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昭光:现在好像中老年居多,青年比较少。男女比例我没有仔细观察,女同志可能更多一些,最大的遗憾就是青少年。实际上健康教育受益最大的就是青年人。
杨 澜:健康就像空气一样,你只有要失去它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它的重要。对于年轻人来说,每天都在忙碌奔波,觉得外边的事情都比自己的身体来得重要。
洪昭光:白领透支健康,储蓄金钱,拼命干加班干,目的是四十岁以前用命换钱,四十以后用钱买命。
杨 澜:那可能是因为我们过去是太缺钱了。
洪昭光:但他们忘了一句话:生命健康是一条单行线,不是来回车票,一江春水向东流。
杨 澜:我发现在您的讲座当中也贯穿着一些道德和伦理的教化。比如说您的养心八珍汤,讲到人们要慈善啊好心肠啊,要宽容、孝顺、奉献啊,不求回报等等。我背得可能不够全。也许有人也问,一位医学专家讲求的是科学的生活方式,把这么多道德教化的内容都附带进来,你承载得了吗?
洪昭光:人不只是生物学的意义上的,还是社会学中的人。因此,实际上,医学不是一门纯自然科学,它还是社会科学,还是一门艺术。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给的定义,健康是躯体的和心理的,以及社会人际之间的完美状态。1989年又加了 "道德上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健康包括:第一肌肉发达身体好,第二心理稳定,第三人际关系良好,上下左右……
杨 澜:融洽。
洪昭光:都很融洽,最后道德还得好。这样他才能从心理到心灵、到体格都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不然,比方我每天练肌肉,在健身房练得浑身大汗。肌肉倒是发达了,可脾气不好,傲慢,或者是人际处理得不好,回家就生气。那你健身房练的东西都毫无用处。比如说有些大款,应该过得很舒服,因为物质条件好啊,但是忘乎所以,今天拉拉小秘手就颤抖,心动过速了,这就是危险因素;明天拉拉情人手,血压高了,还是危险因素。
杨 澜: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成见呢?认为有钱的人就是生活放纵、贪得无厌,而且身体一定不好。社会其他的一些人群好像由此找回一种心理平衡,您说是不是?别看你比我有钱,我身体比你棒。
洪昭光:中国的富人简单地分三代人。第一代人是1980年代初期吧,他们有钱先比肚子,看谁肚子大,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很瘦。
杨 澜:先吃上每天一顿红烧肉再说。
洪昭光:对,先比肚子。第二代富人比房子。这个时候人们早就吃饱了,所以比房子、豪宅还有名车。第三代人比身子,看谁身体好。美国富人见富人没有比谁吃了肚子大,而是比健康。现在好多富人品位挺高的,他们实际上也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