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王汝梅解讀《金瓶梅》   》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2)      王汝梅 Wang Rumei

  《姑妄言》二十四捲,三韓曹去晶編撰。書成於清代雍正八年(1730),在《金瓶梅》、《續金瓶梅》、《肉蒲團》之後,《紅樓夢》之前。初步考證,曹去晶為遼東人,幼年曾住南京。故事以明崇禎朝為背景,寫社會世情,從帝王將相到販夫走卒,寫到各階層人物。作者立意在勸人嚮善,表現善惡貞淫各有報應的思想,性描寫文字較多,每回都有性描寫,所寫者有一女多男、一男多女及亂倫,男女同性戀、人獸雜交(人與驢、人與狗、人與猴)、性交猝死等。寫采戰法則有采陰補陽、采陽補陰。寫春宮圖册的催情作用。寫春藥揭被香(塞入女陰戶)、金槍不倒紫金丹。性具緬鈴、白綾帶子及角先生。寫緬鈴比《金瓶梅》更具體、明確,自云南、貴州得到,帶到南京,“侯捷的大管傢私下孝敬了姑老爺兩個緬鈴。一個有黃豆大,是用手攥着的。一個有榛子大,有鼻如鈕,是婦人爐中用的”。這種用法為其他豔情小說未敘寫過,可供研究緬鈴的參考。《姑妄言》為明清性小說集大成之作。《姑妄言》原藏俄羅斯國傢圖書館(原為莫斯科列寧圖書館)。
  1966年蘇聯漢學家李福清發現,在明清性小說中,《肉蒲團》最為流行。《肉蒲團》一名《覺後禪》,坊本改題《耶蒲緣》、《野叟奇語》、《鐘情錄》、《循環報》、《巧姻緣》,六捲二十回。題署:情癡反正道人編次,情死還魂社友批評。首有西陵如如居士序。清人劉廷璣、近人魯迅、孫楷第都認為《肉蒲團》是李漁的作品。從《肉蒲團》構思奇異、語言清新流暢,善用偶句與譬喻的特點看,與李漁其他小說風格相一致。《肉蒲團》第一回“止淫風藉淫事說法,談色事就色欲開端”作為引子,闡發了作者的情欲觀。他說:“照拘儒說來,婦人腰下之物乃生我之門,死我之屍。照達者看來,人生在世若沒有這件東西,衹怕頭髮還早白幾年,壽算還略少幾歲。”他把適度的性行為比喻為人參附子,“衹宜長服不宜多服,衹可當藥不可當飯”。據這種有益健康的觀點,作者應當是既反對縱欲,又反對禁欲的。然而小說展開的情節,描寫的形象,與這種見解是相矛盾的。書生未央生有纔有貌,要做天下第一才子,娶天下第一位佳人。經媒人介紹招贅在鐵扉道人傢為婿,其妻玉香受父親的道學思想束縛,不懂得性事。未央生用春宮畫册啓發玉香潛在的情欲,方達到夫妻的和諧。後來,未央生覺得玉香還算不上天下第一位佳人,於是以遊學為名外出訪女色,在張仙廟中造一本《廣收春色》册子,記下廟內拜求子息的美豔少婦,分特等、上等、中等。册子上有銀紅(瑞珠)、藕色佳人(瑞玉)、玄色美人(花晨)等。在未訪求這幾位佳人之時,未央生結識了賽昆侖這一俠客。賽昆侖嘲笑未央生陽物太小,雖有才貌,是中看不中用的。未央生拜求術士,用狗腎補人腎,使微陽變成巨物。未央生在賽昆侖幫助下,結識了賣絲商人權老實的妻子豔芳,與豔芳先淫後出走。在豔芳懷孕後,未央生又與隔壁住的香雲發生性關係。香雲並把未央生介紹與其兩個妹子瑞珠、瑞玉和姑姑花晨,共享“三分一統”、“共體聯形”之樂。權老實發現妻子豔芳與未央生發生關係,被迫把妻子賣予未央生。權老實要以冤報冤,到鐵扉道人傢當傭工,與未央生妻子玉香發生關係,並私奔離開家乡,玉香被賣到京城仙娘妓院為娼,並從鴇子處學得三招絶技,成了名震京師的妓女。未央生一心要嫖名妓,到京城仙娘妓院,玉香發現他是自己的丈夫,躲避起來,悔愧自殺。未央生在和尚孤峰大師教誨下後悔莫及,把自己陽物割掉,出傢做了和尚。未央生在作者筆下寶貴自身的才貌,又不肯為官為優。他追逐女色,既有滿足感官放縱的一面,也有對女性的愛憐。豔芳、香雲、玉香、瑞珠、瑞玉等女性形象,雖衹滿足於私通,缺少情愛的升華,但她們不求權勢、不慕錢財,衹求男人有纔有貌有力,顯示了對封建貞節觀、禁欲主義的反叛。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千古一奇梅
《金瓶梅》讀法新編(1)《金瓶梅》讀法新編(2)
《金瓶梅》讀法新編(3)《金瓶梅》讀法新編(4)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1)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2)
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3)張竹坡《金瓶梅讀法》解析(4)
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1)第一奇書《金瓶梅》“奇”在何處(2)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1)《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2)
《金瓶梅》與其他豔情小說的比較(3)《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1)
《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2)《如意君傳》對《金瓶梅》的影響(3)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1)《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2)
《金瓶梅》為潘金蓮、李瓶兒等立傳的意義(3)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1)
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2)潘金蓮、李瓶兒人格心理試析(3)
《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1)《潘金蓮激打孫雪娥》賞析(2)
第   I   [II]   [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