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領導講話寶典:提升領導講話魅力的十大謀略   》 第12節:三、精彩講話“八音盒”(3)      苗發勇 Miao Fayong

  要做到簡短,必須作充足的準備。有人曾問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準備一份10分鐘的講稿,得花多少時間?”他回答:“兩個禮拜。”“那準備一小時的演講稿呢?”“一個禮拜。”“如果準備兩小時的講稿呢?”,“不用準備,馬上就可以講。”因此,簡短不僅僅是形式上的“短”,而是內容上的高度凝練,是要話少而內涵豐富的體現。領導者要在認真思考、錘煉語言上下功夫。
  3.把握“三個三”
  1.力爭“三個有”。就是有掌聲,有笑聲,有叫好聲。這可以說是精彩講話的一個標志。有掌聲,就是聽衆發自肺腑的、由衷的肯定和贊揚。當然,這要排除一些禮節性的掌聲。一次講話,如果人們象徵性的、禮節性的在你講出“對……表示祝賀,對……表示感謝”時拍幾下巴掌,甚至在“我的講話完了,謝謝大傢”時有點掌聲,基本上可以斷定,您的講話不夠精彩。有笑聲,應當是講話生動形象、幽默風趣的標志。也是臺上臺下形成良性互動,聽衆情緒得到有效調動的標志。如果臺上高談闊論,臺下死氣沉沉,也基本上可以認為,您這是一次不成功的講話。有叫好聲,說明你的觀點得到認可,或者您的說服力發揮了良好作用。那麽,您所發出的倡議、號召,極可能很快變成聽衆的行動。當然,這“三個有”不一定同時具備,有一些就行,一般情況下,越多越好。
  2.力求“三個好”。就是像廚師做的飯菜一樣,要力求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講話的“色”,就是指從外部形式上,要新、要活,要吸引人。如果每次開會,總是三段論:“一是提高認識,二是抓住重點,三是加強領導”,或者幾個到位、幾個抓好,勢必乏味,不能引人。講話的“香”,就是要知覺好,在沒有認真品味之前,就能産生興趣。這樣,先讓您的講話“入耳”,為“入心”打下好的基礎。做到這點,講話應做到生動、形象、有趣,把人引得住,認真聽您的陳述。講話的“味”,就是質量要高,讓人品味後感到有深度,有內涵,回味無窮。有人說講話要“意盡言止”,因為有些事情必須敲明叫響,話說到位。而有時,出於特定環境的需要,巧妙地做到“言止”而“意未盡”,豈不更好?
  3.力求“三個少”。就是會場上打瞌睡的少、亂走動的少、開小會幹雜事的少。做到這些,當然可以用行政幹預的辦法,如嚴格會議紀律、現場錄像、嚴厲批評等等,但這樣衹能管住身,管不住心。最根本的是提高您的講話水平,在上面提到的“三個多”、“三個好”上下功夫。可以斷定,隨着中國民主化的不斷深入,具備“三個多”、“三個好”的講話會被越來越多的聽衆所接受。
  4.力求做到“四化”
  1.通俗化。就是要適合聽衆的接受水平,盡量使用大衆化語言,通俗易懂,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當然,通俗並不是庸俗。它主要是指語言的樸素、自然,接近大衆,不裝腔作勢,不故作斯文,沒有八股腔調,更沒有呆板的說教,富有啓發性和吸引力。
  2.規範化。講話要得體,用語要合乎語法規範,防止産生歧義或令人費解,講話內容要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不自行其是,不亂說一氣。
  3.感情化。就是帶着感情講話,語言樸實無華,親切入耳,內容入情入理,具有感染力,能博得群衆喜愛。尤其要與人為善,態度親切和藹,語言能夠感化人、催化人。許多領導者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善於在講話中善於以情感人,而不是以權壓人。
  4.個性化。沒個性就難以讓人留下深刻印象,領導講話要註意形成自己的講話風格,避免千人一個面孔。
  5.註意把握“五性”
  1.權威性。講話沒權威,領導等於白講。因為領導講話歷來都是政治傢和各級領導宣傳政見、安排部署工作的有效形式,這是領導講話不同於一般演講和發言的一個關鍵,因此,領導講話必須具有一定的權威,起到“政令”作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廣西人民出版社
第1節:一、為官須練“嘴上功”(1)第2節:一、為官須練“嘴上功”(2)第3節:一、為官須練“嘴上功”(3)
第4節:一、為官須練“嘴上功”(4)第5節:二、枯燥講話討人嫌(1)第6節:二、枯燥講話討人嫌(2)
第7節:二、枯燥講話討人嫌(3)第8節:二、枯燥講話討人嫌(4)第9節:二、枯燥講話討人嫌(5)
第10節:三、精彩講話“八音盒”(1)第11節:三、精彩講話“八音盒”(2)第12節:三、精彩講話“八音盒”(3)
第13節:三、精彩講話“八音盒”(4)第14節:三、精彩講話“八音盒”(5)第15節:一、做好三種人(1)
第16節:一、做好三種人(2)第17節:一、做好三種人(3)第18節:一、做好三種人(4)
第19節:二、善用三件寶(1)第20節:二、善用三件寶(2)第21節:二、善用三件寶(3)
第22節:二、善用三件寶(4)第23節:二、善用三件寶(5)第24節:二、善用三件寶(6)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