊躇滿志,决意西行。
1月11日下午2時,韓復榘和孫桐萱在衛兵陪同下,乘坐汽車來到開封,在會場大門口,突然被軍警憲兵攔住。門前貼着通知:“參加會議的將領請在此下車。”
韓復榘等人步行到第二道門,墻上貼着:“隨員接待處。”韓心中生氣,但又不便發作,衹好把4個衛士留在接待處。
韓進了第二道門,走了不到50米,墻上又有一張通知:“與會將領不可攜帶武器進入會議廳,隨身自衛武器請暫交副官處保管。”韓雖有疑心,但見站在他身邊的許多將領都將腰間手槍交出,他也就不再遲疑,交出手槍後,步入會場。
第一、五戰區80多位師以上將領都來參加會議。韓復榘被安排同劉峙坐在一起,同其部下分開。蔣介石首先訓話,他目光咄咄逼人,像閃電一樣從韓復榘臉上劃過:“外敵入侵,中國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我們如再不鏟除保存實力的落後思想,洗刷那卑劣無恥的亡國心理,還要擁兵自重,就一定要踏着東四省偽軍的覆轍,要被敵人壓迫來毀滅我們祖宗的廬墓,殘殺我們自己的同胞,絶滅我們子孫的生命。真是生無立足之地,死無葬身之所,比奴隸牛馬還不如!我們打敗仗,並不是倭寇的軍隊怎麽多,實力怎麽強,也不是我們一般下級官兵不勇敢,不犧牲;而是由於我們一般高級將領指揮失當,雖有很多部隊,也不能發揮相當效力,所以被敵人打敗!竟有一個高級將領,放棄山東黃河天險,違抗命令,連續失陷數個大城市,使日寇順利地進入山東,影響巨大,照此下去成何體統。敵人由濟南攻下泰安的部隊,不足一師人,而且不是正式部隊。他們如此脆弱的部隊,居然嚮南深犯,這完全是我們等敵人到了就退,既不攻擊,也不死守的緣故。此種現象必須堅决糾正,絶不允許有類似情況發生!”
當宣佈散會後,衆人紛紛離席之際,劉峙起立對韓說:
“韓總司令,請慢點走,委員長有話要對你講。”
會場內衹剩下李宗仁、劉峙、蔣介石及衛士四五人。劉峙指着衛士對韓說:“韓總司令,你可以跟他們走。”韓見狀,知大事不妙,但也無法可施,衹好蹣跚地跟衛士走去。
特務頭子戴簽和龔仙舫立即帶着一幫特務將韓復榘押送到武昌軍法執行總監部。
韓復榘被押,解到武昌後,蔣介石纔在會上宣佈:“韓復榘目無中央,違抗命令,大敵當前,擅自撤退,為民衆所不容,為黨紀國法所不容,現已逮捕法辦,交軍法總監部審理,請諸位安心供職!第3集團軍由於學忠任總司令,孫桐萱為副司令。”
蔣介石派軍政部長何應欽為審判長,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鹿鐘麟、武漢行營主任何成瀎為審判官,徐業道、賈煥巨為軍法官,組成高等軍事法庭,對韓進行審訊。審判長何應欽問他:
“你不遵命令,擅自撤退,在山東強索民捐,侵吞公款,搜繳民槍,強迫魯民購買鴉片等項,這許多罪行已經查實,你是否有話申辯?”
韓昂首微笑,一句不也答復。幾位陪審的法官,一再追問,韓仍一言不發。
1月24日,韓復榘被槍决。韓復榘不戰而逃,罪有應得,不過,蔣介石殺他還有另一原因。日寇占領南京後,國民黨政府準備遷往四川,韓認為這是反蔣的好機會,他便同四川軍閥劉湘密謀,並與宋哲元聯絡。其計劃是由劉湘派川軍封閉蔣介石入川之路,韓復榘率部撤到南陽、襄樊、漢中一帶;宋哲元部撤至潼關以西,韓、宋兩部擊蔣背後,劉、韓、宋3軍對蔣形成夾擊包圍之勢,然後通電聯合倒蔣。蔣介石很快獲悉了這一密報,因此,便决心乘機殺韓。
在津浦路南段,中國軍隊打得相當漂亮。日軍占領南京後渡江到浦口,一路呼嘯嚮北開,想象一定像走大路一樣就會開到蚌埠,未料剛到張八嶺、岱山鋪、株竜橋、藕塘一帶,遭到第五戰區的韋雲淞第31軍的阻擊,雙方對峙。日軍屢次增兵,兵力已有3師,總兵額為中國軍隊的數倍。敵軍原意是以旅次行軍方式,直趨蚌埠。孰料行抵明光以南,即為我軍所堵截,血戰逾月,雙方打成平手,日軍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大出日軍指揮官意料之外。待日軍主力被吸入明光一帶時,中國守軍主動西撤,將津浦路正面讓開,日軍猛撲明光,連下定遠、懷遠、蚌埠,然而中國軍隊阻於淮河南岸。
淮河北岸西30裏鋪等處,敵我激戰正烈。各守軍往復衝鋒不下數十次,我空軍亦飛往助戰,猛烈轟炸津浦路沿綫之敵,迄3月6日,廖磊第21集團軍一部嚮定遠反擊,並以增援張自忠軍接替於學忠部淮河北岸各陣地之守備,敵雖數次猛攻,迄未得逞,旋以張軍奉命北調臨沂,淮河北岸仍由於學忠部固守,並以韋雲淞軍固守爐橋洛河之綫,周祖晃軍在老人倉嚮池河鎮、定遠積極反攻,並到處發動大規模之遊擊戰。敵軍因之被我吸引牽製,大受打擊,雖曾進出淮河北岸,仍不能前進,其大部撤回南岸,形成對峙態勢。
日軍北守南攻之圖不能得逞,復改為北段主攻。坂垣第5師團在海軍配合下,在青島登陸,並迅速沿臺濰公路經高密南下,進逼臨沂。李宗仁令孫桐萱嚮濟寧,汶口反攻,予敵重創。
日軍磯𠔌第10師團在獲大量增援後,嚮界河陣地猛攻。鄧錫侯第22集團軍之王銘章師奪滕縣,與敵激戰兩日,斃敵2000餘人,王銘章壯烈殉國,所部犧牲殆盡。3月17日,滕縣失陷。
日軍大有豕突狼奔之勢,殺氣騰騰再攻嶧縣、棗莊。相繼得手後,更不可一世,以為自此而後,沿臺棗支綫攻取臺兒莊,如探囊取物,徐州也可一鼓而下。然而李宗仁則臨難不懼,决以數萬哀兵與敵周旋,深信衹要善抓戰機,集中主力,使用攻防得當,戰勝日軍是完全可能的。
磯𠔌的第10師團移師臺棗支綫時,沿臺濰公路推進的坂垣第5師團攻占了湯頭,正嚮魯南重鎮臨沂猛攻,準備拿下臨沂後,同第10師團會師臺兒莊,而後分進合擊,實現攻取徐州的戰略目標。
臨沂告急,在此緊急關頭,既無總預備部隊可資調遣,衹有就近抽調原守海州的龐炳勳軍團,前往臨沂,固守縣城,堵截敵人前進。
龐炳勳原是馮玉祥舊部,是有名的善於“保存實力”的雜牌部隊之一。龐雖任中將軍團長職務,但他所指揮的軍隊衹有5個步兵團,實力尚不足一個軍。龐已年逾花甲,久歷戎行,經驗豐富。他對編入第五戰區序列,有些不滿,覺得司令長官李宗仁論年齡是他的晚輩,受李指揮,覺得不是滋味。
李宗仁對龐也有警惕,覺得不易駕馭。他聽說龐炳勳來了,便破格到大門口迎接。龐見李宗仁全副戎裝出來相迎,慌忙敬了軍禮:“卑職前來晉謁李長官,怎敢驚動長官出迎!”
李將龐引到客廳道:“龐將軍久歷戎行,論年資,你是老大哥,我是小弟,本不應該指揮你。衹是這次抗戰,在戰鬥序列上,我被編為司令長官,擔任一項比較重要的職位而已。僅就公事而言,我是司令長官;以私交而言,我們實是如兄如弟的戰友,不應分什麽上下。以往我們曾被迫在內戰漩渦中打轉。那樣的內戰,敗不足恥,勝亦不足武。今日天如人願,為國傢民族而戰死沙場,纔真正死得其所。你我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死也值得,這纔不愧為一個軍人,以終其生。”
龐炳勳聽了這一番話,很受感動:“長官德威兩重,我們當部屬的,能在長官之下,為國效力,天日在上,萬死不辭!長官請放心,我這次决不再保存實力,一定同敵人拚到底!”
李宗仁問龐有什麽睏難。龐嘆息道:“我原有5個團,現在中央有命令,要我把一個特務團歸併,共編為4個團。我的部隊兵額都是足額的,要我把這個團歸併到哪裏去?不歸併,衹有遣散。現在正是用兵之際,各部隊都在擴充,唯獨要我的部隊遣散!”
李宗仁對龐甚為同情,允諾呈報中央軍委,力爭解决。
李宗仁幾經交涉,軍政部復電說,奉委員長諭:龐部暫時維持現狀,消息傳出,龐部大喜過望,龐氏更感激涕零。之後,龐部又得到了彈藥、裝備的補充。
龐部在臨沂同日軍發生攻防激烈戰鬥。日軍以一個師團的優勢兵力,並附屬山炮一團,騎兵一旅,嚮龐部猛撲。龐部全體將士,據城死守,日軍在飛機大炮的配合下,連日反復衝殺,傷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
日軍久攻不下,死傷慘重,遂於3月9日撤至湯頭以南陣地,經過整頓補充,並調來援軍一部,人數共5000人,配屬大炮30餘門,坦剋20餘輛,復又嚮臨沂防地壓來,先後攻占沂河以東湯頭以南沙嶺子、白塔、太平、亭子頭等村。龐軍嚴陣以待,誓與臨沂城共存亡,全軍上下雖奮力拚搏,但因犧牲太大,漸感不支,連電告急,請求援助。
臨沂係魯南重鎮,距臺兒莊90公裏,為徐州東北之屏障。如果臨沂不保,日軍則可由青島直趨臺、徐,威脅隴海、津浦兩路之安全,戰略地位至關重要。李宗仁一面電令龐部“堅决保衛,拒敵前進”;一面急調張自忠率59軍北上臨沂,援助龐部作戰。
張自忠原是馮玉祥舊部,所部大刀隊曾在喜峰口長城抗戰中近戰夜戰殲敵,殺出威名。盧溝橋事變時,張自忠為宋哲元第29軍中將師長,由宋氏保薦中央,委為北平市長,張以北平市長身份,奉宋氏密令,與敵周旋,忍辱負重,掩護29軍安全撤退,外界不明真相,均誤以張氏為賣國求榮的漢姦,大有“國人皆日可殺”之概。中國部隊南撤,張自忠被睏北平城內,縋城脫逃,由馮玉祥嚮蔣介石請求,讓張自忠任59軍軍長。
張自忠由濟南到了南京,輿論界籲請中央將張嚴懲,以儆效尤,軍中更有人想乘機收編張的部隊。
李宗仁認為張自忠為人俠義,治軍嚴明,不愧為西北軍中一員勇將。在張受難時,李邀張懇談,李對張說:
“藎忱兄,我知道,你受委屈了。”
張自忠聽了,忍不住流下淚來,他忍住激動的感情,微微點了點頭,默默地聽李宗仁說下去:
“現在輿論譴責你,因他們不知底藴,等他們明白了事實真相,就不會責駡你了。他們的動機是純潔的,我想,你會原諒他們的。我是瞭解你的,當然,也諒解你。”
張羞愧地說:“這次個人冒險來京,是以待罪之身前來投案,等待中央治罪。”
“藎忱兄,我勸你不要灰心失望,我準備嚮委員長進言,讓你回去繼續帶你的部隊。”
“承蒙李長官為我緩頰,中央如能饒恕我,讓自忠待罪立功,我一定以自己的生命報國,絶不辜負李長官的期望。”
在馮玉祥和李宗仁的幫助下,張自忠被命為59軍軍長。他嚮李宗仁辭行時說:“要不是李長官一言九鼎,我張某縱不被槍斃,也當長陷縲紲之中,為民族罪人。今蒙長官成全,恩同再造,我張某有生之日,當以熱血生命報國,以報知遇。”
龐炳勳在臨沂被圍,情況危急,除59軍之外,第五戰區已無軍可調。但張與龐有隙,張、龐原來都是馮玉祥的部下,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時,龐被蔣收買,倒戈反馮,並出其不意地襲擊了張部,張、龐從此結怨。張調來第五戰區時也曾私下表示:“在任何戰場皆可拚一死,唯獨不願與龐炳勳在同一戰場。”而李宗仁知人善任,斷然命張率部趕往臨沂助龐作戰。
張自忠蒙此信賴,當即表示:“絶對服從命令”,率部星夜趕赴臨沂,與龐部密切配合,血戰5晝夜,打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勝仗,斃傷敵人數千人。
臨沂不下,敵之會師計劃受挫,輕狂驕橫的日軍不以為訓,仍然决定孤軍冒進。3月下旬,日軍磯𠔌師團主力沿津浦路臺兒莊棗莊支綫南下。日軍有坦剋七八十輛,山野炮和重炮100餘門,在飛機的掩護下,嚮臺兒莊發起猛攻,著名的臺兒莊大戰由此展開。
李宗仁為確保臺兒莊陣地,以拱衛徐州,進行了部署調整,命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的3個師扼守臺兒莊正面陣地,命湯恩伯的第20軍團以一部擔任臺兒莊韓莊間運河南岸防務,以兩個軍嚮嶧縣、棗莊日軍側背攻擊,準備配合孫連仲第二集團軍圍殲敵人。
3月24日,蔣介石到徐州督戰。同時派副總參謀長白崇禧、軍令部次長林蔚、廳長劉斐等組織臨時參謀團,於徐州協助李宗仁指揮作戰。
日軍投入的兵力有兩個師團又一個炮兵旅團及偽軍兩個師另一個旅,總計七八萬人,中國方面先後投入作戰的約40萬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 | 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 | 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 | 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 | 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 | 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 | 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 | 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 | 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 | 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 | 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 | 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 | 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