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
鲍罗廷一家
赵嘉麟 Zhao Jialin
葛万青 Ge Moqing
1947年初夏的一天,李特特坐上电车,去看望鲍罗廷夫妇。由于在广播电台工作较忙,李特特已有一段时间没有去看望两位老人了。她站在车厢里,想象着鲍罗廷一见到自己的场景——肯定又是说:“噢,我的中国孙女又来了!”
鲍罗廷家是个非常开朗、民主、活泼的家庭。鲍罗廷夫妇有两个儿子:长子弗雷德,次子诺尔曼。这是个文化素养很高的家庭,他们之间在家里一般都讲流利的英语。
每当有客人到鲍罗廷家时他常会放一些世界名曲请大家欣赏。李特特正是在这里知道了莫扎特、贝多芬、柴可夫斯基、门德尔松、德彪西。鲍罗廷特别喜欢贝多芬的作品。他常常给李特特讲解贝多芬作品每个乐章的特点、旋律、和音和音乐感染力。他讲得常常使李特特听得入神。
逢年过节时,鲍罗廷和中国学生们还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有时,他也要拉上夫人来一段华尔兹。别看他的夫人身体很胖,但跳起舞来轻轻盈盈的,目光也亮亮的,他们仿佛又找回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电车内拥挤不堪,李特特觉得有些头疼。开始她以为是车速太快,便调整了一下站立的方向。但是情况一点也不见好。她只有强忍着到了鲍罗廷家。
一见到李特特来了,鲍罗廷夫妇非常高兴:“噢,亲爱的萝扎,你来啦,你最近好吗?”说完,轮流在她的额头上印了一个吻。
“天哪,你的脑袋怎么这么热?一定是发烧了!”鲍罗廷说道。
他们拿来体温表一试——38摄氏度。他们赶紧让李特特在沙发上躺下,找了些药给她吃,并说:“萝扎,你今天晚上不要回去了,就住在这里吧。”
鲍罗廷一家四口住着一套四居室的旧单元房。一进门是客厅兼办公室,右边有个长久不用的壁炉。临街的一面是个阳台,屋中偏东北方向放了张大书桌,桌上摊满了材料和书报。靠东墙放着一张圆桌和四把椅子,客人来了就坐在这里谈话。
有一间较小的房间是鲍罗廷的书房。鲍罗廷的卧室十分简单,一张双人床,小床头柜上有个小台灯,一排大衣柜几乎占了寝室的四分之一。孩子们来了,就在房间里打个地铺。
李特特昏昏沉沉地躺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醒来时,头更疼了,仿佛要炸裂开一般,脸蛋也觉得烧得慌。鲍罗廷夫妇又给她测了体温。“啊,比昨天更高了!
”于是,老两口立即打电话给医院,请那里派大夫来给李特特看病。
不久医生来了。经检查,李特特腹部、胸前出现了密密的红斑点,根据苏联战后瘟疫的流行情况,医生马上认定李特特患的是斑疹伤寒,提出立即住院隔离,同时防疫站在鲍罗廷家进行了全面消毒。
鲍罗廷马上为李特特联系住进了高干医院——克里姆林宫医院。入院不久,她便昏迷了,持续高烧40摄氏度不退,一连十几天不省人事。等她有点感觉时,头痛得就像有人拿着大铁锤在砸自己的脑袋一样。医院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敷冰袋,打针吃药,但效果甚微,李特特还是头痛得日夜不得安宁。
又是20多天后,李特特的体温才降到37摄氏度,转入昏昏沉沉的睡眠中。
斑疹伤寒是苏联战后的一种流行病,死亡率极高。医生让鲍罗廷夫妇要有思想上的准备。两位老人心情沉重极了,他们对医生说:“一定要想办法挽救萝扎的生命。她的父母都是中国的革命家,他们正在进行着艰苦的斗争。萝扎是他们惟一的女儿,一定要救活她呀!”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的同学们已准备把李特特病危的消息想方设法通知蔡畅和李富春。
随着和李特特住同一病房的病友们相继因医治无效而死亡,鲍罗廷更加为李特特感到担忧。
然而幸运的是,李特特被带到死神面前转了一圈后,竟又奇迹般地苏醒了!她望着整洁的病房,望着慈祥的鲍罗廷夫妇,脑袋里一片空白。
“萝扎,我是爷爷呀!你看这是奶奶!太好了,你终于好起来了!”看到特特醒来,鲍罗廷喜出望外。
李特特终于明白了,她张开了嘴,声音十分微弱地叫了声:“爷爷!奶奶!”
开始几天,李特特只能喝点水,吃点流食。后来,鲍罗廷夫妇把她接回家静养。
鲍罗廷把家中的储藏室整理好,又安了一张床让李特特住。
最初的日子里,李特特还是头昏,全身像棉花一样软弱无力,两条腿支不起自己的身子,整个人往下瘫,根本不能站立,头发也脱落了一大半。
鲍罗廷和夫人鼓励李特特加强身体锻炼。每逢她练习走路时,鲍奶奶便用双手在特特后面扶着,像教小孩走路一样,并不时对她说:“走,萝扎,勇敢些,往前迈步。”
一个多月后,在奶奶的精心照料下,李特特终于能自由地行动了。
战后的苏联,经济处于恢复阶段。工业和资源被严重破坏,农田荒芜,劳动力奇缺。全国蔓延着饥荒,人民生活极其困难。即使像鲍罗廷这样的高级干部,虽然享受特供,也不过每天供给一定量的黑面包之类的食品。这点食品再养一个病人就十分困难。
李特特看到这对六七十岁的白发老人,每天除了工作、家务,还要照顾她,心中实在不安。因此住了一个多月后,她从红十字会申请了一张疗养证,到莫斯科郊区的一个疗养所修养。两个多月后,李特特的身体慢慢恢复了健康。
斑疹伤寒是好了,但李特特从此留下了后遗症:脑子里思考的问题,不能马上用语言表达,思维和语言不能同步。比如医生让她数数字,她想好了下一位数时又不能很快说出来。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刘少奇挥别子女(1) | 刘少奇挥别子女(2) | 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1) | 蒋介石派来了大飞机(2) | 与周恩来夫妇同行(1) | 与周恩来夫妇同行(2) | 迪化巧遇小伙伴(1) | 迪化巧遇小伙伴(2) | 任弼时“赔不是” | 贺子珍的遭遇(1) | 贺子珍的遭遇(2) | 毛氏兄弟(1) | 毛氏兄弟(2) | “沉睡”的列宁(1) | “沉睡”的列宁(2) | 革命后代的“避难所”(1) | 革命后代的“避难所”(2) |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1) | 革命后代齐聚一堂(2) | 天堂般的生活(1) | 天堂般的生活(2) | 难学的俄语 | 毛岸英的疑惑 | 邓颖超“打前站”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