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评传 》 展示童話大師真實生活:安徒生傳 》
童話故事從哪裏來?(1)
詹斯·安徒生 Jens Andersen
“所有文學都源於民間詩歌”,安徒生在1868年寫道。通過這句話,安徒生的目的在於強調,對於隱藏在那些農民和城裏窮人流傳下來的故事、傳說、神話和傳統背後的那個神奇世界,他給予了極大的尊重———這些故事往往與各種各樣的迷信和超自然力量聯繫在一起。在這裏,我們終於看到,對於安徒生在40年間所創作的大量童話小說和故事,它就是那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衹要有意識地去傾聽,再加上足夠的耐心,任何人都可以在自然界中尋覓到這樣一種獨特的精神和聲音。在童話《一個人能想到什麽》中,聰明的老奶奶告訴正在刻苦讀書、希望能在復活節前成為作傢的年輕城裏人,詩衹能來源於自然本身———如果你能感覺到它:“衹要你能用語言表達出來,就可以有無數的東西作為自己的主題。無論是花草樹木還是農田裏的莊稼,無論急流還是靜水,你都可以找到寫作的素材,但是你一定要理解它,知道怎樣去抓住一束陽光。”
這同樣也是安徒生在年老時經常說的話,安徒生在勞堪普莊園做客的時候,他的一個崇拜者問道:“安徒生教授,您的思想到底來自於何處呢?”作傢答道:“哦,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在一個大晴天出去玩的話,可能隨便會坐在一棵山楂樹下,你也許碰巧就會有同樣的想法;唯一不同的是,你的想法是你的,而我寫下的東西,也衹能是我的想法。”
早在兒時的時候,安徒生在媽媽擠牛奶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汲取這些古老的民間故事和神話了。他聽過很多故事。最初,做鞋匠的父親就常常在傢中為自己的兒子大聲朗讀《一千零一夜》。這個富有想象力的男孩還經常和母親到菲英島的農田,在收穫的季節,田間壟頭到處都是故事大王。晚上,女人和孩子們聚在𠔌倉裏,這時,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終於明白了,當你講故事的時候,50個年齡各異的人圍在你的身邊,聚精會神地聆聽着你的每一個詞,那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在1837年出版的第三本書《講給孩子們聽的童話故事》裏,安徒生在序言中寫道,所有這些民間故事依然清清楚楚地留在自己已經成熟的想象裏,現在,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故事大王,但這些故事卻由此而變得更加清晰,更加深刻。“我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敘述這些故事,我會對這些故事隨心所欲地進行我認為合適的調整,衹有這樣,才能讓這些已經褪色的情景重新在我的想象中煥發活力。”
在他的文學創作生涯裏,安徒生對於文學作品的所有權問題一直不以為然,他很少會考慮一首詩的主題思想、一個戲劇片斷或是一篇童話故事的來源是否源於其它作傢。小的時候,如果他想演一部戲,他會把書中的整個場面“藉到”自己的戲中。在1821年到1822年期間,作為哥本哈根的一位年輕作傢,安徒生曾經藉鑒亞當?奧倫施拉格、詹斯?巴格森和B*9郾S*9郾英吉曼等人的著作,並對他們的文學思想加以拓展。對於浪漫主義藝術傢來說,這是一種很普遍的做法。安徒生在第一部小說《徒步之旅》中,就在分散的敘事過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德國浪漫文學。同樣,在創作於19世紀30年代的3部芭蕾舞歌劇中的兩部,則是改編於馬薩、莫西、伯亞及其它作傢的作品。安徒生在以後的創作生涯中一直延續着這種方式———把別人的故事拼湊在一起,從國外小說、短故事和戲劇中截取自己認為適當的片斷,換句話說,衹要他認為能激發自己的靈感,他就會這樣做。而且他常常認為,把時間和精力花費在扉頁和腳註上提註其它作傢的名字,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沒有人認為這是犯罪。一方面,著作權法在19世紀初還不存在。除此之外,也沒有任何人比浪漫主義作傢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更清楚,任何一種藝術總是需要依靠其它藝術,所有的文學作品,不管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是在其它文學作品的影響下或是與其對立中完成的。對於童話故事流派來說,這一點更為突出。因為它的起源和存在基礎就是古人以口頭形式復述的故事和傳說。這些故事就像遊牧一樣,從一種文化蔓延傳到另一種文化,而每一次復述或是改編,故事的內容都會出現變化和更新。按照這種口頭講述的傳統,任何人都無權說自己對某一件文學作品擁有所有權。每個人都可以利用這件作品,正像任何一個的作傢都可以相互藉鑒,相互啓發。1870年,喬治?布蘭迪斯在一篇評價漢斯?剋裏斯蒂安?安徒生童話故事的文章中說道:“當然,一種完全裸露、毫無掩飾的思想不可能寫作;但是,如果沒有這種思想及其所推動的文字,任何一個作傢都不可能去創作。”
每當安徒生身處豪華的莊園,坐在漂亮的圖書館裏如饑似渴地讀書時,他當然知道應該如何利用自己在書中遇到的好想法。在環遊歐洲的時候,安徒生也會把戲院中所見所聞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憑藉着無處不在的想象力,在當時公開發行的所有文學作品中,其中的任何篇章都可能成為他使用的對象,因此,裁剪、抄寫、剪切和粘貼成為他不可缺少的創作方式。他經常藉鑒近期和以往文學作品的元素,並把這些要素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這些元素往往在他的作品中體現出一種準詩詞的功能,尤其是在他的小說中,表現為一種針對當時藝術作品的直接或間接引語。安徒生也清晰地意識到,無論是他本人的作品,還是世界文學中的其它“經典作品”,在很大程度上都源於其它作傢作品的啓發,有的時候甚至是毫無羞恥的剽竊。這一點在安徒生的第一部小說《徒步之旅》中,體現得十分清楚。年輕的主人公和作傢,東抄一段,西藉一段,便攢成了自己的傑作,原來的作品已經被作傢殘忍地肢解,在作傢的身後留下了鮮血淋淋的足跡,原本的經典之作已經支離破碎,猶如被肢解的屍體散落在地上。他眼看着3架靈車經過面前,靈車裏擠滿了已經沒有了腿、胳膊或是眼睛的作品:
陈雪松,刘寅龙 編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九州出版社 |
|
|
丹麥親王寫的序言 | 前言(1) | 前言(2) | 英文版前言 | 目錄 | 真正的野蠻人(1) | 真正的野蠻人(2) | 真正的野蠻人(3) | 自然之子(1) | 自然之子(2) | 自然之子(3) | 擁有天賦需要勇氣(1) | 擁有天賦需要勇氣(2) | 擁有天賦需要勇氣(3) | 舞蹈學生(1) | 舞蹈學生(2) | 舞蹈學生(3) | 舞蹈學生(4) | 邁入黃金時代(1) | 邁入黃金時代(2) | 邁入黃金時代(3) | 邁入黃金時代(4) | 安徒生的處女作(1) | 安徒生的處女作(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