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类 老子新解:何新全新詮釋古代經典   》 序(11)      何新 He Xin

  《老子》一書,不僅是政治學著作,也是中國的第一部純哲學著作。
  什麽是哲學?根據希臘哲人的說法,認為哲學是“愛智”、“愛智之術”。
  但老子似乎卻是反對智慧和智性的。老子說: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65章)
  “絶聖棄智,民利百倍。”(19章)
  “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3章)。
  這種反智性與反對知識之學說,怎能看做“愛智”或傳統意義的哲學呢?然而細考老子書中所言“智”,與今語所言之“智”的語義實不盡相同。老子所反對的“智”,與其說是一般的“知識”和“智慧”(如果徹底反智,那麽他就不必著書立說,亦不必研求天道及稱引“聖人”了),不如說是有特指的。老子所反對的“智”,相當於今語之所謂“計”(智、計古語相通),即計謀、計算、計策、計較。因此老子反對的,並非一般意義的知識或智慧,而是詭計與詐謀即“智計”(亦即莊子所謂“機心”)。
  在希臘哲學中,關於智性與知識的價值問題也曾發生過辯論。
  據記載,畢達哥拉斯同費利翁特的僭主雷翁就曾作過一次著名的交談。後者贊揚畢氏的天資與口才,問他是憑藉什麽本領而掌握此術。畢達哥拉斯則表示,他拒絶接受“智者”sophos的稱號,回答說自己並沒有這一本領,他並非智者,而衹是一個“philosophos”(求知者,哲人)罷了。
  雷翁便問,那麽一個philosophos(哲人)與一個普通人又有什麽區別?畢達哥拉斯答道:人生好比舉行大型競技(即奧林匹剋運動會)。有些人在場中角鬥,以爭奪桂冠;有些人在場中做生意,以圖獲利;有人則對喝彩、取勝和求利都不感興趣,衹是單純在看熱鬧。在生活中,有人是功名祿位的奴隸,有人是金錢的奴隸。但是,還有一種罕見之人,他們衹是寧靜恬淡地觀察社會和自然。畢達哥拉斯說:“這種人就是追求智慧者(ψτλóαοψοδ,亦即philosophos哲人)。”
  西塞羅對於這則逸事評論說:
  “哲學家介乎於神與人之間,因此成為謎似的人物——他們嚮生活大劇場投之以嚴肅的目光。可以想象得出,當演出結束時,他們會把袍子下襬嚮右肩一撩,以自由人的王者氣度翩然而去。”
  我們毋寧說,人格化的老子也正是這樣一位人生與歷史的冷靜觀察者。老子的哲學來自於遠古中國人對於人生、歷史、政治以及知識本身的一種深刻觀察和總結。
  老子書中主張“絶巧棄知,絶智去辯”。然而極具諷刺意味的是,《老子》一書本身是雄辯的,並且其中充滿了啓迪人生的偉大智慧。這也正是老子一書所具有的永恆魅力之所在。
  2000年8月20日記於滬上樂智閣
  2003年8月16日記於海上養廬
  ①寸者,肘也。以手執物曰“寸”。
  {2}見第6章、第10章、第20章,第25章。
  {3}“德”的概念亦有天文含義。古天文學認為,日之所行道曰“黃道”。黃道為天之中道,“日之所行為中道,月、五星皆隨之。”(《漢書·天文志》)循中而行,曰“德”,失道而行則曰“不道”,則預兆有災殃。
  ①《晉書·律歷志》:“推考天路,步驗日月。”所言天路,指日、月、五星運行軌道,亦即天道之本義。
  ①究、窺古音通,《史記·殷本紀》九侯,《史記索隱》作鬼侯。九、鬼古音通。
  {2}黃道帶包含了太陽的周年路徑、月亮的周月路徑,以及所有行星周遊的路徑。
  ①《尚書·大誥》。
  {2}《尚書·康誥》。
  {3}《尚書·君奭》。
  {4}《詩經·大雅·大明》。
  ①《尚書·酒誥》。
  {2}《尚書·君奭》。
  ③《尚書·康誥》。
  ④《尚書·君奭》。
  ⑤⑥《尚書·召誥》。
  ①馬敘倫《老子校詁》1974年版前言引。
  ①章氏《檢論》捲三。
  {2}詳參何新《諸神的起源》,光明日報出版社,1996年第2版。
  {3}見《世本》。又見《史記·楚世傢》:“陸終生子六人……之曰彭祖。……楚其後也。”江氏《讀子卮言》:“老子者,世為楚子,出古大彭國,為堯時彭祖之後,在殷時之祖曰彭鏗,亦曰彭祖,故老聃亦稱老彭。由堯時以迄於東周皆世為史官。亦旨沿襲老彭之名。”
  {4}春秋以前即老氏,亦為楚族先祖。《世本》:顓氏有老童。《風俗通》:老氏,顓頊子老童之後。老童氏世敘天地之竽黎氏,丁山說即楚先祖祝融(老童産重黎及吳國,吳國産陸終)。
  ⑤說詳《李平心史論集》第185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①《水經·陰溝註》:“東南至沛,為渦水,渦水又東經苦縣南,即春秋之相,王莽更為之為瀨陵。又東經瀨鄉城南,經老子廟,東。又屈東,經相縣故城南,相縣虛荒,今屬苦縣,老子生於渦間。”瀨鄉即厲鄉。麯渦即漢之麯仁裏。《萬始統譜》:“相,故殷城。”其地在宋陳之間,春秋後並入楚。漢代並入沛。
  ①說詳見何新《竜:神話與真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新版。又,《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記孔子言:“至於竜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竜邪?”
  ②老子書中有戰國時言,如“萬乘之主”(26章),“王侯”(32、37章),“聖人”(即神人、真人,5、28章)等。又如“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75章)等。
  {1}鄭子産鑄刑鼎與希臘剋裏斯提尼立十二銅表法,就是這種過渡開始的標志。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新版序序(1)序(2)序(3)序(4)序(5)序(6)序(7)序(8)序(9)序(10)序(11)
第1節第2節第3節第4節第5節第6節第7節第8節第9節第10節第11節第12節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