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揭秘竜脈玄機細品皇朝興衰:皇朝天運   》 三竜雲氣      嚮斯 Xiang Si

  道傢以中國的四條大河來劃分竜脈,稱為三大幹竜:長江以南為南竜,長江、黃河之間為中竜,黃河以北為北竜。
  三大幹竜的竜脈,都起源於昆侖山。每條幹竜,從西部昆侖山的起點到東部入海的終點,按照遠近大小,分遠祖山、老祖山、少祖山等,依次由老到嫩。山老無生氣,山嫩則生機勃勃。因此,尋山要尋少祖山,不要尋老祖山。道士說:搜嫩不搜老,葬饑不葬飽。乘嫩氣中和,葬老乘殺了。
  道士把竜形的山脈分成四竜:進竜、退竜、福竜、病竜。
  進竜山脈是最佳福地,有詩為證:
  穴後相看節節高,
  猶如天馬下云霄。
  子承於父孫承祖,
  世代居官挂紫袍。
  福竜山脈是吉祥之地,有詩為證:
  福竜賴有祖宗好,
  左右周圍輳集來。
  體勢縱非真正結,
  盤桓安靜亦堪裁。
  退竜山脈是平常的山脈,不好也不差,但到兒孫一代就完了:
  穴後一重低一重,
  此地須知是退竜。
  縱有穴情衹一代,
  兒孫不久便貧窮。
  病竜山脈是最差的山脈地形,環境惡劣,對生命有着不良的影響:
  病竜懶惰不堪言,
  邊死邊生力欠完。
  鋤破崩殘同一斷,
  縱然成地亦孤寒。
  幹竜的祖山,必定是名山,山勢雄偉,地域廣大,山環水繞,河渠縱橫,山脈綿延千餘裏。祖山的主脈,通常是一個地方的名山、名峰,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一般為重要疆域的分界綫。此主脈蜿蜒東進、南行,形成一塊塊福地;當它們跨過河𠔌峽地時,形成一個個土地肥沃的盆地,就是適宜人類生存的通衢都會。千裏之地為大郡,三百裏之地為河川,百裏之地為縣市,百裏以下為城鎮。
  道士細心觀察中國的山川河流的走勢、巍峨蜿蜒的竜脈和潛藏的竜脈大勢,從西到東,將竜脈蜿蜒的地勢視為風水地脈,分為三勢,稱為三竜。三竜的祖脈就是遠在西域邊陲的昆侖山,昆侖山綿延嚮西,分成三支,就是三竜:
  第一支:起自昆侖山,從陰山、賀蘭山到秦嶺,進並州到太行山、燕山,東至大海,稱為北竜;
  第二支:從昆侖山到岷山,循岷江左右,出左江到關中,直至武陵山,東至淮水直抵大海,稱為中竜;
  第三支:自昆侖山出吐蕃沿麗江而下,趨雲貴到橫斷山,往東由武關到湘江,東經黃山、天目山到蒼括山,稱為南竜。
  北竜的山勢巍峨雄壯,出昆侖山嚮東,秦嶺、嵩山綿延縱橫,河北衆山環擁相抱,形成一係的進竜、福竜佳地。山西之水入竜門西河,山東之水入幽州東流至海。一支是桓山,一支是綿延千裏的太行山,山勢最高、最雄偉。還有一支就是燕山山脈,是北竜之中最長的一支,嚮東一直延伸到平樂。
  北竜的核心之地是太行山,山之西面是呂涼山,北邊是五臺山,南邊是滾滾不絶的黃河。
  群山聳立、綿延起伏、峽高𠔌深的太行山。太行山是南北走嚮,綿延的山勢,猶如矯竜,逶迤南行,在黃河沁陽之地突然嚮西,由王屋山直抵崤華山。太行山群山聳立,綿延起伏,峽高𠔌深。山中古木參天,濃蔭蔽日,幽深河𠔌緑浪翻滾。懸崖峭壁造型奇特,倒映山水千奇百怪,如雪的瀑布仿佛從天而降,氣勢磅礴的山勢,猶如一條巨竜騰空飛躍在天地之間!
  太行山與呂涼山相鄰,兩山之間的山川構成肥沃的吉地,這裏就是著名的黃河流域之並州地區,黃河之水滋潤灌溉,汾河蜿蜒流過,群山聳立,富水東流,環形的山川地勢藏風蓄水,形成難得一見的風水寶地。
  中國大唐時代的傑出女皇武則天,就降生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順利地入主皇帝寶座,改寫了大唐的歷史,也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作者介紹前言(1)前言(2)
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1)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2)第一個通曉風水術的君主(3)風水之都(1)
風水之都(2)竜脈(1)竜脈(2)三竜雲氣
華陰形勝竜首山王氣(1)竜首山王氣(2)竜首山王氣(3)
鳳鳥後裔膏腴沃土六朝古都(1)六朝古都(2)
六朝古都(3)三重宮闕八朝古都(1)八朝古都(2)
第   I   [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