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儒家类 》 宋代理學三書隨劄 》
(十)
錢穆 Qian Mu
朱子曰:“人知鳥喙不可食,斷然終不食。是真知之也。知不善,而猶或為之,是特未能真知也。所以未能真知者,緣於道理上衹就外面理會,裏面卻未理會得十分瑩淨,所以有此一點墨。這不是外面理會不得,衹是裏面骨子有些見未破。故大學之教,使人即事即物,就外面看教周匝,又須裏面理會體驗,教十分精切也。”今按:陽明言,知而不行,衹是未知,朱子已先言之。但如何去求真知,朱子分外裏兩面言。陽明太偏從裏面了,斯失之。又若撇棄人事,專從外面去求事物之理,則其理易見。若從內面心性外面事物和合求之,則其理難見。故理會這事,須兼人文自然聯合理會,使得瑩淨。苟若棄置外面於不顧,則裏面亦不得瑩淨矣。
又曰:“見道理分曉,便處事不錯。此與偶合者,天淵不同。如私欲氣稟之纍,若這邊分明了,那邊自然容着他不得。蓋觀理分明,便勝得他。”今按:此言事物理會得真知,則私欲氣稟不為害。與言先求私欲氣稟不為害,則事物之理自會知得,兩義大不同。切須明辨。
又曰:“大學之道,必以格物緻知為先。而於天下之理,天下之書,無不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以求造其義理之極。然後因吾日用之間,常行之道,省察踐履,篤志力行,而所謂孝弟之至通乎神明,忠恕之道一以貫之,乃可言耳。蓋其所謂孝弟忠恕,雖衹是一事,然須見得天下義理表裏通透,則此孝弟忠恕方是活物。如其不然,便衹是死底孝弟忠恕,雖持守終身,不致失墜,亦不免為鄉麯之常人,婦女之撿押而已。何足道戰。”今按:此為朱子《答曾無疑書》。《論語》言,“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此為小學之教言。朱子此書,則言大學之道。陸王之徒,似有誤以小學為大學之嫌。然而不以小學建基,狂言空論大學之道,則亦非朱子所許。
又曰:“理之所存,既非一物所能專,所格亦非一端而盡。”今按:近人或以西方科學來比擬朱子格物,讀此條自見有差意。西方科學分門別類,由各傢分任。朱子格物須一人會通。此其異。
又曰:“講論文字,應接事物,各各體驗,漸漸推廣,自然寬闊。”今按:中國傳統乃主人本位,故事物重在日常所應接者。而古人著作亦須討論,故讀書亦格物中之一項。此等皆須從自己文化傳統着眼。
又曰:“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積習既多,自當脫然有貫通處。乃是零零碎碎湊合將來,不知不覺,自然醒悟。”今按:此條言零零碎碎湊合,卻非無體統。其體統所在,即人本位是也。亦可謂之心本位己本位。故曰醒悟,亦即其一己內心之醒悟。西方知識求之外。中國人之人本位心本位己本位,又與西方個人主義大不同。此層須細參。前既說當察物理,不可專在性情上。至此又言,莫若得之於身為尤切。皆是互相發處。後人誤解朱子,皆為其不知內外雙方之須互相發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 序 | 《朱子四書集義精要》隨箚 | 《大學》(一) | (二) | | (三) | (四) | (五) | (六) | | (七) | (八) | (九) | (十) | | 《論語》(一)學而篇 | (二)為政篇 | (三)八佾篇 | (四)裏仁篇 | | (五)公冶長篇 | (六)雍也篇 | (七)述而篇 | (八)泰伯篇 | | (九)子罕篇 | (十)先進篇 | (十一)顔淵篇 | (十二)子路篇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