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風華當年尋鄭和(1)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2005年是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明朝永樂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3年),鄭和率領龐大船隊七下西洋,規模之大、技術之先進、組織之嚴密,均達到了當時世界前列,是中華民族走嚮海洋的偉大壯舉,成為古代中國強盛的標志。
  一般來說,人們都知道鄭和航海是自南京寶船廠開船,竜江關出水,到太倉劉傢港出海,七下西洋始命於南京,歷次也均從南京出發,到後來鄭和又在南京擔任守備,地位顯赫,傢住南京馬府街,他在南京留下了很多遺跡。相對而言,鄭和在北京似乎就沒有南京那麽多的遺跡可尋。然而,如果我們想一想,鄭和自小入宮後,被帶到北平燕王府邸,他自幼至長的青少年時代,是在北平度過,並在北平建立了功勳,纔成為永樂皇帝的親信;有了這樣的經歷以後,纔被任命統帥千軍萬馬下西洋,出使海外的。如此說來,這位偉大的航海傢是在這裏,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起傢,他的事業開始在這裏,他的成長歷程也在這裏,他和北京的關係可謂至深。當然,起初這裏還不叫北京,而是稱為北平。
  鄭和,原姓馬,他是雲南昆陽州(今雲南晉寧)人,出身在一個世代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大軍統一云南戰爭中,他被俘帶至南京,成了一名宮廷內侍,隨即派到皇四子燕王朱棣的北平府邸裏。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以反對建文帝削藩為名,於北平起兵,號稱“靖難”,意圖奪取他的侄子建文帝的皇位。進行了四年“ 靖難之役"以後,纔登上了皇位。如果我們以鄭和13歲入明宮算起,他年青時代的十幾年都是在北平度過的,也就是說,他成長在北平,而在事業上暫露頭角,也是在北平。“ 靖難之役"時,建文帝派李景隆率領各路軍馬50多萬人來攻打燕王,燕王朱棣與李景隆大戰於鄭村壩(今北京東郊東壩村),燕軍出奇兵直搗李景隆大營,李景隆大敗而逃。在這場戰役中,馬和表現英勇異常,建立了奇功,因此他被賜姓鄭,從此有了鄭和這個赫赫有名的名字。今天的東壩村屬於朝陽區,今天留存下來的是“東壩村”的界石,古戰場早已渺無蹤跡,鄭村壩地名也已成為遙遠的過去,惟有鄭和以他的不朽英名,印證着那場戰役的存在。
  那麽,北京與鄭和直接有關連的地方, 除了鄭村壩,還有哪裏呢?在北京德勝門內,有個三不老鬍同。鬍同不大,也不長,在北京星羅棋布的大街小巷中並不起眼,可就是它與明朝偉大航海傢鄭和聯繫在一起。
  據說鄭和在北京時,他的府宅就在三不老鬍同。
  今天,我們知道鄭和這個名字,是由於他是明朝偉大的航海傢, 他曾經率領規模龐大、人員衆多的寶船隊七次下西洋,與海外亞非三十餘個國傢和地區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和貿易關係,成為世界大航海時代的先驅。可是與他有聯繫的鬍同為什麽稱作三不老鬍同呢?這就涉及到鄭和有個名字叫“三保”,或者“三寶”這樁公案了。
  說來有意思,從明朝後期開始,就有了“三保”和“三寶”的不同說法和用法。當時人對於鄭和叫做“三保”,還是“三寶”,已有種種猜測之說。有一種說法是“三保”是鄭和的舊名,有一種說法是“三保”是鄭和的小名;有的說鄭和下西洋多次,所以稱作三寶太監; 還有的說鄭和信奉佛教,佛教有“三寶”一詞,就是佛、法、僧,所以被尊為三寶太監;我們知道鄭和船隊中的大海船稱作“寶船”,顧名思義,“寶船”就是取寶的船。鄭和下西洋攜帶大量的中國絲綢、瓷器、銅錢、鐵器等各種珍貴物品出使,從西洋換回來的奇珍異寶也都在船上。明朝有部著名的小說,就是羅懋登的《三寶太監下西洋通俗演義》,用的是三寶,是寶貝的“寶”。 後來現代辭典上幹脆出現了一種調和之說:“鄭和小字三保,保一作寶”。
  其實鄭和的名字是三保。明朝時候在北京皇宮中曾經上演鄭和下西洋的戲劇,有兩種,一種是雜劇,還有一種是傀儡戲。現在流傳下來的內府雜劇鈔本《奉天命三保下西洋》,用的就是保護的“保”,而不是寶貝的"寶"。劇中鄭和角色一上場,就說“小官姓鄭名和,又名三保”。因此我們知道“三保太監”就是鄭和的又一個名稱。既然不是寶貝的“寶”,就與佛傢的三寶沒有關係。太監是明朝宦官的官名,不是一般的宦官。明朝宦官有“二十四衙門”,包括十二監、四司、八局。在明初,內官監的地位最高,鄭和就是內官監太監,也就是內官監的主管官員。他下西洋又有“欽差正使太監”,“總兵太監”的頭銜。宮中演出戲劇的下西洋時間,是在鄭和下西洋的後期,他已經不年輕了,所以劇中人稱他是“三保老龜龜”、“老太監”。這個戲劇不僅在北京皇宮裏上演,後來也流傳到社會上,由明朝人編輯出來,保存了下來。鄭和當年居住的地方,起初叫做三保老爹鬍同,也就是今天西城區德勝門大街西側三不老鬍同這個地方,再以後叫白了,清朝以後,就成了三不老鬍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揮師北平憶徐達(1)揮師北平憶徐達(2)揮師北平憶徐達(3)遷都定鼎說朱棣(1)遷都定鼎說朱棣(2)入世異僧姚廣孝(1)
入世異僧姚廣孝(2)朱能地下猶護主(1)朱能地下猶護主(2)朱能地下猶護主(3)朱能地下猶護主(4)風華當年尋鄭和(1)
風華當年尋鄭和(2)黑山迷霧辨剛鐵(1)黑山迷霧辨剛鐵(2)黑山迷霧辨剛鐵(3)法海壁畫探李童(1)法海壁畫探李童(2)
法海壁畫探李童(3)名祠滄桑祭於謙(1)名祠滄桑祭於謙(2)名祠滄桑祭於謙(3)夢裏登城話阮安(1)夢裏登城話阮安(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