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年 柏楊白話版《資治通鑒》:戰國時代   》 公元前三○七年 甲寅      柏楊 Bai Yang

  (圖略)
  1 秦王國 (首都鹹陽【陝西省鹹陽市】)遠征軍統帥甘茂包圍韓王國(首都新鄭【河南省新鄭縣】)宜陽(河南省宜陽縣),猛攻五個月,不能攻破。果然,宰相嬴疾、公孫奭,說出種種理由,認為宜陽是一個陷阱,會給秦王國帶來災難。秦王(二任武王)嬴蕩心情不安,下令召回甘茂,打算撤軍。甘茂不做任何辯解,衹回報一句:“息壤(今地不詳)在
  那裏。”嬴蕩大悟說:“我當然記得息壤的誓言。”遂即大量增派援軍,甘茂得到生力軍後,再發動猛攻,殺六萬人,占領宜陽。韓王國派宰相公仲侈前往秦王國,請求締結和約。
  2 秦王嬴蕩喜歡跟人角力,厚愛勇士。任鄙、烏獲、孟說,都以力大無窮,位至高官。
  八月,嬴蕩與孟說做舉鼎遊戲,鼎十分沉重,嬴蕩勉強舉起,力竭精盡,血管爆裂,當場倒斃。秦王國政府立即屠殺孟說傢族。嬴蕩沒有兒子,異母老弟嬴稷,當時正在燕王國(首都薊城【北京市】)當人質,秦政府派人迎接他回國繼位(三任),是為昭襄王。(關於嬴蕩之死,原文敘述不詳。秦王國政府無鼎,是以舉鼎不在秦王國,而在洛陽。《史記》:甘茂占領宜陽【河陽省宜陽縣】後,“三川”【大洛陽地區】已通,嬴蕩遂到洛陽【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拜會周王【四十三任赧王】姬延,參觀傳國之寶的九鼎,年少氣盛,釀成慘劇。)嬴稷的母親芈八子,是楚王國(首都郢都【湖北省江陵縣】)的女兒,即所謂宣太後。
  3 趙國(首府邯鄲【河北省邯鄲市】)國君(六任)趙雍,計劃徵服中山王國(首都顧城【河北省定州市】),經過房子(河北省高邑縣),直抵代邑(河北省蔚縣),再北到無窮(今地不詳),西到黃河,攀登黃華山頂(今地不詳),跟肥義討論“鬍服騎射”方案(戰國時代,華人寬袍大袖,不但浪費資源,行動也不方便,在戰場上拖泥帶水,等於自殺。當時作戰,仍以戰車為主,車用馬牽引,車上載戰士,運轉遲鈍,無論追擊或逃跑,都不靈活。趙雍主張改穿鬍人部落戰士們穿的短衣窄袖,拋棄戰車,改乘戰馬,近則用刀槍,遠則用弓箭,這是戰術上一項空前突破。但基於社會的惰性,趙雍不得不謹慎從事),趙雍說:“頑劣之輩會嘲笑,賢明的人會明白。即令全世界都反對,北方鬍部落(內蒙古西遼河上遊)的土地和中山王國,我一定奪取到手。”於是積極準備。
  貴族們果然反對,趙雍的叔父趙成,更宣稱病情沉重,在傢躺床,拒絶參加中央政府會議。趙雍派人嚮他解釋說:“在傢當然聽命尊長,可是在國則必須聽命領袖。現在,我已經改穿鬍服,衹叔父大人不肯更換,恐怕天下人對你提出指責。治國有常法,總以人民福利為第一優先。政治有常規,總以貫徹命令為成功要件。明顯的善政,連最卑賤的人士都會瞭解,但要想徹底執行,必須居高位的人先行遵守。我想仰仗叔父大人的領導,來完成鬍服騎射的劃時代的改革。”趙成說:“我聽說過:中國是聰明才智人士最喜愛的地方、詩書禮樂最講究的地方、遠方外國最嚮往的地方、鬍人部落最羨慕的地方。而今大王突然拋棄一切,去效法鬍人,穿他們的衣服,違背古代的風俗習慣,已激起廣大人民的反感,願大王三思。”使節回報,趙雍親自去趙成傢拜訪,說:“我們趙國,東有齊王國(首都臨淄【山東省淄博市東臨淄鎮】)和中山王國,北有燕王國和東鬍部落(內蒙古西遼河上遊),西有樓煩部落(山西省北部管涔山)和秦王國及韓王國的邊界。我們的邊防部隊,仍使用傳統武器,缺乏現代化裝備,一旦敵人發動攻擊,如何防禦得住?從前,中山王國仗恃後臺老闆齊王國撐腰,侵略我們土地,捕捉我們人民,决河水灌鄗城(河北省柏鄉縣北),如果沒有上帝保佑,鄗城可能失守,先祖們認為是最大的羞辱。我之所以改變服裝,更新戰備,衹不過為了準備四境應變,報中山王國之仇。叔父大人卻堅决維持固有傳統,忘了鄗城丟醜,大出我的意料。”趙成悚然接受。第二天,趙成穿鬍服上朝。於是,趙雍下令全國人民拋棄長袍寬袖,改穿鬍服;淘汰戰車,改習騎馬射箭。
  柏楊曰:
  趙國自鬍服騎射後,國力陡增,成為戰國時代後期唯一可以跟秦王國對抗的強權,如果不是錯用了趙括(參考前二六○年),秦王國不可能東進。然而,利益這麽明顯的一項改革,而又不傷害任何人的既得利益,都這麽睏難。停滯的力量,似乎永遠超過進步的力量,正是中國人苦難的源頭。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凡 例柏楊序(1)柏楊序(2)柏楊再序
趙頊序司馬光進呈《資治通鑒》表《戰國時代》導讀公元前五世紀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1)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2)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3)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4)
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5)公元前四○三年 戊寅(6)公元前四○二年 己卯公元前四○一年 庚辰
公元前四世紀公元前四○○年 辛巳公元前三九九年 壬午公元前三九七年 甲申
公元前三九六年 乙酉公元前三九四年 丁亥公元前三九三年 戊子公元前三九二年 己醜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