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群星荟萃 》 李連傑傳 》
第126節:從頭細說人生路(3)
廖小東 Liao Xiaodong
李連傑新拍攝的電影《霍元甲》將成為他的最後一部武術電影,這引起了廣大觀衆的註意力。在《藝術人生》中,李連傑再一次說明他拍此片的目的和意義。
李連傑的一切人生感悟並不是空穴來風,在近一年中李連傑就三次面對死亡,他發覺生命纔是最可貴的,“從印度洋海嘯,到上一次我去西藏時患上強烈的高原反應,到這次南亞的地震,全部被我在一年中經歷到了,說實話,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我衹想到讓傢人安全最重要,這可能就是每個人愛的本能,但是在回到平靜後我會想,那些名、利、權都是帶不走的,對於每個人來說,衹是起一個保管的作用,就像我在電影《霍元甲》中加入的那句對白‘我沒有辦法選擇生命的開始,但是我有勇氣能走到生命的最後。’我希望能用我剩下的時間去做一些慈善事業,幫助貧睏的人們和地區。”
《藝術人生》中,李連傑首次襢露了自己對生命中兩個女人的情感歷程,坦蕩的心胸足以嚮世人告解。
對於社會的愛,李連傑可謂是做到了極點,而對於自己另一半,李連傑更是願意付出自己的生命,和太太利智至今仍舊非常恩愛,就像戀愛中的情侶一樣,“這是我們曾經的一個約定,如果十年之後我們仍然還有那份激情,我們就結婚生子。”這份約定也導致李連傑失去了當初拍攝《臥虎藏竜》的機會,但李連傑並不後悔,因為他覺得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以陪伴終身的好太太。
對於太太利智的這份愛,李連傑算的上是全面付出,但對於前妻的感情,李連傑卻被戴上了“背叛”的帽子,那麽這份一直沒有被揭開的感情到底是因何結束的呢?“因為太早出名了,很小的時候又不知道感情是什麽,就知道這個女孩漂亮,那個女孩對我好,就這麽簡單,第一個太太是在學校裏,她比我大兩歲,經常照顧我,也不清楚什麽是愛,就是互相的一種喜歡,這段感情也模模糊糊走到了我開始拍攝《少林寺》,我就開始出名了,也紅了,我就想如果當時我們倆分手了,是不是對不起人傢呀,我也怕當時大傢對我有這個誤會,所以又找了《少林寺》導演,拍了第二部,介紹她做了女主角,這樣我心裏就塌實了,因為我覺得我也對的起她了,我成功了,我也希望你成功呀!不是我紅了把你甩了,是你也成功了,在這之後,我們倆就經常在外面拍戲,她也知道我們要分手了,但她仍舊對我很好,很照顧,所以這段感情就一直這麽走着。”李連傑坦然前妻對自己的愛有80%到90%,但自己對她的愛衹有20%,雖然這份感情並沒有那麽完美,可最終還是有了成果,1997年6月3日倆人結為了夫妻,這份姻緣也衹維持了三年。“其實在這之前,大傢都彼此知道這種感覺,所以直到離婚的那天我們仍舊是很好的朋友,在分手的時候,她說自己沒有能力照顧那兩個孩子,而且希望把所有美國的財産給她,因為她沒有能力生活,其實這也是我所想講的,除了孩子我撫養,其他全給你,因為當時自己還是覺得有點愧疚,其實後來很多人說李連傑拋妻棄子,這真是冤枉,這兩個孩子一直是我和哥哥姐姐們照顧的,但對於那些傳聞,我也不想解釋,覺得真沒那必要。”
總結起這兩段感情,李連傑表示前者失敗在於對愛情的不成熟,“對於前一段感情,我沒有那種為愛付出的感覺,還不明白到底什麽是愛。而在遇到利智後,我發覺對她的愛,是可以讓我付出一切名利、地位,甚至生命,有一種豁出去的感覺,我想這纔是真正的愛。”
李連傑在《藝術人生》長達近四個小時的暢談中,講述了他的人生歷程、心理歷程,講述了他不惑之年的人生境界,令觀衆也隨之感概萬分。
1998年,李連傑正式成為佛教徒,他的世界觀、人生觀發生了巨變,“愛”和“付出”成為他生命的主體,他開始致力於各種慈善事業。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已經出離了那個‘小我’,我認為,自己應該在今天這個位置上,把全世界給我的這種愛,慢慢地回饋給大傢,回饋給整個世界,這就是我現在和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要做的事情。”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湖北人民出版社 |
|
|
| 第1節:出生(1) | 第2節:出生(2) | 第3節:出生(3) | 第4節:出生(4) | | 第5節:出生(5) | 第6節:出生(6) | 第7節:出生(7) | 第8節:棄武從影(1) | | 第9節:棄武從影(2) | 第10節:棄武從影(3) | 第11節:棄武從影(4) | 第12節:棄武從影(5) | | 第13節:棄武從影(6) | 第14節:師哥迎娶小師妹(1) | 第15節:師哥迎娶小師妹(2) | 第16節:師哥迎娶小師妹(3) | | 第17節:師哥迎娶小師妹(4) | 第18節:師哥迎娶小師妹(5) | 第19節:師哥迎娶小師妹(6) | 第20節:師哥迎娶小師妹(7) | | 第21節:師哥迎娶小師妹(8) | 第22節:事業愛情雙豐收(1) | 第23節:事業愛情雙豐收(2) | 第24節:事業愛情雙豐收(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