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太平天國史   》 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羅璽綱 Luo Xigang

  一提出資政新篇時的世界形勢
  資政新篇是太平天國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洪仁玕到天京擔任軍師初時上奏天王洪秀全陳述他嚮西方學習草擬的建國方案。
  資政新篇首先提出「審勢」、「立法」的思想,詳細闡述了當時西方國傢的歷史和現狀,指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傢是英、美、法,稱贊這幾個國傢「技藝精巧,邦法宏深」。介紹英國說:「英吉利,……於今稱為最強之邦,由法善也。」介紹美國說:「花旗邦即米利堅,……邦長五年一任,限以俸祿,任滿則養尊處優,各省再舉。有事各省總目公議,……以多人舉者為賢能也。以多議者為公也。」介紹法國說:「佛蘭西邦,……各邦技藝,多始於此。別邦雖精,而佛邦不在其下。」又對德意志、俄羅斯及其他國傢的政治狀況,經濟、歷史和地理等都作了扼要的論述。指出俄羅斯原是落後挨打的國傢,自經嚮西方學習,也強盛起來說:「俄羅斯邦……百餘年前,……屢為英、佛、瑞、羅、日耳曼等國所迫,故遣其長子偽裝凡民,到佛蘭西邦學習邦法,火船技藝,數年回邦,……大興政教,百餘年來,聲威日著,今亦為北方冠冕之邦也。」對日本發展的形勢作出準確的預見說:「日本邦近與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項技藝,以為法則,將來亦必出於巧焉。」
  資政新篇分析這些西方先進國傢和正在興起的國傢,不衹是看到它們技藝之精,而尤其強調了它們政教體製的「善法」。俄羅斯與日本的興起,就是嚮西方「學習邦法」,「以為法則」,並非僅師其「火船技藝」的長技。它還指出世界上有一些國傢昧於大勢,守舊不變,因而國勢衰頽,挨打受欺說:「土耳其邦……不知變能,故邦勢不振,而於丙長年為俄羅斯所侵。」它沉痛地說:正是由於不知變通,中國在世界上也淪為被欺凌的弱國,「不能為東洋之冠冕,暫為失色,良可慨矣9它大聲疾呼,中國必須認清世界大勢,學俄羅斯、日本的榜樣,吸取土耳其的教訓,「因時製宜」,取法西方各國的「綱常大典」,立法定製,否則「悔之晚矣9力勸天王洪秀全,「曷不乘此有為之日,奮為中地倡,以頂天父天兄綱常,太平一統江山萬萬年也。」這就是說,要建設一個新的國傢,不應當再走中國傳統的老路。而必須學習當時先進資本主義國傢的政治和科學技術。
  二資政新篇的內容
  資政新篇分用人察失類、風風類、法法類、刑刑類四部分。用人察失類,是針對太平天國分散主義傾嚮強調統一領導。風風類,針對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惡習力求移風易俗。刑刑類,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傢改革刑法。這三部分論述都很簡單,全書主要部分在於法法類,所有關於政治,經濟改革的各項立法和政策都集中於這一類。但這四類互相聯繫,其中是有互相補充之處的。資政新篇的政治改革方案,法製思想占有突出的位置。洪仁玕在立法製誼諭中說:「國傢以法製為先,……有法製而後有國傢,此千秋不易之大經。」他看出太平天國的政治危機,認為建立完善的法製是當前「萬不容己之急務」。因此,他在資政新篇中闡述說:「所謂以法法之者,其事大關世道人心,如綱常倫紀,教養大典,則宜立法以為準焉。是下有所趨,庶不陷於僻矣。」又說:「蓋法之質,在乎大綱,一定不易;法之文,在乎小紀,每多變遷。」所說的「法」包括基本大法與具體法律,前者是指立國的「綱常倫紀,教養大典」。亦即憲法大綱之意。後者是指可以不時修訂的「小紀」,即具體的法律和條令。從全部資政新篇內容來看,所列四類凡數十條,以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立為建國的基礎,舉凡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與外交諸大政方針,一一載明,可見所說的「大綱」與「小紀」是指國傢的根本法與普通法而言〔一〕。在建立完善的法製之後,資政新篇提出「設新聞館,以收民心公議」,「昭法律,別善惡,勵廉恥,表忠孝,皆藉此以行其教也」。開辦報紙,發表輿論,為民喉舌,對行政具有監督的作用。又提出「興各省新聞官,其官有職無權,性品誠實不阿者,官職不受衆官節制,亦不節制衆官,即賞罰亦不準衆官褒貶。專收十八省及萬方新聞篇有招牌圍記者,以資聖監,則姦者股慄存誠,忠者清心可表,於是一念之善,一念之惡,難逃人心公議矣」。這是一個專搜集和反映民意的機構,負責省級的監察之責,起着某種民意代表的作用。此外,並提出「興士民公會」,辦理社會福利和教育事業。這些都是帶有民主色彩的政治措施。
  資政新篇在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政策方面,可概括為下面四方面:
  一、主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在中國封建社會,科學技術被統治階級目為「奇技淫巧」,歷來遭受壓抑。資政新篇加以駁斥,而以「火船、火車、鐘鏢、電火表、寒暑表、風雨表、日晷表、千裏鏡、量天尺、連環槍、天球、地球等物,皆有探造化之巧,足以廣聞見之精,此正正堂堂之技,非婦兒掩飾(飾)之文,永古可行者也」。力述這些科學技術為「有用之物」,可以提高和促進生産發展,有利於富國強兵。還認為科學文化知識可以消除中國的愚昧閉塞狀態,擴大人民的視聽,推動社會的進步。所以不僅建議應由上倡導,「以風風之,自上化之」,而且設法把「外國人技藝精巧」傳入中國,准許「教技藝之人入內,教導我民」,以便盡快地使西方科學技藝在中國傳播、推廣。在主張引進西方科學技術的同時,又十分強調鼓勵中國人的發明、創造,一再提出「任乎智者自創,首創至巧者賞以專利」,建議采取資本主義國傢實行的專利權制度。
  二、主張建立和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企業資政新篇列舉建立和發展各種近代企業的具體方案。主張「興車馬之利」,造「火輪車」,修築全國四通八達的道路綱;「興舟楫之利」,使用「火船氣船」;「興器皿技藝」,製造「精奇利便」的用品;「興寶藏」,開採金、銀、銅、鐵、錫、煤、????等礦産。此外,還主張建立「銀行」,「興保人物之例」(保險公司)、「興郵亭」、「書信館」、「新聞館」等。資政新篇主張興辦企業依靠私人投資並允許獲取利潤,除了為傳遞公文而設的「郵亭」「由國而立」外,對於其他各種企業,都主張「富民納餉,稟明而立」。對私人投資的企業給予獲得一定利潤的保證,凡是發現礦藏的人,「準其招民采裙,給以「總領」的職位,並準獲收人的十分之二。又如銀行由「有百萬傢財者」或「三四富民共請立」,可以百萬資財發行一百五十萬「銀紙」,並準予在「銀貨相易,或紙銀相易」的存放、兌換活動中,「每兩取息三釐」。資政新篇明確地贊成資本主義性質的雇用關係,反對買貧睏破産者的子女為奴,同時,反對嚮貧睏無産者施捨,防止「遊手偷閑」,要他們「自食其力,」「自養其身」,主張「宜令作工,以受其值」,「準富者請人雇工」。這是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傢那一套迫使無産者充當雇用工人,從而擴大資本主義剝削關係的辦法,也即是采取西方資本主義國傢中已普遍存在的那種雇用勞動制度。在企業經營上,資政新篇主張采取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方式。生産技術的發展,「任乎智者自創」。規定「首創至巧者賞以自專其利」,但「限滿準他人仿做」。即一方面用專利制度鼓勵創造發明,另方面限滿後又允許別的企業推廣、運用。礦藏的開採打破地域的限製,「小則準鄉,大則準縣,尤大者準省及省外之人來采」。開辦企業並無各種限製,「納餉稟明而設」。資政新篇主張的這種私人投資、獲取利潤、雇用勞動、自由競爭的企業,實際上就是西方國傢業已病房存在的私人資本主義企業。
  三、重視並積極發展商品貨幣關係資本主義生産首先是商品生産,它的存在和發展與商品貨幣關係有着密切聯繫。資政新篇對興辦某些近代企業的着眼點之一,就是如何有利於商品流轉,例如興辦交通企業是為了便於「大商則搭客運貨」,為了與「外國可通和好」(「通和好」主要為「通商」,即對外貿易);興辦銀行,發行「很紙」,是為了商人從事「銀貨相易或紙銀相易」的存放、兌換活動,是因為「此舉大利於商賈士民,出入便於攜帶」;辦「新聞館」考慮到「報時事常變,物價低昂」,以供「商農覽之,得以通有無」;建立保險公司是考慮在商品流轉中如何使「貨物船等有防於水火者」。其次,資政新篇主張太平天國官兵采取俸祿製,把原來的供給製改為發給「俸值」,即通過貨幣關係來實現個人消費品的分配,使一切生活必需品都通過市場購買,擴大商品貨幣關係〔一〕。
  四、主張對外開放引進科學技術太平天國在洪仁玕到天京之前已執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這是基於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反侵略的認識而來,但對於對外開放的必要性的認識卻很淺保資政新篇極力批判中國過去閉關政策的愚昧,指出「拘拘不與人交接」,是夜郎自大的「淺量者之所為也」。其結果「以致全體閉塞,血脈不通,病其深矣9主張對外開放,吸收各國之長,開通民智,以引進西方科學技術說:「外邦人技藝精巧,邦法宏深,宜先許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惟許牧司等並教技藝之人入內,教導我民,但準其為國獻策,不得毀謗國法也」。資政新篇這種認識,顯然是和它嚮西方學習科學技術,建立近代化企業的規劃相聯繫的。
  從上述資政新篇的內容看,其核心是仿效西方資本主義國傢從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對中國進行「革故鼎新」的改革,在政治上,要把中國建立成一個帶有法製與民主色彩的國傢,在經濟上,要通過建立、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近代企業以求富強。後來資産階級改良主義者所提的方案,儘管有更深入的見解,更詳細的計劃,但是,都遠不如它的規模宏偉。特別重要的是,它是建築在推翻地主土地所有製的革命基礎之上提出來的,而資産階級改良派是在維持這個土地制度反對農民革命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有階級本質的差異。資政新篇是資生階級革命派出現以前,最富有革命彩的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是當時最有積極意義的社會改革方案,它在中國近代經濟思想的發展進程中,將以第一個主張全面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而記入史册。
  三資政新篇在太平天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資政新篇在當時的中國有沒有實現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呢?根據太平天國的歷史事實看來是有實現的可能的。在太平天國剋復的地方,地主階級被專政了,大部分的土地從封建剝削者的手裏轉移到農民手裏,使農民擺脫封建土地關係而獲得解放,這就給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本已有了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到太平天國革命解除了種種封建束縛,特別是在剋復蘇、浙地區後,執行奬勵工商業,大力扶植生産的政策,城鄉資本主義因素十分活躍,農産絲業大量增産,貿易繁榮,商業興盛。隨着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自然經濟的日趨解體,必然會出現資本主義的生産方式。資政新篇的提出,符合當時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有一定的客觀經濟基礎,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的。
  資政新篇經天王洪秀全批閱,法法類共提二十八個方案,他在二十五個方案上,有的批「是」字,有的批「此策是也」,有一個批「欽定此策殺絶妖魔行未遲」,還有一個批「此策現不可行,恐招妖魔乘機反間,俟殺絶殘妖後,行未遲也」。洪秀全是要實行資政新篇的方案的。
  但是,資政新篇作為一個發展資本主義的綱領是和體現農民公有製經濟的天朝田畝制度有本質的不同。它所體現的發展方向——資本主義道路,最終會和農民政權的性質發生矛盾,從而改變太平天國的性質。對於這個本身具有內在矛盾——為了加強農民政權,卻又會改變農民政權的性質的綱領,這是關係於太平天國前途何處去的至重至大的問題,天王洪秀全如何對待、如何處理這個重大的問題呢?
  我認為太平天國已經以事實回答了問題。今天我們研究太平天國史的人把資政新篇作為天朝田畝制度的續編看待,在當時,連洪仁玕本人也不如此。他在資政新篇開端說他不避艱險,前來天京,「實欲備陳方策,以廣聖聞」,結尾又說:「恭錄己所窺見之治法,為前古罕有者匯成小捲,以資聖治,以廣聖聞」。可見洪仁玕這部資政新篇並不是以軍師地位議定了制度,有如從前軍師楊秀清等議定朝帽制度請旨施行那樣,而衹是一捲「資聖治」、「廣聖聞」、供洪秀全采擇的方案。至於太平天國對待資政新篇的態度很明確,並沒有把它列在旨準頒行詔書總目內。這個總目,截至庚申十年(一八六○年)鼕刻的太平天國辛酉拾壹年新歷和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重刻的天朝田畝制度都是二十九部。但前者有天父詩,而後者則取消天父詩,代以天父聖旨。因天父詩中衹有一部分是天父的詩,大部分是洪秀全的詩,故既印天父聖旨,即取消天父詩,而代之以天父聖旨,這可見列入旨準頒行詔書總目的嚴格性。太平天國所有的典章制度,除士階條例一種外,全部列入這個總目中。資政新篇鎸刻於己未九年(一八五九年)不得列在總目內,而衹同洪仁玕其他著作英傑歸真、軍次實錄、誅妖檄文、幹王洪寶製等一樣以個人著作而得到「旨準頒行」。太平天國對「一切孔孟諸子百傢」,「皆不準買賣藏讀」,以及「世間有書不奏旨不蓋囗而傳讀者」都「問罪」〔一〕。故凡有印書,必須旨準,然後得鎸刻頒行。洪仁玕印他的資政新篇等書是經過嚮天王洪秀全奏請,得到「旨準」,然後鎸刻「頒行」的,其性質與列在總目的不同。論者說資政新篇為天朝田畝制度的續編,太平天國第二個政治綱領,是不符事實的。
  當資政新篇頒行之日,太平天國的人們瞭解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雖然是極少的,但是,他們對「窮人手裏捏元寶」,便「哂哂笑」,外國人鄙視他們為「苦力」,便認為「是最大的恭維」,具有強烈的階級感情。對地主階級則厲行專政,使「富戶」「百無一存」,「轉瞬幾成絶戶」,懷有極大的階級仇恨。他們對資政新篇這裏說由「百萬傢財者」設立銀行,「準每兩取息三釐」,那裏說「準富民納餉稟明」設立新聞館,「準富人請人雇工」等等,不待說是極為刺眼的。李秀成被俘後,敵人審訊他,記錄他的供辭,其中有一條說:「偽幹王所編各書,李酋皆不屑看也」。李秀成看不下資政新篇,就是農民階級感情從心靈深處發出的抵觸。李秀成的態度,正是代表了太平天國人物對資政新篇的態度。天王洪秀全個人對待資政新篇的態度怎樣呢?他雖然比他們看得高看得遠,但是,農民階級的意識感情並無二緻。洪秀全生長中農家庭,在農村做塾師,後來到廣西山村從事革命活動,經過金田起義以來長期艱苦的戰爭,深深地形成了與農民同呼吸、共命運的階級意識。另一方面,他家乡在廣州花縣,鴉片戰爭後,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衝激,具有了嚮西方尋找真理的思想趨嚮。在創立上帝教後,他曾與洪仁玕同到廣州羅孝全禮拜堂學習基督教,作為上帝教所取資。在此期間,他又曾對洪仁玕說如果他將來能恢復祖國,他要與各國「各通真理及知識」〔一〕。到了他建國,洪仁玕嚮他奏陳資政新篇的時候,他加以采納,那正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在洪秀全的思想裏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體現農民要求的革命主張。他采納資政新篇的建議,首先是從這些建議有利於加強農民政權,有助於推翻清皇朝的革命戰爭考慮的。如批「準賣新聞篇或暗櫃」條說:「欽定此策殺絶妖魔然後行未遲」。批「興各省新聞官」條說:「此策現不可行,恐招妖魔乘機反間,後殺絶殘妖後行未遲也。」如批「勿殺」條說:「爺今聖旨斬邪留正,殺妖殺有罪,不能免也。」又在下一條「議大罪宜死者」條批說:「爺誡勿殺,是誡人不好謀害妄殺,非謂天法之殺人也。」這些批示,都明顯地表現出這種考慮。洪秀全采納資政新篇並不意味着他已放棄或改變自己以往的主張。資政新篇頒行後,太平天國既定的經濟政策並未發生變化。
  在此情況下,洪秀全既要嚮群臣和軍民表態,他也有宣佈太平天國既定的方針、政策、路綫並沒有改變的必要,因此,他於辛酉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即頒行資政新篇一年多後,將天朝田畝制度重新頒布。案天朝田畝制度係建都天京後,於癸好三年(一八五三年)鼕十一月頒布的,甲寅四年(一八五四年)初又重印一次。在天朝田畝制度頒布後,天京即遇到缺糧問題,到甲寅四年夏,糧食告巨,到了「變心」、「逃亡」的地步,太平天國不得不於這年秋收時暫行「照舊交糧綱稅」政策,從而就不再重櫻曾國藩情報機關編纂的賊情匯纂說擄獲太平天國的「書皆成捆束」,獨無天朝田畝制度,以為「似未梓行」,可見太平天國頒行天朝田畝制度並不是作宣傳用,既因故未能實行,就實事求是地不再櫻乃事隔七年,到辛酉十一年卻重印頒布,斷不是??有目的,而是一件必有針對性的措施。刊於庚申十年七月以後的欽定舊遺詔聖書中,洪秀全把戶口册記第三十一章第二十七節記行私有製的戰爭擄獲物「一歸衆會」四字,改為符合於太平天國公有製的「一歸聖庫」四字,提供了條證實太平天國於辛酉十一年重布天田畝制度確是堅持公有製到底的鐵證〔一〕。在頒行資政新篇後一年多,天朝田畝制度的重新頒布,正是洪秀全的表態,正是洪秀全宣佈他之所以采納資政新篇的建議,是為的要「殺絶妖魔」,推翻清朝封建統治,是為的要「與番人並雄」,「為東洋之冠冕」,把中國建設成為屹立於世界上的兵強國富的泱泱大國。他是堅决要實現「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救世」任務的。他並不是從農民要求土地公有的道路轉到資本主義的道路,而是把資政新篇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納入於太平天國的農民政權的軌道之中。
  資政新篇建議學習西方的「製」和「技」,實在就是「民主與科學」。科學部分,洪秀全是全部采納並要實行的。但民主部分,卻有問題。洪秀全在金田起義前與馮雲山製定體現農民民主的軍師負責製,主為國傢元首,臨朝不理政,國傢政務由軍師負責。但洪秀全深受皇權主義的影響,他在天京事變殺了楊秀清後,要「主是朕做,軍師亦是朕做」,把軍師權位攬歸己手,破壞了軍師負責製。洪秀全之所以敢於破壞軍師負責製,就因為太平天國不曾有也不懂得要製定一個憲法。資政新篇提出的「綱常倫紀,教養大典」的立國根本法,就是憲法。太平天國農民政權是具有農民民義的權力的。洪秀全敢於把軍師權位攬歸己手,但他卻不敢廢掉軍師制度,到洪仁玕來天京,他雖仍攬實權,卻不得不把名義交給洪仁玕,以免臣民的非議。尤其是他封兩兄洪仁發、洪仁達為王爵,臣民反對,他不得不撤兩兄王爵;臣民擁護石達開執政,尊崇石達開為義王,他不得不鎸義王印,派人送去安慶迎石達開歸。後來又不得不聽從臣民的意見,罷黜洪氏,任命李秀成為軍師。所有這些大事,都說明了太平天國的農民政權具有不小的民主權力,洪仁玕在此基礎上提出太平天國應該製定憲法,是會實現的。資政新篇提出的收集「民心公議」、監督省級官吏、成立某些地方自治機構等等,這就近於議會制度。太平天國的軍師負責製,加上製定憲法,設立議會制度,在政體上就與資産階級國傢的君主立憲製具有相同的作用。
  太平天國政治最嚴重的問題是在農民政權中存在特權,是有個特權階層。但是,太平天國要産除特權,要消滅特權階層卻不是不可能的。在資政新篇各種有關民主和社會教育等方案施行之後,民智開通了,有了代表民意的機關了,有了輿論的監督了,有了人人須遵守的憲法了,那這種來自封建主義和神權主義的特權勢必逐漸廢除,太平天國的特權階層最終必定消滅的。
  總之,資政新篇並不是太平天國第二個政治綱領,衹是給太平天國農民政權提供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是,它肯定會給太平天國建國指嚮「民主與科學」的巨大作用。太平天國何處去?太平天國斷不會開時代的倒車,走回漢劉邦、明朱元璋封建朝的老路,而是走它開創出自己的道路。資政新篇的頒行和洪秀全要實行它的方案的批示,以及辛酉十一年重新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就是絶大的現存的文獻證據。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一 劉大年序二 𠔌霽光
序三序四 邢鳳麟
自序凡例 湯錫竜
第一部份 捲一 序論第二部分 捲二 紀年
第三部份 捲三至捲二十一 表捲二十二 志第一 上帝教
捲二十三 志第二 天朝田畝制度捲二十四 志第三 資政新篇
捲二十五 志第四 政權捲二十六 志第五 政體
捲二十七 志第六 食貨捲二十八 志第七 官爵
捲二十九 志第八 兵捲三十 志第九 刑律
捲三十一 志第十 志第禮製捲三十二 志第十一 天歷
捲三十三 志第十二 科舉附招賢捲三十四 志第十三 外交
捲三十五 志第十四 地理捲三十六 志第十五 交通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