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代 帝國的終結   》 制度之爭(2)      易中天 Yi Zhongtian

  王綰等人說,各國初滅,齊、楚、燕、趙又地方遙遠,鞭長莫及。如不封土建國,衹怕彈壓不住(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為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
  子)。秦始皇交由群臣討論,上下一片贊同(群臣皆以為便)。這倒也正常。習慣的力量總是大於創新。封建製(即分封製)畢竟有着幾百上千年的歷史,帝國卻剛
  剛創立。再說,又有多少人能意識到他們是在肩負着歷史的重任,要開創一種前所未有的事業呢?總之,在大秦王朝建立之初,最高决策層的意見,幾乎一邊倒地主
  張延續有着悠久歷史的封建製。
  持不同意見的,是高瞻遠矚的政治傢李斯和雄纔大略的始皇帝嬴政。李斯時任“廷尉”(司法官),屬於“九卿
  ”(部長級)。他是楚國上蔡人,曾師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之後,敏銳地意識到六國皆不足恃,便棄楚投秦,因投靠呂不韋而成為秦王的座上客,算是客
  卿。而且,正因為是客卿,還差一點被驅逐。李斯以如此身份,若非深謀遠慮,絶不會堅持不同政見,與秦國的同僚們唱對臺戲。李斯說,當年周王所封子弟、同姓
  甚多,原以為可以和衷共濟,同心同德,輔佐周室的。然而怎麽樣呢?他們自己倒先打起來了,而且打得不可開交,結下深仇大恨(相攻擊如仇讎),周天子並不能
  製止。現在天下歸於一統,海內皆為郡縣,豈能重蹈覆轍?不如以重賞代分封,來犒勞諸子功臣。
  對此,秦始皇表示同意。秦始皇說,天下之所
  以苦於戰爭,就因為有諸侯(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如果現在又恢復諸侯制度,豈非重新製造戰爭(是樹兵也)!於是采納李斯建議,分天下為三十六
  郡,以後又增至四十二郡。郡下又設了縣,並按照全國統一的制度和標準進行司法和徵收賦稅。這就是“郡縣製”。
  秦始皇的這一决策意義深
  遠。從此,“封建製”退出歷史,“郡縣製”登上舞臺。它的特點,是“天下一統,四海一傢,中央集權,分級管理”,上面有中央政府,下面有各級政權。這種國
  傢制度,一直延續至今。這就是秦始皇的歷史貢獻,所以說“百代都行秦政治”。然而,秦始皇雖然斬斷了爭論,問題卻沒有真正得到解决,新興的帝國制度仍然面
  臨嚴峻的考驗。畢竟,新制度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舊制度的復闢則往往在所難免。何況西周創立的封建製,也並非當真就一無是處。它也有它的道理。實際
  上就連一些有頭腦的人,也認為秦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是未能“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這話是賈誼說的,而司馬遷以為然。《史記?
  秦始皇本紀》在引述《過秦論》時,就說“善哉乎賈生推言之也”。我們知道,賈誼和司馬遷都是漢人。此二人在世時,郡縣製幾乎已成定論,他們還這麽說。不難
  想象,秦末漢初之際恢復封建製的呼聲有多高。事實上,大秦王朝剛剛滅亡,封建製就在項羽手中復闢。項羽定都彭城之後,一口氣封了十八個諸侯王(其中就有後
  來滅了他自己的漢王劉邦),天下從此戰鬥不休,憂慮重開戰端的李斯不幸而言中。西漢初年,劉邦迫於習慣的壓力,不得不調和折中,在天子直轄的“畿輔”設郡
  縣,畿輔之外封王侯,這就是郡縣與封國並行的“郡國製”。顯然,這是新舊兩種制度討價還價和政治妥協的結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目錄簡介轟然倒塌的帝國(1)轟然倒塌的帝國(2)
轟然倒塌的帝國(3)轟然倒塌的帝國(4)來之不易的勝利(1)來之不易的勝利(2)
來之不易的勝利(3)來之不易的勝利(4)制度之爭(1)制度之爭(2)
制度之爭(3)制度之爭(4)邦國與城邦(1)邦國與城邦(2)
邦國與城邦(3)邦國與城邦(4)封建的秘密(1)封建的秘密(2)
封建的秘密(3)封建的秘密(4)集權是一種必然(1)集權是一種必然(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