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民國春秋   》 第三捲·第三十三章 雙十二兵諫      劉鳳舞 Liu Fengwu

  12日4日,蔣介石由洛陽乘專車再度去西安。與此同時,蔣係高級將領蔣鼎文、陳誠、衛立煌、陳繼承、朱紹良、陳調元、萬耀煌、邵元衝、錢大鈞等十幾員大將,以及南京政府大員蔣作賓、張衝、蔣百裏等接踵而至,麇集西安。蔣的嫡係軍隊也紛紛開進潼關,最新式的戰鬥機一隊隊飛到西安機楊降落。一時間,西安城火藥味十足,天空飛機隆隆,街上戰車奔馳,蔣係特務、憲、警趾高氣揚。蔣介石更是躊躇滿志。
  次日,蔣介石召見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師以上軍官分別談話,要他們聽從他的命令,繼續徹底“剿共”。軍官們表面上唯唯諾諾,口稱服從命令,誰也不敢說心裏話。蔣介石又産生了錯覺,以為東北軍和十七路軍還是可以供他驅使的。於是,他便和張學良、楊虎城攤牌,嚮他們提出兩個辦法,逼迫他們明確表態。一是服從“剿共”命令,將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全部開嚮陝北前綫,嚮陝北紅軍“進剿”,中央軍在後面接應督戰;二是若張、楊不服“剿共”,則將東北軍調到福建,十七路軍調到安徽,將陝甘兩省讓給中央軍“剿共”。
  張、楊當然不願接受第一個辦法。但他們又深知照第二個辦法,兩軍一旦離開西北,離開紅軍,三位一體解體,必將為蔣介石所消滅,那無異是自投陷阱,自取滅亡。蔣介石氣勢洶洶地逼迫張、楊作最後的選擇,毫無其他通融的餘地。
  張、楊協商决定,再對蔣介石善勸,盡力說服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如果軟的不行出“取實予名”。儒、道、墨三傢開始爭辨名實。戰國時,名,衹好來硬的,把他扣起來,挾天子以令諸侯。
  張學良來到華清池,蔣屏退左右。張學良道:“當前的國內形勢衹有先對外,一致抗日,纔不負全國人民所望,纔是國傢唯一圖存的道路;全體東北軍,特別是中下級軍官和士兵抗日情緒激昂,前綫各部隊準備自動組織援綏抗日,我自己也可親自上前綫指揮;為領袖着想,不能不披肝瀝膽相勸。
  ……”
  張說話問,聲淚俱下,蔣先是無動於衷,繼爾嚴斥張幼稚無知,受共産黨盅惑。最後竟拍案狂叫:“你現在就是拿槍把我打死是必然的,自由是必然的認識,主要著作有《知性改進論》、,我的政策也不能改變!”
  張學良從華清池回到西安,對楊虎城說:“失敗了!”他建議楊再去勸蔣。
  楊去華清池,蔣介石便說:“虎城,張漢卿年輕幼稚,容易受人欺騙,你和他一地共事,要多加開導,以免誤入歧路!”楊虎城回道:“張副司令年輕有為,思想敏捷,指揮果斷、得當,甚孚衆望,是一位難得的將纔,很值得虎城效仿。”
  蔣介石瞪了楊虎城一眼:“他和‘共匪’暗中勾結,你也效仿?”
  楊虎城語句緩和地說:“委員長,請聽虎城進一言。我們國傢和民族已到了危急關頭,不抗日是沒有出路的。依我之見,紅軍的問題宜采取和平方式解决,不宜用兵。不然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蔣介石未等楊說完,揮揮手說:“你也是荒謬之論!對付共匪的唯一辦法是軍事解决!紅軍必須交出武裝,聽從政府的命令,予以遣散。如果頑抗,我們以數十倍的兵力,三面合圍,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把他們消滅。虎城,你和張漢卿不同,你是本黨老同志,不要和他一般見識,應當知道我們同共産黨是勢不兩立的。請相信我,消滅共産黨,我會領導你們抗日的。你是忠於黨國的,一定要珍視自己的錦綉前程,‘剿共’有什麽睏難,儘管對我說。”
  楊虎城見再談下去不會有什麽好結果,於是便站起告辭。
  蔣介石為催促東北軍將領執行“剿共”計劃,邀請劉多荃和王以哲兩將軍去臨潼吃早餐。飯後,蔣先對劉說:“你對剿共有什麽意見?”
  劉沉思一下說:“中下級軍官全想留着力量,準備打回東北老傢去。”
  蔣很不高興地說:“自從‘九·一八’後,國人對你們東北軍很不原諒,現在剿共戰事僅剩最後5分鐘了,我是給你們東北軍一個立功的機會,你們要理解我的用意,服從命令,努力剿共,方是你們應持的態度。”
  蔣又滿臉怒氣地對王以哲說:“你軍部的電臺經常和共産黨通報,你還以為我不曉得,我早知道你們這些舉動!希望你們即刻懸崖勒馬,將功補過。”
  12月9日是“一二·九”運動一周年紀念日,西安大、中、小學校學生1萬餘人開紀念會,並舉行遊行示威,到綏靖公署、政府請願,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學生隊伍到陝西省政府請願時,特務開槍,打傷小學生一人,激起學生們的極大憤慨,列隊直奔臨潼,嚮蔣介石請願。
  蔣介石得到消息,駡道,“娘希匹,這些學生娃子要造反啦!”
  他命令族侄、侍從室組長蔣孝先指揮憲兵2團,堵截遊行隊伍。命令蔣孝先說:“對不聽勸阻的暴徒,一律格殺勿論!”
  蔣介石還打電話給張學良說:“西安的學生娃子受共産黨的煽動,要到臨潼來找我鬧事,令你立即出動部隊,途中加以阻攔,如有暴徒不聽勸阻,格殺勿論!聽到沒有?格殺勿論!”
  蔣孝先率領憲兵2團開到十裏鋪和滻河橋一綫嚴陣以待,在兩旁的高崖上架起一排排機關槍,並出動了大批騎兵,準備對學生進行血腥鎮壓。
  張學良急乘汽車趕到十裏鋪,搶到遊行隊伍前面停車,張從車上下來,跳到路旁一個土坎上,面對學生,心情沉痛地說:
  “各位同胞,各位同學,你們的救國熱忱,我是非常欽佩的,衹是今天時機不早,不如請大傢先回去,把請願書交給我,由我代你們嚮蔣委員長陳述,比你們去還要快些。”
  “不,必須由委員長答復我們的請願要求!”
  張學良又勸阻說:“你們的救國志願,我並不阻撓,衹是政府不滿學生幹預國事,你們此去必觸怒最高當權者。我為保護你們,不忍見你們去流血犧牲。”
  學生高呼:“我們願為救國而流血,願為救國而犧牲,死在救國路上是光榮的!”學生們哭聲和呼喊聲連成一片,撼天動地!
  張學良心頭一熱,聲淚俱下地對學生們說:“同學們,同胞們,我張學良不是不救國。自從失掉東北4省,全國人民無不駡我張學良,我何嘗不想打日本強盜?可上級不許我打。我與日寇有殺父之仇,是不共戴天的,我的最後一滴血,是要流在抗日戰場上的,請你們相信我。我是國傢的軍人,不是蔣某人的走狗!如果我欺騙你們,我張學良願被你們處死。”
  請願學生見張學良這番表示,同聲高呼:“擁護愛國的張副司令!”爾後整隊返回西安。
  張學良驅車來到華清池,嚮蔣介石報告學生請願情況。蔣怒斥張學良說:“你是代表學生呢,還是代表我?你到底是站在學生的立場,還是站在國傢大員的立場?”
  張學良同蔣介石爭論到深夜,蔣拒納忠言。蔣在日記中寫道:“張學良為人,小事精明,而心志不定,可悲也!”
  蔣介石惱怒未消,提筆給邵力子寫便函:
  力子主席兄勳鑒:
  可密囑駐陝《大公報》記者發表以下消息:“蔣鼎文、衛立煌先後皆列西安。聞蔣委員長已派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陝綏寧四省邊區總指揮。陳誠亦來謁蔣,聞將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中央各部隊雲。”但此消息不必交中央社及其記者,西安各報亦不必發表,為要!
  中正
  12月9日蔣介石對張學良已經絶望,以此刺激執拗的張學良和楊虎城等人。
  張學良回到西安同楊虎城商量。楊虎城道:“民衆和軍隊對老蔣的憤恨情緒,都是箭在弦上。扣蔣的時間不能再遲延了,萬一你我錯失良機,控製不住形勢,發生騷動,那就更危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張學良說:“先禮後兵,仁至義盡,今天我們再勸他一次,這是最後一次。他再不聽,我們也算對得起他。”
  楊虎城搖搖頭:“依我看,憑嘴說是沒用的。咱倆輪番去鬧,萬一他看出馬腳,立即上車走了,反而不妙。”
  “這個人很傲,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目下還看不出他有提防的跡象。”
  最後,楊虎城同意張學良明天再去試試,並設法把蔣穩往。
  12月10日,張學良又到臨潼,蔣介石一見他,就沒好氣地說:“我還要問你,昨天學生鬧事,你為什麽不用機槍掃射他們?”
  “我的機槍是打日本的,不打愛國學生!”張學良回道。
  蔣吼道:“‘九·一八’,日本人在你鼻子底下,你為什麽不打?”
  張學良剎那間怒火萬丈:“你下令不讓打麽,我怎麽打?我那時患重病,躺在協和醫院,我還打電報請示你,你又不是不知道!”
  蔣介石雙目怒睜,無言以對。
  張學良又道:“全國人民都要求抗日,倘再一意孤行,蠻幹到底,必將成為民族罪人,袁世凱第二。”
  蔣介行“啪”地拍案而起:“全國衹有你一個敢這樣誣衊我!你,你太放肆了!”
  至此,哭諫、委婉勸說都失敗了,張、楊便决心冒生命危險,逮捕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介石抗日。
  12月11日夜,張、楊對捉蔣作了具體部署。由東北軍張學良的警衛營和105師擔任到華清池捉蔣和西安到臨潼綫的警戒;並電令蘭州的東北軍解除該地的朱紹良部武裝,扣留其在蘭州的飛機。十七路軍楊虎城部隊,負責拘禁西安城內蔣係軍政要員,解除城內蔣係部隊和憲兵、警察的武裝,封鎖機場,扣留飛機。
  午夜11時,張學良、場虎城分別召集在西安的東北軍和十七路軍將領,宣佈實行捉蔣、逼蔣抗日的决定和計劃。
  12月12日清晨5時,東北軍警衛營的孫銘九根據張學良的命令,襲擊了臨潼華清池蔣介石的住所。不料被蔣的衛隊發現,雙方展開激戰。蔣的侍從室主任錢大鈞被擊傷,蔣介石聞聽槍聲,以為是紅軍打進來了,嚇得發抖,披着睡衣,拖着鞋就嚮外跑。在翻越圍墻時跌進墻外七八尺深的亂石溝裏,脊骨摔傷了,腳也碰破了,並丟了一隻鞋。他顧不得疼痛,跌跌撞撞地往山上爬,後由他的貼身侍衛、族侄蔣孝鎮背到驪山山腰,在虎畔石後的中岩洞裏躲藏起來。
  孫銘九等闖進蔣的住所五間廳,不見蔣的蹤影,但見衣帽、鬥蓬仍在床邊,假牙、皮包放在桌上,被窩還有餘溫,估計未逃太遠,便分頭搜索。一個戰士發現後墻邊有一隻鞋,孫銘九率隊搜索驪山。
  張學良得到報告蔣介石下落不明,焦躁不安,深恐蔣介石身遭不測。他對楊虎城說:“如果發生意外,將貽害大局。我張學良便成為千古罪人。我割下自己的頭,請你送到南京請罪,絶不能因此而打內戰。”
  8時許,警衛營戰士捉住了蔣孝鎮。孫銘九問他:“委員長在哪裏?”
  蔣孝鎮顫抖着回頭嚮山上一看,示意蔣介石在山洞裏。警衛營班長陳思孝嚮孫銘九報告說:“委員長在這裏!”
  蔣介石抖抖索索地喊道:“我是委員長,不要開槍,你們不要開槍!”蔣走出洞口見十幾枝槍口對着他:“你們是哪一部分的?”
  孫銘九答道:“張副司令讓我們來保護委員長,請委員長進城!”
  因蔣介石腰部摔傷,由警衛營連長王協一背着下山。兵士把蔣介石擡進小汽車,護送他到西安。
  警衛營在襲擊華清池戰鬥中,活捉了蔣孝先,因蔣作惡多端,被警衛營就地槍斃。
  在東北軍去臨潼捉蔣的同時,十七路軍也按預定計劃行動。由城防司令孔從周率警備第1旅、炮兵團和憲兵營解除了憲兵第2團、陝西省保安處、省公安局大隊和西安城內外中央係統的武裝。十七路軍還控製了飛機場、火車站、銀行、郵電局等;扣留了停在西安飛機場上的50架戰鬥機和轟炸機,以及空軍人員。
  十七路軍包圍了西京招待所,逮捕了住在那裏的蔣記軍政大員。邵元衝聽到槍聲,跳窗逃跑,被流彈擊成重傷,送醫院不治而亡。搜捕軍政大員集中點名,西北“剿匪”前敵總司令蔣鼎文、第六軍總指揮朱紹良、軍事參議院院長陳調元,還有衛立煌、蔣百裏、蔣作賓、李基鴻、萬耀煌、陳繼承等,就是不見陳誠。士兵立即搜查,在大廳後一間燒火室裏發現一個空啤酒箱子微微動彈,踢開箱子,見一個人麯身趴在地下,抓住衣領揪起來一看,果然是陳誠。原來陳誠身帶處分張學良、楊虎城的絶密文件,聽到槍聲,他即撕毀文件投入抽水馬桶,用水衝下,然後逃到那裏躲藏。
  在蘭州,東北軍接到張學良的電報,解除了朱紹良部隊的武裝,並控製了飛機場。
  蔣介石被孫銘九等押送到西安新城大樓的一個房間內。張學良讓他稍微休息一下,便去見他。蔣見他進來,神色突變,端坐在椅子上。張學良謙和地說:
  “委員長,您受驚了!”
  蔣介石不理睬。張學良問第二遍,蔣介石突然站起,怒喝道:“我不是你的長官,你也不是我的部下,你不要叫我委員長!”
  張學良變色道:“不承認我是你的部下,我還可以以人民的資格同你講話。”
  “我問你,這件事是你的部下幹的,還是你幹的?”
  “是我讓部下幹的。”
  “你的膽子也太大了!”
  “我是擁護你領導抗日,完全是為了國傢,對你並無惡意。”
  “既然是為了國傢,應先送我回洛陽,問題在洛陽談。”“說得輕巧!抗日之事,豈容搪塞!你如果仍然執迷不悟,堅持從前那一套,那衹有讓群衆公裁。”
  兩人爭吵起來。
  張、楊在扣蔣同時,撤銷了內戰指揮機關“西北剿匪總司令部”,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學良為主任委員,楊虎城為副主任委員,董英斌為參謀長。任命孫蔚如為西安戒嚴司令,趙壽山為公安局長;通令釋放政治犯;成立政治設計委員會,專門負責研究張、楊交議的問題或提出政治建議;又組織了抗日援綏軍,以孫蔚如為抗日援綏軍第1軍團長,王以哲為副軍團長,馬占山為抗日援綏騎兵集團軍總指揮,郭希鵬為第一軍團騎兵指揮官,何宏遠為第一軍團炮兵指揮官,還接管了西安的報紙和廣播電臺,特請史沫特萊主持對外英語廣播。
  政治設計委員會根據張、楊兩將軍的指示,很快擬出8項救國主張,即:
  (1)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2)停止一切內戰。
  (3)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
  (4)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
  (5)開放民衆愛國運動。
  (6)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之政治自由。
  (7)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
  (8)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張學良帶着8項救國主張文稿去西京招待所嚮被扣的蔣記軍政大員宣讀,要他們在文稿下簽名。陳誠簽名後,還特地說了幾句話:
  “漢卿,我有一句最當緊的話:就是咱們自己人什麽事都好辦,什麽話都好商量,但是你千萬別讓戴紅帽子的來。他們一插手,我們都得完蛋。”
  張學良哈哈大笑:“共産黨也是愛國的,愛國傢者都是講道理的。天下為公,用不着怕他們。”
  簽名的有:張學良、楊虎城、朱紹良、馬占山、於學忠、陳誠、邵力子、蔣鼎文、陳調元、衛立煌、錢大鈞、何柱國、馮欽哉、孫蔚如、陳繼承、王以哲、萬耀煌、董英斌、廖澄流等。張學良、楊虎城將此8項救國主張連同簽名,通電全國。
  張學良又致電毛澤東說:“吾等為中華民族及抗日前途利益計,不顧一切,今已將蔣介石及其重要將領陳誠、朱紹良、蔣鼎文、衛立煌等扣留,迫其釋放愛國分子,改組政府,兄等有何高見,速復,並望紅軍全部速集於環縣一帶,以便共同行動,防鬍(宗南)敵北進。”
  張學良還分別緻電孔祥熙、宋子文、宋美齡等,說明衹要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要求,絶對保證蔣的安全。
  12月12日(雙十二)下午,消息傳到南京,國民黨中央立即召開緊急會議,爭爭吵吵,各執己見,何應欽,戴季陶、居正、吳雅暉等主張討伐西安;李烈鈞、孫科、馮玉祥等主張和平解决。一直鬧到13日凌晨3時,通過剿撫兼施决定;以何應欽為討逆總司令,劉峙、顧祝同為東西兩路集團軍總司令,準備對西安進行武力討伐,同時以於右任、張鈁為陝甘宣撫使,前往西安。
  野心勃勃的何應欽見蔣介石被扣,以為東山再起的機會到了,便以軍政部長的身份就勢攬住軍事大權,命20個師的中央大軍,沿河南、陝西邊境嚮前推進,命集中在洛陽的轟炸機,飛往西安上空示威。何應欽的錦囊妙計是:經過“討伐”救出委員長,他是救蔣第一功,倘或因為轟炸西安而葬送了委員長,他是繼蔣第一人。原來何應欽在1927年12月參與“逼宮”事件,使蔣介石第一次狼狽下野後,喪失了蔣對他的信任,他伴君如伴虎,戰戰兢兢地渡過了近10年。西安事變的消息傳來,他興奮到了極點,同朱培德、戴季陶、居正、吳雅暉、葉楚傖等主張不惜玉石俱焚,明令“討伐”。何應欽3晝夜未合眼,進行軍事部署。戴季陶、居正等急電正在德國養病的親日派頭子汪精衛,要他剋日返國。蔣“不幸”時,由汪精衛出掌行政大權,何應欽執掌軍權。
  馮玉祥同蔣介石、何應欽面和心不和。他眼見着何趁機撈去軍有大權,對何耿耿於懷,卻也無可奈何。張學良,楊虎城給馮玉祥發來了一封電報:“務祈迅即命駕來陝,共策大計。”何應欽大作文章,說馮玉祥與張、楊勾結,尋機把他逮捕幹掉。馮宅前前後後,出現了暗探特務。
  宋美齡、宋子文、孔祥熙等親英、美派,在上海得到“西安事變”消息,如遇晴天霹靂,震駭莫名。他們帶着蔣介石的顧問端納,連忙飛抵南京。
  以何應欽為首的親日派的活動,激怒了宋氏兄妹。他們與英、美大使館緊急磋商,並請與張學良有厚交的端納飛往西安探明真相。孔祥熙還給張學良發去電報說:“現弟對於國事,尚有種種意見,亟等奉商。尚希指定電臺一處,以便隨時通電,而免延誤。”
  在國民黨中央的會議上,何應欽同宋美齡激烈爭吵,宋美齡說:“你這樣做,玉石俱焚,萬一把委員長炸死在西安,中央政府由誰來主持?”
  何應欽怒衝衝地說:“你女人傢懂得什麽?無見識,衹知道救丈夫而已。國傢之事,不要你管。”
  宋美齡潸然淚下:“你這樣絶情,太辜負蔣先生了!”
  在宋美齡的要求下,孔祥熙以行政院長名義召開會議,作出先進行和平試探,派黃紹竑等前往太原,請閻錫山出面調停。
  日本政府公開聲明,要求國民黨政府實行“反共防共”,暗中支持何應欽“討伐”張、楊,並唆使漢姦、特務潛入西安,利用廣大人民群衆對蔣介石的義憤,煽動殺蔣。德、意帝國主義與日本相勾結,積極支持汪精衛回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捲·第一章 “洪秀全第二”第一捲·第二章 流血廣州
第一捲·第三章 孫、黃同盟第一捲·第四章 鎮南關星火
第一捲·第五章 屢敗屢戰第一捲·第六章 血祭黃花岡
第一捲·第七章 風滿黃鶴樓第一捲·第八章 辛亥槍聲
第一捲·第九章 “俘虜”都督第一捲·第十章 武漢血戰
第一捲·第十一章 “竜頭大哥”第一捲·第十二章 “興漢滅旗”
第一捲·第十三章 山西立威第一捲·第十四章 血盟人頭願
第一捲·第十五章 “竹竿挑檐瓦”第一捲·第十六章 乞降與反復
第一捲·第十七章 新瓶裝舊酒第一捲·第十八章 天府英魂
第一捲·第十九章 鐘山風雨第一捲·第二十章 北洋軍閥之路
第一捲·第二十一章 國中之“國”第一捲·第二十二章 東山再起
第一捲·第二十三章 恃強玩議和第一捲·第二十四章 臨時大總統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