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典藏柏楊·雜文:我們活着得有尊嚴   》 封建暴力,遇機則發(1)      柏楊 Bai Yang

  ——宋美齡抹脖子是一個見證,使人戰悚!
  對着電視上的這個鏡頭,我不但吃驚,而且戰慄。我不能接受現在正被炒熱,正被稱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竟有如此表現。不禁想起瑞德的感慨,醬缸文化威力是如此的深不可測。
  波蘭年輕學子瑞德(Ryszard Zalski),為了要寫一篇有關東方的論文,走訪了東方很多地區。這篇論文的主題,是要瞭解東方各地知識分子,對美國的認知。我是被訪問對象之一。最初我覺得這衹不過是一項民意調查,我說我的,他記他的,然後融入到百分比,公佈、歸檔。可是我一直不滿意我當時的答復。瑞德首先問的是:“當我還沒來到臺灣之前,以為臺灣非常美國化。年輕人擁往美國念書,千方百計加入美國國籍。但我來臺灣之後,發現所謂的美國化,其實是表面的。”他強調說:“是不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太強了,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改變不是那麽容易。我讀過你的書,你倒是希望應該改變纔好,是嗎?”我想,二十世紀以來,歐美朋友對臺灣的印象,最初都會認為已完全美國化。因為他們看到的表象:高樓大廈,西裝革履,車如春水船如竜,跟西方一樣,沒有驚奇之感。所以瑞德先生到了臺北,第一眼所看到的,跟他到了華沙所看到的,幾乎沒有分別。但停留的時間稍長,他就會看出我們擁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文化,和美國差距很大。
  有一個人可以為我們作見證:臺灣2004年的總統大選,炒熱了一位幾乎被人民遺忘的名字——宋美齡,她是統治國民黨政府長達五十年之久的蔣中正的夫人。十歲那年,跟隨姐姐到美國留學,曾就讀衛斯理女子學院。被認為(並且也自己認為)除了一副中國人面孔外,思想精神層面已經徹底美國化,包括篤信基督教。當中日戰爭進入膠着狀態,她代表中國前往美國訪問,在國會中發表演說。用美國人所最熟悉的語言,為苦難的祖國尋求援助,獲得激烈掌聲,並且住進白宮,作為羅斯福總統的上賓。那是她生命榮耀的最高點,一切都顯露出她的博學和高貴氣質,使她和她的國傢同時贏到尊重。可是,一件事情發生了,當時美國正在大罷工,羅斯福夫人問她:“這樣的大罷工,如果發生在中國,你們會怎麽辦?”宋美齡立刻用她的纖纖玉手,在自己的咽喉上劃了一下,使羅斯福夫人大吃一驚。對着電視上的這個鏡頭,我不但吃驚,而且戰慄。我不能接受現在正被炒熱,正被稱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竟有如此表現。不禁想起瑞德的感慨,醬缸文化威力是如此的深不可測。宋美齡出生於富有的買辦家庭,和窮苦小民們從沒有平等的接觸。她受的完全是美式教育,衹懂得西方人的生活。用手自抹脖子,就是美式教育的表達方式,中國人從沒有用這種方式來表示“格殺勿論”“死路一條”的。所以在肢體語言上,雖然不太配合她的教養,但表演的功能,卻完全合格,使西方人毫無錯誤地瞭解她的內涵。問題在於她的內涵:“格殺勿論”“死路一條”,反映出來的,卻是東方皇傢貴族的封建暴力。換句話說,她是用美國人教出的手勢,來表達中國封建暴力文化的思維。所以宋美齡除了有一個中國人的面孔和西方教育習慣的生活外,在她的內心深處,埋藏着的,卻是中國傳統當權派的封建暴力。我舉出這個例子,衹是想嚮瑞德解釋:改變中國傳統文化非常艱難。教育固然是改變文化的動力,但那需要長時間永續性的纍積。您會發現:在臺灣,像宋美齡這樣的人,觸目皆是,一揀就是一簍筐。用美國的一套對付美國人,用現代民主人權的言語掩蓋封建暴力。這種封建暴力,一直埋伏在靈魂深處,遇機則發。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資料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
我們在改變世界(代序)(1)請再聽我說(再序)(1)中國人,活得好沒有尊嚴!(1)缺少“尊重”
中國人,你為什麽這麽吵?(1)暴力與說謊(1)權力癡呆癥候群呈遞“佩服書”!
隋唐宮廷(1)病人有權知道吃的是什麽藥(1)鄧小平的四論(1)封建暴力,遇機則發(1)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