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评论 》 品三國下 》
難容水火(5)
易中天 Yi Zhongtian
那麽,諸葛亮考慮的大局又是什麽呢? 這就必須追溯到劉備的永安托孤。也就是說,劉備托孤時,為什麽要安排李嚴這樣一個被尹韻公先生稱之為“第二提琴手”的人物?誰都知道,劉備“天下梟雄”,一生徵戰,見多識廣,慮事周全。他的安排,肯定不是一時性起,而是出於深思熟慮。問題僅僅在於:劉備考慮的是什麽? 田餘慶先生回答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田先生的《蜀史四題》一書認為,“亮正嚴副”的托孤安排,乃是為了消除隱患,鞏固政權;而蜀漢政權的最大隱憂和禍患,不在曹魏、孫吳,恰恰就在蜀漢政權內部。正是這一內部矛盾,讓劉備的托孤非同尋常。 於是我們就要問:是這樣的嗎? 是。我們知道,劉備建立的蜀漢王朝或者蜀漢政權,是由三股政治勢力組成的。第一股是“本土勢力”,包括原仕洛陽的益州官僚和仕於益州的本土豪強,我們統稱之為“益州集團”。第二股是“劉璋舊部”,包括追隨劉焉父子入蜀的和後來投靠劉璋的,我們統稱之為“東州集團”。第三股是“劉備親信”,包括劉備的骨幹(如關羽、張飛)和後來投靠劉備的(如馬超),我們統稱之為“荊州集團”。這三股力量,由於有一個先來後到的關係,就形成了一種錯綜復雜的主客新舊矛盾。劉焉父子入蜀時,益州集團是主,是舊;東州集團是客,是新。主客新舊之間,曾大打出手刀兵相見。劉備入蜀以後,關係就變了。原本是客是新的東州集團,變成了主,變成了舊。主客新舊矛盾,則變成了荊州集團與益州、東州兩個集團的矛盾;而東州、益州兩個集團的矛盾,也依然存在。劉備的蜀漢政權,就是建立在這三重矛盾之上的,這可不是什麽好玩的事。 更不好玩的是,劉備在猇亭和夷陵一敗塗地,這就難免讓一些原本就心懷不滿的人蠢蠢欲動。據《華陽國志》,劉備敗退永安後,十一月生病,十二月漢嘉太守黃元就反了(次年三月被剿)。而據《三國志·諸葛亮傳》,劉備去世後,南中地區各郡居然全都反了(南中諸郡,並皆叛亂)。可以這麽說,劉備建國,基礎不牢;夷陵戰敗,地動山搖。 這無疑是讓劉備深感憂慮的事情,而為他可以分憂的衹有諸葛亮。這是劉備要“托孤於丞相亮”的原因。那麽,為什麽又要以李嚴為副呢?因為另外兩股力量也不能不考慮。也就是說,所謂“舊人”當中,也應該有代表人物,而李嚴是最合適的。據《三國志·李嚴傳》,李嚴原本是荊州人(南陽),曾經在劉表手下做事,因為能幹而名揚一時(以才幹稱)。曹操南下,劉琮投降,李嚴卻西行投奔了劉璋。劉備入蜀,李嚴又率衆投降了劉備。所以,劉備選中李嚴,除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提出的“蜀土故臣,宜加奬慰”;“荊土歸操,嚴獨西歸”;“理民治戎,幹略亦優”三個原因外,恐怕還因為他在所謂“舊人”中,和劉備的“荊州集團”關係最好,也最密切。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他的代表性。前面講過,蜀漢政權是由三股政治勢力組成的,而這三股政治力量在劉備心中的分量是不一樣的。從當時政權的結構不難看出,荊州集團是政權主體,東州集團是團结對象,益州集團是防範對象。這並不奇怪,因為以劉備為首的荊州集團是一股新的外來勢力。他們要在益州站穩腳跟,不能不團结依靠比他們來得早一些的外來勢力。這就是東州集團。東州集團半新半舊,亦客亦主,正好可以起到一種溝通新舊雙方的作用。這樣一來,屬於東州集團又親近荊州集團的李嚴,便成了劉備寄予厚望的人選。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話說三國 |
|
|
內容簡介 | 非常君臣(1) | 非常君臣(2) | 非常君臣(3) | 非常君臣(4) | 非常君臣(5) | 非常君臣(6) | 難容水火(1) | 難容水火(2) | 難容水火(3) | 難容水火(4) | 難容水火(5) | 難容水火(6) | 難容水火(7) | 無力回天(1) | 無力回天(2) | 無力回天(3) | 無力回天(4) | 無力回天(5) | 無力回天(6) | 無力回天(7) | 殊途同歸(1) | 殊途同歸(2) | 殊途同歸(3) | |
| 第 I [I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