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 十六、柳永(7)      Min Zeping

  晏殊的《珠玉集》,正如其词集名字所显示的那样,自有一种富贵气象,好尚高雅,追求脱俗,即使在歌筵酒席、花间尊前,偶而即兴挥毫,主题不离男女离情相思,也往往有所寄托。而由于柳永长期沦落市井,流连坊曲,经常混迹于歌楼妓馆,难免受市井文化影响,把市井人物的情思欲念,生动活泼的俗语俚辞,大量运用于词中,他又经常应歌妓的约请作词,供歌妓在茶坊酒馆、勾栏瓦肆里为市民大众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而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情事。
  在高雅的士大夫看来,柳永的词格调自然不高。北宋以来,柳永因此屡屡遭到抨击。女词人李清照说柳永在音律上的造诣是深厚的,能够推陈出新,可惜语言俚俗,即“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王灼《碧鸡漫志》则以貌似中允的口吻说:柳永的《乐章集》也有写得不错的地方,如叙事完整,有首有位,偶尔也会冒出一两句漂亮的语句,音律还算谐美。可惜它浅近卑俗,只有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尤其是没有文学修养的人才喜欢欣赏。总之,王灼先生说,柳永的词好比城郊的那些暴发户,虽然从村庄里搬了出来,住上了别墅,穿上了绫罗缎绸,可骨子里还是土财主,让人讨厌。
  清代以来,文人们对柳永渐渐不那么刻薄了——再怎么批评,也毕竟无法掩盖人家声名大噪的事实。刘熙载在《艺概》中就有些斟酌语句的味道,批评的话儿相当委婉含蓄,说柳永的词句明白如话,善于叙事,这些方面都超越了前人,唯有“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也就是说集子中胭脂的味道浓了一点,不能使人奋发向上。而纪昀等人干脆自居为通达之士,在《四库全书总目·乐章集提要》中,他们盖棺定论说,“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虽颇以俗为病,然好之者终不绝也。”到了今天,前人批评的缺点都成为了柳永的长处,所有的教科书以及研究专家一致认为正是这种俚俗、通俗乃至低俗,才赋予柳永词以崭新的时代特征,才使得他的词在下层人民中间广为流传,并且受到普遍欢迎。
  那些饱受争议并让柳永体验到冰火两重天的通俗、俚俗乃至低俗的词作究竟是怎样的呢?还是先看看晏殊点名批评的《定风波》: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拋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少年光阴虚过。
  这种主题在唐诗和北宋词中是习见的。情人远在他方,少妇独居,百无聊赖。春色恼人,情丝缠绵,她就埋怨对方的薄情,后悔不该让他远去,应该两个人厮守在一起。但少有诗词写得如此坦率直白,或者说这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女主人公心直口快,心有所思,便大胆吐露,语言明白如话,企盼要求也不高,不过是和心上人终日相伴,同享青春,共度岁月而已。但薄情郎杳无音信,让她怨恨、猜疑不已,她后悔没有把他管束起来,关在书房里,只给他纸和笔,只让他作诗填词,让他整天和自己在一起。女主人公的懊恼、悔恨与痴情,是坦荡荡的;她多情、泼辣甚至有些任性的形象是鲜明的;她所追求的人生理想,也非常直白,充满世俗人间情味。
  作者无意于意境的营造或气氛的酝酿,但求淋漓酣畅,肆意尽情,故用语不避浅俗艳丽,如“暖酥”、“腻云”、“无那”、“音书无个”、“早知恁么”、“伴伊坐”等等,均属市井社会中的日常生活用语。这首充满世俗情味的词,颇受青楼歌妓喜爱,自宋元以来,即传唱不绝。但是,用这样俚俗的语言,表达如此世俗的情思,把女子的言谈举止写得如此主动与热烈,颇让那些讲求温柔敦厚、提倡雅正隽永、偏好含蓄委婉的正统文人难以接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崇文书局
一、王维(1)一、王维(2)一、王维(3)一、王维(4)一、王维(5)一、王维(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