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女人,天生是尤物   》 無聲勝有聲(1)      柏楊 Bai Yang

  中國五千年傳統文化,雖然在女人的腳上、發上、嘴上、乳上,都被西洋文化擊潰,一筆勾銷。但在眼睛上,卻仍保留着傳統的一套。從盤古立天地,迄今二十世紀,都不稍。《詩經》上便興致勃勃的贊曰:“美目倩兮”,倩,那股勁兒之謂。當日耳曼民族正在羅馬耍野蠻的時候,中國已被女人的美目“倩”得非寫詩不可,自勝洋大人一籌。
  眼睛要大,乃美的第一要義,再漂亮的面龐,再使人心跳的三圍,配上一對小眼睛,便輸了一半。若幹年前,美國一位飛行員在海上孤獨的漂流了三個月喪生,後來經人找到那尚未翻覆的橡皮艇,艇上有每天的日記,他惟一不忘的是他的“大眼睛”,他在最後幾天寫給他的“大眼睛”,告訴他愛她。嗚呼,如果那位女孩子(該飛行員並未結婚,“大眼睛”乃其未婚妻。)生着一對眯縫眼,若老鼠然,恐怕事情有點兩樣。君不見父母之撫摸孩子乎,匿曰:“乖兒子多可愛,多有趣呀,小鼻子、小耳朵、小手、小腳,一雙大眼睛!”假使脫口而喊成“一對小眼睛”,豈不十分掃興。孩子有知,恐怕一定會提出強烈的抗議,否則的話,那孩子雖不醜不遠矣。
  東洋人和西洋人,基本上的差別,人類學者可舉出很多,但柏楊先生則以為似乎主要的還在眼睛。西洋人的眼珠是黃的,目光好像顯得有點渙散,和有點不太傳神,有很多西崽朋友除了把頭髮燙黃外,還努力想把眼睛變黃。嗚呼,黃種人而黃眼珠,恰恰是“青光瞎”,色素構造,各有各的一套,勉強不得也。惟東方人差可告慰者,跟頭髮一樣,黑眼珠也是顯性,黃眼珠則為隱性,黑黃二眼珠的人結婚,生下的孩子依孟德爾定律,黑眼珠的要占三分之二,這樣下去,不出千載,天下無黃眼珠矣。
  在攝影上可看出東西方人種不同之處,洋大人不管多醜,照出相片卻美奐美輪。中國人則不然,很漂亮的女人,往往不上鏡頭,以若幹當選的中國小姐為例,有些照片實在不敢恭維,如不指明她是誰,真是無人相信。而上鏡頭的,又往往長得沒啥了不起,像有些電影明星,很多在銀幕上明豔照人,對面一看,泰半失望,大呼“阿保桑”焉。何哉,這個問題衹有眼睛可以解答。
  不知道開天闢地時是怎麽搞的,東方人的眼睛和雙頰,平平如也,而且很多人還微微上凸,狀若金魚。三國時代張飛先生的豹頭環眼,環眼者,大而突出的眼也,這類眼睛,東方多的是,讀者先生不妨擡頭看看貴同事和貴同學,或者到街上看看行人,便知如此這般。而突出也好,平平也好,即令再美,光學上的反射作用卻不幫忙,使之硬不上相,照片往往比人遜色。西洋人的眼睛天生的下凹——從骨骼上可以瞭解,他的眼睛很深,眼珠不得不陷下去。而陷下去,又是光學的反射作用在作怪,拍出的照片,就漂亮得多,這真教黃臉皮的太太小姐氣掉銀牙。無怪東方人信佛祖不信上帝,恨其當初偏心,為啥不教眼眶也凹一點兒。
  東方人因為天生的眼睛和臉部平平如也,照起相來很難漂亮,於是有些靠燈光或靠照片吃飯的女人,如電影明星或話劇明星,不得不另生枝節,在眼睛周圍,大塗其黑墨,塗黑墨有其科學原理在焉,眼圈一黑,便顯得眼眶深邃,在燈光下看起來,或是拍起照來,眼睛就比原來大得多矣,這是一種錯覺,利用錯覺去産生美感,可見科學不但能救國,亦能救醜。
  不過,一個女人如果連白天也塗上黑圈,不用打聽,她非是“名女人”不可,天下最奇異的化妝莫過於之。有些半老徐娘,在光天化日之下塗着黑圈,心裏便覺得不是味道,蓋再好的化妝品都不如上帝的傑作,黑墨初塗上去,對鏡細看,還不覺什麽,可是過了半個小時,眼皮因不斷眨上眨下之故,塗到上面的黑墨被眨得成了火車上的鐵軌,一條一條的紛紛橫裂,實在大殺風景。一個男人如果和這種女人為妻為友,恐怕真要叫苦連天。當然,玩玩則是例外,這又涉及到“名女人”的問題矣,名女人之所以沒有幾個能找到理想歸宿者在此,男人總是如此之“賤”,和你風騷則可,如果明媒正娶,嚮別人介紹曰:“這是我的太太”,那又是另一回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嶽文藝出版社
天生尤物(1)天生尤物(2)俏伶伶抖着(1)俏伶伶抖着(2)
西洋文明(1)西洋文明(2)吃死孩子(1)吃死孩子(2)
吃死孩子(3)顫巍巍聳着(1)顫巍巍聳着(2)無聲勝有聲(1)
無聲勝有聲(2)無聲勝有聲(3)明眸皓齒(1)明眸皓齒(2)
倒懸葫蘆(1)倒懸葫蘆(2)耳朵的災難(1)耳朵的災難(2)
耳朵的災難(3)脛鏈之用(1)脛鏈之用(2)脛鏈之用(3)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