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細述金瓶梅 》
三 專著文集(2)
楊鴻儒 Yang Hongru
1978年2月
《金瓶梅的藝術》 這是一部專論集,孫述宇撰。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於1978年2月出版。作者係香港中文大學教授,該書重在探討《金瓶梅》的藝術成就,內容是:(一)國人忽略了的小說;(二)各種真假缺點;(三)寫實藝術;(四)活力的表現,幾個小妓女;(五)應伯爵;(六)諷刺藝術,《儒林外史》的先河;(七)宋惠蓮,表裏之別;(八)德行,吳月娘和武鬆;(九)癡愛,李瓶兒;(十)嗔惡,潘金蓮;(十一)龐春梅,《金瓶梅》的命名;(十二)西門慶,貪欲與淫心;(十三)平凡人的宗教結局。
1979年4月
《金瓶梅探原》 這是一部論著。臺北師範大學教授魏子云撰。臺灣巨流圖書公司1979年4月出版。全書根據現有資料,論述了《金瓶梅詞話》的作者、《金瓶梅詞話》的成書年代、袁中郎與《金瓶梅》、袁小修與《金瓶梅》、瀋德符與《金瓶梅》、袁中郎《觴政》之作、論明代的《金瓶梅》史料、《水滸傳》與《金瓶梅詞話》、《玉嬌李——我國文學史上的幸運兒》、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的敘跋,論《金瓶梅》的版本及其他等問題,前有“端引”和“序”,後有“補述”及“參考書目”。這是作者研究《金瓶梅》第一本專著,重點在探討《金瓶梅》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問題。經過較為詳盡的考證,論定《金瓶梅詞話》是小說的初刻本,糾正了吳晗、鄭振鐸、魯迅等人的“金瓶梅初版於萬歷三十八年”的誤說;否定了前輩學者們的“作者必山東人”的臆測和成書於嘉靖時代的舊說。由小說中的語言、飲食、生活、風俗以及習尚等,持斷作者乃江南人。
1980年
《金瓶梅的問世與演變》 這是一部專業論著。由臺北師範大學教授魏子云撰,臺灣時報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0年出版。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是問題的研判,下編是證見的推斷”(《弁言》)。
作者在20世紀30年代吳晗與鄭振鐸開拓的《金瓶梅》研究道路上,尋找證言,經過詳盡的考證,推譯出“兩種《金瓶梅》說”和“政治諷喻”說。前者是指現存的《金瓶梅詞話》是明泰昌和天啓年間的改寫本,在它之前,還有一部《金瓶梅》的原刻本,然細情未知;作者乃說《金瓶梅》的原刻本,是一部有關“政治諷喻”的小說,這在第一回中的情節上留下了相當明顯的痕跡。當時無人敢於刻印,故有人據其改寫,大量刪削有關“政治諷喻”的情節而成《詞話本》。在小說的作者問題上,本書從否定“王世貞”作的舊說出發,較詳盡地論證了這一傳說的由來和發展,廓清了“嘉靖說”的不合理性,並推翻了歷來認為《金瓶梅》的作者是山東人的成說,提出了江南人和“瀋德符”說,因而在《金瓶梅》的研究上大大邁進一步,影響頗大。
1980年10月
《金瓶梅考證》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第一部較係統研究《金瓶梅》的專著,由天津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朱星撰。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0年10月出版。全書對《金瓶梅》的作者、版本、思想內容、藝術特點,與《紅樓夢》的關係、歷史地位等均有所論證。
這一部論著是新中國建立後第一部《金瓶梅》的研究專著,第一部由大陸出版的論著,因此對現實社會影響頗大。但由於當時受到種種歷史條件的限製,此書存在的問題亦不少。
1980年12月
《金瓶梅詞話註釋》 這是一部詮釋性的論著,由臺北師範大學教授魏子云撰。臺灣增爾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0年12月出版。全書認《金瓶梅詞話》回目為題,逐一詮釋有關於字、詞彙、句、詩詞、名物、典章、風俗、職官、俚語、飲食、服飾等,近三千條。其中雖有一些臆測失誤之辭,但整體來說,內容豐富,足資參考,對於初讀《金瓶梅》甚有裨益。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重印出版,對該書曾有“少量地刪削了一些不必要的條目”。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千古一奇梅 |
|
|
序 言 | 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1) | 一 關於《金瓶梅》創作之傳說(2)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1)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2) | 二 《金瓶梅》是一部偉大的寫實小說(3)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1)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2)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3) | 三 新中國成立後《金瓶梅》之際遇(4) | 四 《金瓶梅》是比較難以研究的小說 | 一 版本流傳(1) | 一 版本流傳(2) | 一 版本流傳(3) | 二 作者之謎(1) | 二 作者之謎(2) | 二 作者之謎(3) | 二 作者之謎(4) | 二 作者之謎(5) | 一 西門慶 | 二 潘金蓮(1) | 二 潘金蓮(2) | 三 李瓶兒(1) | 三 李瓶兒(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