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哲学思考 》 周國平自選集 》
樹下的老人
周國平 Zhou Guoping
十年前,劉彥把他的好幾幅油畫帶到我傢裏,像舉辦一個小型畫展似的擺開。他 讓我從中挑選一幅。我站在這幅畫前面挪不開腳步了。從此以後,這幅畫就始終伴隨着我, 我相信它將一直伴隨我走完人生的旅程。 我對這幅畫情有獨鐘,不僅僅是因為它畫得好。劉彥的風景畫都畫得非常好。可是看見這幅 畫,我仿佛看見了一種啓示,知道了我的人生之路正在通往何處,因此而感到踏實。 畫面上是一小片樹林,那些樹是無名的,看不出它們的種屬,也許衹是一些普通的樹吧。在 樹木之間,可以看見若幹木屋、木籬笆、小土路,也都很普通。畫的左下方,一個人坐在樹 下,他的身影與一截木籬笆以及木籬笆前的那一叢灌木幾乎融為一體。所有的植物都充滿着 動感,好像能夠看見生命的液汁在其中噴涌、流淌、沸騰,使人不由得想到凡·高的畫風。 然而,與凡·高不同的是,畫的整體效果卻顯示為一種肅穆的寧靜。劉彥似乎在用這幅畫嚮 我們證明,生命的熱烈與自然的靜謐並不矛盾,讓一切生命按照自己的節律自由地生長,結 果便是和平。 樹下的那個人是誰?他微低着頭,一頂小小的圓檐帽遮住了他的臉,而他身上的那件長袍樸 素如農裝,寬大如古希臘服。那麽,他是一個農夫,抑或是一位哲人?也許兩者都是,是一 個思考着世界之底藴的農夫,一個種了一輩子莊稼的哲人?他坐在那裏是在做什麽,沉思, 回憶,休憩,或者衹是在打瞌睡?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便是他置身在塵囂之外,那塵囂或 者從未到來,或者已被他永遠拋在了身後。 後來劉彥告訴我,他的這幅畫有一個標題,叫做"樹下的老人"。這就對了,一個老人,不 過這個老人不像別的老人那樣因為行將死亡而格外戀世或厭世,不,他與那個被人戀或厭的 世界不再有關係了,他的老境已經自成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一切塵世的辛勞都已經消 逝,一切超驗的追問也都已經平息。他走過了許多滄桑,走到了一棵樹下,自己也成了一棵 樹。現在他衹是和周圍的那些樹一樣,回到了單純的生命。他不再言說但也不是沉默,他的 語言和沉默都匯入了樹葉的簌簌聲。不錯,他是孤獨的,看來不像有親人的陪伴,但這孤獨 已經無須傾訴。一棵樹是用不着嚮別的樹傾訴孤獨的。如果說他的孤獨曾經被切割、攪擾和 剝奪,那麽現在是完整地收復了,這完整的孤獨是充實和圓滿,是了無牽挂的歸宿。他因此 而空靈了,難怪衣帽下空空如也,整個兒衹是一種氣息,一種流轉在萬物之中的氣息。所以 ,這裏不再有死亡,不再有時間,也不再有老年。 也許我的解讀完全是誤讀,那有什麽要緊呢?我衹是想讓劉彥知道,他的風景油畫是多麽耐 人尋味。我的直覺告訴我,這是一種最適合於他的天性的藝術,他的內在的激情在其中找到 了庇護,得以完好無損地呈現為思想,呈現為超越思想的寧靜。風景油畫屬於他的創作的早 期階段,但我不無理由地相信,他遲早將回到這裏,猶如那個老人回到樹下,猶如一個被迫 出外謀生的遊子回到自己朝思暮念的傢園。 19986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海南出版社 |
|
|
| 自選集序 | 詩人的執著和超脫(1) | 詩人的執著和超脫(2) | 幸福的悖論(1) | | 幸福的悖論(2) | 幸福的悖論(3) |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1) |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2) | | 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3) | 活着寫作是多麽美好(1) | 活着寫作是多麽美好(2) | 活着寫作是多麽美好(3) | | 女性拯救人類 | 我的傢園在理論和學術之外 | 人與書之間 | 睏惑與坦然 | | 尋求智慧的人生 | 在義與利之外 | 性愛五題(1) | 性愛五題(2) | | 旅+遊=旅遊? | 藝術·技術·魔術 | 從擠車說到上海不是傢 | 愛書傢的樂趣(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