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饮料 》 上午咖啡下午茶 》
林林:茶詩四題(1)
賈平凹 Gu Pingao
通仙靈
1985年,我和袁鷹同志應邀訪日,知名的茶道雜志《淡交》主編臼井史朗先生,請著有《中國吃茶詩話》的竹內實先生和我們兩人出席吃茶座談會,竹內先生提出中國吃茶與神仙思想問題為座談項目之一,竹內先生對中日的茶文化、茶文學是有研究的。日本漢詩集《經國集》題為《和出雲巨太守茶歌》這首詩,最後兩句:“飲之無事臥白雲,應知仙氣日氛氳。”指出飲茶的功效樂趣,飄飄欲仙,可以臥白雲了。日本這種帶有仙氣的茶歌,是中國茶詩隨中國茶傳過去而受了影響。
唐代盧仝(自號玉川子)的茶詩《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是很有名的,歷代相傳,有人說“盧仝茶詩唱千年”,詩稍長一些,衹摘其有關的句子。他一連飲了七碗,前五各有功效。過後,說:“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接着便表示對采製茶葉的勞動者和廣大人民的疾苦的關心,批評為皇帝效勞不管人民死活監督製茶的官吏。詩曰:“山中群仙(指修貢茶的官吏)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風雨。安得知百萬億蒼生,命墮顛崖受苦辛。便從諫議問蒼生,到頭合得蘇息否?”據雲美國威廉·馬剋斯的《茶葉全書》,把“蓬萊山在何處”以下59字刪去,這就看不到盧仝欲乘清風上蓬萊仙境,也看不到他盼望勞動人民能得到休養生息了。
受盧仝茶詩的影響,蘇東坡寫了詠茶詞《水調歌頭》,也有“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又在《行香子》寫有“覺涼生兩腋清風”。楊萬裏《澹庵坐上觀顯上人分茶》(分茶又稱茶戲,使茶汁的紋脈,形成各種物象),寫有“紫微仙人烏角巾,喚我起看清風生”。黃山𠔌《滿庭芳》有“飲罷風生兩袖,醒魂到明月輪邊”。又用白雲來表現仙境,他的詩句是“竜焙東風魚眼湯,個中卻是白雲多”。清鄭板橋寄弟傢書,飲茶又聽吹笛,飄然離開塵世,寫着:“坐小閣上,烹竜鳳茶,燒夾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間仙境也。”從這些茶詩詞看來,不但酒中有仙,茶中也有仙了。不過這是文人、士大夫的飲茶情趣。如果農民在田間辛苦勞作,擦了汗水休息時,喝着大碗茶,當然也有樂趣,但這與盧仝“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捲。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嚮毛孔散”,同樣是汗,輕重不同,心態也不同。重慶茶座市民在那兒喝茶,擺龍門陣,當然也有樂趣,廣東茶座為市民飲茶吃點心,完成一頓愉快的早餐,當然也有樂趣,可是沒有到上述文人那樣的高,能夠兩腋起清風,要飛到蓬萊山、白雲鄉的仙境。
茶的比喻
茶葉最好是嫩芽的時候,唐宋的愛茶文人把這尖細的茶芽形狀,比做雀舌、鷹爪、鳳爪、鷹嘴,從靜的植物變成活的動物,這不是文字遊戲,是文學形象,引人入勝,這類的詩詞真多,下面列舉一些例句:
唐代劉禹錫詩句“添爐烹雀舌”之外,在《嘗茶》有“生采芳叢鷹嘴芽”。《西山蘭茗試茶歌》有“自傍花叢摘鷹嘴”。元稹有“山茗粉含鷹嘴嫩”。
宋代梅堯臣有“纖嫩如雀舌,煎烹此露芽”。
歐陽修稱贊雙井茶,有“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鳳爪”。雙井在江西省修水縣,黃山𠔌的故鄉,有人說雙井茶因黃山𠔌宣傳而出名。蘇東坡《水調歌頭》有“采取枝頭雀舌”,黃山𠔌有“更煎雙井蒼鷹爪”,楊萬裏有“半甌鷹爪中秋近”。清乾隆帝也愛飲茶,遊江南時節帶玉泉山的泉水去烹茶。他有《觀採茶作歌》,把雀鷹放在一起了:“傾筐雀舌還鷹爪。”其次,棟芽是一芽帶一片嫩葉,把芽叫槍叫旗,東坡有“槍旗爭戰”的比喻句。
茶葉做成茶餅時,宋徽宗在《大觀茶論》稱它做竜團鳳餅,也有叫做鳳團的,周邦彥《浣溪紗》有“閑碾鳳團銷短夢”。有人把茶餅比做“璧”,柳宗元有“圓方奇麗色,圭璧無纖瑕”。杜牧奉詔修貢茶到茶山,看茶工製成貢茶,寫有“牙香紫璧裁”。歐陽修詩句:“我有竜團古蒼璧,九竜泉深一百尺。”盧仝把它比做月,宋人跟着比做月,王禹稱有“香於九畹芳蘭氣,圓如三秋皓月輪”。蘇東坡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又有“明月來投玉川子,清風吹破武陵春”(明月指茶)。元代耶律楚材詩:“紅爐石鼎烹團月,一碗和羹吸碧霞。”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盧非易:苦東西,與好朋友分享(1) | 盧非易:苦東西,與好朋友分享(2)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1)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2) | 張耀:17世紀下半葉咖啡進入歐陸的歷史(3) | 陳丹燕:咖啡旅行(1) | 陳丹燕:咖啡旅行(2) | 陳丹燕:咖啡旅行(3) | 陳丹燕:咖啡旅行(4) | 陳丹燕:咖啡旅行(5) | 陳丹燕:咖啡旅行(6) | 陳丹燕:咖啡旅行(7) | 陳丹燕:咖啡旅行(8) | 陳丹燕:咖啡旅行(9) | 陳丹燕:咖啡旅行(10) | 陳丹燕:咖啡旅行(11) | 陳丹燕:咖啡旅行(12) | 陳丹燕:咖啡旅行(13) | 陳丹燕:咖啡旅行(14) | 陳丹燕:咖啡旅行(15) | 陳丹燕:咖啡旅行(16) | 韓承煥:咖啡之旅(1) | 韓承煥:咖啡之旅(2) | 韓承煥:咖啡之旅(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