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殺兄奪位(3)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事態發展得日益嚴重了。在李建成、李元吉和妃嬪們的勸說下,李淵曾想廢黜李世民,以確保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大臣陳叔達諫道:“秦王有大功於天下,不能廢黜。況且他性格剛烈,假若無故加以抑製,恐怕要發生難以預料之事。到那時陛下後悔就來不及了1
李淵衹得作罷。
李元吉早有奪宗之心。對庸懦的太子李建成,他倒不十分擔心,唯一顧忌的便是秦王李世民。此時,他見有機可乘,便大膽地秘密勸說李淵,請求除掉李世民。李淵回答說:“秦王有平定天下之功,如今罪狀並不顯著,有什麽理由除掉他?”李元吉說:“平定洛陽時,秦王就已萌動奪宗之心。當時他散發錢帛,交結豪傑,私樹己恩,收買人心,又違抗君命,顧望遲留,這不是造反是什麽?怎能說沒有理由殺掉他!秦王為臣不忠,為子不孝,留着他早晚是個禍害。望陛下三思1一席話說得李淵怦然心動,但他無法輕易勾銷父子之情,仍然不忍下手,不過也沒有責罰李元吉的誅兄之心。
父皇的舉動,李世民知道得一清二楚。當他得知上述情況以後,便决定先下手為強,殺掉李建成,逼父皇退位。
秦王府驍將謀士甚多,李建成、李元吉頗為顧忌。他們曾用重金收買尉遲敬德、段志玄等人,以便尋找刺殺李世民的機會,但都碰了釘子。尉遲敬德是李世民手下第一員猛將,他們更是放心不下,收買不成,便派刺客前去刺殺,但也沒有得手。李元吉又嚮李淵進讒言,欲將尉遲敬德下獄治罪,多虧李世民多方相救,尉遲敬德纔得以脫險。收買無效後,李建成又鼓動李淵將李世民的心腹謀士房玄鈴、杜如晦逐出秦王府。
李世民深感如此下去秦王府將要被擊垮,再不動手衹能束手就擒。為了試探元勳宿將的態度,他冒着危險問計於靈州大都督李靖和行軍總管徐世勣,二人均不置可否。既然不出主意,也不去告發,李世民心裏便有了底數。於是,他决定搶先動手。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一個决鬥的機會終於來了。邊防傳來消息,突厥又嚮唐朝發動進攻。李建成推薦李元吉為帥,得到李淵同意。李元吉又請求將秦王府的戰將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和秦叔寶等人歸他指揮,並調李世民部下精銳士兵充實自己的部隊,李淵也都一一同意了。李淵作出這一决策,是為了改變雙方的政治失衡,鞏固李建成的太子地位。而李建成和李元吉卻想藉這個機會架空李世民,然後尋機將其除掉。他們並且商量了具體辦法:當李元吉出徵時,李建成和李世民同去送行,乘其不備之時,將李世民殺死。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李世民安插在東宮的密探、率更丞王眰派人將這一消息告訴了李世民。李世民聞訊大驚,急忙召集心腹們商議。為了探得心腹們的真實態度,以防他們臨陣脫逃或反悔,李世民裝出一副可憐無奈的樣子,故行激將之法。當其妻兄長孫無忌勸他立即動手時,他假惺惺地嘆息道:“骨肉相殘,古今大惡。我固然知道禍在旦夕,但還是想等待他們現行發難,然後以正義之師討伐他們,這樣不更好嗎?”
性格爽直的尉遲敬德一聽這話便火了,衝着李世民嚷道:“人情誰不愛惜自己的生命!現在衆人都誓死追隨大王,這真是天授良機。禍患垂發之際,而大王卻仍然晏然處之,不以為憂,實在令人難以理解。您這樣不愛惜生命,甘受屠戮,對宗廟社稷又有什麽益處?大王若不聽我的話,我寧願亡命江湖,也不能這樣坐以待斃1
長孫無忌也說:“如今不聽敬德之言,大王必敗無疑。到那時不僅敬德不能再侍奉大王,無忌亦當相隨而去,不能跟着大王白白送死1
李世民見狀,又裝出一副可憐相:“我剛纔說的話,也不是全無道理,你們再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
尉遲敬德斥責說:“大王如今處事遲疑,非智;臨難不决,非勇。況且,大王平常所畜養的八百名勇士,在外面的現在都已經入宮聽命。箭在弦上,不得不發。騎虎之勢已成,怎能安然了結?”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言(1) | 序言(2) | 目錄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 |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 毒美人禍亂邦國(1) | 毒美人禍亂邦國(2) | 毒美人禍亂邦國(3) | 毒美人禍亂邦國(4)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 |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 |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 | 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