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典 》 三國志通俗演義嘉靖壬午本 》
捲之十三: 趙雲截江奪幼主
羅貫中 Luo Guanzhong
建安十七年,歲在壬辰,春正月。劉玄德與益州牧劉璋大會於涪城。二人相見,盡訴兄弟之情,廣設筵會,犒勞三軍,終日盡歡。龐統引法正說玄德:“就席間將劉璋殺之,西川不勞張弓衹箭而定矣。”玄德曰:“初入蜀中,恩信未立,此事决不可行。”龐統再三說之,玄德略無相從之意思。次日,宴於城中,二人細敘衷麯,如同一母所生。酒至半酣,龐統與法正商議曰:“事在掌握之中,由不得主公了。”便教魏延舞劍,暗囑咐“下手”。延拔劍曰:“筵間無樂,願舞劍為戲。”龐統便喚衆武士入,到於堂中,衹待魏延下手。劉璋手下諸將見魏延舞劍,劉璋更見階下武士手按刀靶,直視堂上,從事張任掣劍亦舞曰:“舞劍必須有對,某願伴之。”二人對舞。張任目視玄德,統用目回顧劉封,封拔劍亦舞入。劉璝、泠苞、鄧賢各掣劍出曰:“我等當群舞,以助一笑。”玄德大驚,掣左右所佩之劍,立於席上曰:“吾兄弟乃漢室宗親,相逢痛飲,並無疑忌。又非鴻門會上,何用舞劍而為亂乎?不棄劍者立斬之!”劉璋亦叱曰:“兄弟相聚,何必帶刀?”盡命去之。衆皆紛然下堂。筵間盡去兵器。玄德喚諸將士上堂,以酒賜之。玄德曰:“吾弟兄同宗骨血,共議大事,豈有二心?汝等勿驚疑。”諸將皆頓首再拜。劉璋抱玄德泣曰:“吾兄之恩,誓不敢忘!”共歡飲至晚而散。玄德歸寨,深責龐統,曰:“吾以仁義躬行天下,安忍為此?汝勿復言!”二人嗟嘆不已。
卻說劉璋歸寨,劉璝等曰:“主公見今日席上光景乎?不如早回,免生後患。劉璋曰:“吾兄劉玄德,非比他人也。”衆將曰:“雖玄德無此心,手下之士皆欲吞併西川,以圖富貴之意。”璋曰:“汝等無復以言間吾兄弟之情。”遂皆不聽。二人歡飲百餘日,並無猜疑。忽報張魯兵、犯葭萌關。劉璋便請玄德行。玄德慨然諾之,遂引本部兵往葭萌關去了。衆將勸劉璋令大將緊守各處關隘,以防玄德兵變。初時不從,後命蜀中名將白水都督楊懷、高沛二人,守把涪水關。劉璋自回成都。比及玄德到葭萌關,嚴禁軍士,廣施恩惠,以收民心。
卻說有人報知吳候,吳侯與文武商議。權曰:“當初吾欲與劉玄德一同收川,誰想今日背了吾,自去取之,當復如何?”顧雍進曰:“劉備分兵遠涉山險而去,未易往還。何不差一軍先截川口,斷其歸路,後盡起東吳之兵,一鼓而下,可得荊、襄矣。”權曰:“此計大妙!”便要起兵,忽屏風後一人大喝而出曰:“進此計者,可斬之!欲害吾女之命!”衆大驚,視之,乃吳夫人也。夫人怒曰:“吾一生惟有此女,嫁與劉備,見在荊州。若是動兵,吾女性命如何!”叱孫孫權曰:“汝掌父兄之業,坐領八十一州,尚自不足,顧小利不念骨血。”孫權喏喏連聲答曰:“老母之訓,豈敢有違!”遂退文武。吳夫人深恨顧雍。孫權立於軒下,自思:“此機會一失,再幾時一遇?”沉吟之間,不覺張昭立於面前,問曰:“主公何憂?”孫權曰:“正思適間之事。”昭曰:“極易也:先差一人,衹帶五百軍,扮作商人,潛入荊州,下一封密書與夫人,衹說國太病危,欲囑後事,取夫人星夜回還。玄德平生衹有一子,就帶回國。那時玄德定把荊州來換阿鬥。如其不睦,一任動兵,何礙於是?”權曰:“此計大妙!吾有一人,姓周,名善,力能舉鼎,有膽量。自幼穿房入戶,多隨吾兄。可以命之。”昭曰:“切勿漏泄。衹此便令起行。”
於是密遣周善,將五百人,分作五船,扮為商人於中。更詐修國書,以備盤詰;船內暗藏兵器。周善取荊州水路而來。船泊江邊,周善自入荊州,令門吏報孫夫人。夫人喚周善入。呈上密書。夫人見說國太病危,灑淚動問。周善拜訴曰:“國太好生病重,旦夕衹是想念夫人。倘去得遲,恐不相見。就教夫人帶阿鬥去見一面。”夫人曰:“須是使人往南郡教軍師知會,方可以行。”周善曰:“若軍師回言道,須待主公使人回報方許下船,如之奈何?”夫人曰:“若不辭而去,恐有阻當。”周善曰:“大江之中,已準備下船衹。衹今便請夫人上車出城。”孫夫人聽知母病危急,如何不慌,便將七歲孩子阿鬥藏在車上;隨行緊要帶三十餘人,各跨刀劍上馬離荊州城,便來江邊上船。府中人欲報時,孫夫人已到沙頭鎮,入在船中了。
衹聽得岸上有數人大叫:“且休開船,容與夫人餞行!”船上人視之,乃常山趙子竜。原來巡哨方回,聽得這個消息,吃了一驚,衹帶四五騎,旋風般沿江趕來。周善手執長戈,喝令軍士一齊開船,各將軍器出來,擺列在船上。況兼風順水急,隨流而去。趙雲沿江趕叫:“任從夫人去。衹有一句話拜稟。”周善道:“汝是何人,敢當主母!”趙雲不答,沿江趕到十餘裏,灘半斜纜一隻漁船。趙雲棄馬執槍,跳上漁船。衹兩人駕船前來,前來取吳大船上去。周善教軍士放箭,趙雲以槍撥之,紛紛落水。離大船懸隔丈餘,吳兵用槍亂刺,不能得進。趙雲棄槍在小船上,掣所佩青釭劍在手,分開槍搠,望吳船涌身一跳,早登大船。吳兵盡皆驚倒。後有詩曰:
昔年救主在當陽,今日飛身嚮大江。船上吳兵皆膽落,趙雲英勇世無雙!
又詩曰:
可愛常山趙子竜,當陽救主顯英雄。昔時懷內藏真命,今日江心立大功。
孫氏威權渾挫滅,張昭謀略已成空。兩番遇險依洪福,四十餘年王蜀中。
趙雲上船,吳兵盡退於後梢。趙雲入艙中,見夫人抱阿鬥於懷中。夫人喝:“趙雲何故無禮!”雲插劍聲喏曰:“主母何故不令軍師知而便行?”夫人曰:“我母親病在危篤,無暇報知。”雲曰:“主母探病,何故帶小主人去?”夫人曰:“阿鬥是吾子,留在荊州,無人看覷。”雲曰:“主母差矣。主人一生衹有這點骨血,小將在當陽長坂坡百萬軍中抱出。今日暗抱將去,此何理也?”夫人怒曰:“量汝衹是帳下一武夫,安敢管我傢事!”趙雲曰:“夫人要去,留下小主人。”夫人喝曰:“汝半路輒入船中,必有反意!”雲曰:“縱然萬死,亦不敢放夫人去。”夫人喝侍婢嚮前揪捽,被趙雲推倒,就懷中奪了阿鬥,抱出船頭上,欲要傍岸,又無副手;欲要行兇,又恐礙於道理,進退不得。夫人喝侍婢奪阿鬥,趙雲一手抱定太子,一手仗劍,人不敢近。周善在後梢挾住舵,放船下水。風順水急,船望中流而去。趙雲孤掌難鳴,衹護得阿鬥,豈能移舟傍岸?
事在危急,下流頭港內一字兒使出十餘衹船來,船上磨旗擂鼓。趙雲自思:“今番中了東吳之計!”當頭船上一員大將,手執長矛,高聲大叫:“留下侄兒去!”乃是燕人張飛。原來巡哨聽得這個消息,在油江夾口正撞吳船,慌忙截住。吳兵亂了手腳,張飛提劍跳上吳船。周善見張飛上船,提刀來迎,手起被張飛一劍砍倒,提頭擲於孫夫人前。夫人大驚曰:“叔叔何故太無禮?”張飛曰:“嫂嫂不以俺哥哥為重,私自歸傢,是何道理?”夫人曰:“我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報,須誤了我大事。若你不放我回去,情願投江而死!”言訖欲跳。張飛與趙雲商議:“若逼死此人,非為臣下之道。衹護阿鬥過船。”遂與孫夫人曰:“俺哥哥大漢皇叔,也不辱沒嫂嫂。今日相別,若思哥哥恩義,早早回來。”兩人辭別畢,張飛抱阿鬥自與趙雲回船,放孫夫人五衹船去了。後有詩曰:
長坂橋邊怒氣騰,倒流煙水退曹兵。今朝江上扶危主,青史應題萬載名。
不說孫夫人回國。衹說張飛,趙雲奪阿鬥,歡喜回船。行不數裏,孔明引大隊船衹,接見張飛,趙雲並阿鬥,四人並船而歸。軍師申文書往葭萌關,教玄德知會。
卻說孫夫人回見母親,說張飛、趙雲殺了周善,截江奪了阿鬥。孫權大怒曰:“今吾妹已歸,與彼不親,殺周善之仇,如何不報!”喚集文武商議,起大軍與劉備誓不兩立,來取荊州。未知如何?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前言 | 序 | 引 | 三國志宗僚 | 捲之一: 祭天地桃園結義 | 劉玄德斬寇立功 | 安喜張飛鞭督郵 | 何進謀殺十常侍 | 董卓議立陳留王 | 呂布刺殺丁建陽 | 廢漢君董卓弄權 | 曹孟德謀殺董卓 | 曹操起兵伐董卓 | 虎牢關三戰呂布 | 捲之二: 董卓火燒長樂宮 | 袁紹孫堅奪玉璽 | 趙子竜磐河大戰 | 孫堅跨江戰劉表 | 司徒王允說貂蟬 | 鳳儀亭布戲貂蟬 | 王允授計誅董卓 | 李傕郭汜寇長安 | 李傕郭汜殺樊稠 | 曹操興兵報父仇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