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大唐詩人三部麯之:太白醉劍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程韜光 Cheng Taoguang
墨溪依舊,庭院依舊。青蓮之鄉依然一派自然風光。
李白數年學藝歸來,雙親歡喜不迭,於中庭置酒,宴請好友鄉黨。席間歡聲笑語不絶,多有贊頌之辭。待諸人酒食盡飽,言語漸竭,陸續離去,李白方如釋重負。月亮升起,李白換上便裝,再與傢人重整酒宴,舒心笑談。
“數日前,益州來官持十二郎詩文登門,言益州都督蘇大人盛贊我兒大纔,前來相邀。我告知其匡山妙虛觀所在,不知去否?”李客又道,“蘇頲大人位列國公,乃天朝之柱石,真我兒造化!”
李白接道:“為此恩師着兒下山。蘇頲大人詩文亦負盛名,與當朝張宰執共有‘燕許大手筆’之說。衹是不知何以至益州?”
李客手捂酒盞,良久不語。李白又道:“去歲我讀蘇大人《汾上驚秋》之詩,詩云:‘北風吹白雲,萬裏渡河汾。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詩中隱含感傷憂慮之情。”
“我兒冰清之心,知詩中之味。過些時日,你去益州幹謁,便知端的。若時運不濟,回轉家乡,我已與彰明縣令約定,可為主簿。今日不談別事,全家人等着見識你本領。”李客道,“就以門前‘若牛石’為題,請白兒賦詩。”
李白略一思索,脫口而出:
此石巍巍活像牛,埋藏是地數千秋。
風吹遍體無毛動,雨打渾身似汗流。
芳草齊眉弗入口,牧童扳角不回頭。
自來鼻上無繩索,天地為欄夜不收。
“好一個‘天地為欄夜不收’,活脫脫就是白兒!再以遠處水面‘白鷺’為題。”
李白遙視墨溪,略思片刻,隨口吟道:
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
心閉且未去,獨立沙洲旁。
李客聞聽此詩,不由回首擡望庭中所懸飛蓬桑矢,表情黯然。數十年漂泊異鄉,備嘗辛酸滋味。待兒長成,衆多子女皆如飛蓬遠去,而自己懷才不遇,閑雲高臥,孤獨寂寞。正如秋水中之孤鷺,轉眼之間,已是滿頭白霜!
漂氏見李客瞬時不悅,恐李白之詩有謬,連忙圓道:“此詩做得太急,不妨重來。”
“一詩足以展其纔。好詩!好詩!”李客飲盡杯中冷酒,霍然起身,“我聞白兒劍術已成,舞之我看。”
梨花樹下,李白出劍,一招舉首望月,劍去如電;再以月挂中天,神竜探海;烘雲托月,劍芒飄雪;月上西樓,千回百折;流星趕月,劍脈綿綿;月光滿地,殺氣騰空;張弓待月,斜刺如索;月明風清,劍聲幽幽;飛鴻驚月,風波陡起;月下東山,張弛相宜;仙子奔月,人劍合一;月中落桂,劍影漸息……
不知何時,李白舞劍已畢,垂手而立。天地無聲,唯有頂上梨花如雪,紛紛飄落……
李客是夜大醉。
見心中仰慕之兄長歸來,妹妹月圓歡喜不已。分別數載,月圓早已成人,出落得身材頎長,落落大方,秀眉明目,玉面皓齒。衹是額頭光潔,略略突出,常被兄長嬉笑。月圓生於中秋之夜,與李白遜兩歲。兒時,月圓隨李白一起讀書,亦好吟詩作對。月圓聰慧伶俐,心思縝密,時有絶妙好詞,令兄長嘆服。數年前中秋之夜,天高氣爽,月明星稀,傢人團聚庭院桂花樹下,飲酒賞月,共享天倫。李客興致盎然,便欲測試兒女才華,遂道:“今夜良辰美景,閤家團聚,使人怡然。我出上聯,你兄妹二人聯詩成句。好者賞美酒,劣者罰白水。”
李白、月圓欣然應之。李客拈須良久,方道:“山清水秀。”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
|
|
前言 |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1) |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2) | 楔子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1)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2) |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3)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1)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3) |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4)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2)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3)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4) |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5)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1)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2) |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3)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1)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2)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3) |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4) | 第六章 李白辭師逢桃紅 魂魄升天識太真(1)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