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者 賜我甘露   》 第12節:賜我甘露(12)      華姿 Hua Zi

  所謂上帝的國,就是上帝的旨意在地上如同在天上通行的社會。那是一個"豺狼將與羔羊同處,虎豹將與小山羊同宿……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的世界,那時,"衆人都把自己的刀劍鑄成鋤頭,將自己的槍矛製成鐮刀;民族與民族不再持刀相嚮,人也不再學習戰鬥。"這樣,人間就成為一個"再也沒有死亡,再也沒有悲傷,沒有哀號,沒有苦楚"的新天新地。這就是《聖經》為我們所啓示的那個天國的光景。
  我們常常祈禱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你的國降臨。"但是,倘若我們不肯遏製本性裏的驕傲、自私與貪婪;不肯停止過度的對物質的攫取與占有;不肯心存謙卑,看見自己靈魂的軟弱與需要;不肯側耳傾聽這個世界高喊"我渴"的聲音,並作出相應的回應;不肯為自己的罪和這個世界無窮無盡的苦難,而痛悔,而憂傷,而心碎;……那麽,上帝的國便難以降臨。有一位猶太智者在很多年前就曾說:倘若以色列民哪怕能夠在一天內完全遵行上帝的旨意,天國自然就降臨在地上了。
  所以,我們必須要明白,耶穌所說的貧窮,是靈性裏的貧窮,並不是指物質的完全缺乏。窮睏在任何時候都不是一件好事。耶穌絶不會指着一個在骯髒的垃圾堆裏尋找食物的人說:貧窮的人有福了。
  財富並不是罪惡,但對屬靈的生命來說,財富中潛藏着一種隱約的危險。基督教是建立在一種迫切的需要感上的。一個人若擁有許多的東西,他就會陷入自以為不需要上帝的危險之中;而一個人若衹擁有很少的東西,他就會常常來到上帝的面前。因為在這個世上,他沒有別的地方可去,也沒有別的東西可以倚靠。
  她所承擔的苦痛
  不是凡嚮我說:"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
  而是那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
  --《馬太福音》7:21
  如同他們必須把自己變成窮人一樣,"懷大愛心,做小事情",也是他們服侍窮人時所不可或缺的作為。這個作為看起來簡單,其實很不容易。而且這個作為裏,包含着他們必然要承擔的種種苦痛,就像他們必須要承擔物質的清貧一樣。
  因為,這也是窮人中的窮人所一貫承受的苦痛。
  還因為,這也是十字架上受難的基督所一直承受的苦痛。
  而仁愛傳教修女會所要進行的服務,並不單是為窮人做各種事情,還必須在窮人受苦時陪伴他們。這種陪伴意味着:他們既分擔了受苦者的苦難,也與受苦的基督共同承擔着苦難。
  德蘭姆姆經常表示:"聖約翰與聖母在十字架底下所做的就是這些。"
  在一次接受采訪時,姆姆嚮來訪者說明"懷大愛心做小事情"常常會引發的幾種苦痛。歸納起來,大致有五種:身體上的,心靈上的,情緒上的,錢財上的,以及精神上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賜我甘露(1)第2節:賜我甘露(2)第3節:賜我甘露(3)第4節:賜我甘露(4)
第5節:賜我甘露(5)第6節:賜我甘露(6)第7節:賜我甘露(7)第8節:賜我甘露(8)
第9節:賜我甘露(9)第10節:賜我甘露(10)第11節:賜我甘露(11)第12節:賜我甘露(12)
第13節:賜我甘露(13)第14節:賜我甘露(14)第15節:賜我甘露(15)第16節:賜我甘露(16)
第17節:賜我甘露(17)第18節:賜我甘露(18)第19節:賜我甘露(19)第20節:賜我甘露(20)
第21節:賜我甘露(21)第22節:賜我甘露(22)第23節:賜我甘露(23)第24節:賜我甘露(24)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