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界精英 》 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马云正传 》
第12节:屡战屡败的"高考老兵"(1)
刘世英 Liu Shiying
3. 屡战屡败的"高考老兵"
从小学开始,各门功课中最让马云感到头疼的,非数学莫属。
那可不是一般的头疼,简直糟糕得一塌糊涂。初中毕业那年,颇有自知之明的他想考个退而求其次的二流高中。结果,连考两次都名落孙山,最大的原因就是数学太差。
马云自嘲说,这其中的原因,也许与脑袋太小有些关系。从小马云就以这样一种形象而广为周围人所知:小脑袋,小身子,小眼睛。脑袋小的人,大多给人以一种不够聪明的感觉,而他自己似乎也心知肚明,"我大愚若智,其实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想问题,你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
明知自己的数学只有那半斤八两,马云天生却非常"阿Q"。18岁那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在报考志愿表上填了让自己无比自豪的四个大字:北京大学。
几个月后,在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怀疑下,马云第一次走进了考场。结果,那一年他的数学考了1分。
这个成绩,说是全国倒数第一未免太过武断,至少在整个浙江省也是"榜下有名"的。
落榜后的马云,垂头丧气,他觉得自己根本不是上大学的料,也没那个好命,便准备去做个临时工以贴补家用。
在一位表弟的引领下,他先去西湖边一家宾馆应聘,想做个端盘子、洗碗的服务生。结果,陪他一块去的表弟被顺利录用了,而他自己却遭无情拒绝。被拒绝的理由很简单:那位表弟长得又高又帅,而马云长得又矮、又瘦、又难看。马云无语,只能暗叹:长得不好,也是我的错。极富意味的是,至今马云这位表弟还在一家饭店的洗衣班里,做一名普通的洗衣工。于是,若干年后便有了那句脍炙人口的"马氏语录":一个男人的才华往往与容貌成反比。
无奈之下,马云只好去寻找那些不要求长相好看只要求有力气就行的活儿干。通过父亲的关系,他找到了《山海经》《东海》《江南》等杂志社,为他们打零工。于是,在那炎炎烈日之下,在那狂风暴雨之中,杭州城里又多一个18岁的瘦弱少年,肩上披着个比他身子短不了多少的大毛巾,一边擦汗,一边用力蹬着那笨重的三轮车,沿着那崎岖不平的小路,缓缓而行……
而他每天出苦力的唯一报酬,就是赚取那微不足道的一块钱工费。可以想象,对一个刚刚成年的男孩子而言,这条路如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一直走下去,他的未来在哪里呢?他又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呢?也许如老舍笔下那个同样顶着炎炎烈日、卖力拉着黄包车的"骆驼祥子",也许是列宾笔下那些手里拉着纤绳、嘴里绝望般的念叨着"路还长着呢"的伏尔加河纤夫们……
不过,上帝似乎并没有对马云那么刻薄、麻木,在最关键的人生旅程上,还是慷慨地为他点亮了一盏明灯。
有一天,在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时,他蹬着三轮车来到了数十里之外的金华。就是在金华火车站的候车大厅里,他捡到一本让自己从此之后爱不释手的书--陕西作家路遥写的《人生》。
《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很有才华的知识青年,他对理想有着执著的追求,但在他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往往在他向理想靠近一步的时候,定会有一种东西横在他眼前,使他得不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甚至又不得不面对重新跌落到原点的局面……
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可以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正如路遥之后的《平凡的世界》影响了几乎所有70年代生人一样,《人生》也影响了许多出生60年代也包括马云在内的那一代。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 |
|
|
第1节:序 | 第2节:不把自己当英雄的英雄 | 第3节: 撮合百万意中人的"网络媒人" | 第4节: 不把自己当英雄的英雄 | 第5节:缔造阿里巴巴神话的至尊掌门 | 第6节:霸主的超越:敢保敢赔(1) | 第7节:霸主的超越:敢保敢赔(2) | 第8节:草根化创新:广告无界 | 第9节: 疯狂但不愚蠢的"疯子" | 第10节:从懵懂少年到大学教师(1) | 第11节:从懵懂少年到大学教师(2) | 第12节:屡战屡败的"高考老兵"(1) | 第13节:屡战屡败的"高考老兵"(2) | 第14节:风雨马老师 | 第15节: 那段教书的日子 | 第16节:海博翻译社的艰苦岁月(1) | 第17节:海博翻译社的艰苦岁月(2) | 第18节:"触网"大洋彼岸(1) | 第19节:"触网"大洋彼岸(2) | 第20节:西雅图的意外"触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