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大历史不会萎缩 》
(二) 过渡期间的社会与经济(5)
黄仁宇 Ray Huang
所以我的答案:我不是韦伯的信徒,更不是马克思的附和者。我觉得要将中国与现代西方比较,务必要将整个体系拿出来比较。我们曾讲到明清的财政税收系统,我们也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种独特的体制,在交通、通信、统计科学、测量技术尚未展开之际,中国皇帝就要向全国的小自耕农抽税,小民也雇不起律师,于是笼统马虎,一切只仗威权,这是内向而不带竞争性(introvertandnoncompetitive)的体制,只能在闭关自守的情形下维持现状,不能门户开放。
这样看来,也可见得门户洞开之后,天翻地覆的局面了。我曾讲到1930年的情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也还只在一种创造的阶段。他的财政税收也还在草创开始。只表现着中外体系冲突时,新中国发觉旧系统无可改造利用,一改即都要重新组织。中国与外国的区别何在?这是一种特殊的农业体制,面对一种特殊的商业体制。商业重信用,所以它能够使资金广泛地流通,经理人才不分畛域地任用,技术上的支持因素如交通、通信、保险等业通盘支配。这种种条件要能做到必须有法律支持,而且法律要能生效,也要从下端做起,厘定各人的权利与义务,不能全靠义气与私人道德。
在目下历史学发展的过程内,我不主张先作一部完整的社会史和中国近百年的经济史。因为整个尚在动态之中,材料很难收集,而且在一种广大的群众运动之中,局部的逻辑,不能算数。有如当日李、白、冯、阎的心理状态,与地方因素支配他们部队的情形,很难得到中肯的描写,而且统计数字更谈不上。刻下西方学者有的已循着学院分工的办法,如是做去,我已经提到膏腴万顷被当作肥沃的田一百万亩,再不然也染上了骂历史的坏习惯,将一种组织还没有条理游动状态的情形,和西方业经稳定的情形比,以至贪污无能,各种不负责任的指摘,占满篇幅,这些都不是正规之历史。我想将来都会被淘汰。
我的建议:我们打开中国现代史的出路办法,仍从军事政治史的纲目着手,不过每一个题材之内,加入社会学、经济学之成分。同时经常记着"〖HTH〗立〖HTSS〗"这个字的意义,亦即上与下之组织,与当中法制性的联系;又和以前的事和以后的事对照,比如中原之战必与北伐及抗战有关,尚且不被过去之威权所蒙蔽。我想大家都如是做去,中国的历史,三五年后必有一番新面目,也会充沛着积极的成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1) | (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2) | (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3) | (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4) | (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5) | (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6) | (一) 传统中国的财政与税收(7) | (二) 过渡期间的社会与经济(1) | (二) 过渡期间的社会与经济(2) | (二) 过渡期间的社会与经济(3) | (二) 过渡期间的社会与经济(4) | (二) 过渡期间的社会与经济(5) | (三) 现代的展望(1) | (三) 现代的展望(2) | (三) 现代的展望(3) | (三) 现代的展望(4) | (三) 现代的展望(5) |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1) |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2) |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3) |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4) |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5) | 一国两制在历史上的例证(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