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演義   》 第一百二十四回 疑案重重督軍自戕 積金纍纍巡閱殃民      蔡東藩 Cai Dongfan

  卻說粵桂戰起,劉志陸逗留省垣,卓貴廷身死潮、汕,不上幾天工夫,潮、梅全部已入陳炯明掌握之中。雖說炯明善於用兵,蓄謀有素,不難一戰勝人,但劉志陸素有儒將之名,兩次屠竜,戰績昭著,其才能勢力,又豈不能於事先下手為強,殲滅一個勢孤力弱的陳炯明?終因他恃勝而驕,把陳炯明不放在眼內,以致坐失時機,養癰貽患。及至炯明舉兵相嚮,猶復恣情風月,貽誤戎機,終至粵軍勢熾,貴廷敗亡,而全省精華要害的潮、梅地盤,竟這般輕輕易易的拱手讓人,這也是很可嘆惋的。於是李、魏內應,全省動搖,桂派勢力,一蹶不振,從此西南方面,又另換一副局面。軍閥時代,起僕興替,無是非功罪可言,吾人演述至此,亦惟歸諸運數而已。
  慨乎言之。
  潮、梅既失,省中大震,榮新以下各軍事長官,相顧瞠目,始知陳炯明果非易與,追悔從前不該聽郭椿森之言,資寇以兵,釀成今日局面。痛憤之下,少不得調兵派將,分道防堵。其一,林虎、馬濟,由惠州出三多祝,取海陸豐為右翼;其二,瀋鴻英、李根源由惠州過河源,分紫金、老隆兩道,會攻潮州。看官莫講這等調度,表面上似乎沒甚道理,不知榮新對此,也正煞費一番苦心。民國以來,軍事長官,升得愈高,便愈難做人,往往如此。原來莫督在粵數年,地方感情,雖尚融洽,而廣西陸榮廷,因他事事專主,目無長官,心中着實不快。因馬濟年少英俊,派他到粵辦理兵工廠,其實想叫他乘機代莫。榮新自顧年老,又不肯負老陸提挈之恩,現既意見參差,倒也情願及時下野,但對於馬濟繼任,卻極端反對。他的心目中,衹有他親傢瀋鴻英,最為相宜。而瀋鴻英又為陸氏所深惡,馬、瀋相持,互不為下。其餘諸將,衹有林虎、李根源是無可無不可的。因此這番用兵,將林、李二人,分助瀋、馬,免得瀋、馬倆到了前方,忽生火並。真是苦心作用,究亦何益。這是他們歷史上的關係,趁暇替他們補記一言,以見桂派內訌之劇烈,與失敗之原由。
  諸軍出發之後,左翼瀋、李兩方,已得河源,便擬分道進攻。陳炯明連吃敗仗,大為驚惶,於是遺書省中李福林、魏邦平,動以利害,責以約言。他倆因粵人勢力太孤,久懷疑忌,兔死狐悲,應作此想。此屆炯明一敗,桂人排粵之心更甚。莫督雖無野心,部下諸將,功高望重,而無可位置,那時他倆的地位,便有點岌岌可危了。二人盡作此想,一面道聽戰況,比及接到炯明來信,邦平便去找到福林商議辦法,福林道:“桂軍內訌日甚,老頭子無法調融,失敗是意中之事,但恐競存不能久持,一旦潰散,各軍還師省城,你我兵力有限,如何支撐呢?”邦平道:“我也這般想,要做就立刻動手,否則終始效忠,聽人支配。老頭子心術純正,或者未必更動你我。不說別的,單講此番我嚮他要求幾艘兵艦,他竟一口答應,完全派歸節制。雖有申葆藩再三勸止,說魏某一得兵船,馬上就會獨立,而老頭子竟不為動,可見他信我甚深。補筆靈便。講到這等交誼,我們就要獨立,也不能委屈老頭子呢。”福林冷笑道:“老莫原算好人,那批莫有先生,久已嫉視我們,豈能長久相安?況且我的觀測,此番事平之後,老莫本人,或且未必能夠久於其位,何況你我。依我之見,趁各軍外出,省防空虛,更妙的省河兵艦,在你掌中,海軍老林是嚮來不管閑賬的,衹要我去對他一說,請他嚴守中立,那時老莫無兵可調,無船可用,競存攻於前,我們截於後,不怕那批莫有派不束手就擒?古人道得好:‘無毒不丈夫。又道:‘先下手為強’。莫有派宰製粵省,罪惡貫盈,我們都是本省人,不將自己計,就替本省人立點功績,亦是應當的。語雖很毒,亦是實情。何必因老頭子一點小仁小義,誤卻全粵大事呢。”原來廣西人說話,沒字讀音如莫,莫有者,沒有也。廣東人深恨桂人,把莫有派三字,代表桂派,又特製一個冇字,即將有字中間,缺其兩劃,作為莫有二字。冇派者,即莫有派也。這原是一種輕薄之意,後來大傢傳說,竟把這個冇字成為廣東一種特別字兒。當下邦平想了一想,點頭道:“這話不錯,人不害虎,虎大傷人,我也顧不得許多了,大傢拚着幹一下子罷。”議妥之後,大傢便分頭進行。
  那時外面傳說紛紛,督署中也有了些風聲。參謀長傅吉士、省長楊永泰、財政廳長龔政和桂派幾個紳士,都請求榮新註意。榮新雖亦漸有覺悟,奈省防空虛,兵艦又被邦平騙去,即使曉得他們的秘密,一時也無從防備,因因循循的又是數天。至陰歷八月十五中秋之夜,李、魏佈置已完,宣告獨立。省中人心大亂,秩序也整頓不起。李福林又用飛機嚮督省兩署,丟擲炸彈,把督署門前炸了一個大地穴,又藉中秋送禮為名,派人擔禮,分送督軍、省長、軍府三機關,卻把炸機做在籮子上,蓋兒一揭,立刻爆發。幸而軍府稽查最嚴,進門之際就被侍衛檢查,當時炸死一個衛隊長。督省兩署,聞警戒嚴,卻還沒有闖禍,因之人心愈加恐慌。莫督卻非常鎮定,因前方迭得勝利,專候林、馬、瀋、李回師相援。李、魏兵力有限,未必遂敢相逼。誰知桂派氣數合終,沒興事一齊都來,正當省城吃緊之時,那虎門要塞司令邱渭南,又被炯明等運動,倒戈相嚮。海軍方面也被福林勾結,宣言不預內爭,這等影響,卻比李、魏獨立,關係尤大。同時湖南方面,譚延闓又派陳嘉佑、李明揚,攻襲韶關,兵至砰石,瀋鴻英在前方聞信,以本人大本營所在,斷乎不肯放棄,便也不管什麽是非利害,立刻調動隊伍,星夜退回,趕到韶關去了。將領可以自由行動,大事安得不壞?鴻英既退,李根源為保存自己實力計,也衹得逐步退下。於是林虎、馬濟也不願再戰,分道各退,所有奪回各地,仍被陳炯明得去。炯明又得李、魏電報,桂軍危險情形,及內訌狀況,一時軍心大振,節節進逼,勢如破竹。這為退下的兵,因主將失和,互爭意氣,再也不問自己部下的紀律,沿途劫掠姦淫,無所不為,劫奪既多,便把軍器拋棄,槍械子彈,遺棄滿道。有的發了財,四處逃散,這原是中國舊式軍隊的常態,能進不能退的。一退之後,立即潰散,再也不能成軍,大概皆然,倒也不怪桂軍。說破舊式軍隊通病,其實還是主將不良之故。不過桂軍經此一役,精華損失殆盡,數年來蓄養擴充的實力,幾於根本鏟滅,就中華國運說,這等軍閥惡勢,鏟得一分是一分,未嘗不是前途的曙光,若在桂係自身着想,衹怕事後回思,也不免懊恨當時互爭意氣不顧大局的失策呢。
  再說各軍退回之後,莫榮新衹急得搓手頓足,連說“糟了糟了,萬不料瀋、馬二人,誤事至此,我七十衰翁,行將就木,還有什麽希戀?衹是這班人正在英年,將來失了這個地盤,看他們飄浮到什麽地方去。”參謀長傅吉士在旁勸道:“事已如此,督軍盡抱怨人,也是無用。現在各軍齊集省垣,李印泉部屬最稱善戰,此次退下來時,紀律頗好,軍實無缺,可以調他守觀音山大本營,其餘各軍,速請林、馬二公,整理編配,同心作戰,危局尚可輓回,也未可定。”榮新搖頭道:“這等人還講得明白麽?我看大勢已去,我在粵五年,以民國官吏比較起來,不可謂不久,既無德政及民,何苦糜爛地方,不如早早讓賢,請競存、麗堂等快來維持秩序罷。”此老畢竟尚有天良。說時,軍府總裁岑春煊也緩步進來,榮新因把退讓之意說了,春煊生性強項,還打算背城一戰,經不得榮新退志已决,又苦勸春煊道:“老帥春秋已高,正好和榮新優遊林下,以終餘年,何苦再替這班不自愛的蠢奴作牛馬傀儡呢。”春煊原無實力,見榮新如此堅决,衹得點頭道:“既如此,我卻還有一言。我們組織軍府,本以護法號召,法雖未復,最初和我們作對的皖派,現已推倒,上次李秀山提出和議,我本有心遷就,不料秀山一死,和議停頓,遷延至今,誤事不少。如今既要下野,不可不有一個交代,我想拍電中央,說明下野之意,請中央派員接事,一面將軍府文捲印信,賫送北京,你看如何?”一出大戲,如此終場,可謂滑稽。榮新知道春煊意思,不過為敷衍面子起見,自然點頭樂從,一切照辦。於是春煊先回上海,榮新也派人和魏、李接洽妥當,由北江出韶關,繞道江西,也到上海作他的寓公生涯。
  據聞榮新到滬以後,在麥根路租了一幢小洋樓,安頓傢屬,日常生活之費,還得仰仗一班舊部接濟。後來魏邦平打廣西時,部下誤燒莫氏桂平老屋,邦平心下大為抱歉,除申飭部下之外,還匯了五千塊錢給榮新,賠償他的損失。榮新得了這筆款項,好似出賣了一所房子,倒也藉以維持了幾年用度。從來督軍下場要算此公最窘。卻也可憐。也因有此一節,所以榮新的名譽,還比普通擁財害民的軍閥差勝一籌,這倒也是一時的公論呢。
  榮新既退,炯明入省,以廢督為名,自任省長,又恐自己威望尚低,未能製服全省,對付北方,於是派員來滬,歡迎國民黨總理孫先生回粵,組織大元帥府,稍事休養,再行對桂用兵,驅除陸、譚。這時炯明部下,回想出兵時,星傢之言,他那“在內者勝”的“內”字,原指粵人而言。粵為本省,正合內字之義,但怪當時大傢總沒想到,事雖近於迷信,卻也真覺可怪咧。這事且暫按下。
  如今作者筆鋒兒,又要指嚮北方去也。這時正當九、十月間,北方軍閥,正在競爭權利的時候,乃忽然有李純的自刎,已覺駭人聽聞,不期相去數月,又有陝西督軍閻相文的自殺,尤為出人意外。可謂無獨有偶。先是陝督陳樹藩為安福部下健將,皖係既倒,奉直代興,樹藩亦經政府命令褫職,而以閻相文繼任。相文自知實力不逮樹藩,深恐被樹藩擋駕,拜命之下,且喜且悲。經政府一再催促,衹得帶了部下幾營人馬,前往接事。到了西安,樹藩果不受命,厲兵秣馬,出城迎敵。樹藩在陝數年,勢力深固,加之衆寡不侔,勞逸互異,相文如何能夠支持?接連打了幾仗,損失甚多,衹得電請政府,速派勁旅,前去救援。政府亦因樹藩不除,終為西鄙大患,於是調遣大兵助戰。相持許久,樹藩力怯遁去,相文欣欣得意的,進了省城。可見他的自殺,决非為國為民。接了督篆,自己也搬進督署居住,不料時過半月,忽然又發生督軍自殺的奇聞。這天上午,部下將校,齊集督署議事,相文平日頗有勤政之名,這天正是會議之期,大傢等他出來主席,等了多時,不見出來,衆人都覺奇怪。問着裏邊聽差的,都道:“督軍不曉為甚,今天這般沉睡,尚未起身,我們又不敢去驚動他,怎麽好呢?”衆人衹得再耐心等着,直到日色過午,裏邊卻不備飯,衆人都覺饑餓難當,有那脾氣強悍的,早等得光火起來,喊那相文的馬弁,厲聲責問。馬弁衹得進去,請相文時,喊了幾聲,兀自聲息全無,情知有異,撩起帳子一瞧,不覺嚇得目瞪口呆,直聲大喊道:“督軍完了!”一語未畢,相文的傢屬人等,一起趕入,大傢嚮相文一看,衹見他面色慘白,雙目緊閉,撫他的身體,已是冰冷。再一細看,脅下有鮮血潺潺流出,旁邊還放着一枝手槍,再觀傷處,竟是一個小小的槍洞,纔知他是受槍而死,但還不知他被害之故。大傢哭着,把他血漬揩淨,這纔瞧見衣角兒上,露出一角紙頭,抽來一看,衹見上面寫道:
  餘本武人,以救國為職志,不以權利縈懷抱,此次奉命入陝,因陳督頑強抗命,戰禍頓起,殺傷甚多,疚心曷極?且見時局多艱,生民塗炭,身綰一省軍府,自愧無能補救,不如一死以謝天下。相文絶筆。
  衆人見了,纔知閻督早蓄自殺之志,卻還追究不出他所以自殺的原因。因相文並非淡泊之人,此番新膺榮命,意氣自豪,正丈夫得意之秋,何以忽萌厭世之心?即據他遺囑看來,其中說話,也和他的行事多相矛盾。即使臨時發生為難情事,似也不致自殺地步。所以他的自殺,比之李純,更屬令人費解。實在可怪。據著者所聞,內中卻也含有曖昧性質。因相文有一愛妾,不曉和相文的什麽親人,有了不正行為,相文一時氣憤,出此下策。又想同是一死,何妨說得光明一點,於是又弄出這張遺囑,藉以遮羞顔而掩耳目。也有人說:“這張遺囑,並非相文親作,也和李純一般,出於旁人代筆的。”以在下愚見,不管他遺囑的真假,總之他肯為廉恥而自殊,究不失為負氣之人,在此廉恥道喪的時代,這等人,又豈易多得哪?謔而刻。
  相文既死,中央命馮師長玉祥代理督軍任務。玉祥為直係健將,較之相文闒茸,相去何啻霄壤?這一來,不消說,直係勢力,更要擴張得多。同時虎踞洛陽的吳子玉,卻又得了兩湖地盤,更有馳騁中原,澄清四海的奢願。原來王占元本一無賴之徒,在鄂七年,除晉督閻錫山外,要算他在位最久的了。從來說官久必富,何況王占元是專騖侵颳,不憚民怨的人,積聚之厚,更屬不可數計。我真不解他們要許多錢作什麽用?非但鄂省人民,恨之切骨,甚至他所倚為長城的部屬將校,以至全體士兵,也都積欠軍餉,怨聲載道。占元耳目甚長,信息很靈,也知自己犯了衆怒,恐怕中央加罪,那時部下既不用命,紳商群起而攻,不但勢位難保,還恐多年體面,剝削淨盡,再四思維,衹有聯絡實力領袖,互為聲援,既令軍民側目,又不怕政府見罪。論眼前勢力最大者,關外莫如張,北方惟有曹,為利便之計,聯張又不如交曹,好在天津會議,正在開幕,曹、張二人,均在天津,因亦不憚修阻,親自到津,加入議團。對張則暗送秋波,對曹尤密切勾結。足見大纔,佩服,佩服。又見曹錕部下惟吳子玉最是英雄,不啻曹之靈魂,於是對於子玉尤格外巴結,竭意逢迎。此番卻上當了。三人之中,惟吳子玉眼光最遠,識見最高。況平日聽得人說,王督如何貪酷,如何不法,心中早就瞧他不起。又且本人方有遠圖,未得根據,武漢居天下之中,可以控製南北,震懾東西,本來暗暗盤算,想逐占元自代。所以吳、王兩方,萬無聯結之可能。偏這占元昏天黑地,還當他是好朋友,用盡方法,和他拉攏。吳氏自然不肯和他破臉,見曹、張二人,都受他牢籠,自己也落得假作癡呆,佯示親善。這一來,把個王占元喜歡得無可不可,於是放大了膽子,跟着曹、張,一同入京,天天嚮總統和財部兩處聒噪,逼討欠餉六百萬。他這用意,一是為錢,一則表示自己威力,免得中央瞧他不起,也是一種先發製人之計。果不其然,政府給他逼得無法可施,衹得勉勉強強,挖肉補瘡的籌給三百萬元。占元方纔欣欣得意的,出京回鄂。且慢歡喜,未卜是禍是福哩。正是:
  爬得高,跌得重。心越狠,命越窮。
  人生不知足,得隴又望蜀。飯蔬食飲水,樂亦在其中。
  未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
  莊子有言,山木自寇,旁火自煎,象有齒以焚其身,多積聚者每受纍,吾真不解今之武人,往往積資千萬而不饜,甚至死於財,敗於利者,踵趾相接,而莫肯藉鑒前車,人責其貪,我則深嘆其拙矣。本回以莫始,以王終,同為失敗之軍閥,一則尚能得人原諒,一則全國欲殺。得人緣者,雖仇敵且為之佽助,至全國欲殺,則雖擁厚財,亦正不知命在何時耳。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歷朝通俗演義 In the past dynasties earthliness fictionalized history
第一回 揭大綱全書開始 乘巨變故老重來
第二回 黎都督復函拒使 吳軍統被刺喪元第三回 奉密令馮國璋逞威 舉總統孫中山就職
第四回 復民權南京開幕 抗和議北伐興師第五回 彭傢珍狙擊宗社黨 段祺瑞倡率請願團
第六回 許優待全院集議 允退位民國造成第七回 請瓜代再開選舉會 迓專使特闢正陽門
第八回 變生不測蔡使遭驚 喜如所期袁公就任第九回 袁總統宣佈約法 唐首輔組織閣員
第十回 踐夙約一方解職  藉外債四國違言第十一回 商墊款熊秉三受謗 拒副署唐少川失蹤
第十二回 組政黨笑評新總理 嗾軍人脅迫衆議員第十三回 統中華釐訂法規 徵西藏欣聞捷報
第十四回 張振武赴京伏法 黎宋卿通電辨誣第十五回 孫黃並至協定政綱 陸趙遞更又易總理
第十六回 祝國慶全體臚歡 竊帝號外蒙抗命第十七回 示協約驚走梁如浩 議外交忙煞陸子欣
第十八回 憂中憂英使索復文 病上病清後歸冥籙第十九回 競選舉黨人滋鬧 斥時政演說招尤
第二十回 宋教仁中彈捐軀 應桂馨泄謀拘案第二十一回 訊兇犯直言對簿 延律師辯訟盈庭
第二十二回 案情畢現幾達千言 宿將暴亡又弱一個第二十三回 開國會舉行盛典 違約法擅簽合同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