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学思考 》 世界文學史:文學史綱 》
第12節:神秘的東方文學(3)
約翰·阿爾伯特·梅西 John Albert Macy
遺憾的是,印度的民衆們沒看到他們西方同胞的可愛之處,而他們以世襲貴族或種姓制度劃分人群等級的非民主做法,不能不說是對歷史、對他們道義的一種極大諷刺。在全世界推行他們那套同胞理論的做法,失敗了;在他們的生命中實行最高聖人的理想上也失敗了,這點,所有宗教無一幸免,當然也包括基督教,直到今天也還是這樣,無法逃離失敗的命運。但是,他們的思想、觀念,即使沒有在現實中實現,在思想中也還仍然存在着。作為思想的載體,文學是不管人們怎麽無視它,怎樣拒絶它。在很早的時候,印度人就很擅長表達自己的思想,而且他們把自己的文字精心保存着,所以,印度的文字比起其他種族的文字,蒙受了更多的災難和損失。我們之所以能接觸到印度人的思想,主要是通過兩條途徑,一條是古代的,一條是近代的。古代的途徑主要是以希臘人為媒介的,間接地傳入到我們的思想係統。早期的希臘哲學家們,特別是畢達哥拉斯,從印度的學者那裏學到了“智慧是精神的靜觀”,瞭解到“物質的表象後面存在着本質,即理念”。這成為後來柏拉圖哲學的基礎,而柏拉圖的哲學則是一切現代哲學生長的土壤,並且滲透到我們每個人的靈魂裏面。有句印度諺語說:“精神寄寓在一切人心中,但並不是誰都知道這一點。”
印度思想傳到西方文學中的另一條路是近代文化的發展。在歐洲的軍隊徵服印度期間,西方的文藝愛好者和學者們把印度的文學翻譯到了西方,這個工作得到了在英國大學裏學習、研究的印度學者們的支持,他們是很熱心把印度的文化介紹到西方的。但是這樣深邃的思想文化,歷經了數千年纔被創造出來,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幾乎很難真正讀懂。布賴恩?布朗編纂了一本叫《印度人的智慧》的小書,就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生動的哲理。這裏包含了印度宗教思想中最古老的財富《梨俱吠陀》(智慧之詩)裏選出的格言和贊歌,這本書影響了成千上萬印度人的一生。而對那些即使沒有這種信仰的西方人來說,這裏也洋溢着人間普遍的美和善。印度的兩大敘事詩《摩呵婆羅多》和《羅摩衍那》中的韻文詩句,其浪漫的神話色彩與英勇的探險結合在一起,因而放射出更吸引人的魅力。印度著名的詩人伽利陀裟的傑作《沙恭達羅》的英譯本被英國列入了“人人叢書”計劃,這使得英國人對梵語文學(梵語是印度人對他們祖先的文字作品的尊稱)的興趣不斷增長,阿瑟?賴得詩意式的翻譯,使我們明白為什麽歌德對這出詩劇情有獨鐘。
在印度所有的思想傢中,最有號召力的當屬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他大約生活在公元前500年。他的追隨者最初在印度,後來遍及亞洲東部和中部,其人數遠遠超出了其他宗教宗師的崇拜者。他不是作傢,而是傳道者。他之所以受到我們的關註,就是因為他的思想滲透了亞洲文化思想,而與他思想有關的文學開出了非常絢麗的花朵。英語讀者在埃德溫?阿諾德的流行詩《亞細亞的光》裏,可以看到釋迦的事跡和魔力。西方學者所欣賞的那種佛教精神的美,可以從小泉八雲的《釋迦田野裏的落穗》中看到。
在《東方諸聖典》的英文集子中,有翻譯過來的佛教文學。以前,在西方各國人中間,衹有叔本華等哲學家、學者對佛教感興趣,一般民衆對此並沒有太深的印象。由於基督教在西方占絶對的統治地位,所以我們對佛教的理解也是西洋化了的理解。佛教太東方化了,對我們未嘗不是一種損失。佛教認為: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因此,避免一切痛苦的辦法就在於擯棄一切欲望,而生命的盡頭就是涅磐和湮沒。很明顯,這種觀點從本質上說是生命的倒退,這一點與積極進取的歐洲精神是不協調的,因此我們的思想很難接受這種消極的理念,除非我們在文明在歷史中被證明是一種倒退,或者經受了真正意義上的失敗。否則很難接受。但佛教並不意味着就是柔弱者的哲學,她對勇敢的人們同樣有一種難以抗拒的魔力。不管是厭世主義的叔本華,還是樸素的樂觀主義的愛默生。即便如此,以他們文學上的才華和力量也無法把佛教的精義刻進歐洲人的思想裏。
亞洲另一個偉大的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世界裏的民衆對其同樣難以理解。實際上,歐洲人和伊斯蘭教的信徒們就為不同的宗教信仰等其他的原因進行過連綿不絶的戰爭,至今,這樣的戰爭還沒有停止過。公元7世紀初,穆罕默德和他的繼承者領導阿拉伯人用利劍和舌頭徵服了亞洲和非洲的許多地方, 並且成功地使這些地區的人們改變他們原來的宗教信仰皈依伊斯蘭教。今天,信仰這個宗教的人已達兩億之多。伊斯蘭教的聖書被稱為《古蘭經》,由穆罕默德的信徒們根據他傳教時的語錄匯編而成。每位伊斯蘭教信徒都要誦讀《古蘭經》,因此該書成了世界上閱讀範圍最廣的書之一。關於這本書,羅德韋爾的英譯本非常出色。卡萊爾在《英雄和英雄崇拜》的論文中,對穆罕默德的偉大做出了公允的評價,這不僅表現出了卡萊爾廣博的同情心,還可以看出他沒有任何狹隘的地方偏見。卡萊爾說:“我認為,從整體上來看,《古蘭經》的真義就是“誠實”。對於那些對《聖經》不感興趣的人來說,也沒有必要花太多的時間去看《古蘭經》。但在關於世界書籍的歷史故事書裏,這本從12世紀以來就引領着成千上萬人生活的書,理應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章。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
|
|
第1節:目錄 | 第2節:前言(1) | 第3節:前言(2) | 第4節:書籍的製作(1) | 第5節:書籍的製作(2) | 第6節:書籍的製作(3) | 第7節:書籍的製作(4) | 第8節:文學的起源(1) | 第9節:文學的起源(2) | 第10節:神秘的東方文學(1) | 第11節:神秘的東方文學(2) | 第12節:神秘的東方文學(3) | 第13節:神秘的東方文學(4) | 第14節:猶太文學(1) | 第15節:猶太文學(2) | 第16節:猶太文學(3) | 第17節:猶太文學(4) | 第18節:猶太文學(5) | 第19節:猶太文學(6) | 第20節:猶太文學(7) | 第21節:猶太文學(8) | 第22節:猶太文學(9) | 第23節:希臘的歷史及其歷史學家(1) | 第24節:希臘的歷史及其歷史學家(2)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