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人情 红楼春梦   》 第十二回 呆香菱密语感孤鸾 贤探春协力除群蠹      Yi Ming

  话说金钏儿那日从秋悲司回来,遇见道士送一女子至薄命归册。你道那道士是谁?原来便是《石头记》发端的甄士隐,他在觉迷渡口草庵内别了贾雨村,一路向薛府而来。此时他的女儿香菱正在难产,胎儿三日不下,十分危急。贾府荐了一个王姥姥,是收生老手,费尽方法,将胎儿接了下来,居然是一个哥儿,还好好的。那香菱阳数已尽,一阵昏迷,灵魂便已出窍,见一星冠霞帔的道士立在面前,唤道:"英莲儿随我去吧!"香菱抬头一看,并不认识。又唤的什么"英莲"从来没有听过。便道:"我非英莲,仙师错认了。"士隐道:"吾儿有所不知,吾乃你生身之父甄士隐,自从你元宵看灯闪失,又连遭拂意之事,所以勘破尘缘,修成大道。今因你大限已满,特来接你前赴太虚,当去便去,不必留恋。"香菱才知是他亲父,连忙整衣下拜。士隐将拂子一举,便引他向太虚幻境而来,一时到了薄命司,将香菱交与迎春,便要别去。香菱牵着袖子不放,说道:"父女乖离,好容易才得见着,正要随侍,怎么便自舍去。"士隐道:"俗缘已了,不得强留。"摔袖径行,倏已去远。香菱不禁大恸,迎春和司棋连忙劝住。又邀她到屋里住,鸳鸯尚在那里等着,见了香菱说道:"菱姑娘,我前儿听警幻仙姑说你就要来,正盼望着呢。"香菱道:"这里还有熟人么?"鸳鸯道:"林姑娘不住在这里绛珠宫,此外还有尤家二姨儿、三姨儿,你们许不大熟吧。"迎春道:"这里一切事都是警幻仙姑管的,等一会子我同你先去见见仙姑,再到各外去走走,你乍来,还许有点想家,若住长了,比家里还好呢。"香菱道:"我到这里什么都不想了,只宝姑娘待我的情分始终忘不了,不知还有见着她的时候没有?"正说着,金钏儿进来,大家相见。香菱问知她在黛玉处,便托她先带信给黛玉请安。又道:"我从前在园子里总跟林姑娘、史姑娘在一块儿。那年我听见林姑娘的凶信,背地里哭了好几回,想不到在这里又碰着了。"金钏儿又问起她的妹子,香菱道:"我临产的时候姨太太来看我,还是你妹子跟了来的,我瞧她近来也胖了,姨太太一刻也离不了她,就如同老太太和鸳鸯姐姐似的。"又坐了一会儿,香菱要同迎春、鸳鸯去见警幻。金钏儿便回来了,当下向黛玉说起此事,又道:"姑娘不认识的,我能叫您猜么?这人便是有名的诗呆子姑娘,叫做诗魔的,她还叫我带信请安呢!那道士就是她的父亲。"黛玉道:"她父亲是谁呢,我只听说她是好人家的姑娘,被拐子拐了来的。几时又找着她的父亲?可又变了道士呢?"金钏儿道:"她们说这道士姓甄,知道她女儿大限已满,特地去接来的,到底是父亲爱惜女儿,就是自己出了家也丢不下。"黛玉听到此言,想起香菱那般伶仃孤苦,还遇着她的父亲,我不幸双亲早亡,直到此间,尚不得与父母相见,眼下我的父母又在何处?难道就不想着我么?顿觉万种凄惶,凝泪无语。晴雯、金钏儿猜不出她因何感触,正在多方慰解。只听侍女们回道:" 有客来了!"便猜定是香菱诸人,等了一会儿未见进来,晴雯是性急的,赶忙跑至前院去看。
  
  原来迎春、鸳鸯领着香菱见过警幻,便来寻黛玉。因迎春说这仙草是黛玉的前身,香菱从未见过,因此在白玉栏前站住,流连玩赏,耽搁了许久,见晴雯出迎,方同进内室。香菱见着黛玉,拉着手就掉下两行眼泪。说道:"林姑娘,我真想不到在这里还见得着你。"黛玉见她比先憔悴,知道她近来苦处,也深觉可怜,只因人前不便深谈。说道:"一向难为你了。"香菱道:"这也是命中该着的,还说什么呢?死鬼奶奶没来的时候,我还盼望着她,哪知道娶了个天魔星,她看我就跟仇人似的。白天夜里折磨我还不算,差点没被她害死。眼前刚过这几天安静日子,偏又到这儿来了。"黛玉道:"你既到了这里,那些事就算翻过篇了,不必再去想他。咱们还是谈诗吧。"香菱道:"在园子里做诗的时候算是我最舒服的日子,一搬回去,一个字也没有做过,连我的名字因为是宝姑娘起的,还立逼着要改了呢?再要做诗,更不知是什么罪过了。"黛玉道:"那回宝姐姐寄我的琴曲,我疑惑她悲伤太过,听你这回一说,这就无怪其然。像这种女人,也是少有的,偏叫你们碰着了。"迎春道:"我是笃信因果的,这里头也许别有因果。"香菱道:"我到万分难堪的时候,也是这么想,自己认为前世造的恶因,今生才有这个恶果,心时倒宽解了许多,到底前世怎么会造这恶因,连我也不明白。"鸳鸯道:"因果是有的,我往常替老太太念佛也带着看看善书,那些事都是活现的。怎么能不信呢?"晴雯道:"什么叫因果?那因果以算了结呢?"鸳鸯道:"善的有善报,恶的有恶报,这便是因果,可是因果又是循环的,譬如有恩的应该报恩,报答完了,这一层因果已经勾掉。若是报答的过了会,就又生了一种因,将来还有一种果,所以佛家戒人不要造因,就是为此。"黛玉笑道:"你们大谈起感应篇,这都是二姐姐一句话引出来的,我不信,二姐姐来到这里,那感应篇还没有看完么?"众人听得都笑了,香菱瞧见黛玉几上的诗笺,问道:"林姑娘这是新做的么?"黛玉道:"我也久不做了,那天二姐姐来了。我心中有所感,随便写写的。"香菱拿起诗笺吟了一遍,说道:"这是古风么?"黛玉道:"古诗比律诗不同的,平仄有时不拘,长短句也所以随便,好像容易成篇,其实也有他的声调,弄不好便哑了,最忌的是用律诗的句法,我明儿选几首好的给你,先念熟了,再学着去做,自然就有了声调了。" 晴雯道:"咱们说了半天,也没说到正经事,到底你来的时候那府里都好么?宝二爷的病好了没有?"原来黛玉也记挂着宝玉,只是不便问得,所以总说些闲话。晴雯向来直性的,就忍不住了,香菱听她这话,咳了一声道:"宝二爷病是好了,还中了举人,可是出家去了。"黛玉听了,暗自惊愕,心里有许多话要问,却说不出。晴雯忙又问道:"这话真的么?老爷太太就容他出家去么?"金钏儿道:"到底为什么出了家呢?"香菱便将宝玉那回病危,如何遇和尚送玉,重又活转。如何进场走失,又如何在毗陵驿遇见贾政,详细说了一遍。鸳鸯道:"那宝姑娘怎么样呢?"香菱道:"宝姑娘那人难道还有别的说的,哭是哭了几场,还不曾改了样儿,倒是袭人嫁出去了。"晴雯道:"林姑娘看那册子,就说袭人要配给唱戏的,可见也是定数。只是二爷如何待她,太太又那么看重她,二爷刚一走,一天都守不了么!她要嫁了人,那麝月、秋纹更该走了。"香菱道:"那倒不然,那回宝二爷背过去,麝月当时就要自尽跟了去的。后来又回转来,她没有殉成,才对人说的,据我看她决不会走袭人那条路的,别人我就不知道。"晴雯道:"从前看那麝月只跟袭人脚跟儿走,说话也没有痛快气,想不到她倒有这样的志气。二爷这些年只在我们身上争气要强,也应该有一两个替她争个面子,都像袭人似的,那可栽到底了。"鸳鸯道:"太太那么疼宝玉,这一来可不坑坏了。"香菱道:"可不是,哭得死去活来的。亏得兰哥儿中了,三姑娘也回来住下,大家劝着,这才了了。"迎春道:"三姑娘嫁到周家,那边处得可好?香菱道:"听说公婆都很疼她,姑爷人品不错,又有才干。嫁得这么远,大家替她担心,可倒好了。"迎春道:"这也是各人的命。"鸳鸯道:"琏二奶奶什么病死的?有人说是冤鬼闹的,真有这种事么?"香菱道:"那时候我月分大了,总没到那边去,只听说病重的时候见神见鬼的吓唬人,只怕总有点冤孽吧?"大家只顾说话,不曾理会黛玉。还是金钏儿因身拿茶碗,瞧见她伏在几上拿袖子遮着脸,似乎掩泪,却又无声。连唤了几声林姑娘都没有答应。晴雯又唤道:"林姑娘睡着了么?不要着了凉。"黛玉也便佯睡不理。
  
  原来黛玉听说宝玉出家,一时万感交集,眼泪再也止不住,哭得眼睛都肿了,怕她们瞧见笑话,没法子借此遮盖。众人也揣知一二,不便招呼她便悄悄的散了,晴雯、金钏儿替送至宫门外方回,见黛玉已挪在炕上,侧身回壁而卧。金钏儿拿了一条金绒毯,替她盖上,自与晴雯谈话,金钏儿道:"刚才香菱说琏二奶奶也不在世上了,她是册子上的人,怎么没到这来呢?晴雯道:"她早被地府提去了,刚才我们在二姑娘那儿,说了半天,还对了册子,你没有知道罢了。"金钏儿道:"琏二奶奶那人吃亏的就是私心太重,她干的那些坏事。也无非损人利己,弄了许多体己钱,也带不了去,还得受罪,多不值得。若说那借刀杀人的手段,真是又狠又辣。尤家二姨倒自己认命,三姨至今提起她来,还是咬牙切齿的呢!"晴雯道:"这一向二姨、三姨好久没来了,她们若常来,替姑娘解解闷儿也好。"金钏儿道:"二姨那人倒很随和,就是怕人家瞧不起她,三姨又不是那样。她受了柳老道的委屈,至今还是想着他,什么事都不在心上,哪里肯常出来呢。"晴雯道:"你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金钏儿道:"也是在司里听她们闲说话,说出来的,还听说这姓柳的跟香菱的老子甄老道,都拜的是一个师父,如今连宝二爷也在那里,那山名叫大荒山,又说是青埂峰留青洞,只不知那山是在什么地方。"晴雯道:"那地方横竖咱们去不了,考究他做什么,你任什么事都知道得比我多,怎么二爷为什么出家你倒不知道,巴巴的去问香菱,可叫她怎么说呢?金钏儿道:"这么说你是知道的了,说给我也好明白。"晴雯故意为难不语,金钏儿撅着小嘴道:"人家怎么告诉你的呢?"晴雯道:"我是听宝珠说的,不知对不对,她说宝二爷到地府去寻这一位,没有寻着,又独睡了好几天,等她去托梦,也没梦见,这才动了出家的念头。刚好遇见送玉的和尚,还变出一个潇湘妃子给宝二爷看看,从此便拿定主意要跟和尚去。宝姑娘和袭人劝了多少回,也劝不下来。你说他出家为的是什么呢?"正说着,侍女将晚饭摆上,晴、钏二人又来请黛玉。黛玉道:"我不饿,你们吃吧。"二人去了,黛玉已将他们的话都听在心里,方信宝玉确是为自己去出家,反复思量,柔肠寸断,一个在青埂峰月夜牵情,一个在绛珠宫春宵掩泪,这不是精诚相照,生死不渝么?
  
  如今又要说荣国府的事了,那回李纨许了探春、湘云到荷花开时重举诗社,一转眼间过了荷花生日,李纨不曾提起社事,探春诸人也不曾催促。原来忠靖候史鼎差竣回京,将湘云接回史府,住了多日,便少个提倡之人。又因荣府重重喜事,正值忙碌之际,一时顾不了,先是贾政在工部升了郎中,又因承办万年吉地工程,赏给三四品学堂,不久便补办了喜事,却喜从此可免外放,安心在京供职,那些世族旧交自有一番庆贺,王夫人又病着,堂客来了只有李纨、探夫忙着接待。又约了尤氏婆媳同来照料,忙了好几天才罢。接着又值蕙哥儿满月,各家送礼的更多,收礼发赏,以及接待来客都要亲自料理,那天连南安王太妃、东平王妃、北静王妃俱来道贺。王夫人扶病出来款待,直摆了喜筵,坐到半席才走,那些世爵诰命来道喜的,只可由尤氏、李纨、探春等迎送安席,送了一起,又来一起,走进走出,忙得不了。当天提着精神,不觉辛苦,歇了一两天,才显出乏来,到了六月中旬,又是贾兰文定之期,那订婚的便是梅翰林的幼女,此时贾兰玉堂新贵,王相国、虞尚书两家之外,也还有些富家贵阀托媒来说,大家都看着是乘龙快婿,如何倒定了一个穷翰林人家呢?要知道贾政虽出身门荫,向来看重书香,并无门第俗见,此次贾兰姻事,他和王夫人都不做主,只问李纨。李纨本怕那贵族闺媛,不免骄奢习气,又依王夫人的意思,问过贾兰。贾兰心中也只想挑一个诗礼之家、德容兼备的闺秀,可巧薛宝琴夫妇随侍梅单看林起复来京,宝琴回到薛家,闻薛蝌说知恭姨妈尚住在贾府,便来此相见。在王夫人处坐了一会儿,即至宝钗房中,宝钗抱着蕙哥儿见礼,宝琴见他非常可爱,笑道:"我要早晚生个姑娘,一定给姐姐做小媳妇。"又和薛姨妈宝钗闲话,无意中说起梅翰林尚有一幼女待字,相貌如何端丽,性情如何柔婉,诗词做得都好,兼通琴棋书画,在南边有才女之称,论年纪比贾兰只小两岁,宝钗便要替兰哥儿做媒。宝琴道:"我们那边门第家道都比不上这里,老爷太太和大嫂子未必肯要吧?"宝钗道:"老爷太太决不计较这些的,你只看那巧姐儿,还嫁到乡下去哟。只辈分上似乎差点。"宝琴道:"这碍什么?横竖是绕弯子的亲戚,各认各的主不是了,只是这一件亲事要成了,我和姐姐的亲家可结不上啦。"大家笑了一会儿,宝琴去后,宝钗先和李纨商量,李纨自是合意,然后回了贾政、王夫人,贾政也知道那梅翰林的祖上梅学士,是著名经学的老儒,更为欢喜。便说定六月间过喜帖,明年二月成婚。到下定那天,庚贴之外,鹅酒衣饰,一切从俗,因屡次惊动外客,此次只请至亲近族,热闹了一天,那些礼节无庸细叙,此时周姑爷已来京考试荫生,奉旨内用侍卫,因图近便在城内看定住宅,不日移居,屡次催探春回家去料理。探春见贾府忙事已过,过两天便回明王夫人,要搬回周家去住。,王夫人自不便强留,却要留她暂住三两天,和李纨、宝钗、平儿将家事计议一番,想个整顿持久之策。即时又打发玉钏儿,请宝二奶奶就来。一时宝钗来了,王夫人道:"前儿一向我病着,你又在月子里,难为他们三个人,忙了好些日子,都办得有条有理的。如今你三妹妹要家去,你大嫂子太长厚,平儿又面软,以后这个担子全在你的身上,趁三妹妹还没走,你们仔细商量,怎么整顿整顿,别像从前拖一天算一天的才好。"宝钗道:"既要整顿,保不住就要得罪人,就是老爷太太也许紧着一点,这件事太太得拿点主意,我们才好办去。"王夫人道:"这是当然的,你们不好说的,只管回我就是了。"宝钗应了下来,即同探春至议事厅,又打发人请了李纨、平儿,大家商议。
  
  从那天起便分头调取档册,仔细核对,将应兴应革的分条开了出来。原来贾府向来的习惯有几种流弊,一则管事权重,出入侵扣成为惯常。二则行档太多,漫无稽察,冒支复领在所不免。三则家人豪纵,不服约束。四则庄产收入私自分肥,佃户下情壅于上达。五则一年出入毫无准备,滥挪滥用,亏空日深。这五件也是哪公府候门历来的积习。那一天在议事厅商议此事,那厅上的两张长案,全堆着各项清册。探春拿着档册,正在核对。说道:"我对起来,有应裁的,我们还在那里开支。也有这边支了一份,那边又支了一份的,只不过名目上大同小异。从前凤姐姐那么精明,也没有看出来么?"平儿道:"是那几项呢?"探春指着给她看道:" 你看这哥儿学房里八两银子,我们上回看账就吩咐他们裁掉的,如今这账上还有。只宝二爷、兰哥儿两份没开上,环三爷如今走得无影无踪,又从不上学,那账上还替他领着呢。"平儿道:"上回三姑娘说了之后,奶奶就吩咐他们裁了,这是后来赵姨奶奶过去,太太说环三爷的零用没人管,仍旧支给他八两银子,每次都是太太房里彩云领去,大概还是她领着呢。"探春道:"眼下就该停了,就是彩云去领,管事的也该回明请示,怎么随他胡乱支去呢?"平儿道:"她们因为环三爷早晚要家来的,所以暂时照支,也是有的。"探春看下去,又指出一条,说道:"你看这大账上,每月开支马号喂养二百四十两,那仓库上又支着草料刍粮,不专是喂骡马的,连园子里喂的大鹿锦鸡和一切鸟兽,也都在其内,只没有把拨给马号的提出裁掉了,是当时的疏忽。也因为各行档的零碎账向来都在管事的手里,我们只看的是大账,就被他混过去了。"探春道:"这就不是当家的正理,一家子要节省总得先从零碎账上考校;别看着鸡零狗碎十文八文的,积起来就是大数了,所以大账不大会错的,那零碎账倒不可不看,今天若不对那零碎账,不被他们蒙着呢。"李纨道:"还有一件要紧的,各房既都有月钱,为什么零碎东西都叫买办去买,在大账上开支,那不也是重复么?以后各房买东西各归各房去算,大账上不能管的。"探春道:"大嫂子说的很对,宁可各房月钱不够,再替他酌量添点,这界限不可不画清了,若不然那月钱岂不是白贴的么?"平儿道:"这层我们奶奶在的时候何曾不想到,就是怕奶奶姑娘们受了委屈,若是这么办先得从太太上房里办起,别人就没得说了。"宝钗道:"凡事要执简御繁,以后账目不要分出这么许多名色,只分经常临时两项,就清楚了。"平儿道:"减去名目,先得把各行档酌量裁减,多一个香炉就多一个鬼。况且又没有人稽核,凭他们开销,哪里真有办清公事的呢?"大家都说有理,当下就把各行档管事名册一同看了,哪个可裁,哪个应留,都拿笔做个暗记。宝钗道:"我还有一个条陈,你们看可行则行,我想靠咱们几个人的耳目精神那里都招呼得到,又不便到外头去,所看的无非是纸片上的事,我们这样人家,过于苛细,也失了大体,只有在管事里头挑一两个老成可靠的。叫他总司稽核。有什么错儿,我们只问他。"探春道:"这个人可不容易,又要心细,又要操守好,又要大家都服他,若用错了人流弊更大。他一个人总揽一切,把这府里搬空了咱们还不理会呢!"宝钗道:"我看吴新登、林之孝这两个就好,又都是多年陈人,有什么靠不住的?再说还有琏二哥在上头看着呢。"探春道:"陈人也不一定可靠,那赖大不几辈子用的么?只有叫他们帮着稽核,万不可全交给他,这一层再商量吧,我想根本上还在开源,单靠零碎节省,饶挨尽了骂,也济不了什么事。咱们先把出进的账大概到底还有多少进项?对抵下来,还短多少?那里头都是照着老规矩,当然有许多用不着的,趁今天就裁了各房下用项,从老爷太太起,少不得都要受点委屈,省下来自然还是不够,可就差不多了,咱们再把东边庄产整理起来,把那些荒地都开了,慢慢的出的少,进的多,将来还许有敷余的日子呢!"宝钗正捧着一本档册在那里看着,听到此笑道:"食之者寡,生之者众,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就是这个道理。这才是治本之策呢。"李纨道:"开源是正办,只要是开那荒地也得先垫下本钱去,不是眼前能救急的。"宝钗道:"只要是有指望的用项,挪借也还容易。眼前已经是临渴掘井,可不要再因循下去,那就晚了。"说着柳五儿同着婆子们将他们四个人的饭送来,碧月、侍书、莺儿、丰儿等七手八脚连忙摆上,李纨等便就板床上吃饭,探春、李纨面南,宝钗面西,平儿面东,碗箸无声,厅宇肃静。一时吃罢,又散坐说些闲话。
  
  李纨瞧见一个大棉纸包,上有签条,写的是契纸文书,忙说道:"咱们只顾对帐,那包文契还没点呢。"宝钗打开纸包,一张一张的细点,府第花园及近畿房产文契俱在,也有由贾琏典押出去的,都有字据可查,只是东边庄荒地各项文书一件也没有了,忙传管文契的家人陈瑞进来盘问。陈瑞回道:"所有的都呈上来了。" 探春又亲自查点一回,仍没有东边地契在内,大家无不惊讶。探春叹道:"我还指着他有多少的生发,怎么凭空的会丢了呢?"宝钗道:"若丢了一两件或许是拿出去过税,忘记归进,这大批的文书,哪里有全丢的道理?趁早赶紧根究,还来得及。"当下探春立时震怒,严谕那陈瑞:"勒令即日寻出,若寻不着,那可别怪我们。不管你明脸的没脸的,定要送官究办。"陈瑞闻言也十分惶恐,只得跪下磕头道:"这包裹委实是二爷看着加封的,既在奴才手里管着,奴才也说不得,只求奶奶、姑奶奶格外宽限,容奴才上紧查访。"看官你道那文契如何能整套失掉呢?说起来又有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欲知此中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选集】红楼一春梦
第一回 梦觉渡头雨村遇旧 缘申石上士隐授书第二回 青埂峰故知倾肺腑 绛珠宫慧婢话悲欢
第三回 诔芙蓉晴姐悄吞声 悲芍药湘娥初感逝第四回 哭怡红冷麝离魂 栖拢翠寒鹃吊梦
第五回 弟让兄赦老宠新衔 奴欺主琏儿支窘局第六回 话封狼凝颦慰红粉 赐真人浊玉换黄冠
第七回 陷情魔荒山坏丹鼎 感幽怨幻境泣冰弦第八回 薛姨妈同居护爱女 王夫人垂涕勖孤孙
第九回 开吟社探春赏花 忤亲庭贾环逃杖 第十回 应谶盆兰孙登凤沼 联辉仙桂妇诞麟儿
第十一回 完丹诀飞举夸神龙 披画册沉沦悯雌风第十二回 呆香菱密语感孤鸾 贤探春协力除群蠹
第十三回 盗田契环儿通贼 馈野产巧姐宁亲第十四回 大观园续宴待披图 太虚境赐婚惊抚表
第十五回 警幻仙执柯慰莽玉 临淮神缄札谕娇颦第十六回 催妆得句贵姐迎妆 寻梦留香仙妃通梦
第十七回 励贤母攒金仿骄凤 殉故主绝粒化哀鹃第十八回 真威烈策传细柳军 续风流宴启芙蓉社
第十九回 登鹗荐稚兰邀特简 续鸳盟侠柳仗良媒第二十回 省重闱义婢共登程 拯幽狱小郎亲谒府
第二十一回 慈太君仙舆欣就养 勇将军使节出从征第二十二回 赏初雪姑嫂话戎机 靖飞尘士民攀宦辙
第二十三回 长安宫同日拜丹纶 清虚殿双飞五彩笔第二十四回 千里相逢序联征雁 双星好合兆应祥麟
No.   I   [II]   [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