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地下乡愁蓝调   》 第一部分-门,消失的酒吧与青春期(2)      马世芳 Ma Shifang

  就在这样的乐音中,我跟M、M的另一个朋友,还有并不相熟的女孩子Y以及她的同学,围坐在AC/DC的长条木桌前,大家一边吃我带去当生日礼物的虾味先跟七七巧克力(我不记得为什么带了这么寒碜的礼物)、一边玩一种叫做“心脏病”的扑克牌戏――这是一种玩起来必然喧闹尖叫不已的牌戏,所以一直到离开酒吧,我都没有余暇专心地听完一首歌,然而伊们并不介意在Doors的音乐声中玩“心脏病”,伊们甚至并不知道那是Doors,我又能说什么呢。
  离开AC/DC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在罗斯福路吹着夜风等公车,愈想愈不甘心,便渐渐悒郁了起来。在弥漫着烟雾和迷幻摇滚的酒吧里,一群玩扑克牌的高中生显得多么不上道、多么伧俗!最最不幸的是,我自己也成为这种无可原谅的伧俗的共犯。于是暗暗决定此后不再到这家酒吧,除非终于能找到知己至交,或者拥有一个真心了解我的情人。
  然而这个愿望一直都没有实现:知己和爱人一样难寻,而且AC/DC不久就关店了。这间酒吧遂夹带着不完满的记忆,在我脑中升高、神化。即使后来走遍台北播放着摇滚乐的酒吧,在不同的昏黄灯光下学习吸烟、争辩、饮酒,甚至一度竭力把指间的香烟想象成大麻、把窗外乌烟瘴气的台北想象成旧金山的嬉皮社区,其实都还是在偷偷比对AC/DC留在心底的,那块青春期的残片而已。
  顶着夜风回家的那天晚上,坐在没有Doors可听的房间拨电话给M,想跟他讨回我的录音带。
  “喂。”M的声音很虚弱。
  “喂,我啦。你还好吗?”
  “满干的,不晓得自己在那边做什么。”M很无奈的样子。
  “喔。”我无以为继。
  多年之后从军中退伍,独自背着包包跑到欧洲去晃荡了一个月。一个晴朗的秋日下午,我走到广袤的巴黎拉雪兹神父(PèreLachaise)公墓,沿着指示找到了吉姆・莫里森的坟。这趟旅行之前,我已经从书本和影片中无数次看过他的葬地的壮观模样:多年来,每个月都有数以百千计的乐迷从世界各地前来凭吊这位永远被冻结在二十七岁的偶像。照片里的墓地有一座胸像,被涂抹得面部全非。大理石的墓座上,吉姆的名字也几乎全被层层叠叠的涂鸦遮掩。喷漆和刻字不仅布满他的墓冢,更蔓延到周围的坟墓和围墙。据说每年忌日都会有歌迷翻墙潜入墓地,在他的坟前燃起一支支蜡烛,轮流吸大麻,把满地烟屁股排成他的歌名――THEEND。
  然而当我来到他的坟前,却完全看不到这些。墓地在不到一年前才彻底整建过,胸像被搬走,刻在大理石上的文字被换成更坚固的铜牌,镌刻的名字也还原成他的本名,索然无趣的“詹姆斯・道格拉斯・莫里森”(JamesDouglasMorrison),满墙的喷漆涂鸦全部抹得一干二净,坟墓上整整齐齐摆着几束鲜花。
  一个表情忧郁、穿着皮衣和牛仔裤的长发青年,架起三脚架想在坟前替自己拍照,马上被旁边拿着对讲机、戴墨镜的健壮女警制止。两个操南方口音的肥仔老美拿着地图走来,对坟墓端详了半天,品头论足一番就离开了,仿佛他们来看的是卢浮宫的一幅名画。秋日的暖阳斜射而下,我站在坟前,愈看愈觉得不可思议:吉姆・莫里森的躯体,真的就躺在这下面吗?
  直到离开墓地、踏进地铁车厢,才猛然想起十七岁的那个夜晚。吉姆・莫里森的声音在玩着扑克牌的我们周身飘荡,他离我那么近却又那么遥远。那间埋藏在记忆里的AC/DC,竟然和照片里已经不存在的坟地遥遥对望起来。此刻我才醒觉,彼时恋慕着的迷幻、颓废、激进和悲壮,其实从来就没有真正进入过自己的生命,就像我压根儿没沾到过六○年代的边一样,那只不过是对自己未尝理解过的生命状态、未尝经验过的历史情境一厢情愿的想象。墨色淋漓的地下刊物、耳机里穿越二十年岁月嘶吼着摇滚乐的造反派青年、墓碑表面横七竖八的涂鸦,它们杂糅在一处,化成一种虚幻的乡愁。然而嬉皮皆已老去,吉姆・莫里森凝定在二十七岁的脸孔和六八学潮的街头涂鸦都印在明信片的背面,一张五法郎。那场集体的青春期,早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结束了。
  站在拥挤的车厢里,望着窗外映照出另一个模糊摇晃的自己,再度不可遏抑地想听Doors。那是当你真正孤独的时候才听得进去的音乐。
  (一九九七)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一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1)第一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2)第一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3)
第一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4)第一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5)第一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6)
第一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7)第一部分-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第一部分-你和我和一只狗叫布
第一部分-致简体中文版读者第一部分-门,消失的酒吧与青春期(1)第一部分-门,消失的酒吧与青春期(2)
第一部分-二十岁的佩珀军士与十六岁的我(1)第一部分-二十岁的佩珀军士与十六岁的我(2)第一部分-二十岁的佩珀军士与十六岁的我(3)
第一部分-寂静的声音,一九六六第一部分-一个唱垮了政权的摇滚乐团(1)第一部分-一个唱垮了政权的摇滚乐团(2)
第一部分-一个唱垮了政权的摇滚乐团(3)第一部分-一个唱垮了政权的摇滚乐团(4)第二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8)
第二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9)第二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10)第二部分-《地下乡愁蓝调》(插图11)
第   I   [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